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 毫秒
1.
《茶世界》2018,(2)
正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作为传统的节庆礼物,茶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春节市场是茶叶销售的主场,大部分企业早早开启了茶礼年货的销售。不少门店陆续堆满了红火的茶叶礼盒,各家各有特色。如何在乱花渐欲迷人的一群"年货"中选择最喜欢的茶叶产品?本期刊物特组合部分春节礼品茶介绍,为消费群众提供参考,也供企业方设计多样茶礼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日本茶叶市场现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许咏梅  苏祝成 《茶叶》2007,33(2):88-93
本文分析了日本茶叶市场的交易规模、交易主体、细分市场及价格状况,结果显示:日本茶叶市场以进口为主,且进口茶叶数量和金额不断上升;细分市场认为,中国绿茶垄断日本绿茶市场;红茶市场则以中国红茶进口为主导,同时受到斯里兰卡、印度等国进口茶叶价格影响。  相似文献   

3.
走近日本茶业散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屠幼英 《茶叶》2001,27(4):61-62
1.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茶 进入日本的生活才体会到茶世界的无处不在.行在路上几乎所见到的每一台自动贩售机均含有一种以上的茶饮料,如乌龙茶、红茶、生茶、柠檬茶、绿茶,或是绿色诱人的茶叶冰淇淋;走进每一家日式餐厅都可要到撒上抹茶的米饭和茶面条;当然,街面上五颜六色的点心中自然也少不了抹茶作馅的糕点或与茶揉合一起的面包、蛋糕,吃到嘴里本来极为甜腻的点心变成了带有绿茶清香、甜而不腻的食物;超市、百货店就更是茶制品的汇集地,各种包装的玉露茶、煎茶、かぶせ茶、番茶、玉绿茶、红茶等琳琅满目,价格悬殊;而各饮料公司生产的各种品牌的红茶、乌龙茶和绿茶也是各显神通,大大小小的包装,各不相同的口感.  相似文献   

4.
绿茶在世界茶叶总销售量中约占10%。近年来由于绿茶售价比红茶高,且销路好,所以国际上不少产茶国改红制绿扩大出口与我国绿茶竞争。如印度是红茶生产国,近年来却在大量生产绿茶向摩洛哥等地区出口,1979年出口就有2万担,到1982年已递增到6万担。同时斯里兰卡、肯尼亚、苏联等国也相继试制绿茶出口,这些是很值得我们重视的。  相似文献   

5.
黄珺 《福建茶叶》2016,(2):148-149
近年来,包装设计的创作思路不断拓展,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不断深化,为我国的包装设计带来了跨越式的发展。本文分析了当前背景环境下我国茶叶包装设计行业的发展趋势,多角度探讨了我国茶叶包装设计面临的新经济环境,然后分析了红茶与绿茶在包装设计上的风格差异,从理念调整设计模式、提高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设计商信息化水平、关注与关联产业的融合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我国红茶和绿茶的包装设计版式。  相似文献   

6.
张明 《福建茶叶》2016,(9):42-43
本文运用格兰杰因果的关系方法对我国茶叶贸易对国际市场茶叶价格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面,我国茶叶进出口数量的变化不会给国际茶叶市场价格造成影响,但是,国际市场茶叶价格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我国茶叶进出口的数量。其中表现最明显的是红茶市场,但是我国绿茶贸易对国际绿茶市场价格会造成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7.
李清泽 《中国茶叶》2008,30(5):10-12
日本是世界第5大茶叶消费国,虽然其绿茶消费量约占全国茶叶消费量的75%,但近年来对红茶及乌龙茶显示出持续旺盛的需求。日本绿茶消费主要通过国内生产供应,而红茶和乌龙茶则主要依赖于进口。日本每年的茶叶消费量达1.5亿kg,以绿茶、红茶和乌龙茶为主;此外,还消费相当数量的速溶茶,2004年,进口速溶茶200万kg,但是到2005年底下降到150万kg,2006年底持续下降到100万kg。  相似文献   

8.
1.我国茶叶市场六变化。一是品种优质化。消费者注重内在质量,对绿茶、红茶、花茶趋向名优产品。二是包装多样化。小规格包装,一盒多品种、一种多包装等。三是  相似文献   

9.
《茶世界》2017,(8)
从今年起,全球最大的蒙巴萨茶叶拍卖市场的周拍会上增加了紫茶、绿茶与传统红茶拍卖。由于全球市场对特种茶的需求持续增涨,东非有些茶叶生产商开始生产功夫红茶、绿茶、白茶以扩大产品种类。Emrok茶厂是肯尼亚最现代化的茶厂之一,所产得奖全叶茶在拍卖会上吸引了不少客人。  相似文献   

10.
一、日本茶叶市场概貌日本既是一个茶叶生产国,又是一个茶叶进口国。日本每年都要从亚、非、欧、美洲的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进口茶叶,进口量逐年增加,1982年为11500多吨,1987年已增加到26300多吨,创近几年的最高纪录。日本进口的茶叶有红茶、绿茶、乌龙茶等,其中乌龙茶的进口量年递增迅速,从1982年的2048吨猛增至1987年的14788吨;红茶进口量逐年有所增加(除个别年份),而绿茶则趋于平稳。在茶叶进口总量中,红茶和绿茶所占的比例逐年下降,乌龙茶的比例在逐年上升(表1)。从茶叶的平均进口价看,绿茶要比红茶和乌龙茶低得多。从1983年开始,红茶的平均进口价一直超过  相似文献   

11.
运用国际贸易中心统计数据,首先分析了我国茶叶出口结构,然后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3项指标对2001—2016年间我国不同茶类和包装规格茶叶的出口竞争力进行了测度。分析结果显示,总体上,我国茶叶出口竞争力延续了上世纪的下降趋势。从茶类和包装规格来看,大包装绿茶相较于其他茶产品更具比较优势,小包装绿茶比较优势在上升,发酵茶竞争优势较弱,尤其是大包装发酵茶。我国绿茶面临着新兴绿茶生产国的竞争,而我国发酵茶类一直没有竞争优势。发展绿茶,稳定红茶,提升特种茶出口,是当前稳固和提升我国茶叶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浮梁地区是我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茶叶产地之一。浮梁地区的浮梁红茶、绿茶种植面积非常可观,茶叶品质受到了国内外市场的广泛好评。虽然当地有不少茶叶生产制作企业,然而不具备高水平的战略管理能力,不能及时调整本身的生产经营管理状况。笔者论述了战略管理视域下浮梁茶叶企业的相关管理创新策略,希望能够为当地相关企业和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当你捧上一杯汤色红亮、香气馥郁、滋味浓爽的红茶,或者捧上一杯汤色黄绿明亮,香高持久,滋味醇和的绿茶时,你知道茶叶中的色、香、味是怎样来的吗?长期来,茶叶的色、香、味是如何形成的,总是一个谜,所以数十年、甚至数百年来人们只能用眼、舌、鼻来看、尝、闻以评定茶叶的好与坏,这种方法叫茶叶的感官审评。随着科学的发展,特别是我国解放以  相似文献   

14.
王飞凯  张露 《福建茶叶》2016,(10):205-206
中国是茶的故乡,其作为茶文化的发源地,无论是茶园面积,还是茶叶产量均排名世界前列,如此大的贸易规模以及明显特色,却并没有具有中国特色的知名品牌,使得我国茶叶产业的发展遭遇极大阻碍。为了更好提升茶叶市场效益,本文特从茶品包装视角进行探析。首先本文论述了品牌定位与包装设计,然后分析了中国茶文化与茶包装设计,最后研究了茶文化视角下现代茶品包装的设计思路与应用,本文的研究成果将为优化我国茶品牌建设提供良好借鉴。  相似文献   

15.
正一、发展现状近年来,陕西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坚持"市场引领扩大生产"的思路,加大宣传推介力度,不断提高陕茶的知名度,形成产业发展倒逼机制,茶园面积不断扩大,产量持续增长。产业快速发展。1.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15年,全省茶园面积215.9万亩,茶叶总产量8.5万吨,比2011年分别增长57.8%和226%。多种茶品竞相发展,大众消费类茶叶快速增加,绿茶占到茶叶总产量的91%,黑茶占7%,红茶占2%,绿茶依然处于主导地位。全省建成无性系良种茶树繁育基地28个,省级茶叶标准化示范  相似文献   

16.
许咏梅 《茶叶》2011,37(1):20-24
中国是世界传统的茶叶消费大国,近年来茶叶内销市场发展迅速,各种茶叶在市场上相互作用此消彼长,使各茶类结构发生变化。本文利用价格弹性对我国茶叶内销市场各茶类之间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各茶类间是互相影响作用的,存在一定程度的替代和互补性;其中,绿茶和红茶之间替代性逐渐减弱;绿茶与乌龙茶之间存在较强的替代性,而且替代程度逐渐增强;红茶与乌龙茶之间也具有替代性,替代程度较强,随着时间的推移,替代程度逐渐减弱;绿茶与紧压茶之间也存在较强的替代性;这根本原因是因为人们对消费需求的多样性以及各区域经济、文化、传统习惯和自然环境的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17.
《茶世界》2008,(2)
危赛明同志自2004年12月起担任福建茶叶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福建茶叶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系中国茶叶进出口大型企业之一,主营乌龙茶、花茶、白茶、绿茶、红茶五大茶类,产品行销世界五十  相似文献   

18.
2008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逐一发布了我国各分类茶叶新的标准,对产品划分、种植管理、生产制作工艺、等级评定、质量要求、包装标识、取样方法、感官审评、理化检验项目和指标、贮存运输、判定规则等作了详细规定,即《国家标准(GB/T)》,简称《国标》。在《国标》中,所列普洱茶、红茶和绿茶为云南省三大主要茶类品种,其相关规定对指导云南茶叶的发展,各茶叶企业如何正确应对执行标准,保障茶叶质量至关重要。下面,就所规定的水分、总灰分和粉末三项指标,结合云南茶叶的实际现状及多年实践工作中获得的一些检验参考数值,探讨《国标》对普洱茶、红茶和绿茶所规定的标准是否完整。  相似文献   

19.
茶多酚和水浸出物是茶叶中的主要化学物质,与茶叶品质的关系非常密切。其中茶多酚含量对红茶品质的影响尤为明显。本文针对我所选育的有性系和无性系品种的茶多酚、水浸出物的含量和制茶品质的审评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目的是探索不同品种(品系)茶多酚、水浸出物含量与红绿茶品质的相关,尤其是相关变异和曲线关系,藉以增强种性认识和品质选育。一、不同品种(品系)茶多酚、水浸出物与红绿茶品质表现从表1、2中可以看出,(1)不同无性  相似文献   

20.
陈斌 《福建茶叶》2016,(4):196-197
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之地,也是茶文化发展最悠久的国家。茶叶发展至今,其包装形式越来越多元化,简单的茶叶包装已无法满足现代人们对茶叶整体品质的需求。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茶叶的种类也由于不同国家、民族人民的饮用习俗与工艺而分为红茶、绿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与再加工茶如花茶等七大类。并根据不同的茶叶品类以及地域文化区形成了多种形式风格的包装设计,使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能够通过合理的包装设计传递给消费者更多的信息内容,对此,本文基于多元文化背景下茶叶的包装设计展开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