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以60周龄和自繁后的12周龄的如皋鸡作为试验材料,采用PCR-SSCP技术对细胞外脂肪酸结合蛋白(EX-FABP)基因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及遗传特异性分析。结果检测到2个SNP突变,分别为4271 G/A、4281 G/A突变,有3种基因型。最小二乘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在60周龄时,AA型含量最高,显著高于AB型(P<0.05);12周龄时,AB型含量最高,BB型最低;60周龄的肌内脂肪含量显著低于12周龄时的含量(P<0.05)。  相似文献   

2.
采用PCR-SSCP技术对中国地方鸡种如皋鸡NLRC5基因外显子8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检测到AA和AB2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867 9和0.132 1,X2适合性检验表明如皋鸡NLRC5基因外显子8等位基因的分布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序列分析结果显示,NLRC5基因外显子8存在G43A同义突变。测定部分免疫指标,分析不同周龄如皋鸡个体免疫指标的差异以及12周龄如皋鸡2种基因型与免疫指标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IgM含量和IgG含量变化比较一致,随周龄不断降低;2周龄IgM含量显著高于4、6、8、10、12周龄(P〈0.05);12、10、8周龄IgG含量极显著低于2、4、6周龄(P〈0.01);淋巴细胞转化率在12周龄达到最大值为33.742%,极显著高于其他周龄(P〈0.01);12周龄AA型个体的IgM和IgG含量、淋巴细胞转化率均高于AB型个体,但差异并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用PCR-SSCP法与DNA直接测序技术相结合对兴义鸭和樱桃谷鸭多巴胺受体D1 (dopamine receptor D1,DRD1)基因编码序列(coding sequence,CDS)区130-587 bp区域的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分析其多态性对樱桃谷鸭生长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樱桃谷鸭和兴义鸭DRD1基因编码区130-587 bp区域内均检测到3种基因型:AA、BB和AB,2个等位基因:A和B;AA基因型均为优势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7416和0.5643,等位基因A均为优势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是0.8539和0.7204;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2184和0.3217,分别处于低度多态和中度多态位点,樱桃谷鸭群体中该座位基因型分布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P>0.05),兴义鸭群体则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P<0.05);序列比对发现2个SNPs位点,其中c.189 T>C为同义突变,c.507 T>A为错义突变,导致丝氨酸(S)变成精氨酸(R)。关联分析结果显示,BB基因型樱桃谷鸭个体的8周龄重和12周龄体斜长显著高于AB基因型(P<0.05),10周龄重、12周龄重和12周龄胸深显著高于AA和AB基因型(P<0.05)。研究结果揭示该多态座位可能是影响鸭生长性状的一个标记辅助选择位点。  相似文献   

4.
鸡A-FABP基因不同基因型遗传效应及初步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探讨影响鸡肌内脂肪性状的重要候选基因A-FABP的不同基因型遗传效应,并进行初步验证,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脂肪性状的有效分子标记提供依据。运用PCR-SSCP技术检测如皋鸡A-FABP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并分析其与胸肌脂肪含量之间的关系;同时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后代分离群体不同基因型的时空表达规律,进行不同基因型遗传效应的初步验证。研究表明,如皋鸡A-FABP基因外显子3中1 763位点存在A/G突变,引起Ser(AA型)突变为Asn(BB型);不同基因型对12周龄如皋鸡胸肌脂肪含量的关联分析发现,AA、AB基因型个体的IMF含量显著高于BB型个体(P<0.05),AA型IMF含量最高,为有利基因型;经后代分离群体Q-PCR证实,A-FABP基因的表达不存在性别差异,在不同组织中表达量顺序:腹脂>胸肌>心脏>肝脏;在不同时间阶段,肝脏、心脏和胸肌的表达趋势一致,4周龄时达到最高值,6~12周龄缓慢下降;而腹脂在10周龄时达到最高峰,12周龄开始下降。同一组织中不同基因型个体表达水平存在显著差异,BB基因型在所有组织中的表达量均处在较低水平,与肌内脂肪含量关联分析结果一致,从而表明BB...  相似文献   

5.
牛ACAA1和ACAA2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生产性状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鲁西牛、秦川牛、安格斯、海福特和西门塔尔与蒙古牛杂交牛5个品种共178头为试验材料,通过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AS-PCR)技术,发现牛乙酰辅酶A酰基转移酶1(ACAA1)基因的A1066G(GenBank登录号:EF576938)和A1452G(GenBank登录号:EF576938)2个单核苷酸多态(SNP),其中A1066G突变位于外显子9,是同义突变,A1452G突变位于3′非翻译区(UTR);发现牛乙酰辅酶A酰基转移酶2(ACAA2)基因的C33119T(GenBank登录号:EF583005)单核苷酸多态,位于内含子8上。对ACAA1基因的2个SNP进行分析没有发现单倍型。2个基因多态性与牛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表明:ACAA1基因A1066G突变位点的3种基因型间眼肌面积差异显著(P〈0.05),AA型最高,AG型次之,GG型最低;ACAA1基因A1452G突变位点的3种基因型间眼肌面积差异显著(P〈0.05),GG型最高,AG型次之,AA型最低;ACAA2基因C33119T突变3种基因型间日增重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CT型最高,TT型次之,CC型最低;眼肌面积差异显著(P〈0.05),其中CC型最高,TT型次之,CT型最低。  相似文献   

6.
随机选取同期孵化出雏的漳州斗鸡32只,测定12周龄鸡的部分免疫指标。利用PCR-SSCP技术检测斗鸡Nramp1基因第九外显子的多态性,并对不同基因型与免疫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斗鸡Nramp1基因第九外显子在C315G、C357T处有2个突变,两处均为同义突变,并检测到3种基因型,不同基因型在异嗜性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H/L值),Ig M和Ig M含量均呈现出显著差异(P0.05)。AA基因型的H/L值、Ig G和Ig M含量均显著高于BB基因型,Ig M和Ig G含量与AB型差异显著(P0.05),其余指标与AB基因型差异不显著。初步研究结果显示,斗鸡AA基因型的综合免疫性能要优于AB和BB型,可作为一种高抗性基因型。  相似文献   

7.
根据鸭生长激素基因内含子3的序列设计引物,利用PCR—SSCP方法对籽鹅进行了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并检测其多态性。结果表明,籽鹅生长激素基因内含子3长约364bp,共发现了7个突变位点,分别为A160G、C167G、T264C突变,以及AA型个体在176、177位点G、A碱基缺失和BB型个体在231、232位点C、T碱基缺失。产生AA、AB和BB3种基因型,其中BB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且基因型频率表现为BB〉AB〉AA;卡方检验结果表明,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不同基因型与体重和屠体性状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BB基因型个体的7周龄体重、9周龄体重、10周龄体重、胸肌重、胸肌率及心脏重显著高于AA型个体(P〈0.05);BB基因型个体8周龄体重显著高于AB型个体(P〈0O.05);在所分析的性状中,BB基因型个体的均值最大,AB型次之,AA型最小。  相似文献   

8.
IGF-I与IGFBP-1基因对京海黄鸡生长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对IGF-I和IGFBP-1基因部分SNPs与鸡生长性状进行关联分析。试验以京海黄鸡为材料,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2个候选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采用一般线性模型(GLM)分析基因型与生长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IGF-I基因外显子3序列的60bp处有A→G的点突变,在京海黄鸡中检测到AA、AB、BB 3种基因型,A等位基因频率为0.613,B等位基因的频率为0.387;IGFBP-1基因外显子2序列的21bp处有A→T的点突变,104bp处有T→C的突变,在京海黄鸡中检测到CC、CD和DD 3种基因型,C等位基因频率为0.558,D等位基因频率为0.442。IGF-I基因BB基因型个体4周龄体质量显著高于AA和AB型个体(P<0.05);IGFBP-1基因DD基因型个体8周龄体质量显著高于CC基因型个体(P<0.05),4、12和16周龄体质量差异极显著(P<0.01)。因此,推测这些SNPs对京海黄鸡生长性状具有一定的影响,应用于鸡育种过程中的标记辅助选择可以加快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研究拜城油鸡公鸡中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dipocyt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A-FABP)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生产性能的相关性,寻找可用于拜城油鸡选育的分子遗传标记。随机选取92只6周龄拜城油鸡公鸡,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A-FABP基因的多态性。每种基因型选取15只体重相近的个体随机分为3组,每组每种基因型个体各5只,分别在12、18、24周龄时屠宰并对生产性能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在拜城油鸡公鸡中检测到A-FABP基因有3种基因型:AA、AB、BB,BB为优势基因型,B为优势等位基因,不符合哈代-温伯格平衡定律(P<0.01)。12周龄时,各基因型间各生产性能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18周龄时,BB基因型肌间脂宽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5),BB和AB基因型腹脂重极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1),腹脂率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5);24周龄时,BB基因型体重、肌间脂宽、腹脂重均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5)。推测A-FABP基因可以作为与拜城油鸡公鸡脂肪性状相关的候选标记之一。  相似文献   

10.
以京海黄鸡为材料,采用PCR—SSCP技术测定IGF-Ⅱ基因3个SNPs位点,同时分析它们对不同周龄体重及产蛋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显示,3个位点分别发生C—G、G—C、G—A的单碱基突变,各检测到3种基因型,P1位点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最小二乘方差分析表明,AA与BB基因型个体300日龄产蛋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A为增效等位基因,B为减效等位基因;CD基因型个体12周龄体质量显著高于CC型(P〈O.05);EE、EF基因型个体300日龄平均蛋质量显著高于FF型(P〈0.05),E为增效等位基因,F为减效等位基因。联合基因型AA/CC/EF平均蛋质量显著高于AB/cD/EE与AB/CD/EF(P〈0.05);AB/CD/EF基因型个体300日龄体质量显著高于AA/CC/EF、BB/DD/EE型(P〈0.05)。  相似文献   

11.
旨在探讨日粮中铁和VA对商品代海兰褐蛋鸡血清蛋白代谢的影响。选用26周龄健康育成母鸡432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6个重复,采用3×2(铁×VA)完全随机试验设计方法,日粮中铁的添加量分别为0、30、60mg/kg,VA的添加量为4000、8000IU/kg。从27周龄开始进行正试期为8周的饲养试验,分别于30周龄和34周龄时测定蛋鸡血清总蛋白含量和血清尿素氮含量。结果表明,日粮铁和VA交互作用对30周龄和34周龄蛋鸡的血清总蛋白浓度影响不显著(P〉0.05);日粮VA的添加水平对30周龄蛋鸡血清总蛋白浓度影响显著(P〈0.05),并且高水平VA添加组(8000IU/kg)显著高于低水平VA添加组(4000IU/kg)。日粮铁和VA交互作用对30周龄和34周龄蛋鸡的血清尿素氮浓度影响不显著(P〉0.05);日粮VA的添加水平对30周龄蛋鸡的血清尿素氮浓度影响极显著(P〈0.01),并且高水平VA添加组(8000IU/kg)显著低于低水平VA添加组(4000IU/kg)。综上提示,日粮中添加VA能够改善蛋鸡的蛋白代谢过程。  相似文献   

12.
基于FSHβ、ESR和PRLR基因功能位点的报道,将3个基因作为母猪产仔数性状的候选基因进行多态性检测与关联分析,旨在为猪繁殖性状分子遗传标记提供参考。本研究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了淮猪新品系母猪FSHβ、ESR和PRLR基因的多态性及其对初产仔数的影响,并分析了多基因合并基因型对初产仔数的聚合效应。结果表明,FSHβ基因在该猪群中分布处于哈德-温伯格不平衡状态,ESR和PRLR基因分布处于哈德-温伯格平衡状态;FSHβ、ESR和PRLR基因的A等位基因对繁殖性状均具有正的加性效应;FSHβ、ESR基因的AA基因型为该猪群的优良基因型,两基因的AA型个体比BB型个体分别提高产仔数1.54(P>0.05)和2.13头(P<0.01),分别提高产活仔数1.55(P>0.05)和1.82头(P<0.01);PRLR基因AB型个体产仔数比AA型和BB型个体分别提高0.77(P<0.05)和1.59头(P<0.05),产活仔数分别提高0.65(P<0.05)和1.8头(P<0.01);合并基因型与产仔数的关系表明,以FSHβ、ESR和PRLR基因AAAABB型的总产仔数最高(14.5头)。在种猪选育时提高FSHβ、ESR的A等位基因频率以提高产仔数,PRLR基因是否能应用于淮猪新品系选育中,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采用PCR-RFLP(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方法对无量山乌骨鸡208个个体的脂联素基因(NC_006096)第1外显子上的Hsp92 Ⅱ酶切位点的c.A99G突变、第2外显子上的Mva Ⅰ酶切位点c.C565G突变进行检测。结果显示, 在c.A99G 位点有AA、AB和BB 3种基因型, c.C565G位点有CC、CD和DD 3种基因型。对2个位点群体遗传学特性分析的结果表明, c.A99G位点多肽信息含量为中度多态, 而在c.C565G 位点多肽信息含量为低度多态。经χ2适合性检验表明群体在2个位点均处于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4.
为评价西藏乡土乳酸菌和商品乳酸菌制剂对箭筈豌豆青贮发酵品质的改善效果,试验设对照组(C,无添加)、商品乳酸菌制剂添加组(G)、乡土乳酸菌添加组(分别添加西藏乡土乳酸菌HG24、LMG4、LOG5),共5个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在青贮第60天打开实验室青贮窖取样,测定青贮饲料发酵品质、营养价值和微生物数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各添加组均具有较高的乳酸含量和乳酸菌数,较低的pH值、氨态氮/总氮和微量的丁酸含量,发酵品质良好;LMG4组和LOG5组的乳酸含量、乳酸/乙酸值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而pH值、乙酸、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氨态氮/总氮值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HG24组乳酸含量、乳酸/乙酸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商品乳酸菌制剂添加组(P〈0.05),pH值、乙酸、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氨态氮/总氮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商品乳酸菌制剂添加组(P〈0.05)。综上所述,箭筈豌豆青贮发酵品质改善效果为:LMG4组、LOG5组〉HG24组〉商品乳酸菌制剂组〉对照组。  相似文献   

15.
VIPR-1基因是研究家禽就巢性状的重要候选基因,以就巢期黑番鸭和非就巢期黑番鸭为研究对象,通过PCR-RFLP和测序的方法,对VIPR-1基因内含子12进行多态性检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VIPR-1基因内含子12存在一个StuI酶切位点,该位点由于在内含子988 bp处发生了A→G的碱基突变,产生了AA、AG、GG三种基因型.其中就巢黑番鸭只表现为AG(1.0)一种基因型,而非就巢黑番鸭表现为AG(0.4167)、AA(0.1666)、GG(0.4167)三种基因型,就巢期黑番鸭与非就巢期黑番鸭两者之间基因型的分布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表明黑番鸭VIPR-1基因第12内含子A988G突变与黑番鸭的就巢性状显著相关,为利用分子遗传标记辅助选择来降低或消除黑番鸭的就巢性,最大程度上提高黑番鸭的产蛋性能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研究了α-硫辛酸在0、30、60、90mg/kg四个剂量下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和胴体性能的影响。将240只1日龄科宝480肉仔鸡,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试验期21d。结果表明:肉仔鸡30mg/kg和60mg/kg剂量组的料肉比显著降低2.03%~3.38%(P〈0.05);90mg/kg剂量组的肉仔鸡日增重显著下降;肉仔鸡的腿肌率随着剂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2.24%~5.22%(P〈0.05);胸肌率随着剂量的增加由提高变为降低;腹脂率、皮脂厚和肌间宽度随着剂量的增加显著降低(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硫辛酸可以提高肉仔鸡的生产性能,改善肉品质,建议生产中使用30mg/kg和60mg/kg的添加量。  相似文献   

17.
The SNPs of Yanbian Yellow cattles thyroglobulin (TG) gene were detected by cloning and sequencing, confirmed by technique of PCR-RFLP,and studied the association of polymorphisms of TG gene with growth trai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C218T and A430G two mutations in the exon 48 in TG gene of Yanbian Yellow cattle. The associ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chest breadth with TT genotype in C218T locu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T genotype(P<0.05). A430G locus polymorphism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the body weight, rump length and hucklebone width(P<0.05). The body weight of GG genotype was higher than AA genotype(P<0.05), the rump length of AA and AG genotypes were higher than GG genotype(P<0.05),and the hucklebone width of AG genotype was higher than GG genotype within population(P<0.05).In a word, C218T and A430G SNPs might be a good DNA marker to be used in MAS for growth traits.  相似文献   

18.
选用18只3月龄、体质量(12.0±1.0)kg的雄性波尔山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其中Ⅰ组(对照组)、Ⅱ组(模型组)、Ⅲ组(干预组)分别皮下分点注射菜籽油1.0mL/kg、50%CCl4菜籽油1.0mL/kg、50%CCl4菜籽油1.0mL/kg(同时颈部肌肉注射"生命元"1.0mL/kg)。于试验前、注射药物后6,12,18,24,30d分别采样测定受试波尔山羊血常规和肝功能。结果表明:(1)模型组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处理后各时间段与对照组显著差异(P〈0.05);而干预组仅在试验后6,12d差异显著(P〈0.05)。(2)就TP、GLO而言,模型组自试验后18d起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干预组在整个试验期与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就ALB而言,模型组在整个试验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干预组仅在试验6d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就A/G而言,模型组、干预组在整个试验期皆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干预组仅在试验后6d显著或极显著低于模型组。复方微量元素"生命元"能有效降低机体因CCl4引发的炎症反应;具有明显的保护肝细胞和改善肝细胞合成血浆蛋白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