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验结果研究表明 :同一类型的土壤 ,采用不同的施肥方案 ,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有所差别 ,在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时 ,施肥量最合理 ,化肥成本最低。作物产量及经济效益与土壤参数、有机肥料施用量及施肥方案有关 ,其关系建立的知识库有以下两种 :一是根据土壤参数、前几年水稻产量、有机肥的用量 ,推荐施肥方案、目标产量及预估经济效益而建的 ;二是根据土壤参数、计划产量、推荐施肥方案及预估经济效益而建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暗棕壤条件下氮、磷施肥对长白落叶松播种苗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肥施用比例显著影响长白落叶松播种苗苗高、地径和主根生长;过量供氮并没有造成苗木徒长,而是通过加剧氮磷供应的不平衡来限制养分的均衡吸收,抑制苗木生长;在本试验地土壤有效氮富集而有效磷缺乏的条件下,长白落叶松播种苗适宜的施肥管理措施是控制肥料施入,...  相似文献   

3.
采用PCR-DGGE技术,研究了额尔古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桦(Betula davurica)林、山杨(Populus davidiana)林、落叶松(Larix gmelinii)林、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林、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落叶松混交林、落叶松白桦混交林土壤中真菌群落结构的异同。结果表明:土壤真菌种类与森林类型密切相关,每个林型还存在着其特有的菌种。各林型土壤真菌多样性高低顺序依次为落叶松白桦混交林、落叶松林、樟子松落叶松混交林、山杨林、白桦林和黑桦林,同时各个林型土壤中优势真菌种类是不相同的;林型相似,土壤中真菌种类越相近,相反,林型差异越大,土壤中真菌种类差异就越大。  相似文献   

4.
落叶松人工林地力衰退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近10年来国内有关落叶松人工林地力衰退问题的研究结果表明:落叶松人工林对土壤性质有不良影响,具体表现为土壤密度、孔隙度、结构、持水量、酸度、有机质含量、养分元素(N、P、K、Ca、Mg等)含量及有效性、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等一系列肥力指标质量的下降和某些条件下第二代落叶松人工林生产力的衰退。从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落叶松人工林养分循环特点、落叶松凋落物对土壤性质的影响及营林生产活动的干扰等多方面分析了地力衰退的原因。最后,对调整群落结构、合理轮作、林地施肥及土壤改良等一系列防止落叶松人工林地力衰退的对策和措施进行了总结和评价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玉米生产中NPK肥的合理配比,根据绥化黑土的土壤供肥特性、玉米养分需求规律和肥料品种特点,开展本次试验。结果表明,NE(优化施肥)处理株高在各生育阶段明显高于其他处理;NE、FP(常规施肥)处理的穗长、穗粗、秃尖长度、穗重、百粒重好于CK,穗行数无差异。从产量性状上来看,NE处理比CK增产23%,FP处理比CK增产20%,不施肥对产量影响大。NE处理氮磷钾肥合理配比既能节约肥料又能提高产量。从经济效益上分析,合理施肥比常规施肥产量高,纯收益也高。空白对照没有施肥,其他费用相同,虽减少了投入,但经济效益低,证明合理施肥不仅可以提高产量,还能显著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培育健壮苗木,实行圃地施肥是重要的环节。在圃地施肥过程中,要明确施肥目的,了解外部环境条件与苗木特性,考虑肥料特性和增产节约原则,做到合理施肥。  相似文献   

7.
针对黄淮海区西端博爱县土壤施肥特点和土壤基本情况,结合该地区农业经济现状,发现在该地区土壤中,速效氨和速效磷不足是限制农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因子,而目前农区盲目大量施用化肥,会造成农业投入增加,降低农业经济效益、加重农民负担,科学、合理地进行配方施肥,会减少化肥投入额的50%,降低了投入与产出的比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山地烟区不同尺度区域及取样密度条件下土壤属性指标的变异,探讨了实施测土施肥的土壤合理取样密度.结果表明,不同的土壤属性指标在不同尺度条件下的变异系数和偏移量差别很大,土壤pH的变异系数和偏移量较小,而且随取样尺度的变化也不明显;土壤速效磷等养分的变异系数和偏移量较大,且随着尺度的变小而明显降低.在90%的置信水平和10%以内相对误差条件下,根据Cochran针对区域随机取样而提出的最佳取样计算公式得到研究区域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镁、有效锌的合理取样密度分别为1.21、0.22、1.01、0.93、0.32 hm2采集1份土样;考虑采样成本和烟草施肥的实际,在实施测土施肥的过程中采样密度可以降低到0.52 hm2采集1份土样.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双季稻种植制度下,连续3年施肥与不施肥对不同肥力土壤基础地力产量、基础地力贡献率、土壤氮磷钾表观平衡和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为不同肥力土壤基础地力培育及土壤肥力维持和提升提供参考。【方法】从32年长期施用不同肥料定位试验的不施任何肥料(CK)、施氮磷钾肥(NPK)和氮磷钾肥配施稻草(NPKS)处理采取土壤,分别代表3种不同肥力水平,设置连续3年施肥与不施肥处理的盆栽试验,监测双季水稻产量、土壤基础地力产量、基础地力贡献率和土壤氮磷钾养分的变化。【结果】在试验期间,不同肥力土壤的早晚稻基础地力产量、基础地力贡献率均表现为:NPKS处理土壤NPK处理土壤CK处理土壤,且随着试验年限的延长,不同肥力土壤之间的差异呈逐渐缩小趋势,到试验第3年,不同肥力土壤之间的差异变得不显著。无论施肥或不施肥,初始肥力越高的土壤经3年6季水稻种植,由作物收获带走的氮、磷、钾养分越多。不同肥力土壤在连续施肥条件或不施肥条件下,肥力养分变化规律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与水稻种植体系中养分输入-输出平衡状况有一定关系。【结论】初始肥力越高的土壤如果连续不施肥,其基础地力下降得越快。因此,对于地力水平较低的土壤应注重合理施肥,培育和提高农田土壤肥力和基础地力;地力水平较高的土壤也应注意高效合理补充养分,以维持土壤较高的肥力水平和持续生产力。  相似文献   

10.
初英潮 《农家参谋》2022,(3):144-146
本文对北方地区落叶松幼苗培育过程中比较常见的几种病虫害进行分析,立足于实践提出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使得北方地区落叶松在生长过程中减少被病虫侵害的次数,促进落叶松茁壮健康成长,令其生态价值、经济效益最大化,同时也为其他地区加强落叶松病虫害防治提供有益指导,促进国家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1.
1、苗木出圃时,将会损失大量的养分,必须向土壤中经常施肥补偿,以此保持土壤与苗木体系的养分平衡。2、苗圃地施肥量受苗木产量、土壤供给量、肥料利用率、经济效益及土壤、气候和育苗技术等条件的综合影响,确定合理的苗木施肥量。  相似文献   

12.
《新农业》2020,(9)
正1土壤肥料的施用土壤肥料的科学施用是在对土壤进行科学分析后,通过对土壤成分的识别,并有针对性的通过土壤施肥进行补充。其实现过程是合理配比土壤和肥料的组成成分,为所种植的植物有针对性的提供营养成分,便于吸收。土壤肥料施肥应用时,有两个方面对土壤的培育能力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临夏州马铃薯主要栽培区域土壤类型有黄土和黑麻土,传统施肥重氮肥,轻磷、钾肥,且施肥水平较低。通过种植区域土壤类型、耕作条件、施肥标准3因素对比试验,以产量和投资收益做综合分析对比,得出N、P、K最佳施用标准为450kg/hm2、285kg/hm2.75-150kg/hm2;如果基施钾肥水平选用最低水平,应注意结合降水和田间施药,在苗期、显蕾期和花末期增施2~3次叶面钾肥.在降雨适中、灌溉便利、施肥标准较高的黄土种植区域,以保持施肥标准为宜,且应大力推广叶面追施钾肥技术;在施肥水平普遍较低、降雨量偏高的黑麻土种植区域,适当加大肥料的施用水平以求高产;在没有灌溉条件干旱的黄土种植区域应根据降雨量多少适当增减施肥量。  相似文献   

14.
采用3种有机肥和2种施肥配比,研究了有机肥类型和施肥配比对水稻产量、土壤的培肥效应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相同有机肥,6∶4施肥配比的水稻产量高于6∶3∶1;相同施肥配比,施用菜子饼肥的水稻产量均显著高于沼液、商品有机肥和CK。2种施肥配比条件下,菜子饼肥处理抽穗开花期及抽穗开花期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均高于沼液、商品有机肥和CK。6∶4施肥配比条件下,成熟期水稻谷草和子粒含氮量在沼液和商品有机肥处理下均高于6∶3∶1。6∶4施肥配比条件下,氮收获指数、氮素转移率、氮素生理利用率和氮素农学利用率均高于6∶3∶1,且此条件下成熟期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6∶3∶1,有利于培肥地力。虽然6∶4施肥配比条件下菜子饼肥产量最高,但由于菜子饼肥的成本较高,故沼液经济效益最高。因此,本试验条件下,在绿色稻米生产中施肥种类选取沼液更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培肥地力,有机肥的施用配比以6∶4施肥为最佳。  相似文献   

15.
正1建立长期耕地定位监测点的意义长期定位地力肥力和质量监测,对土壤在不同施肥条件下肥力演变和作物的增产效应、养分供给能力有较大作用,并为土壤的培育和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每年连续性样品采集,分析土壤养分数据及其变化趋势,将为农田耕地地力和环境质量的探索研究打好基础,对生态环境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  相似文献   

16.
路永超 《河南农业》2008,(23):30-30
一、配方施肥的含义配方施肥是指综合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根据作物的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有机肥为基础的条件下。产前提出各种营养元素的合理用量和比例以及相关的施肥技术。它包含“配方”和“施肥”两方面的内容。“配方”是指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质地、肥力特点、作物类别、品种、  相似文献   

17.
<正>蔬菜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根据土壤养分含量高低,进行科学合理施肥。该技术不但能做到因地制宜,节约用肥,而且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蔬菜生长发育的需要,提高肥料利用率,增产增收,提高蔬菜生产的经济效益。测土配方施肥原则首先根据不同蔬菜类型和品种、生长发育、产量和测定土壤养分含量情况,确定施肥种类和数量。根据有机肥和化肥的特点,合理搭配施肥。有机肥,肥效长,含养分全面,有微生物活动,可疏松和改善土壤品质,具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2003年8月至2004年9月,选取撂荒、耕作10年、50年与100年的吉林黑土、新疆灰漠土和撂荒、耕作20年与100年江西红壤及其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中的撂荒、CK、N、NP、NK、NPK、MNPK和1.5MNPK处理,研究长期耕作、定位施肥与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关系。【方法】采用改良干漏斗(Modified Tullgren)法分离土壤0-20cm的土壤动物。【结果】共采集农田土壤动物26571只,其中大型土壤动物1632只、中小型土壤动物24939只,隶属4门5纲26目。弹尾目、膜翅目、蜱螨目为农田土壤动物中的优势类群。Kruskal-Wallis方差分析显示,长期耕作条件下不同土壤类型间仅农田土壤动物群落均匀性差异显著(x均匀性(2)=6.045,P0.05);长期定位施肥条件下,不同土壤类型间农田土壤动物个体数、类群数以及群落多样性差异性(x个体数(2)=17.26,x类群数(2)=14.03,x多样性(2)=15.61,P0.001)。长期耕作条件下,土壤动物类群一般在撂荒处理中数量最多、耕作早期中小型土壤动物类群最少;长期定位施肥条件下农田土壤动物个体和类群数在撂荒、有机肥配施处理中最高。长期耕作与长期定位施肥对农田土壤动物群落影响不均衡,其中对农田土壤动物个体总数影响最大,对均匀性影响最小。研究时段,长期耕作条件下土壤有机质和全氮与农田主要土壤动物群落之间典型相关关系不显著(P0.05);长期定位施肥条件下土壤有机质和全氮与农田主要土壤动物群落之间存在显著典型相关关系(P0.01),其中土壤全氮对蜱螨目、弹尾目、膜翅目和土壤动物个体总数影响最大,而土壤有机质对蜱螨目、弹尾目、膜翅目、土壤动物个体总数、类群数和群落多样性影响最大。土壤动物主要类群因素对由长期定位施肥引起的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全氮变化具有很好的预测能力。【结论】农田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改变与长期耕作与长期定位施肥有关。农田主要类群因素能够较好地预测长期定位施肥引起的土壤主要养分变化。  相似文献   

19.
《现代农业》2006,(2):25-25
合理施肥,是实现农作物高产优质的一项根本措施。测土配方施肥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科学施肥技术之一,是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需要;是培肥土壤,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培植农业潜在生产能力,恢复发展粮食生产的关键技术;也是减少化肥流失,减轻水环境和地下水污染,提高农产品安全性,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测土配方施肥是依照配方施肥技术原理,通过开展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摸清土壤供肥能力、作物需肥规律和肥料效应状况,获得、校正配方施肥参数,建立不同作物、不同土壤类型的配方施肥模型…  相似文献   

20.
花椒不仅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而且是山区水土保持和荒山绿化的重要树种。近年来,由于花椒的市场行情逐年走高,吸引了一大批农户进行栽植。考虑到山区土壤贫瘠、种植条件恶劣,需要综合采取培育壮苗、科学管理、合理施肥、整形修剪等措施,提高花椒产量与质量,在发挥生态效益的同时,也为种植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以调动更多农户的种植积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