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马铃薯三膜覆盖(即采用地膜、小拱棚、大拱棚三层覆盖)大垄双行栽培是一种新型高产栽培模式,产品可比双膜覆盖栽培的提早上市7~10天,经济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是一种营养全面的蔬菜,利用多层覆盖进行早春保护地栽培,可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收获上市,价格高,销路好,一般每667m2产2000kg左右,产值4000元上下,经济效益较高。一、选择地块,施足底肥种植马铃薯应选择上层深厚,土壤肥沃,旱能灌,涝能排的沙壤上或壤土地块。结合整地,每667m2施优质有机肥5-7m3、硫酸钾复合肥100kg作基肥,以供马铃薯充足的养分。二、早建拱棚,提高地温三膜覆盖是指大拱棚加小拱棚加地膜覆盖,二膜覆盖是指中拱棚加地膜覆盖。不论采用哪种覆盖方式,大、中拱棚均应在马铃…  相似文献   

3.
利用拱棚和地膜双重覆盖栽培黑色马铃薯,增温保墒效果明显,使黑色马铃薯早播种、早出苗、早上市,每667 m2 收入增加8 500 元。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早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早熟栽培是在冬季播种后覆盖地膜的基础上加搭小拱棚和大棚或盖草帘,不仅可以避免早期马铃薯地膜栽培幼苗遭霜冻害,而且由于采用地膜加小拱棚栽培增温速度快,保温效果好,出苗早而齐,植株生长发育快,使薯块膨大所需最适宜的温度与4月份气温、地温相吻合(本市4月份土壤10cm的平均温度14.5℃,5cm的为15.1℃,加上保护措施,最适宜块茎生长发育),4月中下旬开始上市,产量、产值、效益明显提高。特别是早上市、早让茬,既可缓和春季蔬菜紧缺的矛盾,又适于与春玉米、棉花、西瓜等作物间作套种,减少共生期;马铃薯的茎叶还可作牲畜饲料或直接还田,利于提高下茬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5.
翟胜祥 《蔬菜》2010,(12):18-20
<正>枣庄市种植马铃薯历史悠久。近10年来,利用钢架大拱棚(竹木结构大拱棚)+中拱棚(小拱棚)+地膜栽培方式(俗称"三膜覆盖")栽培早春马铃薯,面积逐年增加,设施管理技术不断提高。广  相似文献   

6.
地膜小拱棚双覆盖栽培早甘蓝李怀军(内蒙古阿荣旗查巴奇河西·162757)地膜小拱棚双覆盖栽培甘蓝,既提高地温,又提高气温,起到双重增温保温的作用。对提前栽培,增加有效生长期,减轻自然灾害,增加经济效益,起着明显的作用。1.选用品种应选用早熟高产、抗逆...  相似文献   

7.
茄子喜高温,露地栽培只能在无霜期进行,早春利用大拱棚 小拱棚 地膜三层覆盖栽培,可使茄子早定植、早上市.这种栽培模式投资少、效益高,具有很大推广价值,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在不同气候条件下,使用白色和黑色聚乙烯农用地膜,采取不覆盖、直接覆盖不同地膜和使用地膜在棚内搭建小拱棚等5种方式,观测比较羊肚菌菌丝生长情况、原基形成数量、子实体生长情况及产量、商品菇比率等。结果:覆盖地膜和使用地膜在棚内搭建小拱棚的方式能有效提高羊肚菌产量,其中在低海拔的陇南种植地以覆盖黑色地膜和使用白色地膜搭建小拱棚两种方式的种植效果较好,而在高海拔的舟曲种植地则是以白色地膜搭建小拱棚方式效果为佳。  相似文献   

9.
<正>小拱棚加地膜双层覆盖是目前各地普遍推广应用的早熟栽培方式。它把地膜覆盖和小拱棚覆盖两者的优点综合起来,在早春低温天气条件下,能比地膜或小拱棚单膜覆盖更早熟、增产,而且成本较低,管理方便。现将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西瓜地膜加小拱棚双覆盖早熟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瓜地膜加小拱棚双覆盖栽培,是目前鸡东县普遍推广应用的适用增温早熟栽培方式.具有地膜覆盖和小拱棚覆盖两者的优点,能够更好地创造适宜西瓜生长的小气候,西瓜上市期可比地膜栽培提早15 d以上,而且地膜加小拱棚双覆盖栽培可提前和延长结果期,因而增产效果较明显.另外,地膜加小拱棚双覆盖设备简单,成本低,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相似文献   

11.
吴敬章 《蔬菜》2014,(12):41-42
采用地膜加小拱棚双层覆盖栽培技术,马铃薯较露地栽培提早20~30 d成熟上市。选用中五、中薯1号、中薯2号或早大白等品种,1月上中旬催芽,2月上旬按行距15~20 c m、株距20 cm播种,播种覆地膜后及时扣棚,加强管理,4月底至5月初马铃薯即进入成熟期。  相似文献   

12.
无籽西瓜小拱棚双膜覆盖栽培法具有投资少、效益高、操作简便、稳产高产之特点。当前,生产上应用的小拱棚双膜覆盖的结构,由地面地膜覆盖和地上小拱棚覆盖两部分组成。即以0.05—0.08毫米厚的农膜为棚膜,地膜盖幅与拱棚跨度均为120厘米,棚高50~70厘米,棚长20~30米。这种形式不仅便于管理,而且可行生育期全程覆盖。  相似文献   

13.
从2000年至2003年,我们连续4年在鄞州区鄞江镇金陆村进行了地膜、小拱棚、大棚三膜覆盖的马铃薯超早熟栽培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益。平均每667m^2产马铃薯1500kg以上,产值4500余元。现将该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三膜覆盖(即采用地膜、小拱棚、大拱棚三层覆盖)大垄双行栽培是一种新型高产栽培模式,产品可比双膜覆盖栽培的提早上市7~10天,经济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德宏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近几年来充分利用本地的热区优势,秋冬季节大力推广辣椒地膜加小拱棚覆盖栽培技术,种植耐储运品种,依托订单外销,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地膜加小拱棚栽培辣椒,  相似文献   

16.
我国南方地区马铃薯种植历史悠久,主要有春播和秋播两个茬口,以春播为主。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的精细化发展,南方地区马铃薯生产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操作和管理,提高了种植管理效率。该文从品种选择、种薯处理、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介绍了南方地区春播马铃薯覆盖地膜机械化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正>马铃薯又称土豆、洋芋、地蛋等。它具有抗旱、高产、优质、高效、营养全等特点,因此成为农村种植结构调整中的优选作物,在我国广泛栽培,栽培方式也多种多样。目前,早春马铃薯保护地栽培除了用地膜覆盖外,还有拱棚内覆盖地膜的两膜栽培模式,大拱棚和地膜之间再搭建小拱棚或二层膜的三膜栽培模式。我们采用的是三膜覆盖的栽培方式。一般于1月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品种选择、育苗、整地、施肥、定植、田间管理、病害防治等方面,详细介绍甜瓜地膜加小拱棚双覆盖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王海星  吴爱月 《蔬菜》2010,(2):10-13
<正>大棚早春茬西瓜采用"三膜一苫"的覆盖保温方式,即大拱棚里套小拱棚,小拱棚内覆盖地膜,小拱棚外覆盖草苫,可比露地西瓜早上市60多d。其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20.
郭海龙 《长江蔬菜》2013,(23):35-35
为实现春播菜豆一次播种出全苗、齐苗、壮苗,为丰产打基础,应该精细整地,深耕20~25cm;施足底肥,并使用生物菌肥;选用良种,剔除不好的种子,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根据土壤墒情选择直播或穴播,采用地膜+小拱棚覆盖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