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梁文  张生 《节水灌溉》2011,(4):35-39,43
通过系统取样对乌梁素海表层底泥进行了理化性质分析,并利用MAPGIS软件,研究了表层底泥营养盐空间分布特征,并用底泥肥力评价了表层底泥中营养盐污染程度.结果表明,乌梁素海表层底泥中营养盐的空间分布特征呈现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差异,底泥中营养物质有机质、总氮和总磷存在明显的富集作用,与国内典型富营养化严重湖泊相比,处于...  相似文献   

2.
乌梁素海沉积物有机质特征及其与富营养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乌梁素海表层沉积物12个沉积物采样点,得出泥样中的有机质含量在10.241 g•kg-1~33.911 g•kg-1之间,均值为20.928 g•kg-1,位于湖泊北部表层沉积物有机质含量较南部高,且表现出沿岸带较丰富的空间分布特征;表层沉积物总氮的含量0.519~1.510 g•kg-1为,平均值为0.86 g•kg-1。总磷含量为0.505~0.635 g•kg-1,平均值为0.546 g•kg-1;在水平方向上,有机质与总氮和总磷含量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14,0.738。表明有机质富集应是促进湖泊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水体富营养化具有显著的内源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乌梁素海表层沉积物12个沉积物采样点,得出泥样中的有机质含量为10.241~33.911 g/kg,均值为20.928 g/kg,位于湖泊北部表层沉积物有机质含量较南部高,且表现出沿岸带较丰富的空间分布特征;表层沉积物总氮的含量为0.519~1.510 g/kg,平均值为0.86 g/kg。总磷含量为0.505~0.635 g/kg,平均值为0.546 g/kg;在水平方向上,有机质与总氮和总磷含量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14,0.738。表明有机质富集应是促进湖泊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水体富营养化具有显著的内源性。  相似文献   

4.
为阐明乌梁素海营养状态的演替过程及人类活动对其影响,研究了沉积物中无机磷形态和沉积历史,采用连续提取法对代表不同污染程度的中部区和南部区沉积物柱芯中无机磷形态的含量和垂向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乌梁素海沉积物磷释放风险整体较小,中部区沉积物8cm以上磷释放风险低于南部区。应注意监测乌梁素海上浮水和间隙水的pH并维持碱性环境以防止沉积物中Ca-P释放。  相似文献   

5.
采用改进的磷分级七步提取法分析了里下河地区蜈蚣湖、得胜湖、大纵湖等7个中小、养殖型湖泊表层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磷的含量和垂向分布信息,探讨了各形态磷的赋存规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湖泊现状和目前可能存在的问题。结果发现,7个湖泊(九龙口除外)总磷(TP)含量为410.52~758.61 mg/kg,其中无机磷(IP)占73.87%±11.86%;钙磷含量很高,其中碎屑钙磷(De-P)占TP的44.60%~63.23%,且远高于自生钙磷(ACa-P);铁磷(Fe-P)和铝磷(Al-P)含量整体较低,得胜湖与蜈蚣湖明显高于其他湖泊;有机磷(Or-P)含量较高,在沉积物表层5 cm随深度剧烈变化;九龙口各形态磷含量明显降低。结果表明:(1)里下河地区湖泊目前富营养化程度与中度富营养化湖泊持平且有升高趋势,外源输入钙磷大于自身沉积形成的钙磷;(2)整体受工业和生活污水的影响还较小,但一些化工厂的存在能明显增加沉积物中的Fe-P和Al-P含量,提高释放的风险;(3)农业面源污染对Or-P影响较大,近年来过度围网养殖和围湖造田使Or-P增幅明显。  相似文献   

6.
采用室内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在不同温度、溶解氧(DO)、扰动条件下松花湖底泥总氮(T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的释放规律和不同有机质条件下,底泥TN和TP的释放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升高和溶解氧较低时,底泥TN,TP和COD的最大释放量均增加,温度和DO对微生物的活性和硝化作用有重要的影响;扰动增大了底泥与上覆水的接触面积,加速了底泥氮、磷和有机质的扩散;有机质影响着微生物的活性和对磷的吸附作用,进而影响底泥对TN和TP的释放规律。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海河流域平原区畜禽养殖对土壤污染的状况,以河北省馆陶县为例,对馆陶县猪、牛、羊、鸡4个典型养殖场内外的8个采样点,共计88个土壤样品中的重金属(铅、镉、砷、汞、总铬)和营养盐(总氮、总磷、硝态氮、铵态氮)进行检测分析。通过检测结果垂向剖面分布图发现,畜禽养殖对土壤环境重金属元素影响较小,在各养殖场内外,重金属浓度均满足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大多数点位重金属浓度满足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值。畜禽养殖对土壤营养盐元素的含量影响较大,具有一定的表层富集现象,各养殖场土壤表层营养盐污染物浓度极高,但垂向浓度急速减小,一般至土壤深度60 cm左右浓度接近天然状态,最多至100 cm深度,主要土壤污染物浓度基本达到天然背景值。  相似文献   

8.
乌梁素海沉积物中有机碳的空间分布与储量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乌梁素海沉积物中有机碳为研究对象,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同时估算了有机碳储量,从而为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提供了一定的信息.结果表明,有机碳含量垂直分布总体呈随沉积物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且以12 cm为界将沉积物分为2部分;水平分布总体呈现从湖中央向湖南北逐减的规律,有机碳平均含量为8.22~28.2...  相似文献   

9.
多旋翼无人机旋翼下方风场对航空喷施雾滴沉积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风场是影响航空喷施雾滴沉积分布特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揭示多旋翼无人机旋翼下方风场对雾滴沉积分布的影响机理,通过无人机旋翼风场测量系统测量多旋翼电动无人机旋翼下方的风场分布,同时结合航空喷施雾滴在水稻冠层的沉积情况,分析旋翼下方X、Y、Z 3个方向的风场对雾滴沉积分布的影响,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无人机旋翼下方3向风场中,X和Y向风速对有效喷幅区内雾滴沉积量的影响不显著,Z向风速的影响极显著;X向风速对有效喷幅区内雾滴沉积穿透性的影响不显著,Y和Z向风速的影响分别为显著和极显著;X和Y向风速对雾滴沉积飘移的影响均不显著,Z向风场的影响显著;且当水平方向上X、Y向风速峰值越小、垂直方向上Z向风速峰值越大时,雾滴沉积均匀性越好,最佳值达到36.44%。另外,有效喷幅区内雾滴沉积量与因素Z向风速之间的回归模型及有效喷幅区内雾滴沉积穿透性与因素Y和Z向风速之间的回归模型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68和0.842,表明模型可以为实际作业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脉宽调制型变量喷雾系统雾量沉积分布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建立了雾量分布模型,研究了雾量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喷杆方向沉积变异系数在两喷头之间出现最低,而在两喷头正下方出现极高值;行驶方向的沉积变异系数沿着一定规律周期性变化,其周期与占空比相关;在相同压力的情况下,同一喷头的行驶方向及喷杆方向沉积变异系数的峰值均随着车速的提高而上升,随占空比的上升而下降;在研究范围内(40~60cm),变异系数的峰值随喷头高度的升高而降低;若车速和占空比均相同,110°扇形喷头的雾量分布较80°扇形喷头在时空方向上都更加均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