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 目前,已报道侵染苹果的病毒有30余种,其中大部分可在苹果的叶、果实和枝条上引起明显症状。另外,有些病毒在栽培品种上呈潜伏性感染,又称潜隐病毒。已经鉴定出我国苹果潜隐病毒有3种: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CLSV)、苹果茎沟病毒(ASGV)和苹果茎痘病毒(ASPV)。潜隐病毒由于其潜隐性,在栽培中不易被发现清除,我国苹果主要栽培区上述3种苹果潜隐病毒的感染株率达90%以上,每年使苹果减产约40%~73%。  相似文献   

2.
<正> 在国内外,苹果栽培品种和矮化砧木中普遍存在多种病毒,严重危害果树生产。培育推广苹果无病毒苗木是国内外广泛采用的防治方法,而对潜隐病毒的快速鉴定检测又是此项工作的基础。目前,对苹果潜隐病毒的鉴定检测有3种方法:木本指示植物法是广泛采用的,但在田间检测需时长,温室检测虽可缩短时间,但仍需3-4种指示植物,存在用料多和工作量大等问题;草本指示植物法,因多种病毒难于分离提纯,只能作为辅助手段;血清学检测是快速、有效、准确的方法,但国内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尚未达到普遍应用阶段。本文参考VanZ.Siebert等(1981年)的有关文献资料,研究提出利用杂种榅桲鉴定检测苹果潜隐病毒  相似文献   

3.
苹果褪绿叶斑病毒的分离提纯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苹果褪绿叶斑病毒CLSV是影响苹果生产的主要潜隐病毒之一。目前在培育繁殖苹果无病毒苗木的工作中,普遍采用木本指示植物二重芽接法检测病毒,但这种方法费工费时。因此,我们从1987年开始进行病毒的分离提纯和抗血清制备工作,旨在为苹果潜隐病毒的大规模检测,建立简便、快速、灵敏的血清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几种木本指示植物对苹果潜隐病毒敏感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苹果潜隐病毒的鉴定和检测,主要是靠木本指示植物的症状反应。国际上虽然提出了几种鉴定苹果潜隐病毒的标准木本指示植物,但是,由于指示植物症状表现因病毒株系及气候条件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所以,各国都在筛选适合于本国条件的指示植物。我们为了提出适于我国苹果潜隐病毒鉴定的最佳指示植物,于1989~1991年在田间对几种国外引进的木本指示植物的症状反应敏感性,进行了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续前)5苹果脱病毒技术据调查,我国栽培苹果中3种主要潜隐型病毒的感染株率达60%~100%。树体本身没有对病毒的免疫能力,到目前又没有特效药剂或其他有效方法治愈苹果病毒病,实现苹果无病毒栽培的有效途径只有栽培无病毒苗木。而繁育无病毒苹果苗首先必需有无病毒砧木和品种的原种母树。当前,获得无病毒原种母树的有效方法是应用脱病毒技术脱除树体中的病毒。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我国由于对苹果病毒,特别是对潜隐病毒研究较少,在育苗时不自觉地从带毒树上采取接穗,致使病毒不断扩散蔓延。据调查鉴定,我国目前的苹果主栽品种普通带有病毒,主要有显性的苹果锈果病毒、花叶病毒、绿皱果病毒;潜隐性的有苹果褪绿叶斑病毒、茎痘病毒、茎沟槽病毒共六种。带毒树与无病毒树一般生长量减少16~36%,产量降低16.9~40%,氮肥需用量增加 30~40%,且果实品质下降。为尽快发展苹果无毒化栽培,保证向社会提供更多的优质纯正无病毒苹果苗木,1991年农业部与山东省联合建立苹果无病毒苗木繁育基地,从脱毒检测、组培以及大田育…  相似文献   

7.
苹果潜隐病毒的温室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苹果潜隐病毒在温室内的鉴定结果和所需时间。根据这一试验资料,可以把已知的三种苹果潜隐病毒的鉴定由田间改在16~27℃的温室内进行。从而,将在木本指示植物上进行鉴定所需的时间,由1~3年缩短到2~5周,鉴定结果准确、效果好。并初步选出Radiant(光辉)可以取代Spy227(司派227),作为茎痘病毒的指示植物。  相似文献   

8.
<正> 根据几年来的工作体会,结合病毒病的防治问题,参考有关资料,对苹果病毒,尤其是潜隐病毒的危害性,谈几点认识,以供参考.一、苹果病毒的为害特点世界各地已  相似文献   

9.
小金海棠高效脱毒检测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小金海棠组培苗为试材,对其进行苹果潜隐病毒接种、脱毒及检测方法的研究,探讨了一种针对小金海棠的快速高效的脱毒检测体系。结果表明,恒温38℃处理20 d或变温38/22℃处理30 d并结合茎尖培养,对脱除小金海棠苹果褪绿叶斑病毒和苹果茎沟病毒的效果较好。离体条件下,指示植物‘苏俄苹果’和‘弗琴尼苹果’不适合检测该两种病毒,而用PAS—ELISA法检测结果较灵敏。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世界各地报道的苹果病毒及病毒病害20多种,可分为非潜隐病毒和潜隐病毒两大类。前者侵染苹果树后,将表现出明显的症状,如苹果花叶病和绿皱果病等;后者因砧木接穗组合不同反应各异,当砧木和接穗都抗病时,病树外观无阴显症状,但进行慢性为害.据国外报道,慢性为害将导致苹果树长势弱,生长量降低20—36%,产量减少16-45%,可溶性物质降低2—4%,需肥量增加30—45%,果树抗寒性差,果实不整齐,品质差、不耐贮藏,当砧木或接穗有一方不抗病时,病树急剧衰退枯死,造成毁灭性损失。 苹果病毒发生普遍,几乎所有苹果产区都存在,有些苹果品种带毒率已达到…  相似文献   

11.
目前,已知的苹果潜隐病毒都不能或难于接种到草本植物上。因此,病毒种类的鉴定,主要是利用木本指示植物二重嫁接法在田间进行。虽然木本指示植物田间鉴定法可以鉴定所有已知的苹果潜隐病毒,但其缺点是所需时间长,若将所有病毒种类鉴定清楚,则需要2~4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通辽地区塞外红苹果(Malus pumila ‘Saiwaihong’)中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CLSV)、苹果茎痘病毒(ASPV)和苹果茎沟病毒(ASGV)3种苹果潜隐病毒的普遍率和遗传多样性。【方法】从通辽市开鲁县8个乡镇随机采集了96份塞外红苹果枝条,采用RT-PCR法对样品进行3种苹果潜隐病毒检测。对检测为阳性的样品进行病毒基因克隆、测序,并进行序列一致性分析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检测结果表明,被检测的塞外红苹果中3种苹果潜隐病毒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并且存在2种或3种病毒的复合侵染。基于CP基因对病毒一致性和变异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来源于塞外红苹果的29个ACLSV分离物的核苷酸序列一致性为78.1%~99.9%,与其他15个已知的ACLSV分离物的一致性为69.1%~93.6%;来源于塞外红苹果的12个ASPV分离物的核苷酸序列一致性为83.6%~99.7%,与其他15个已知的ASPV分离物的一致性为75.4%~91.5%;来源于塞外红苹果的21个ASGV分离物的核苷酸序列一致性为96.4%~100.0%,与其他已知的40个ASGV分离物的一致性为89.9%~...  相似文献   

13.
果树病毒能够抑制树体生长,降低产量(据欧州几个果树生产国研究,苹果的几种潜隐病毒能造成减产16.9~73.7%)和果品质量(荷兰报道,有病毒金冠果实光洁度降低30.6%),降低贮藏和运输力,缩短盛果期年限,增加树体的需肥量等。为害严重时能造成  相似文献   

14.
3种苹果潜隐病毒多重RT-PCR检测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建立了能同时检测苹果茎沟病毒(Apple stem grooving virus, ASGV) 、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pple chlorotic leaf spot virus, ACLSV) 和苹果茎痘病毒(Apple stem pitting virus, ASPV) 的多重RT-PCR方法。以复合感染3种病毒的苹果‘望山红’组培苗为试材, 对影响多重PCR的反应条件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和优化。多重RT-PCR体系灵敏性测验显示, 最低能从RNA总量187.5 ng的样品中检测3种病毒的存在。多重RT-PCR产物的序列与报道的病毒序列有较高的同源性, 12个田间苹果样品的多重RT-PCR检测结果与单一PCR的结果一致, 初步证明了多重RT-PCR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对山东省6个生产苹果县(市)的果园部分主栽品种和近年来引进的北斗、红富士等苹果新品种及M26等矮化砧木中主要潜隐病毒种类进行了木本指示植物鉴定。木本指示植物是苏俄苹果(R12740-7A)、光辉(Radient)、司派227(SPY227)和弗吉尼亚小苹果(Virginia crab)。检测方法采取双重芽接法,即被检品种的接芽嫁接在检测圃内实生海棠砧木的基部,约离地面5cm,其上3~5cm处嫁接指示植物的芽片。嫁接1周后检查成活率,未嫁接成活的再行补接;10天后剪除接芽上砧木部分,待被检芽生长到10cm以上时,剪除顶尖促使指示植物芽的生长,观察症状的出现和带毒率。…  相似文献   

16.
苹果无融合生殖型砧木对潜隐病毒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1985~1988年鉴定研究,明确无融合生殖型苹果砧木红果三叶、威宁海棠、花红茶、卢氏海棠、泰山海棠、德钦海棠、栾川山定子和巴东海棠不抗苹果茎痘病毒、褪绿叶斑病毒和茎沟病毒。病毒浸染后,苗木接芽不萌发而枯死,或接芽萌发但植株严重矮化,节间缩短,叶片卷缩扭曲,枝梢顶端枯死。若3种病毒混合侵染,病势更加严重。上述鉴定品种因对苹果潜隐病毒敏感而不抗病,用作苹果砧木受到很大限制,只有在苹果接穗无病毒情况下,才得以繁殖苗木推广应用。平邑甜茶和石屏野海棠对潜隐病毒的抗病性,尚需进一步观察鉴定。  相似文献   

17.
利用RT-PCR方法检测无融合生殖砧木采种母树的带毒状况。结果表明,平邑甜茶、小金海棠、青砧一号、青砧二号等砧木的采种母树不同程度带有苹果茎沟病毒(ASGV)、苹果茎痘病毒(ASPV)、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CLSV)等3种潜隐病毒,带毒株率0~13%。应当重视由此可能给苗木繁殖和研究利用带来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采用RT—PCR技术检测苹果病毒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建立了危害仁果类果树的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CLSV)、苹果茎沟病毒(ASGV)和苹果茎痘病毒(ASPV)的RT—PCR检测体系。其检测灵敏度高,专一性强,为仁果类果树的病毒检测提供了一种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应用该体系对田间的苹果树携带上述三种病毒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单独感染率和复合率均很高,达84.2%~100%。  相似文献   

19.
苹果病毒病害与无病毒苗繁殖于绍夫(山东省烟台市经济植物研究所)(上接1995年第1期50页)三、病毒的脱除与检测(一)病毒脱除技术苹果病毒的脱除,通常采用热处理脱毒和茎尖培养脱毒等两种方法。1.热处理脱毒:据研究,苹果树在37±1℃的温度下,生长1个...  相似文献   

20.
为了开发苹果锈果类病毒(ASSVd)快速、准确的RT-PCR检测方法,以感染苹果锈果类病毒的田间苹果枝条为试材,对苹果锈果类病毒RT-PCR反应体系和程序进行选择和优化,利用优化的检测体系对保定市曲阳县苹果园苗木及3~5年生母本树苹果锈果病的发生情况进行检测,验证该体系的可靠性。结果表明:自行设计引物ASSVd QCxin3特异性最好,优化体系灵敏度达到能够检测3.75 ng新鲜样本中的病毒,可准确、灵敏检测苹果锈果类病毒田间样本;曲阳县苹果园48株苗木中携带苹果锈果类病毒13株,带毒率为27.1%;18株母本树中携带苹果锈果类病毒5株,带毒率为27.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