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浅山丘陵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研究区2000-2009年的生态安全进行动态评价;应用增量趋势判别法从动态变化中识别生态安全变化关键因子。结果表明:研究区的生态安全综合指数整体呈升高趋势,从2000年的0.485 1增至2009年的0.577 3,生态安全水平整体呈好转态势,安全等级从Ⅳ级(中警)转为Ⅲ级(预警);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水网密度指数、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植被覆盖指数、土地退化指数、农田旱涝保收率、生物丰度指数8项指标是影响该区域生态安全的关键因子,并针对其提出有利于区域生态安全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S-PRD模型,以水、大气、土地、生物子系统为基础,建立延吉市城市自然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UNES指数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延吉市2006—2013年的自然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并探讨期间影响延吉市自然生态不安全状态产生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延吉市自然生态安全状况整体上在不断改善;研究期间影响延吉市综合生态不安全状态产生的主导因素是调控;在各子系统中,影响延吉市生态不安全状态产生的具体要素是水系统中的压力、大气系统中的调控、土地系统中的调控和生物系统中的压力。该研究可为延吉市未来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和生态安全规划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环首都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生产性、稳定性、保护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接受性5种目标选择17项指标构建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采用均值法对指标进行标准化、特尔斐法结合熵权法赋权、综合指数法分别计算总系统和子系统的可持续利用分值。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资源整体可持续状态良好,保护性子系统和社会可接受性子系统是影响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关键因子。最后,基于关键因子提出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程超  费杭良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2):6805-6806
[目的]探索鳊鱼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流变学性质。[方法]测定鳊鱼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流变学指标共28项,并推算出4项,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得出影响鳊鱼全血粘度的主要因子。[结果]结果表明:影响鳊鱼全血粘度的主要因子为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A1和A2。[结论]该研究为鳊鱼的品种选育、人工繁殖和养殖及疾病防治等提供了生物学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阴山北麓生态经济型农业示范村为研究对象,研究该村的可持续发展度.[方法]在实地调查和试验示范研究的基础上,构建由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三个层次11项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加权求和的多指标综合计算模型,计算可持续发展度.[结果]计算出1995年到2005年三个子系统和复合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度值.[结论]进行生态经济农业试验示范以来,该村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度有大幅度提高,三个子系统中生态环境子系统可持续发展度提高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定量评估区域生态安全的基本态势和变动特征。[方法]以人类活动扰动较大的湖北省恩施州为例,采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结合区域自然环境、生态问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方面,遴选人口密度、公路密度、人均GDP、人均耕地面积、第三产业比重等16个指标,采用变异系数法和熵权法2种客观权重赋权法分别对各个指标进行赋权,通过综合评价法对恩施州各县市的生态安全进行评定。[结果]恩施州的生态安全度大多处于预警状态,其中建始县的生态安全状况较好,恩施市与巴东县的生态安全状况较差。[结论]当地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综合科技、教育投入等多方面考虑,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以改善该区域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
姚远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345-7348
[目的]研究基于DPSIR模型的流域环境变迁及生态安全指标体系。[方法]在考虑流域环境变迁及生态安全的各类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以"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为框架,提出了在多级开发影响下的流域环境变迁与生态安全指标体系基本框架、原则及相关方法。[结果]基于DPSIR模型的流域环境变迁及生态安全指标体系分为驱动力指标、压力指标、状态指标、影响指标和响应指标,每个指标类型又有多个可选指标。[结论]该研究为我国流域生态安全评估以及流域生态环境管理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8.
水源地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运用环境系统分析和评价技术,开展针对水库型水源地水环境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探索与研究,以期完善和丰富水环境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方法]吸收借鉴现有的研究成果,补充作为灾变风险评估的水华爆发影响因子为水环境安全的非稳态指标,构建了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风险的5个方案层共11项指标因子的水环境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结果]根据加权求和法计算的水源地综合评分,将水源地安全级别划分为重警状态、中警状态、预警状态、较安全状态和安全状态5种状态。[结论]该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简便,揭示了水源地安全的主要风险和主要问题,能够为各级政府部门统筹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关系,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土地生态安全是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基础。本研究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五个方面构建了鄂州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基于惩罚型变权的综合评价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对鄂州市2005~2013年的土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鄂州市2005~2013年土地生态安全总体上由中警向轻警状态转变并逐渐趋于平稳,但2013年仍处于较低水平的轻警状态,土地生态安全仍面临威胁。2依据准则层诊断分析,最大障碍因子在2009年由系统压力转变为系统响应;依据指标层诊断分析,环保污染治理投资额占GDP比重、人均耕地面积及万元GDP能耗为三大障碍因子。该评价结果基本反映了鄂州市土地生态安全的变化状况,说明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刘浏  陈雁  周扣洪  张幸  黄冬芹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516-13518
[目的]对江苏沿海农田改造的生态影响进行评价。[方法]以射阳沿海农田改造为例,通过资料收集、实地调查与监测、专家咨询、文献研究等方法,构建了沿海农田改造的生态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包含生物资源、土壤、植被、水环境4个子系统,共12个指标。[结果]江苏沿海农田改造对土壤、生物资源、植被、水环境都有一定的影响,准则层土壤、生物资源、植被、水环境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614、0.219、0.118、0.049,土壤指标所占权重最大,说明农田改造对土壤环境影响较大。12个指标中,核心的指标依次为土地垦殖率(权重0.389)、种群密度(权重0.164)和土壤有机质含量(权重0.088)。因此,在以后此类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中,应突出上述主要特征因子的识别与评价、监测等内容。[结论]该研究为江苏沿海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管理决策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金沙江流域高原山地土壤侵蚀影响因子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正确分析金沙江流域高原山地生态、经济和社会因子与土壤侵蚀的关系,该研究从宏观的角度,把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高原山地看成是一个包括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的具有多层次、多因子、高维数、关联性、分散性、不确定性和主动性的开放式复合巨系统.运用数学模型(CCA)分析组成这一系统的自然生态子系统和社会经济子系统和土壤侵蚀变量元素集之间的典型关联关系.结果表明:人口压力、农业压力、森林资源破坏和薪柴重负是导致高原山地土壤侵蚀的典型相关因子.为正确认识现实系统,有目的的协调各子系统的关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DPSIR模型,即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总结相关研究经验,从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角度出发,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华池县土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结果显示:(1)华池县土地生态安全得到一定的改善,综合评价指数呈现上升趋势。(2)森林覆盖率、人均建设用地、环境保护占GDP比重等因子对华池县的生态安全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洛阳市土地生态安全现状及主要影响因子,基于DPSIR模型,选取24个评价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障碍度模型(ODM)和灰色系统GM(1,1)模型对2010—2020年洛阳市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与预测。结果表明,2010—2020年洛阳市土地生态安全呈上升趋势,2010—2017年波动幅度较小,2018年土地生态安全指数大幅增加,从0.480 5增加至0.602 7;2020年土地生态安全等级从临界安全等级上升至较安全等级,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单位耕地农药消耗、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等指标因素是指数上涨的重要动力;权重最大的子系统为响应子系统,权重最大的单一指标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障碍因素中出现频次最高的指标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从灰色系统GM(1,1)模型的预测结果来看,洛阳市土地生态安全等级将在2023年达到安全等级。  相似文献   

14.
基于PSR模型的艾比湖流域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概念模型,结合层次分析法并采用综合评价模型对艾比湖流域生态安全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在13项评价指标中,影响流域生态安全的主导因素为森林覆盖率、草地面积和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其所占权重均在0.1以上;(2)自2000—2010年以来,艾比湖流域生态安全指数由0.230 9增加至0.755 6,流域生态环境呈现良性发展趋势,生态安全状况有所好转。当地政府通过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加草地面积以及治理水土流失等措施,不断改善了该流域的自然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绿色农业背景下参照PRS模型的理论框架,探索性地构建具有绿色农业和都市地区农业特征的生态安全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和加权函数法计算上海市农业生态安全指数,并利用"障碍度"诊断模型对上海市农业生态安全的阻碍因素进行探讨,得出以下结论:受到压力层、状态层和响应层子系统安全指数的综合影响,农业生态综合安全指数在2000-2008年存在下降趋势,随后以年均3.42%的速率保持增长态势;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农用柴油使用量、节水灌溉率、有效实灌率、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五项指标在2017年对农业生态安全的障碍度均超过10%,是影响上海市农业生态安全的主要障碍因素,上海市农业生态安全的主要威胁来自压力层和状态层子系统。因此,减少农业污染物排放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等措施,有利于提高农业生态安全指数。  相似文献   

16.
桂西地区稻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调查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桂西地区稻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为稻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桂西地区水稻主产区稻田50个0~20 cm耕层土壤样品,分析其重金属镉、铅、砷含量,分别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Hakanson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土壤环境质量和土壤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桂西地区稻田土壤中总镉、总铅、总砷的含量分别为0.941、26.46和10.16 mg/kg.土壤样品中的镉、砷含量高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的二级标准值分别占总样品54.0%和2.0%,稻田土壤中的镉为高生态风险.[结论]桂西地区稻田土壤主要受重金属镉的污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临沂地区浅层地下水进行质量评价,确定地下水的污染现状。[方法]按每16km2一个采样点的采样密度采集临沂地区的浅层地下水,共分析35项指标,选取其中影响水环境质量的17项指标进行评价。[结果]临沂地区浅层地下水较差和极差的比例达到了42.69%,影响浅层地下水质量的主要指标为Mn、Pb、Cl-、F-、NO2-、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和高锰酸钾指数,多分布在居民聚居区、工矿企业及周边地区。[结论]该研究可为临沂地区地下水水质改良提供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烟叶品质及其影响因子,以有效利用影响因子来提高烟叶品质。[方法]利用湘西自治州7个县20个乡镇烤烟种植区的烟叶样品资料和相应的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资料,分析影响烟叶品质的生态因子。[结果]烤烟的大田平均气温对烤烟的品质指数、感官质量指数影响较大;成熟期日最高温度t〉35℃的天数和海拔高度也是影响烟叶品质指数的主要因子;烤烟成熟期的平均气温对烟叶的化学成分影响不明显。[结论]该研究可为湘西州烟叶生产、烤烟种植布局和特色优质烟叶开发提供有意义的指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内蒙古大青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脆弱性进行诊断分析。[方法]通过样地调查、问卷调查,利用系统诊断技术,针对影响该保护区脆弱性的58个相互关联的问题组成的"问题堆",构建了问题间影响关系层次递阶结构图,使"问题堆"层次化、结构化和模块化,确诊了影响该保护区脆弱性的主要"病根"问题、基本问题、核心问题及问题间影响关系和解决途径。[结果]系统诊断查明,该保护区生态系统脆弱性程度高主要表现为抵抗灾害性能差、物种扩散能力弱、系统生产代谢能力低、系统可恢复性能差等四方面。系统诊断确诊该保护区的规划管理控制子系统中的问题是控制保护区脆弱性的根子层问题,是解决控制对象过程子系统中各个问题的关键,其中,景区保育力度和游客生态教育是解决保护区生态脆弱问题的基本点。系统诊断表明,保护区植被的更新、演替和生长不良是该脆弱生态系统的中心问题,它影响系统脆弱性的物种扩散能力、系统生产代谢能力和系统可恢复性能等三方面,它是过程子系统和效果子系统的中心节点。[结论]该研究为大青沟保护区保育经营和旅游管理解决脆弱性问题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张喜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3):11289-11292
[目的]建立贵州喀斯特山地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监测与评价网络,分析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实施对其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方法]以县级行政单元为样本,气象、土壤、岩组、森林组成、坡耕地结构和石漠化的特征指标进行喀斯特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分类、分区;广义归纳法构建,Delphi法改进,形成喀斯特山地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监测与评价概念性指标体系。[结果]贵州喀斯特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划分为3区、10亚区、16小区,90个自然保护区、印个森林公园、64个天然林保护工程县、86个退耕还林工程县、22个珠江防护林工程县、55个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县归入其中;提出了包括4级指标层的喀斯特山地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监测与评价的概念性指标体系。[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贵州的环境立省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适时动态数据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