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戎平 《饲料研究》2003,(10):21-21
羊在放牧过程中 ,有时会被毒蜂蜇伤。蜇伤的部位多在颜面、鼻端或四肢内侧 ,其症状为伤部肿胀 ,疼痛 ,不安 ,哀叫 ,严重者会倒地打滚 ,尤其是被某些大型野蜂蜇伤后 ,若不及时救治 ,可导致死亡。羊被毒蜂蜇伤的救治方法是 :先将已蜇伤的羊移至阴暗处 ,以保持羊的安静 ,再根据当地可采到的中草药 ,进行救治。可采用的中草药主要有 :仙人掌 ,去刺 ,捣烂敷蜇伤处 ;天南星块根捣烂 ,加酒搅成糊状 ,敷蜇伤处 ;半边莲鲜全草捣烂 ,敷蜇伤处 ;红土和水调匀 ,敷蜇伤处 ;一点红鲜全草或乌蔹莓鲜叶 ,或东风菜全草捣烂 ,敷蜇伤处。由于这些中草药有活血祛…  相似文献   

2.
人或动物被蜂蜇伤时有发生.常见的蜜蜂、黄蜂、土蜂等蜇伤人、畜,被蜇处有小出血点,局部立即有明显的灼痛、瘙痒,并很快出现红肿甚至起泡,但一般无全身症状和后遗影响.若同时被群蜂蜇伤,可引起大面积的肿胀,偶可出现恶心、无力、发热等.人被剧毒的大黄蜂等蜇伤,严重的尚可致休克、昏迷、抽搐、心脏和呼吸麻痹,甚至死亡.也有过牛、羊等动物被大群毒蜂当场蜇死的报道.但宠物犬被黄蜂蜇后发生蜂窝织炎并继发全身皮下脓肿的病例尚未见报道,现将收治的一个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蜂蜇伤是夏秋常见的伤患,是蜂尾部毒刺刺入皮肤后,其毒素引起的局部皮肤明显症状或全身反应。蜂蜇伤多见头部及上下肢外露部位。对蜂蜇伤患者的预防治疗笔者作了些总结,现介绍如下。1治疗方法(1)蜂蜇后在上肢或下肢立即绑扎被刺肢体的远心端,每隔15min放松1min,绑扎不能超过2h。(2)伤口上的尾刺毒腺用消毒针挑出。(3)用冷湿毛巾敷蜇伤部位,以防毒液扩散。(4)辨别蜂类,蜜蜂毒液呈酸性,用肥皂水、  相似文献   

4.
<正>喷水壶在养蜂中的用途很多,这里介绍10个用途:1.热天检查蜂群,箱边上有蜂,喷水后,蜜蜂立即回到巢脾上,可防箱盖压死蜜蜂。2.蜜蜂蜇人,指甲沾口水快速剔除蜇针,朝蜇伤处、指甲处喷水,可冲淡毒素气味,防蜂追蜇人。3.傍晚运蜂,巢门前有守卫蜂,喷水后蜜蜂立即进入箱内便于关巢门。  相似文献   

5.
蜜蜂蜇伤人的事故时有发生,尤以转地放蜂时,落场距村屯较近,蜜蜂常常蜇伤行人,而引起过敏性休克,如抢救不及时或用药不当,常常危及生命,造成严重后果。另外,用蜂蜇治病,也有引起过敏休克的病例。为此,养蜂人掌握一些抢救蜂蜇过敏休克的知识,十分必要。养蜂人也要准备几种急救药品,以备急需。蜂蜇引起的过敏休克,是机体对蜂毒引发的过敏反应所致(也称变态反应)。过敏原和抗体作用于致敏细胞,释放出组织胺、5-羟色胺、缓激肽等物,引起周围血管扩张,毛细血管床扩大,使血容量相对不足,引起急性循环不全综合症。由于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微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6.
郑国庆 《蜜蜂杂志》2019,(10):18-18
读《蜜蜂杂志》2019年第6期34页彭程、汪燕、马振刚3位同志撰写的《蜂蜇伤的急救措施》一文,萌发本人意见。我今年78岁,是基层医院的外科主治医师,业余定点饲养土生土长的中蜂已有49年,开始养蜂怕蜇,以后不知蜇了多少次,蜇多了身体有了抵抗力,还与本地廖子俊同志学习蜂针疗法,帮几个病人治愈了病痛。  相似文献   

7.
<正>喷水壶(见图1)在养蜂中的用途很多,这里将其中10个用途介绍如下。(1)热天检查蜂群,箱边上有蜜蜂,喷水后,蜜蜂立即回到巢脾上,可防盖箱盖时压死蜜蜂。(2)蜜蜂蜇人,可用指甲沾口水快速刮除蜇针,朝蜇伤处、指甲处喷水,可冲淡毒素气味,防其他蜜蜂追踪蜇人。(3)傍晚运蜂,巢门前有守卫蜂,喷水后蜜蜂立即进入箱  相似文献   

8.
张加俐 《蜜蜂杂志》2010,30(7):19-19
<正>开箱清理杂物取脾时,经常会被蜂蜇伤,痛得难受,红肿一大块,重者一夜无法入眠。现介绍一种方法,方便、省钱:被蜜蜂蜇后,马上把蜂针拔掉,涂上"曲米新软膏",3min后就不痛不痒。此药膏各大医药商店均有销售。请养蜂者不妨试用一下。  相似文献   

9.
蜜蜂蜇人构成犯罪吗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蜜蜂蜇伤人或牲畜乃至蜇死的事时有发生。许多蜂农来信诉说因蜜蜂蜇伤人和牲畜而吃官司遭赔偿的苦衷,为此忧心忡忡,提心吊胆。那末,到底蜜蜂蜇伤人、畜是否构成犯罪呢?要想弄清这一问题,首先必须正确理解“犯罪”的概念,以及...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3月18日内蒙古某蜂农运蜂往湖北,途径湖南高速公路邵阳服务区,便在服务区临时放蜂,结果蜇伤他人。被蜇人提出10万元的赔偿要求。3月19日四川女蜂农在该省三台县放蜂发生了蜜蜂蜇伤32人的事故,被蜇众人都住进了绵阳市医院。二蜂场主先后给我打了求助维权电话,我便想方设法,使纠纷、矛盾得到了妥善处理。而二起蜜蜂蜇人事件的教训,值得出外放蜂的蜂友们深思来采取应对办法,以便减少经济损失,维护自身合  相似文献   

11.
张良炉 《蜜蜂杂志》2018,(7):I0003-I0003
《武汉晚报》2018年4月5日以“邻居养蜂行医,居民频被蜇伤”为题,报道了武汉市一老中医在家养蜂做蜂疗,蜜蜂蜇伤邻居而被投诉。据报道,武汉市江岸区洞庭街张女士向记者反映,隔壁邻居将蜜蜂养在家中,并用蜂毒为人蜇针行医。蜂箱就在窗台外,一到晴天,蜜蜂嗡嗡乱飞,附近居民频频被蜇伤,希望有关部门能够管一管,让大家有一个安宁和谐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2.
<正>1发病原因2008年7月3日14时,大通县宝库乡孔家梁村村民孔某家饲养的一匹骡在蜂农养蜂地附近放牧时被蜂群蜇伤,14时20分前来诊治。2临床检查病畜为当地杂种骡,2岁龄。病畜表现兴奋不安,时时起卧,偶尔排出稀粪,体温升高,呼吸、脉搏加快征状。病畜耳部、眼部、口鼻部蜇伤部位肿胀变形,其余颈部及体表均有蜇伤痕迹,部分毒刺明显残留于被蜇部位,耳、口、鼻、眼部残留毒刺明显。  相似文献   

13.
徐传球 《中国蜂业》2013,(11):16-17
养蜂人与蜂打交道,往往习惯了蜂蜇,蜂蜇次数多了,人也产生了抗体,一般上午蜂蜇肿起,下午就消肿了,但毕竟蜂蜇的一瞬间是有疼痛感的。要是蜂蜇中眼部,脸部肿起很难看,出门影响美观。我老伴常说,养蜂确实好,蜂不蜇人就更好了。在长期养蜂过程中,我总结出一些减少蜂蜇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2005年8月15日晚,雅安市八步乡陈某带2只被群蜂蜇伤的猎犬来我院就诊。病犬1:雄性,1·5岁,体重11 kg。主诉:从其身上取下25根蜂刺,但未做其他处理。蜇伤当日晚上该犬精神沉郁,食欲废绝,饮水后发生呕吐,并见眼睑部蜇伤处肿胀发红。第2天上午出现呼吸急促,排出血便,并见呕吐物中有血丝。请兽医诊治,误诊为肺部感染,肌注青霉素和链霉素。当日下午,该犬卧地不起处于昏迷状态。于晚上8点来院求诊。该犬眼睑反射减弱,对呼吸反应迟钝。四肢僵直,四肢末梢温度降低。眼睑水肿,拨开被毛见头部蜂蜇处红肿。结膜苍白,舌肌无力处于衰竭状态。测体温时见温…  相似文献   

15.
正人体咳嗽病因繁多,有的是肺燥干咳,实践证明吃百合粥,同时蜂蜇肺腧穴治这类咳嗽有一定效果。用法:百合30 g,浸泡后先入锅煮烂,再加粳米50 g,加适量枇杷蜂蜜调匀后食用,每天蜂蜇肺腧穴1次,连续治疗3~5天。须注意的是,蜂毒过敏者不要进行蜂蜇。  相似文献   

16.
<正>蜜蜂既惹人喜爱又惹人怕:之所以喜爱是因为它能酿出比糖还甜的蜂蜜,怕是因为它蜇人很疼,有时还会引起身体严重不适,还会蜇死牲畜。养蜂人饲养的蜜蜂蜇伤或蜇死了牲畜该不该赔?对这个问题很多人各说不一,各说各有理,从不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想。有人说"法律上的饲养动物不包括饲养昆虫,蜜蜂是昆虫,所以养蜂人饲养的蜜蜂蜇伤了别人或蜇死了别人的牲畜不应负法律赔偿责任",我认为这个理由不够充分!因为昆虫也是动物,动物自然也包括蜜蜂,饲养动物不包括饲养昆虫没有说服力,还不及蜜蜂不能关起来、拴起来饲养有  相似文献   

17.
<正>熊蜂是蜜蜂科熊蜂属的昆虫,耐低温与低光照,并且能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是设施温室及露天作物的高效授粉蜂种。近几年来,熊蜂在我国的设施温室内的使用越来越普遍,温室内空间狭小,被熊蜂蜇刺的现象时有发生。本文旨在指导农户正确地与熊蜂相处,降低被熊蜂蜇几率,并对蜂蜇后反应及处理进行简单介绍。熊蜂蜂王和工蜂的蜇刺可以反复蜇人。熊蜂的蜂  相似文献   

18.
动物或人被蜂蜇伤时有发生,蜂种类繁多,但蜇伤人畜蜂类以蜜蜂、黄蜂较为多见。少数蜂蜇伤,一般只引起局部红肿、灼痛等皮肤反应,一般无全身症状。但群蜂多处蜇伤可迅速出现全身中毒反应、急性肾衰、急性溶血、严重变态反应等,常能致人、畜死亡。笔者曾遇2只猎犬同时被群蜂蜇伤病例,经抢救,1只死亡,另1只痊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2012年夏季的一天,笔者在老友家做客。老友说起左上臂处有牛皮癣,痒的无法忍受。笔者告诉他蜂疗有治疗效果,第二天上午笔者捉了些蜜蜂,往他痒处蜇,开始比较害怕,但经蜂针蜇后,患处感觉不痒了,很舒服。于是每天上午都捉蜂来蜇痒处,经过七次的蜂蜇,已患2年的牛皮癣,再也没  相似文献   

20.
养蜂人天天与蜜蜂打交道,被蜂蜇成了家常便饭,刚开始学养蜂,蜂蜇一次,至少1周才能消肿。后来蜇多了身体产生了抗体,一般上午被蜇肿起,下午大部分消退了。但毕竟蜂蜇的一瞬间,疼痛难受,要是蜂蜇了脸部,眼睛肿起来睁不开,影响美观。我老婆常说:“养蜂就是好,要是蜂不蜇人就更好。”在养蜂的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和避免蜂蜇。在长期养蜂实践中,我总结出了一些防治蜂蜇的方法,供初学养蜂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