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为了探讨新型快速秸秆还田促腐菌剂对小麦秸秆还田在水稻田的施用剂量和促生效果,进行了相关的大田试验。本试验在常规施肥和小麦秸秆粉碎还田的基础上设置了M1(CK),M2 (30 kg/hm2),M3 (75 kg/hm2)和M4 (120 kg/hm2)4个梯度的促腐菌剂施用剂量,研究了不同施用剂量对水稻成产因素以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施用新型快速秸秆还田促腐菌剂不仅可以促进秸秆降解,且对每公顷水稻的穗数、穗粒数及产量影响显著。与对照组M1相比,M3 (75 kg/hm2)组促产效果最好,其中每公顷穗数为466.35万穗,比对照提高了16.09%;穗粒数为86.03比对照提高了12.12%。在实际产量方面M3组为7510.35 kg/hm2,比对照提高了12.94%。土壤理化性质表明,促腐菌剂显著提高了土壤中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了93.33%、18.13%和46.93%。该试验评价了施用不同剂量新型快速秸秆还田促腐菌剂对小麦秸秆在水稻田降解及水稻产量的影响,为新型快速秸秆还田促腐菌剂的研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明秸秆腐解及土壤性质对还田模式的响应,为提高秸秆还田质量提供参考.[方法]比较辅助剂添加模式、耕作模式、小麦机械收获模式及微生物菌剂活化模式4种秸秆还田模式下秸秆的腐解率及土壤性质的变化.[结果]在辅助剂添加模式中,秸秆还田+尿素+微生物菌剂+土壤调理剂模式明显优于其他还田模式,还田12个月其秸秆腐解率达10...  相似文献   

3.
<正>添加秸秆腐熟剂秸秆还田技术是通过接种外源有机物料腐解微生物菌剂(又称腐熟剂),充分利用腐熟剂中大量木质纤维素降解菌,快速降解秸秆木质纤维物质,最终在适宜的营养、温度、湿度、通气量和PH值条件下,将秸秆分解矿化成为简单的有机质、腐殖质以及矿物质成分。包括两种方法:一是秸秆堆积或者堆沤在田间地头、路旁,接种有机物料腐解微生物菌剂,待秸秆基本腐熟(腐烂)后再还田。二是在秸秆直接还田时接种有机质料腐解微生物菌剂,  相似文献   

4.
为分析不同微生物菌剂对秸秆的腐熟效果及对下茬作物产量的影响,在水稻秸秆原位还田的条件下,通过秸秆失重试验和田间调查,研究了两种微生物菌剂对水稻秸秆的腐熟效果及对后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每667 m~2增施"中鹰"牌土壤生物调节剂2 kg或"谷霖"牌有机物料腐熟剂2 kg均能加速水稻秸秆的腐解,降低秸秆拉力,增加秸秆失重率,并能促进稻茬小麦生长,提高小麦产量,较秸秆还田不增施微生物菌剂的产量分别增加5.8%和4.9%。  相似文献   

5.
不同腐解剂对麦秸秆腐解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土壤、瑞莱特菌系中分离筛选出高效纤维素降解菌,组建TZ和RES 2个复合菌系,利用2个复合菌系、瑞莱特菌系作为外加菌剂对小麦秸秆进行腐熟,研究3种菌系对小麦秸秆腐解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加腐解剂,秸秆的腐解温度、粗纤维和有机质含量的变化与对照相近;腐熟60 d后,未加菌剂的粗纤维及有机质含量最低分别为55.2%和86.7%,说明外加此3种腐解剂不能促进秸秆腐熟,秸秆腐熟主要依赖其自身含有的微生物.  相似文献   

6.
通过探讨玉米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尿素不同时期不同用量的配施,旨在为景泰县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秸秆腐解、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在景电一期灌区内,玉米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小麦产量表现以全量秸秆还田+秋施尿素360 kg/hm~2的为最高,产量达9 310.5 kg/hm~2,尿素秋季最佳的施用量为274.65 kg/hm~2。  相似文献   

7.
通过设置3种秸秆腐熟剂催腐试验,评价不同种类腐熟剂的使用效果,为提高秸秆还田率,改良土壤,提升土壤有机质,科学利用秸秆提供技术支持。试验表明:在水稻秸秆还田条件下,施用秸秆腐熟剂可显著加快秸秆腐烂速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5.2 g/kg,改良土壤结构,增产339.60~819.30 kg/hm2,增加效益882.96~2 130.18元/hm2。  相似文献   

8.
于20142015年在稻茬小麦栽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肥运筹对水稻秸秆腐解特征、小麦产量、氮肥利用率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氮(375 kg/hm2)投入能加速水稻秸秆的腐解速度;中氮(300 kg/hm2)施用有利于小麦形成协调的产量结构和较高的经济产量;水稻秸秆还田能够增加麦田土壤钾素及有机质含量。结论:在水稻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在中氮水平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氮素的投入,更有利于水稻秸秆的腐解、小麦氮素利用率和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状及晚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探索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及晚稻产量的影响,并给宁远县秸秆还田示范推广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烟、稻秸秆直接还田以及添加腐秆剂后还田试验,测定土壤理化性状及晚稻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烟、稻秸秆还田可以培肥地力,增加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增加孔隙率,降低容重,添加腐秆剂后效果更加明显,烟、稻秸秆还田能显著促进晚稻生长,增加晚稻产量;添加腐秆剂后,烟、稻秸秆还田晚稻产量分别为7 664.7、7 574.9 kg/hm2,比对照增产868.3、778.5 kg/hm2,增幅12.78%、11.45%,增加纯收益2 431.3、2 179.8元/hm2。  相似文献   

10.
于2014~2015年在稻茬小麦栽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肥运筹对水稻秸秆腐解特征、小麦产量、氮肥利用率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氮(375 kg/hm2)投入能加速水稻秸秆的腐解速度;中氮(300 kg/hm2)施用有利于小麦形成协调的产量结构和较高的经济产量;水稻秸秆还田能够增加麦田土壤钾素及有机质含量。结论:在水稻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在中氮水平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氮素的投入,更有利于水稻秸秆的腐解、小麦氮素利用率和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多效唑与二氯喹啉酸对水稻生理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 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显著地降低了水稻的株高和鲜重,使用剂量越高,降低程度越明显,且高剂量 (9. 0kg/hm2 )使稻叶出现畸形症状;施用 50%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 0. 375 ~1. 500kg/hm2 对水稻的株高和鲜重没有明显的影响; 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与 50%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混用后引起的水稻株高和鲜重降低是由前者单独引起的,而与后者无关。  相似文献   

12.
超低量喷雾防治春尺蠖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应用Y-5B飞机超低喷雾Bt粉剂防治天然胡杨林春尺蠖试验结果表明,16 000国际单位/mg Bt 1.5 kg/2+2.5;敌杀死30 g/2混合后能有效遏制春尺蠖的大发生,具有较好的杀虫效果,虫口减退率98.48;.  相似文献   

13.
抗旱保水剂拌种对土壤水分和冬小麦产量影响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武山县旱坡地进行的冬小麦抗旱保水剂拌种对土壤水分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抗旱保水剂5 0 0 g拌种冬小麦种子2 0 kg可使翌年3- 7月份不同耕层土壤含水量较对照提高15~30 g/kg,冬小麦折合产量达5 4 10 kg/hm2 ,较对照增加5 30 kg/hm2 ,增产10 .86 %。  相似文献   

14.
高效BD肥对烟草农艺和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小区和大田示范试验,研究了基肥和追肥分别造粒的烟草专用缓释肥(BD肥)对烟草农艺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当BD肥施用量为1 200 kg/hm~2时,烟株田间长势长相、初烤烟叶外观质量较好,烟叶化学成分更趋协调.小区试验中,当一次性施用BD肥0.135 kg/m~2时,初烤烟叶产值比对照极显著增加16.41%;大田示范试验中,当一次性施用BD肥1 350 kg/hm~2时,初烤烟叶产值比对照显著增加14.58%,而一次性施用BD肥1 200 kg/hm~2时其产值则显著增加14.17%.BD肥对初烤烟叶香气有一定影响,且其杂气、余味均较对照好,其中以一次性施用BD肥1 200 kg/hm~2的烟株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15.
40%苯苄乙草胺WP防除水稻抛秧田杂草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40%苯苄乙草胺WP、10%苄嘧磺隆WP、50%苯噻酰草胺WP、20%乙草胺WP、60%苯噻苄WP防除水稻抛秧田杂草的效果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40%苯苄乙草胺WP在水稻抛秧后5~7 d施药,可有效防除稗草、节节菜、矮慈菇、鸭舌草、异型莎草等各种稻田常见杂草,用药量600-750 g/hm~2,药后40 d对各类杂草总草株防效、鲜蕈防效分别达83.8%~88.6%、94.4%~96.4%,显著高于对照药剂60%苯噻苄WP 600 g/hm~2、10%苄嘧磺隆WP 300g/hm~2和50%苯嚷酰草胺WP750 g/hm~2防效.  相似文献   

16.
氮钾施肥量对微胚乳超高油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不同的N、K处理,研究了N、K施肥量对微胚乳超高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N、K施肥量对微胚乳超高油玉米产量有着极显著的影响,其中K1处理(150kg/hm2)显著优于K2处理(300kg/hm2);N3处理(240 kg/hm2)显著优于N1(不施N)、N2(120kg/hm2)、N4(360 kg/hm2)处理;最优组合为K1N3,即K施肥量为150kg/hm2,N施肥量为240kg/hm2。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种植密度、施N量、施P2O5量及施K2O量对普那菊苣鲜草产量的影响,为菊苣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2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普那菊苣秋种次年鲜草产量与种植密度及氮、磷、钾肥施用量4因子间的关系,建立普那菊苣鲜草产量与试验4因子间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解析、模拟寻优,提出普那菊苣高产综合农艺措施。[结果]普那菊苣鲜草产量≥206250kg/hm2的农艺措施:种植密度19.08万~20.54万株/hm2,每次刈割次日施纯N量82.60~97.25kg/hm2,底肥施P2O5量170.09~196.95kg/hm2,K2O量123.17~142.43kg/hm2。[结论]在普那菊苣高产栽培中,种植密度是影响鲜草产量的重要因素,其次是氮、钾肥施用量,再次是磷肥施用量,故应在合理密植、保证单位面积有足够株数的基础上,合理施用氮肥,并配合磷、钾肥的施用。  相似文献   

18.
氮、磷、钾、硫肥对苜蓿产量和品质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4因素(氮、磷、钾、硫),3水平进行苜蓿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对苜蓿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尿素225kg/hm^2、过磷酸钙562.5kg/hm^2、硫酸钾675kg/hm^2、硫磺粉75kg/hm^2时产量最高分别为:14550,14550,13678.5,12789kg/hm^2,分别高于对照28.3%,31.1%,20.6%,13.7%。施肥可提高苜蓿粗蛋白含量,硫酸钾的效果最明显:第一茬在225kg/hm^2时粗蛋自含量为19.4%,高于对照27.9%;第二茬450kg/hm^2时粗蛋白含量为20.1%,高于对照12.5%;施适量的氮、磷、钾可促进对其他养分的吸收。施硫磺粉对土壤养分没有明显的影响。施尿素、过磷酸钙、硫磺粉均能提高种植苜蓿经济效益,每公顷分别增值1476.9,1439.1,750.3元。  相似文献   

19.
2004~2005年,在甘肃河西走廊的黑河灌区,设计20 cm留茬压倒(NPS20)、40 cm留茬压倒(NPS40)4、0 cm立秆(NS40)2、0 cm立秆(NS20)和传统耕作(CT)5个耕作处理,I1(5 400 m3/hm2)和I2(3 600 m3/hm2)2个灌溉水平,研究了春小麦不同留茬高度、不同留茬方式对春玉米田在不同灌水水平下土壤微生物量N和P的季节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量N春种前有表聚的现象,土壤微生物量P则在整个耕层分布比较均匀;留茬免耕可显著增加播种前0~5 cm土层土壤微生物量N和P含量,10~20 cm土层则变化较小;连续免耕2 a后,春种前0~5 cm土层土壤微生物量N和P的增殖,分别以20 cm留茬压倒免耕处理(NPS20)和40 cm留茬压倒免耕处理(NPS40)的最高,分别增加了23.97%和148.80%,且土壤水分对表土层及耕层的土壤微生物量P的影响较土壤微生物量N显著.  相似文献   

20.
浙江双栉蝠蛾幼虫的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应用5种农药对浙江双栉蝠蛾幼虫进行毒力测定,以及林间采用不同营林措施结合施用农药对浙江双栉蝠蛾幼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所选择的5种农药中,对笋土喷施森得保(即0.18%阿维菌素.100亿活芽孢每克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30倍液的毒力效果最好,校正死亡率达78%,致死中时间LT50最短,仅3.9 d。林间采用不同营林措施结合施用不同量的森得保进行防治,其中采用浅翻+喷药对防治浙江双栉蝠蛾幼虫的效果最好,施药量30 kg.hm-2的防治效果为94.44%,施药量15 kg.hm-2的防治效果为89.52%,只采取浅翻的防治效果为79.86%,而除草和浅锄都没有浅翻的效果好。综合考虑防治效果和防治费用,建议生产上采用浅翻并施用15 kg.hm-2森得保农药技术措施进行林间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