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
兰州-西宁城市区域空间结构优化重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兰州、西宁是我国西部地区省会城市中空间距离最近的两座城市。这里集中了甘肃、青海两省的大部分人口和经济,是两省经济社会相对发达的精华地带,也是西陇海-兰新经济带和呼包-包兰-兰新-青藏经济带交汇的"X"型枢纽区域,在某种程度上具备形成兰州-西宁城市区域的条件和潜力。论文分析了兰州-西宁城市区域形成的条件和潜力,并对城市区域形成后的空间结构进行了优化重构研究。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对城市外部空间形态演化和内部空间结构的重组产生影响作用越来越大。本文以兰州为例,研究其建国以来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与特征的分析,揭示了产业结构调整引起了兰州市空间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3.
有效地认知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特征与驱动因素是城市空间结构优化提升的重要途径,对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以西安市城六区为研究区域,利用2011、2016、2021三年的POI数据,运用空间分析法、地理探测器、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探究多中心结构演变特征与驱动因素。结果表明:西安市城六区总体空间结构“多核”发展态势明显,主次中心分布呈“面状蔓延+多点辐射”的放射型发展格局;不同职能类型的城市中心的发展状况、空间聚集度、分布特征存在明显差异;西安市发展重心向北移动,虽呈扩散发展态势,但内部集聚度仍较强;西安市多中心空间结构的形成受到自然历史、经济社会、交通和政策等多因素综合影响。研究结果在帮助地方政府优化城市空间发展格局的同时,可以为中国经济社会转型背景下的其他城市区域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点-轴系统"理论,以城市流强度模型计算和分析西陇海-兰新经济带、呼包-包兰-兰青经济带26座节点城市对外服务功能强度及其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两经济带都形成了区域中心、副中心、地方中心城市相结合的城市对外服务功能结构体系,但均表现出区域中心、副中心城市数量明显不足的特征;(2)2002-2012年,呼包-包兰-兰青经济带对外服务功能水平超越西陇海-兰新经济带,呈呼和浩特-包头、兰州、西宁三大"桥墩"分段式空间结构,而西陇海-兰新经济带呈乌鲁木齐和西安东西端点带动下的"杠铃"式空间形态;(3)西陇海-兰新经济带中心、副中心城市第三产业功能发展迅速,第二产业功能下降趋势明显,对外服务功能以综合性强为优势。呼包-包兰-兰青经济带由于产业相对偏重化,服务业水平相对西陇海-兰新经济带仍较低,其高水平的对外服务功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较高的城市功能效率。  相似文献   

5.
新疆经济空间结构演变及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济空间结构是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文中以新疆1995、2000、2006年相关数据,借助Arcview软件制图分析了新疆经济空间结构演变,并从新疆工业布局演变和工业化影响因素等方面分析了经济空间结构演变机制及特点。结果表明:1995年以来,新疆经济初显空间集聚效应,正处于工业化初期,新疆经济空间结构与工业化、矿产资源分布状况存在内在的联系和耦合关系,其中工业发展,尤其是石油开采业是新疆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也是经济空间结构形成和演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兰州—西宁城市区域结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通过分析兰州—西宁城市区域的结构特征,论述了差异巨大、结构畸形为特征的兰州-西宁城市区域等级规模特点,分析了职能结构特征,阐明了兰州—西宁城市区域空间网络框架、集聚分布型式,并指出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最后提出兰州—西宁城市区域结构优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庆阳市位于黄土高原中部丘陵沟壑区,气候干旱,生态脆弱。运用生态承载力、城镇体系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研究区城镇体系空间结构演化特点及趋势。采用生态弹性度、资源承载力和承载压力度、对生态承载力的演化进行综合评价,并对生态承载力与城镇空间结构的关系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进行调整优化,为脆弱生态条件下的城镇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分形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总结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三种分形维数:聚集维数、网格维数和空间关联维数,并采用此方法计算内蒙古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特征.结果表明:内蒙古城镇体系具有以"双核"城市为中心发展的分形特征,内蒙古地区89个城镇除了东部地区呼伦贝尔市、通辽市、赤峰市等3个市和锡林郭勒盟的部分城镇以外,其余西部地区的城镇主要围绕呼包二市为中心向四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国民族地区经济平稳快速增长,为了更好的说明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文中以内蒙古自治区1990-2009年近20年的相关数据,分析了内蒙古经济空间结构演变,并从内蒙古工业布局演变和工业化影响因素等方面分析了经济空间结构演变机制及特点。结果表明:1990年以来,内蒙古经济初显空间集聚效应,内蒙古经济空间结构与工业化、矿产资源分布状况存在内在的联系和耦合关系,其中工业发展,尤其是矿业是内蒙古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也是经济空间结构形成和演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运用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和资源空间开发模式理论,针对甘肃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提出甘肃旅游资源空间开发模式应有所创新。由于甘肃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分散和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甘肃旅游资源空间开发模式应以旅游中心城市为核心,旅游城镇为节点,重要旅游景区为支点,专题和特色旅游热线为纽带,按照"12356910"的总体布局与发展模式选择来实现空间开发格局,牵引式、分层次、有步骤地推进旅游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of Tarim River Basin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urbanization, urban density, grading scales and spatial evolution patterns, using geographical theories and methods, such as fractal theory, 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 urbanization imbalance index, urban scale imbalance indicator, and urban spatial interac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displays balanced distribution in the overall pattern, while an imbalanced distribution in each region. The development of town pattern tends to be gathering to the central towns in the oasis of Tarim River Basin and a development axis has begun to form along the southern Xinjiang railway. Based on the division of urban hinterland, and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oasis econom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n urban spatial organization model. This model uses "breakpoint model" and divides Tarim River Basin into five urban clusters: Korla urban cluster, Kuqa urban cluster, Aksu urban cluster, Kashgar urban cluster and Hotan urban cluster. As a conclusion,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an overall framework of urban spatial organization in Tarim River Basin: "one axis, double core, and five groups".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00年和2010年甘肃省12个地级市经济发展的面板数据,首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断裂点理论对各城市的经济影响区范围进行了定量划分,然后运用GIS软件对各城市经济影响区范围进行了缓冲区分析,最后运用回归分析对各城市经济影响区的驱动因素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近十年来,甘肃省城市经济影响区范围普遍扩大,城市综合实力的相对变化促使城市经济影响区范围也有局部调整;城市经济影响辐射范围不仅存在空间竞争关系,也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土地、资本、城市化水平和科教因素对城市经济影响区范围变化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制度因素的回归结果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信息时代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趋势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城市有了新的发展契机。迅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在促进城市发展的同时也在影响着城市的方方面面,从整体上促使城市的空间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本文首先阐述城市空间结构演变机制,继而论述了信息时代城市空间的集聚与扩散、城市—区域空间结构的发展以及居住、交通、工业等功能的转变趋势。  相似文献   

14.
新疆城市化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新疆近十五年以来城市化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化的情况,从城市化水平这个侧面来分析新疆城市发展状况。共对87个市县及12地州进行非农业人口比例及综合城市化水平两方面进行分析。通过研究,找出新疆近阶段的城市化水平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化规律,为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从区域与城市两个尺度水平 ,对毛乌素沙漠南缘的榆林市城市景观进行研究认为 :在大尺度水平上 ,区域景观生态特征对城市景观特征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而城市景观强大的功能流对区域景观产生干扰作用。城市景观的空间扩展与演化 ,既受区域景观特征的影响 ,也是区域景观演化的一个有机构成部分 ;在小尺度空间上 ,景观功能区、景观斑块与廊道的格局与功能 ,对城市景观格局动态以及维持城市景观多样的生态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在不同的利益追求下形成的景观文化 ,将深刻地影响到区域与城市景观演化的方向与过程。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实证研究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基于情景分析的城市空间结构规划的一般流程,即包括背景分析、因素识别、情景模拟、测试评价和确定战略等五个步骤。并以岚皋县城为例,在情景规划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个中心城区、两个外围组团"的空间格局模式。城市空间结构的情景规划分析方法使规划方案更具严肃性和灵活性,对于解决城市空间发展的不确定性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