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杂交油菜新品种青杂5号高产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案,研究了青杂5号产量与种植密度、施肥量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各因素与产量指标间的数学模型,进而确立了青杂5号高产栽培合理密度和施肥量的优化方案:田间种植密度19.5万~22.5万株/hm^2,尿素施用量146.3-202.5kg/hm^2,磷酸二铵施用量281.3-337.5kg/hm^2。  相似文献   

2.
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案,研究青杂2号产量与种植密度、施肥量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各因素与产量指标间的数学模型,进而确立了青杂2号高产栽培合理密度和施肥量的优化方案;种植密度为田间种植密度24.3~26.7万株/hm2,尿素施用量247.5~270kg/hm2,磷酸二铵施用量300~412.5kg/hm2。各因素对产量的影响依次是:密度>磷肥>氮肥。  相似文献   

3.
杂交油菜新品种黔油14号高产栽培优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二次通用旋转回归组合设计方案,研究黔油14号产量与栽培密度、施肥量(N、P、K)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各因素与产量指标间的数学模型,进而确立了黔油14号(黔杂96007)高产栽培合理密度和施肥量的优化方案是:密度10.84-12.4万株/hm^2;纯N施用量117.9-177.85kg/hm^2(即尿素256.32-386.64kg/hm^2);P2O5施用量152.16-171.84kg/hm^2(即过磷酸钙951-1074kg/hm^2);K2O施用量234.63-305.37kg/hm^2(即氯化钾391.05-508.95kg/hm^2)。其中N:P2O5:K2O的最佳比例为1:1:1.7。各因素对产量的影响依次是密度>磷肥>钾肥>氮肥。  相似文献   

4.
杂交油菜青杂5号高产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庆元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8):8415-8416
[目的]探究青杂5号的高产栽培模式。[方法]利用3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在鸟兰县进行青杂5号油菜的密度、施氮量、施磷量与其产量的回归关系的试验。[结果]油莱施氮量、施磷量与产量之间有极显著回归关系。随着氮和磷肥施用量的增加,油菜产量逐渐增加,当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油莱产量最高。继续增加施肥量,油菜产量逐渐下降。随着密度和磷肥用量的增加,油菜产量先增后减。密度和磷肥用量的最佳组合为密度38.90万株/hm^2,纯磷45.00kg/hm^2。青杂5号油菜产量最高时的密度、氮和磷肥施用量的最优组合是密度30.00万株/hm^2,氮和磷肥施角量分别为90.00和71.75kg/hm^2。[结论]该研究为充分发挥青杂5号的增产潜力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油菜"核杂7号"种植密度和施肥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双低油菜品种“核杂7号”进行不同施肥量、施肥方法和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核杂7号”氮吧适宜施用量为225~315kg/hm^2;当氮肥施用量225kg/hm^2时,年后氮肥施用比例应为25%~40%;种植密度为6.0万~10.5万株/hm^2。  相似文献   

6.
以湘杂油7号为材料,研究了稻田免耕直播不同密度及不同施氮量对油菜的生长发育、植株生物学特性、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种植密度相同的情况下,施用氮肥180.0kg/hm^2处理的菜植株长势优于施氮肥120.0kg/hm^2处理,在相同施氮水平下,产量随密度增加先增加后降低,种植密度为45万株/hm^2产量最高。各处理油菜的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产量大小顺序为T5〉T4〉T2〉T1〉T6〉T3,处理1至6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82.33%、92.02%、35.51%、94.93%、117.93%、53.16%。结果显示,稻田免耕直播油菜获得高产的适宜施氮量为180.0kg/hm^2,适宜种植密度为45万株/hm^2。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育苗移栽条件下不同播种密度及氮磷钾施肥比例与油菜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对产量影响的顺序依次为密度〉氮肥〉钾肥〉磷肥,氮肥和密度的增产效应最大,且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或密度加大,产量逐渐提高。欲求高产,应重视氮肥的施用量,在保证合理密度时,还应注意磷肥与钾肥的配合施用。初步提出在育苗移栽条件下,云油杂2号以播种密度13.5~15万株/hm^2、施纯氮300~337.5kg/hm^2、纯磷150kg/hm^2、纯钾52.5-90kg/hm^2的条件下,产量达到4000kg/hm^3。  相似文献   

8.
氮磷钾配比及密度对油菜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设计。研究了不同氮、磷、钾肥用量及种植密度对油菜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期筛选合理的种植密度及最佳施肥量,获得最佳的油菜高产栽培模式。结果表明: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和密度4种因素3种水平应用于油菜,密度对植株形态影响较大,施肥量对其影响较小;因素对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顺序是氯化钾〉过磷酸钙〉尿素〉密度。尿素、过磷酸钙和氯化钾对油菜产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确定最优组合为尿素120kg/hm^2+过磷酸钙1153kg/hm^2+氯化钾225kg/hm^2+密度26万株/hm^2。  相似文献   

9.
柴达木地区马铃薯青薯2号优质高产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永花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015-1017
[目的]研究柴达木地区青薯2号马铃薯高产优质的密度,及氮肥、磷肥、钾肥施用量的最优组合。[方法]在柴达木地区利用4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试验青薯2号马铃薯的密度、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与其块茎产量、淀粉含量、商品薯含量、淀粉产量的回归关系。[结果]结果表明:在柴迭木地区,青薯2号块茎产量、淀粉产量最高的最优组合为密度6.75×10^4粒/hm^2、纯氮125.00kg/hm^2、P2O5 120.00kg/hm^2、K2O 250.00kg/hm^2;商品薯产量最高的最优组合为密度6.75×10^4粒/hm^2、纯氮199.32kg/hm^2、P2O5 95.67kg/hm^2、氧化钾199.32kg/hm^2。[结论]在柴达木地区,青薯2号的块茎产量、淀粉含量、商品薯产量、淀粉产量与密度、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之间有极显著的回归关系。  相似文献   

10.
运用二因素五水平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进行施肥量、密度对油菜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范围内,施肥量和密度对油菜单株有效角果数和产量均有显著的影响,对单株有效角果数的影响是密度大于施肥量,而对产量的影响则是施肥量大于密度;单株有效角果数的最佳组合为施肥量以纯氮227.0kg/hm^2、密度9.4万株/hm^2,产量的最佳组合为施肥量以纯氮235.7kg/hm^2、密度10.6万株/hm^2;当控制施肥量(纯氮)、密度分别为214.4—256.9kg/hm^2、10.1-11.1万株/hm^2时,油菜产量可达3000kg/hm^2以上。施肥量和密度对于油菜每角粒数和千粒重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为了配合高淀粉高粱05-1的大面积生产,试验采用三因素二次回归311A最优设计,从种植密度和施肥量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建立了高淀粉高粱05—1产量与施肥量、产量与密度的数学模型,得出了05-1在晋中平川地区种植的最佳密度为10.8482万株/hm^2,最高产量施肥量为纯N195.6kg/hm^2,P2O591.3kg/hm^2,K2O150.04kg,/hm^2。  相似文献   

12.
辽西地区谷子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形成谷子高产栽培技术体系,提升辽西地区谷子生产水平,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以燕谷16号为试验材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制约谷子生产的氮肥施用量(因素A)、磷肥施用量(因素B)和种植密度(因素C)3个关键技术进行了不同水平组合的籽粒产量及其经济效益研究,以明确谷子生产上的最佳施肥方案与合理的种植密度。结果表明:3个因素对燕谷16号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顺序均为氮肥施用量〉磷肥施用量〉种植密度,其中,氮肥是影响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最重要因素,种植密度是影响谷子叶面积指数和穗粒重的最重要因素。本研究条件下,最高产量和最大经济效益的因素组合均为A2B3C1,即氮肥施用量187.50kg/hm2、磷肥施用量131.25kg/hm2、种植密度30.0万株/hm2时谷子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分别达到了5363.79kg/hm2和14514.9元/hm2。  相似文献   

13.
优质杂交油菜青杂2号高海拔地区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杂2号是青海省目前主要推广种植的高产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在同德县巴沟乡团结村通过设立密度,施肥两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栽培密度和施肥量对青杂2号油菜每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有不同的影响。随密度的增大,产量先增后减;当密度在1.80万~3.15万株/hm2范围内,青杂2号油菜产量随施肥量先增后减;而密度过稀,施肥量过大,不能正常成熟,千粒重显著降低,产量随之降低。在海拔2 700m左右青杂2号油菜栽培最佳密度为27万株/hm2;最佳施肥配比:尿素150.0kg/hm2、二铵225.0kg/hm2。  相似文献   

14.
选择种植于青海东部山旱区的白籽胡麻品种作为材料。采用饱和D-三因素最优设计方案,建立了播种密度、氮肥施用量、磷肥施用量三个因素对“张亚2号”籽粒产量的函数模型。结果表明:因素主次的顺序为氮肥〉播种密度〉磷肥,两因素交互作用最高达172kg/667m2,青海东部山旱区胡麻“张亚2号”栽培优良农艺措施组合为:播种密度4.84—5.70kg/667m2、施氮肥量6.49~7.74kg/667m2、施磷肥量5.95—6.85kg/667m2。  相似文献   

15.
陇中旱地地膜谷子施肥量及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裂区设计,以施肥量为主区、密度为副区,研究了施肥量、密度及二的互作对地膜谷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佳施肥量为纯氮180kg/hm^2、五氧化二磷144kg/hm^2,产量为6410.2kg/hm^2;最佳密度为60万株/hm^2,产量为6701.4kg/hm^2;施肥量与密度的最佳组合为施纯氮180kg/hm^2、五氧化二磷144kg/hm^2,密度为60万株/hm^2,其产量为7460.0kg/hm^2。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省工棉2号的高产栽培技术,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其最佳种植密度和最适施肥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桃园县地区,省工棉2号的最佳种植密度为5.25万株/hm^2,在该种植密度下,司尔特棉花专用缓释肥的最佳施用量为900kg/hm^2,籽棉产量可达3422.5kg/hm^2。  相似文献   

17.
高海拔山区玉米品种栽培技术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高海拔山区审定的类似新品种进行高产栽培及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毕单16号为试材,用二因子回归最优设计方法,根据种植密度(x1)、氮肥施用量(x2)对毕单16号产量的影响,建立数学模型。试验结果得出玉米产量与二因子间的回归方程为:y=6829.28+5672.83x1+1036.73x^2—5192.40x1^2-1082.78x2^2-724.55x1x2。通过模拟研究,毕单16号在试验条件下的最高产量为8420.14kg/hm^2,相应的农艺措施为种植密度52320株/hm^2,氮肥施用量408kg/hm^2。产量≥7500.OOkg/hm。的农-g措施是种植密度(x1)53280~57600kg/hm^2,氮肥施用量(x2)315.6-620.4kg/hm^2。从而建立了毕单16号高产栽培的数学模型,该结果可用于指导毕单16号及类似品种的大面积生产。  相似文献   

18.
强筋小麦综合农艺措施与产量及品质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五因素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强筋小麦不同种植密度、种肥N、种肥P2O5、种肥K2O、追肥N等5项农艺措施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建立了产量、粗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等4个目标性状的教学模型。采用“贡献率法”求得产量、品质等4个目标性状的各因素贡献率大小依次为:追肥N〉密度〉种肥N〉种肥P2O5〉种肥K2O。并分析了各单项因子效应和因子阀的互作效应。明确了实现7500kg/hm^2以上产量水平,品质指标迭国家强筋小麦二级以上标准的最佳农艺措施方案为:基本苗638.7万~658.35万苗/hm2,种肥氮(N)量17.20~18.38kg/hm ^2,种肥磷(P2O5)量107.04~117.96kg/hm^2,肥钾(K2O)量88.69~94.73kg/hm^2。追肥氮(N)量171.42~179.04kg/hm。。  相似文献   

19.
氮肥与植株密度互作对蓝茎冰草种子产量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三因素五水平二次通用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案,建立回归模型及对其进行解析、寻优和频数分析,所设各试验因素对蓝茎冰草种子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施氮量(X2)〉植株密度(X1)〉喷施PP333(X3)。施氮量、植株密度和喷施PP333三因素两两之间的互作效应对蓝茎冰草种子产量的作用均为协同效应;同时得出了三因素对蓝茎冰草种子产量的最优配比方案;植株密度429.4万株/hm^2~450万株/hm^2,施N量160kg/hm^2~164.9kg/hm^2,喷施PP333量0.197a.i.,kg/hm^2~0.233a.i.,kg/hm^2。  相似文献   

20.
不同施肥量对花生新品种泰花4号产量及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泰花4号在泰兴市砂土、砂壤土地区种植.用高效复合肥300-450kg/hm^2同时配尿素112.5kg/hm^2,其生育最好,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