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了克丰2号的遗传基础与在小麦育种中的利用,从而探讨了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利用。优异种质春小麦品种克丰2号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根据生态育种理论,利用国内外亲本,采用阶梯式复合杂交选育而成,具有配合力高、丰产、多抗优质等突出特点。黑龙江省多家育种单位以克丰2号为育种亲本,采用不同育种途径,先后育成了15个小麦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开展杂交水稻品种创新质量管理研究,对杂交水稻种质资源鉴定与创新,不育系、恢复系和保持系的选育与技术控制进行了总结,规范了杂交水稻亲本及组合选育程序的工作流程,最终形成了杂交水稻品种创新质量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3.
在马铃薯杂交育种工作中,亲本选配是育种成败的关键之一。通过分析近年来育成的部分马铃薯新品种的亲本.探讨了优良亲本、优秀杂交组合、种质资源创新在马铃薯杂交育种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豆优异种质创新研究简报赵爱莉程砚玺王雪飞(吉林市农业科学院大豆所针对目前大豆育种亲本贫乏、遗传基础狭窄、缺少育种目标要求的优异种质资源,自1978年开始,进行大豆种质资源创新研究。根据不同的创新目标,采取有性基因转移与无性基因转移相结合,或60Co...  相似文献   

5.
甘蔗是世界上主要的糖料和重要的能源作物,通过有性杂交创制优异种质进而获得优异品种是甘蔗种质开发利用的有效途径。甘蔗高贵化是甘蔗野生种质开发利用的重要理论基础,它的提出极大地促进了甘蔗的育种进程。热带种和割手密作为甘蔗杂交的重要起始亲本,在高贵化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在高贵化过程中,通过不断地杂交与回交富集高贵种的高糖和高产基因,同时渗入野生种质的高抗和耐逆血缘,以获得综合性状优良的甘蔗品种。分子细胞学是鉴定种质高贵化是否成功和解释其遗传机制的主要技术手段,可大大缩短甘蔗育种周期。本研究综述了割手密高贵化的发展过程及其相关的分子细胞学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大豆三类优异品质新种质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遗传距离远的亲本杂交后代出现优异材料几率大的原理及遗传学上性状互补的原理,选用国内综合性状优异的推广品种作母本,国外引进的缺失脂肪氧化酶(Lox)、缺失胰蛋白酶抑制剂(SKTI)的优质种质材料作父本进行杂交,首次将改进的SKTI、Lox和IF生化标记检测技术与大豆品质育种相结合,准确地进行了大豆品质的多隐性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基因的跟踪和辅助选择,在国内外首次创造出一批缺失SKTI、缺失Lox、SKTI和Lox双缺及高异黄酮(IF)含量的特异优质大豆新种质.  相似文献   

7.
李晶  南铭 《作物杂志》2019,35(5):9-17
为筛选优异冬小麦种质材料,促进旱地冬小麦遗传改良和种质创新,借助遗传多样性指数、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聚类方法对62份引进冬小麦种质的15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变异情况及相关性分析,并应用熵值赋权法灰色关联理论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供试种质资源质量性状中穗形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1.1417),壳色遗传多样性指数最低(0.1407);供试种质资源数量性状穗粒重变异系数为25.85%,穗粒数变异系数为21.04%;以欧式距离进行系统聚类,62份冬小麦种质资源可划分成4大类群,各类群特征明显,主要农艺性状间差异显著,遗传类型丰富,但不同地理来源的种质资源均具有各自独特的遗传特点。采用灰色系统理论综合评价筛选出的15份较为优异的种质产量因子极为协调,可直接作为亲本材料应用于旱地冬小麦品种改良和遗传育种。62份引进冬小麦种质资源在15个主要农艺性状上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通过综合评价筛选出的优异种质可在西北旱作区冬小麦种质创新和遗传改良中利用。  相似文献   

8.
大豆三类优品质新种质的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遗传距离远的亲本杂交后代出现优异材料几率大的原理及遗传学上性状互补的原理,选用国内综合性状优异的推广品种作母本,国外引进的缺失脂肪氧化酶(Lox)、缺失胰蛋白酶抑制剂(SKTI)的优质种质材料作父本进行杂交,首次将改进的SKTI、Lox和IF生化标记检测技术与大豆品质育种相结合,准确地进行了大豆品质的多隐性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基因的跟踪和辅助选择,在国内外首次创造出一批缺失SKTI、缺失Lox、SKTI和Lox双缺及高异黄酮(IF)含量的特异优质大豆新种质。  相似文献   

9.
棉属种间杂交基因渐渗系SSR标记及其表型性状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庞朝友  杜雄明  马峙英 《作物学报》2006,32(9):1371-1378
利用37对多态性SSR引物和15个表型性状对155份棉属种间杂交基因渐渗系及其10份陆地棉亲本进行了聚类分析。用37对SSR引物共扩增出108条带,多态性条带占85.2%。种质间成对相似系数平均值为0.6791,范围为0.4762~1.000。建立了165个陆地棉材料的SSR聚类图,共聚为4个类群,分别为法国种质群、美国AcalaSJ系列种质群、美国PD种  相似文献   

10.
对22份"十五"攻关培育的创新种质和22份大豆育成品种进行了24个SSR标记的分析比较,目的是在分子水平上阐明创新种质的遗传结构特点,为拓宽我国大豆育成品种遗传基础及亲本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在24个SSR位点共检测出231个等位变异,其中15.8%(36个等位变异)为创新种质所特有,特别是在与大豆胞囊线虫紧密连锁的Satt309位点上验证了一个我国独有的等位变异。结合UPGMA和Model-based聚类结果,将创新种质和育成品种分为4组,第Ⅰ组由13份来自东北和山西的创新种质组成;第Ⅱ组由8份来自东北的育成品种组成;第Ⅲ组由8份来自黄淮海和南方的大豆种质组成,其中创新种质和育成品种各为4份;第Ⅳ组由4份育成品种组成,分别来自吉林、黑龙江、河南和山西。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国外种质和野生大豆创造的创新种质丰富了东北地区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因此,应加强利用国外种质、我国栽培大豆地方品种和野生大豆等优异资源,在创造优异大豆新种质的同时,拓宽我国大豆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啤酒大麦品种系谱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洁 《作物杂志》2004,20(4):44-46
对黑龙江省大面积应用的啤酒大麦品种进行了系谱分析,结果表明,北美六棱大麦、日本和欧洲的二棱大麦是本省大麦丰产、优质、抗病亲本的主要来源;北美六棱大麦间、日本与欧洲或北美的二棱大麦间的杂交是比较成功的组合配型;国外种质资源在本省啤麦育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应进一步加强对资源的引进、研究、利用和创新,拓宽啤酒大麦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12.
特用玉米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 PST等 7个特用玉米自交系为亲本 ,按 griffing( )配成 2 1个杂交组合 ,分析单株粒重等 10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 ,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行粒数主要受加性基因控制 ,其余大部分性状的加性和非加性基因效应同时存在。在一般配合力效应上 ,同一性状不同亲本的效应值不同 ,各性状值的效应最高出现于不同亲本。在单株产量上 ,一般配合力效应值大小为 PHT>PYT>PHBT;特殊配合力效应较大的组合有 :PYT× PHT>PYT× PHBT>PHT× PHBT等 ,这些具有较高 SCA和 TCA的组合一般都符合本地种质与热带种质、本地种质与温带种质和热带种质与温带种质的杂交组配模式。相关分析表明 ,行粒数与产量关系最为密切 ,其次为株高、穗长。对于这些性状而言 ,一般配合力高的亲本容易产生特殊配合力高的组合 ,但也不排除一般配合力都不高的双亲获得较高的特殊配合力的可能性 ,根据配合力互补原理 ,可望从 7个亲本间选配出高产优质的组合。  相似文献   

13.
孙冠中 《种子科技》2011,29(4):25-28
本文以自选系铁98033-1和其他8个国内常用的优良玉米自交系为亲本,按griffing4双列杂交模式设计,对其杂种优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铁98033-1具有明显的降低杂交组合株高的作用,所配组合具有较强的抗倒伏性和抗病性(大斑病、小斑病、丝黑穗病)。铁98033-1与旅大红骨种质和唐四平头种质之间具有很强的杂种优势,而与瑞得种质、兰卡斯特种质及PN种质之间优势不大,可用来进行种质改良和创新。  相似文献   

14.
蓝莓人工杂交及幼苗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通过有性杂交、实生选种等方法对蓝莓进行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以获取蓝莓栽培品种杂交果实,提高蓝莓实生育苗效率,选取Chippewa、Bluecrop、Darrow、Northland、Duke和Powderblue 6种不同蓝莓栽培品种作为亲本,进行人工杂交授粉试验,并对杂交得到的种子进行幼苗培育。结果表明:低温干燥有利于蓝莓花粉的贮藏及活力保存;不同倍性蓝莓品种间存在杂交不亲和现象;杂交果实成熟后其横纵径和单果重存在差异;杂交授粉产生的种子出苗率为4%,使用赤霉素(GA3)能显著提高出苗率,并总结出蓝莓人工杂交与幼苗培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对22份“十五”攻关培育的创新种质和22份大豆育成品种进行了24个SSR标记的分析比较,目的是在分子水平上阐明创新种质的遗传结构特点,为拓宽我国大豆育成品种遗传基础及亲本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在24个SSR位点共发现231个等位变异,其中15.8%(36个等位变异)为创新种质所特有,特别是在与大豆胞囊线虫紧密连锁的Satt309位点上验证了一个我国独有的等位变异。结合UPGMA和Model-based聚类结果,将创新种质和育成品种分为4组,第Ⅰ组由13份来自东北和山西的创新种质组成;第Ⅱ组由8份来自东北的育成品种组成;第Ⅲ组由8份来自黄淮海和南方的大豆种质组成,其中创新种质和育成品种各为4份;第Ⅳ组由4份育成品种组成,分别来自吉林、黑龙江、河南和山西。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国外种质和野生大豆创造的创新种质丰富了东北地区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因此,应加强利用国外种质、我国栽培大豆地方品种和野生大豆等优异资源,在创造优异大豆新种质的同时,拓宽我国大豆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16.
芍药属组间杂交可改良现有芍药属种质资源,其后代真实性的分子鉴定可为高效育种提供技术支持。本实验室前期以芍药组、牡丹组植物为父母本进行组间杂交,成功获得了后代。本研究拟进一步以4个组间杂交组合中的24个植株为材料,进行EST-SSR分子标记鉴定。研究结果表明:利用7个亲本从29对芍药属引物中筛选出的11对引物在亲本中具有多态性,因此用以PCR扩增。在对PCR扩增产物进行荧光毛细管电泳分析的基础上,从24株单株中,鉴定出20株具有父(母)本特异性条带,可判定为真杂种。该结果为这些杂交后代的遗传背景提供了分子证据,所确立的EST-SSR分子标记技术可用于芍药属植物组间杂交后代的早期鉴定,以提高杂交效率。  相似文献   

17.
辣椒种间杂交的现状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辣椒(Capsium spp.)的遗传多样性十分丰富,有5个栽培种和许多野生种质资源。其中,一年生栽培种C.annuum广泛栽培于全球各地。但是经过长期的人工选择,C.annuum遗传基础越来越狭窄,因此应进一步加大辣椒种质资源的鉴定,充分挖掘优异基因,改良现有栽培品种。种间杂交是资源创新的重要途径,可以把优异的性状整合到栽培种中,创制出新的品种。通过种间杂交的方式,并结合渐渗育种对拓宽栽培辣椒的遗传基础,增强栽培辣椒遗传潜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综述综述了辣椒种间杂交研究现状,分析了种间杂交不亲和性原因和克服途径,进一步介绍了杂种F1代真实性的鉴定方法以及种间杂种的利用,以期为现有辣椒品种的改良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对几个冬小麦矮秆种质材料做父本时的矮化作用进行了研究评价,并对杂交一代的子粒表现进行了综合分析,综合鉴定出陕160、西北矮个子和临5064/烟农15三种类型的优异矮秆种质,并提出了这些优异种质的利用设想,同时提供了一种优异种质的鉴定方法,以供育种者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2017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传来喜讯,中国水稻研究所吴明国研究员主持的"晚粳稻优异种质春江12的创制与利用"研究成果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该成果提出利用不同生态类型品种杂交、定向创制晚粳稻优异种质的新思路,创制出聚合丰抗优、早花时、矮秆大穗、配合力好等有利性状的优异种质春江12,育成粳稻不育系、杂交粳稻、籼  相似文献   

20.
热带玉米与温带玉米种质杂交农艺性状的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热带玉米和温带玉米为亲本,系统地研究了不同种质玉米杂交后代农艺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苗期全株干物质积累量温×温>热×热>热×温,地上部干物质量热×热>热×温>温×温,地下部分表现趋势与地上相反;生长初期株高温×温>热×温>热×热,随着生长进程的推移,组合间株高呈现出相反的趋势;不同种质间杂交后代苗期叶片数和出叶速率没有明显差异;杂交组合中含热带种质的比例越高,最大面积叶片出现的高度越高,面积较大的叶片数相对较多;热带种质所含比例越大,后代雄穗分支数越多。热带种质带来的株高增加,主要源于植株中下部节间的伸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