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田作物的杀手--豚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豚草属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吉林省有两种豚草,即豚草也称艾叶破布草和三裂叶豚草也称大破布草,其中后一种居多。  相似文献   

2.
1985~1988年在沈阳农业大学进行了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和三裂叶豚草(Ambrosiatrifida L.)物候期的观测,二种豚草生育期均170天左右,豚草略短些。但出苗至开花期豚草比三裂叶豚草长,分别为119天和110天;开花到果熟期豚草比三裂叶豚草短,分别为50天和64天。全生育期有效积温二者均在1400℃上下,豚草略低些。但出苗到开花期豚草高于三裂叶豚草,分别为7445℃和6726℃;开花到果熟期豚草低于三裂叶豚草,分别为8776℃和10745℃。二种豚草出苗最低温度5℃,最适温度10~12℃,最高温度21℃左右,三裂叶豚草略低。  相似文献   

3.
最近,我校董闻达副教授在南昌市郊进行豚草考察采集时,在部队营区发现一种危害更大的三裂叶豚草。在近600m~2地段,约有3800多株成片分布,其中株高2m 以上的占半数以上,最高的植株达3.85m,直径1~1.5cm。全世界豚草属植物共有十多种,其中危害严重的有普通豚草、三裂叶豚草、多年生豚草  相似文献   

4.
不同生境三裂叶豚草生长及生态位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8年6月选取5个不同的三裂叶豚草生长生境,测定每个样方出现的所有杂草的种类及数目并对不同生境下三裂叶豚草的生态位特征进行研究,再将样方内所有三裂叶豚草带回实验室进行指标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生境下的三裂叶豚草存在一定程度的形态差异;干扰程度越强,三裂叶豚草的平均株高越高,三裂叶豚草的生长越好.光照和水肥条件以及三裂叶豚草的入侵程度对其本身的生长同样有重要影响.在同一生境下,与生长环境中其他杂草相比,三裂叶豚草生态位宽度最大,说明它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强,更倾向于本研究区域的泛化种,它这种通过扩大生态位宽度来维持足够的种群竞争力方式可能是三裂叶豚草对资源水平适应进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和三裂叶豚草(Ambrosia trifida L.)浸提液对常用替代牧草高羊茅、早熟禾、黑麦草、披碱草,以及对苜蓿、葵花、玉米、小麦、甜菜种子萌发的影响;筛选对豚草和三裂叶豚草具有防控效果的替代植物以及最佳混种方式。【方法】 采用培养皿滤纸法,研究豚草和三裂叶豚草浸提液对供试种子萌发的影响。采用盆栽竞争试验,运用DeWit取代试验研究法,设置牧草和入侵杂草5种混种方式,混种比例分别为1∶1、1∶2、1∶3、2∶1、3∶1,研究黑麦草、披碱草和高羊茅与豚草和三裂叶豚草的竞争效应,分析3种牧草对豚草和三裂叶豚草的替代控制潜力。【结果】 随着豚草和三裂叶豚草的浸提液浓度的增加,4种常用替代牧草种子和新源县5种主要作物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化感效应指数均下降。5种混种密度下,黑麦草、高羊茅与三裂叶豚草混种比例为3∶1时,三裂叶豚草的竞争平衡指数分别为(-0.505 1±0.301 5)、(-0.757 6±0.265 88)均显著小于0(P<0.05);黑麦草、高羊茅与豚草混种比例为1:3时豚草竞争平衡指数分别为(-0.955 8±0.518 08)、(-2.049 7±0.178 55)均显著小于0(P<0.05)。【结论】 豚草和三裂叶豚草浸提液对供试种子萌发具有化感抑制作用;且浸提液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强,同时叶部化感抑制作用大于根部。三裂叶豚草对四种牧草种子萌发的化感抑制作用大于豚草。黑麦草和高羊茅可以作为豚草和三裂叶豚草的替代植物。黑麦草和高羊茅防治三裂叶豚草时建议播种比例为3∶1;防治豚草时建议播种比例为1∶3。豚草和三裂叶豚草发生密度较大时其化感抑制作用越强,影响牧草萌发生长,应适当加大替代牧草播种量。  相似文献   

6.
三裂叶豚草的风险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根据三裂叶豚草的生长特性和我国气候特点,对三裂叶豚草在我国的适生区进行划分;采用风险性评估量化指标体系,建立了一、二级评判标准的计算模型,分析了三裂叶豚草传入我国的风险.结果表明,三裂叶豚草的危险性综合评价的风险值R为2.18,属于高风险外来有害生物.确定了三裂叶豚草的适生区,同时,提出了对三裂叶豚草的风险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随着道路交通的快速发展,公路两侧土壤铅含量通常显著高于土壤背景值。三裂叶豚草(Ambrosia trifida L.)是入侵我国北方地区的重要杂草,其在公路两侧通常形成单优种群呈集群分布,但关于土壤铅含量对三裂叶豚草生长发育的影响尚不清楚。采用盆栽试验,设置土壤铅含量分别为背景值(CK),100,250,500,1000mg·kg~(-1)共5个处理,分析土壤中不同的铅含量对三裂叶豚草生长及铅富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铅含量的升高,三裂叶豚草根系和地上部分的铅含量均增加,而且随着生长发育三裂叶豚草组织中铅含量不断上升。但三裂叶豚草铅转运系数低,根系铅含量要显著高于地上部分铅含量,根系富集系数高于地上部分富集系数。三裂叶豚草生物量随着土壤铅含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低浓度的铅促进三裂叶豚草生长、根冠比增加和叶绿素含量提高。土壤铅含量为250mg·kg~(-1)时,三裂叶豚草生物量最大。但土壤铅含量继续增加,三裂叶豚草生物量下降,叶绿素含量降低。可见,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土壤铅能够促进三裂叶豚草生长,三裂叶豚草通过将铅积累在根系中以适应土壤铅含量的增加,公路两侧高铅含量的土壤斑块将有助于三裂叶豚草的分布和扩散。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三裂叶豚草的生长群落,分析三裂叶豚草入侵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方法】于2008-05-28-06-28,利用样方法,调查沈阳东陵公园附近公园(5个样点)、农田(3个样点)、高速公路附近(4个样点)、桑园(4个样点)和路边(4个样点)5个生境中,三裂叶豚草分布样点杂草的种类和分布情况。【结果】所调查生境分布样点中,共有杂草28科71种,其中以菊科、藜科、蓼科居多。从发生频率10%的34种杂草在前2个主成分上的负荷量可以看出,影响三裂叶豚草的主成分因素是人为干扰程度和土壤水分条件,可知三裂叶豚草是喜干扰且适宜生活在土壤水分含量较大的生境内,据此将分布样点分为3个聚类群。随着人为干扰程度的增强,三裂叶豚草的重要值升高,同时样方中物种的丰富度随三裂叶豚草重要值的增大而下降,说明在不同生境中,三裂叶豚草的大量滋生降低了生物多样性。【结论】三裂叶豚草对入侵地生物多样性具有破坏作用,故在防除三裂叶豚草时,首先应严把植物检疫关,同时应加强生态安全宣传和生态学教育,以建立生态安全的人类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9.
豚草和三裂叶豚草的形态特征和变异类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和三裂叶豚草(Ambrosia frifida L.)是原产北美的两种危险性杂草,近年来在我国迅速蔓延,它们不仅会造成严重的农田草害,其花粉还使人类患痛苦的变态反应症。豚草,叶1~3回羽状全裂,植株下部的叶对生,上部叶互生,花单性,雄头状花序很小,内有许多小花,外有联合总苞,以短柄生长在植株顶梢,形成长长的总状花序,好象许多穗子。雌头状花序簇生在雄花序基部的叶腋里,形成比较大的复果,豚草有:早熟型、迟熟型和雌株型。三裂叶豚草高大粗壮,叶掌状三裂,有时五裂,几乎全部对生。在自然界还出现少数豚草×三裂叶豚草的杂交株,叶子羽状裂,裂片较宽,雌花少,未见成熟复果。  相似文献   

10.
三裂叶豚草是菊科豚草属杂草的一种,又名大破布草,原产于北美洲。目前四川省将其作为补充的检疫性有害生物,沿滩区是四川省主要发生的区(县)之一。确认已有发生是在2007年9月后,四川省农业厅植物检疫站于2007年9月4日组织有关专家到自贡实地考察、取样,经鉴定确定自贡市已有有害生物——三裂叶豚草发生。自2007年始,沿滩区开展了相应普查与防控工作。现就近年来我区对有害生物一三裂叶豚草的普查与防控工作开展情况简介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应用生态学中竞争的理论,探讨增施除草剂条件下大豆和三裂叶豚草生长的变化情况.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除草剂处理,副区为三裂叶豚草密度处理.三裂叶豚草密度设0,8,32,48株·m~(-2)共4个处理,分别用D0、D1、D2、D3表示,各处理设3个重复.结果表明:大豆株高在结英期施除草剂条件下,处理D0最大,达103.49cm,与未施除草剂下差异不显著;大豆生物量的表现为大豆茎重在开花期和结英期随着三裂叶豚草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大豆地下部分生物量,除开化期施除草剂的处理外,均随着三裂叶豚草密度的增加而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三裂叶豚草株高和分枝数在各个生长时期均受到除草剂和自身密度的共同作用,各个时期施除草剂条件下株高和分枝数均显著低于未施除草剂条件.三裂叶豚草叶重与茎重变化规律相同,都随着三裂叶豚草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研究表明,除草剂能显著抑制三裂叶豚草的生长,大豆的生长受来自种内和种间竞争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三裂叶豚草锈菌的寄主范围测定结果表明,该锈菌只侵染三裂叶豚草,对其它农作物及经济和观赏植物不侵染,具备寄主专一、病害流行速度快等特点,可用来控制三裂叶豚草。  相似文献   

13.
三裂叶豚草原产北美,1930年在中国辽宁铁岭地区发现,已有90年历史,以前多发于田野、路旁或河边的湿地,近几年在铁岭城市绿地中可见.本文通过对铁岭市银州区城市绿地中三裂叶豚草的分布进行调查,描述出目前三裂叶豚草在铁岭市银州区城市绿地的入侵情况,以期对铁岭园林绿化部门清除三裂叶豚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豚草是侵占性很强的恶性杂草 ,也是国家环保总局首批公布的入侵我国 16种外来物种之一。在对江西省豚草天敌调查中已发现了最有应用潜力的生物防治物种———豚草卷蛾 ,研究表明 ,江西省九江、南昌和赣州均可用豚草卷蛾控制豚草和三裂叶豚草。豚草卷蛾具有较严格的寄主专一性 ,是豚草和三裂叶豚草较理想的专一性天敌 ,适合在我国长江以南非向日葵作物区防治豚草。  相似文献   

15.
采用取代系列试验设计,研究三裂叶豚草和菊芋的密度比为1.00:0.00,0.75:0.25,0.5:0.5,O.25:0.75,0.00:1.00条件下,菊芋对三裂叶豚草地上部分生长量的控制效果,结合相对产量,分析菊芋替代三裂叶豚草的地上部分竞争效应。结果表明:混种条件下,三裂叶豚草株高和地上部分生物量显著低于对照,三裂叶豚草的叶面积在其和菊芋的密度比为0.5:0.5和0.25:0.75时也显著低于单种处理.即菊芋有效地控制了三裂叶豚草地上部分生长量的增加。菊芋的光竞争优势可能是其有效控制三裂叶豚草地上部分生长量的主要原因.菊芋对三裂叶豚草存在竞争抑制作用,而菊芋种内竞争影响大于种间竞争。  相似文献   

16.
为初步探究三裂叶豚草(Ambrosia trifida)入侵对撂荒农田早春植物群落的影响,比较了三裂叶豚草入侵样地和非入侵样地常见早春本地植物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指数、物种丰富度及群落α生物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入侵样地群落组成仍然以葎草(Humulus scandens)、葶苈(Draba nemorosa)、藜(Chenopodium album)等1年生杂草为主,未入侵区域则加入了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和鹅肠菜(Myosoton aquaticum)两种多年生植物,说明三裂叶豚草入侵或许会影响弃耕地植物群落的搭配,使其长期处于一种由三裂叶豚草主导的退化状态,抑制了群落的演替;三裂叶豚草入侵样地葎草的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分别为0.3760和0.9640,显著高于其余植物。葎草是一种缠绕藤本,三裂叶豚草对其光合作用影响较小,同时葎草会加剧下部冠层中的光限制,所以葎草在三裂叶豚草入侵过程中有可能不仅与三裂叶豚草存在竞争关系,同时也间接充当了协助者;葶苈、鹅肠菜、藜和蔊菜(Rorippa indica)生态位宽度分别减少0.4456,0.7526,0.156,1.1603,入侵样地本地植物生态位重叠系数平均值为0.647,高于未入侵样地的0.583,说明三裂叶豚草入侵会显著降低早春植物的生态位宽度,提高本地植物间生态位重叠系数,干扰植物对资源的利用,增强植物间的竞争;入侵样地植物Pielou均匀度、Margalef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及Shannon-Wiener指数均显著低于未入侵样地,说明三裂叶豚草入侵会显著降低早春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本试验结果表明,入侵种三裂叶豚草对植物群落的消极影响不仅仅局限于生长季与其重叠的植物群落,有可能在生态方面产生更为广泛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豚草及其防治概况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一、发生概况豚草属(Ambrosia)起源于美国西南部和墨西哥北部的索诺兰沙漠地区。该属共41种,其中北美31种、南美8种、欧洲1种、非洲1种。我国的2种即普通豚草(Aartemisifolia)和三裂叶豚草(Atrifida)原产北美地区,大约...  相似文献   

18.
浅谈豚草的危害及其防除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豚草是影响人类健康和农业生产的危险性杂草。豚草属于菊科豚草属植物。原产北美州,现已传播到世界大部分地区。豚草属杂草有十多种,但传入我国的主要是豚草(Ambrosia ortemisiifolia L。)和三裂叶豚草(Ambrosia trifida L。) 豚草传入我国大约是在四十年代。经过一个较长时期的适应过程,近十年来迅速蔓  相似文献   

19.
豚草和三裂叶豚草是我国公布的危害严重的重大外来恶性入侵杂草,2017年在尼勒克县木斯镇发现豚草与三裂叶豚草。近2年来,尼勒克县积极开展豚草发生普查及防控工作,摸清了尼勒克县境内豚草和三裂叶豚草入侵、蔓延面积和区域。尼勒克县通过采取植物检疫、物理防控、化学灭除等综合防控技术,已有效控制了豚草的发生与蔓延,为当地农牧业生产、旅游资源保护及生态安全起到了保驾护航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三裂叶豚草是我国重大外来入侵物种,属于一种危害严重、破坏力极强的恶性杂草。本文介绍了三裂叶豚草的生物学特征、危害及在阜新市的入侵及分布情况,分析了其发生原因,并提出了加强实践调查、调查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提高防范意识等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阜新地区有效控制三裂叶豚草的发生与蔓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