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芒果双棘长蠹经室内饲养,在福州一年二代,以幼虫在被害干板材的坑道中越冬,3月化蛹,5月上、中旬羽化高峰期,成虫羽化飞出后,在板材附近活动1~2天后重新蛀咬进入板材为害.4月中旬开始产卵,卵期5~10天,5月下旬到6月上旬为孵化盛期.8月上、中旬为第1代成虫羽化高峰期.第2代幼虫孵化为害一段时期后进入冬眠.受害板块平均害虫坑道穿材数高达5条/cm3,板面虫孔平均有1个/cm2,板块完全失去使用价值.采用硫酰氟35g/m3、18~25℃熏蒸24小时或25g/m3熏蒸36小时,害虫死亡率达100%;在越冬代及第1代成虫羽化前,用50%DDVP溶液注射蛀孔灭虫(1.5ml/孔),可取得同样效果.  相似文献   

2.
麦棉套种棉田棉蚜棉铃虫的防治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棉套种田害虫为害对棉花生育及产量的影响比单作棉田大,因此单作棉田的防治指标在套种田无法应用。研究证明,适合套种田棉蚜棉铃虫的单独防治指标是苗蚜卷叶株率20%,2代棉铃虫百株幼虫12头;相继两次为害的复合指标为苗蚜卷叶株率5%,2代棉铃虫百株幼虫12头;相继3次为害的复合指标为苗蚜卷叶株率5%,棉铃虫百株幼虫2代为8头,3代为6头;相继4次为害的复合指标为苗蚜卷叶株率5%,伏蚜百株三叶蚜量1万头,棉铃虫2代、3代百株幼虫均为6头。  相似文献   

3.
葡萄透翅蛾幼虫孵化后绝大部份蛀入嫩茎,仅有少数蛀食叶柄。被蛀嫩茎外部次日即现淡紫红斑,故可凭此症状确定始孵期及虫量以指导防治。按幼虫头宽及体长分龄,今年始孵期为5月25日左右;5月26~30日主要为1龄;6月1~7日主要为2龄;6月9日,2龄仍占60%,但20%已进入3龄。初龄不能蛀穿茎节,遇节钻出虫道转移它处蛀食;2龄后期,才能蛀穿茎节;3龄以后,才能蛀入2年生茎。2龄初期,转移率16.7%,2龄后期转移率升至33.3%。药剂防治试验,以敌杀死和甲胺磷两种药剂在5月29日至6月9日之间(1~2龄期间)进行。在5月29日、5月31日、6月2日、6月5日和6月9日等5个喷药日期中比较它们的药效。结果,敌杀死(1∶3000)的药效最高,在5月29日和31日(1龄期)防效分别达到93.3%和93.7%。甲胺磷(1∶1500)的药效不够好。药打初孵期,可兼杀已孵幼虫和未孵之卵,此时正值葡萄已经花谢,群众易于接受。如药打卵期,因卵小、隐蔽、难检查,防治时间和对象田不易确定,又值盛花期,故不易推广。综合上述结果,防治运期宜在花谢后嫩梢出现紫红斑时,立即用敌杀死类拟菊酯防治。喷药1次即可。如乘蛀梢之机,及时摘除果穗前5~  相似文献   

4.
芒果切叶象在云南景谷湿热河谷种植区1年发生7~8代,世代重叠严重,以幼虫在芒果树冠下5~10cm深的表土中越冬。5月中、下旬至7月上、中旬为第1个发生为害高峰期;8月中、下旬至10月上、中旬为第2个发生为害高峰期。降低越冬代和第1代虫口基数,对控制后期发生为害至关重要。综合防治后,3年芒果树、象牙芒果树秋梢为害率分别由53.6%,57.3%降至7.4%,9.7%。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光肩星天牛的卵、1龄幼虫、2龄幼虫、蛹在实验室条件下的发育起点温度(C)和有效积温(K)。卵:C=10.2±0.92℃,K=250.3±15.2日度;1龄幼虫:C=11.7±0.93℃,K=157.8±10.5日度;2龄幼虫:C=11.4±0.84℃,K=232.0±3.4日度;蛹:C=13.9±2.0℃,K=182.6±11.4日度。以此对呼和浩特地区的光肩星天牛成虫羽化盛期和幼虫钻蛀期进行了预测,为防治适期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一、玉米螟 为害状:玉米螟取食叶肉或蛀食未展开心叶,造成花叶;抽穗后钻蛀茎杆,使雌穗发育受阻而减产.蛀孔处遇风易断,则减产更严重.幼虫直接蛀食雌穗嫩粒,造成籽粒缺损、霉烂、变质.  相似文献   

7.
葡萄透翅蛾幼虫是孵化后绝大部份蛀入嫩茎,仅有少数蛀食叶柄,被蛀嫩茎外部次日即现状淡紫红斑,故可凭此症状确定始孵育及虫量以指导防治,按幼虫头宽及体长分龄,今年始孵期为5月25日左右,5月26~30日主要为1龄,6月1~7日主要为2龄,6月9日,2龄仍占60%,但20%已进入3龄,初龄不能蛀穿茎节,遇节钻出虫道烟转移 蛀食,2龄后期,才能蛀穿茎节,3龄以后,才能蛀入2年生茎,2龄初期,转移率16.7%  相似文献   

8.
桃蛀螟又叫桃蛀虫、桃实螟、桃蛀野螟等,可为害桃、石榴、柿、苹果、李、杏等多种果实。初孵幼虫先于果梗、果蒂基部吐丝蛀食,脱皮后从果梗基部蛀入果心,食害嫩仁、果肉,有转果为害习性。在我区一年发生4代。第一代卵盛期在6月上旬,幼虫盛期在6月上、中旬;第二代卵盛期在7月上旬,幼虫盛期在7月上、中旬;第三代卵盛期在8月上  相似文献   

9.
银杏大蚕蛾种类,寄主,幼虫的历期及发育起点温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结果表明,1996-1997年度汉中市核桃树上暴发的害虫为银杏大蚕蛾。该虫1a发生1代,以卵越冬,以幼虫为害,主要寄主为桃树,幼虫共有6个龄期,发育起点温度为7.25℃,有效积温为551.21℃,完成1代经历410.4d,成虫主要产卵于20-40a的核桃树主干0.5-3m之间,自然条件下,卵孵化与温度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一、棉花常见虫害(一)棉铃虫1、为害特点。棉铃虫是一种典型的杂食性害虫。主要以幼虫取食棉花的组织,初孵幼虫取食棉花的生长点及上部果枝生长点,随后转移至幼蕾铃为害,虫粪排出蕾外,被蛀棉铃易烂脱落或成为僵瓣。成虫夜间活动,取食花蜜和交尾产卵,一头雌蛾产卵千粒左右,卵多在上部嫩叶正面,少数产在蕾、铃、苞叶上。2、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11.
棉田玉米螟危害损失及经济阈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棉田玉米螟扩散危害行为及其卵块在棉田内的空间分布,以考察不同含卵样点所造成的棉花受害数量,研究了棉田内不同玉米螟卵块密度与棉花受害各器官数量关系,并建立了数学回归模型。同时,系统测定了棉花受害的器官所造成的产量损失,得出二代玉米螟蛀食棉茎平均损失2.14个铃,单株皮棉减产3.85g;二、三代蛀食过的棉铃单铃损失皮棉分别为1.69g和1.58g。据此,提出了棉田玉米螟危害经济允许损失水平(EIL):二代为百株3.72块卵,三代为百株4.97块卵,为棉田玉米螟化学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酪色苹粉蝶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酪色苹粉蝶(AporiabietiOberhur)是林区山地分布的特殊蝶类,细虫危害中药材小蘖属(BerberisLimnn)的植物。作者于1987年到1988年两年中对其进行了初步的观察研究,发现酪色苹粉蝶在庞泉沟自然保护区一年只发生一代,以2-3龄的幼虫群集筑巢越冬。细虫主要危害嫩芽,花蕾、树叶,对子小蘖的生长,发育造成了严重影响。另外,发现酪色苹粉蝶除有鸟类天敌外,还有茧蜂、姬蜂,金小蜂、寄生蝇,真菌、病毒等天敌。  相似文献   

13.
寄主龄期对菜蛾绒茧蜂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观察了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被寄生时的龄期对菜蛾绒茧蜂(Cotesia plutellae)发育历期、结茧率及羽化雌蜂寄生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寄生于3龄小菜蛾幼虫的菜蛾绒茧蜂其卵—幼虫期的发育较寄生于2龄或4龄个体的要快,结茧率及羽化后雌蜂寄生能力要高,但寄生不同龄期寄主个体间的成蜂羽化率没有差异,表明小菜蛾3龄幼虫较2、4龄幼虫对菜蛾绒茧蜂的适合性要高.不同龄期被寄生的小菜蛾幼虫均有部分个体在寄生蜂幼虫成熟啮出前死亡,这种死亡在2龄、3龄时被寄生的个体中主要发生在幼虫期,而4龄幼虫被寄生的个体死亡发生期则逐渐向蛹期转移,4龄第三天被寄生的小菜蛾蛹期死亡率达62.5%,表明小菜蛾4龄幼虫对菜蛾绒茧蜂的适合性随年龄增加迅速下降.文中还讨论了寄主龄期适合性与该蜂产卵选择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The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dynamics and models of N, P and K ab-sorption for the cotton plants with a lint of 3 000 kg ha-1 in Xinjiang. The main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Thecontents of N, P2O5, K2O in cotton leaves, stems, squares and bolls decreased obviously with the time over thewhole growth duration and the falling extent was greater in high-yield cotton than in CK. Contents of N inleaves, squares and bolls, in particular in the leaves of fruit-bearing shoot was higher in high-yield cotton thanin CK. Contents of P2O5 in squares and bolls and that of K2O in stems were higher in high-yield cotton than inCK during the whole growing period. The accumulations of N, P2O5 and K2O in the cotton plants could be de-scribed with a logistic curve equation. There was the fastest nutrient uptake at about 90 d for N, 92 d for P2O5and 85 d for K2O after emergence, respectively. Total nutrient accumulation of N, P2 O5 and K2O was 385.8,244.7 and 340.3 kg ha-1 , respectively. Approximately 12.5 kg N, 8.0 kg P2O5 and 11.1 kg K2O were neededfor producing 100 kg lint with the leaves and stems under the super high yield condition of 3 000 kg ha-1 inXinjiang.  相似文献   

15.
酚氧化酶在昆虫的免疫防御机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在GenBank上登录的野桑蚕酚氧化酶原基因的cDNA序列,设计正反向特异引物,通过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了酚氧化酶原基因PPO1及PPO2在野桑蚕不同发育时期(蚁蚕、一龄、二龄、三龄、四龄、五龄1~6 d、预化蛹和蛹)的转录表达活性。结果表明,PPO1基因除了五龄1 d无表达及二龄表达量较低外,其他时期的表达量均较高。PPO2基因在野桑蚕的不同发育时期中均有表达,并且没有明显的差异。说明在野桑蚕的不同发育时期,PPO1基因的表达是特异性的,而PPO2基因的表达是非特异的。  相似文献   

16.
1983-1986年在河北省邯郸地区,从不同世代、不同虫量及不同类型棉田,采用自然感虫和人工控制虫量的开放式方法研究了棉铃虫对棉花的为害损失。结果得知每头二代幼虫为害蕾铃约13个、顶尖约0.5;每头三代幼虫约为害蕾铃14个。群体为害量与虫量的关系呈对数曲线变化。为害对产量的影响、主要决定于成铃数的多少,而对品质的影响则决定于造成霜前花的比例大小。由于棉花的补偿能力,低虫量为害对产量反有所增加;不同世代、不同类型田棉花的补偿能力不同,为制定经济阈值提供依据。通过对虫量与产值损失率的关系分析,建立了产值损失模型.  相似文献   

17.
新疆阿拉尔地区棉铃虫自然种群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水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点滴法和浸叶法测定了新疆阿拉尔棉铃虫田间自然种群3龄,4龄幼虫和初孵幼虫对拟除虫菊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和有机氯4类14种常用农药的毒力反应,并与国内外已知敏感基线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种群处于高敏感水平,3龄幼LD50接近内地敏感种群或比内地敏感种群更低;在供试药剂中灭多威,氰戊菊酯,甲基对硫磷,和磷和辛硫磷相对毒力指数仅为0.16-0.5;与印度,澳大利亚,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的敏感品系相比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观察了家蚕真皮细胞核和生毛细胞核的性染色质小体(sex-chromatin body,以下简称SB)的存在情况,得出如下结果。 (1)雌蚕的真皮细胞核从4龄起,生毛细胞核从3龄起可以很明显的观察到SB。观察SB的最好时期是5龄期。(2)在正常个体中,真皮细胞核的SB数与生毛细胞核的SB数总是相同的。二倍体雌蚕的每个核中存在有1个SB,而四倍体雌蚕的每个核中存在有2个SB。(3)雄蚕的细胞核中不存在SB。 根据上述结果,讨论了SB在各龄期的变化及其与真皮细胞和生毛细胞成长的关系;讨论了SB与W染色体的等同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七星瓢虫三四龄幼虫捕食四种蚜虫功能反应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七星瓢虫对不同寄主的捕食、衔接转移的特性,将三、四龄幼虫对棉蚜、麦蚜,大豆蚜、萝卜蚜捕食功能反应进行了试验,并分别建立了捕食功能反应数学模型。日最大捕食量三龄幼虫分别为86.6、71.6、86.4头和82.5头,四龄幼虫分别为155.3、121.8、170.1头和145.6头。同时,进一步试验验证瓢虫高龄幼虫转移时的捕食功能和特性,仍存在"抢食"和"补食"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甜菜夜蛾不同龄期幼虫药剂敏感性及酶活性差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虫体浸渍法测定辛硫磷、抑太保、高效灭百可、美满对不同龄期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2,3,4龄幼虫随龄期增加耐药性增强,2龄幼虫对药剂最为敏感,到3龄后耐药性迅速增强。随虫龄的增加,单头幼虫乙酰胆碱酯酶、磷酸酯酶、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