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鱼人工繁殖技术研讨会在广州举行由广东省水产学会、宁波市激素制品厂联合举办的’96家鱼人工繁殖技术研究讨会于11中旬在广州举行,来自全国10多个省市的专家、教授、水产养殖场场长、技术人员等参加了研讨会。中山大学林浩然教授作了“高效鱼类催产合剂在鱼类人...  相似文献   

2.
广西地处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境内有近千条大小河流,丰富的水域资源蕴育着众多的野生鱼类。从远古开始,有人就以捕捞天然鱼类为谋生手段,到春秋时代逐渐发展为将江河鱼类引入到坑塘进行驯化养殖,由此可见开发利用野生鱼类已有很长的历史。1958年我国家鱼人工繁殖成功后,全国先后掀起了江河野生鱼类人工养殖的热潮,广西也在四大家鱼等主要经济鱼类的人工繁殖和养殖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实现了渔业经济由捕捞向养殖转变、由依赖江河捕捞苗种向依靠人工繁殖苗种转变、由少  相似文献   

3.
<正> 近年来,我国对热源的渔业利用,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例如,利用电厂余热进行高密度温流水养鱼和提早家鱼人工繁殖,利用太阳能和地热水提早家鱼人工繁殖等,这些对促进我国淡水渔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现就渔业利用热源的几个问题,浅述如下。一、利用地热提早家鱼人工繁殖的意义渔业对各种热源的利用途径是多方面的,如全天候的鱼类遗传育种研究、温流水养鱼以及家鱼提早繁殖等。但目前主要侧重在  相似文献   

4.
正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是底栖小型经济鱼类,其肉质鲜美、肌间刺少,营养价值高,颇受消费者青睐,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受市场消费需求的影响,黄颡鱼目前已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养殖鱼类品种之一。随着黄颡鱼人工繁殖技术的突破[1-2],全雄黄颡鱼的养殖正逐步得到大面积推广。目前对许多鱼类人工繁殖的研究和生产实践表明,即使是一些一次产卵类型的鱼类,通过人工调控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5.
我省淡水池塘养鱼,经过近几十年的快速发展,通过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和优化品种布局,许多优良养殖品种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名、优、新、特品种养殖比例有所提高。但就整个行业而言,传统的四大家鱼养殖仍然占主导地位,特别是我省粤东等内陆山区,四大家鱼等常规鱼类仍然是市场主角。因此,在渔业生产中,认真做好家鱼人工繁殖  相似文献   

6.
家鱼人工繁殖,在新疆已普及10余年,但是,由于长期近亲繁殖的结果,鱼种退化日趋严重,加之新疆与内地相距遥远,亲鱼和鱼苗的运输很困难。为解决鱼类人工繁殖中的提纯复壮问题。新疆农垦科学院畜牧研究所与石河子市水电局水产试验所合  相似文献   

7.
钟麟(1915—1996),鱼类养殖学家,家鱼全人工繁殖技术的创始人。他在1958年创造了“生态生理催产法”,在世界上首次实现池养家鱼全人工繁殖,结束了我国淡水养鱼依赖从江河捕捞天然鱼苗的历史。他为第三世界国家培训人才,为发展各国淡水养鱼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几种主要的、大众化的淡水养殖品种有青、草、鲢、鳙“四大家鱼”、鲫鱼、鲤鱼、罗非鱼和南方鲇等。下面就以上几种鱼类目前的苗种质量情况作一个概括,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改进它们的质量现状。 一、几种鱼类的种质现状 (一)青、草、鲢、鳙“四大家鱼” 1958年“四大家鱼”人工繁殖成功是我国的水产养殖划时代的里程碑事件,一改以往从大江大河捕获“江花”的传统做法,通过人工繁殖可以极大的满足当初水产养殖对水产苗种的巨大需求。但是,经过40多年的人工繁殖生产,许多养殖单位所用的繁殖亲本,没有进行及时的更换,近亲…  相似文献   

9.
《内陆水产》1974,(1):1-8
根据教学、科研和生产三结合的要求,长沙市郊区岳麓渔场和湖南师范学院生物系自一九六四年起就协作进行家鱼人工繁殖的研究。一九七○年协作筹划青鱼人工繁殖的试验和生产,今年青鱼人工繁殖获得成功并进行了鱼类杂交育种工作。现就这两方面的试验情况和结果分别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胭脂鱼人工繁殖和鱼苗培育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胭脂鱼 (Myxocyprinusasiaticus)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鱼类 ,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近二、三十年来 ,人们对胭脂鱼的移养驯化 ,人工繁殖作了许多研究。但与四大家鱼相比 ,由于胭脂鱼种群数量小 ,繁殖习性特殊 ,其人工繁殖技术远没有四大家鱼那样成熟稳定。 2 0 0 1年 3~ 4月 ,作者对一组蓄养了 8年的胭脂鱼亲鱼开展人工繁殖和鱼苗培育试验 ,并获得成功。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材料鱼 亲鱼系由 1993年人工繁殖的鱼苗 ,在 1 8亩的池塘中专池培育而成。池塘中混养少量的叉尾鱼回和鲢、鳙、鲤、鲫 ,平时投…  相似文献   

11.
十几年来,在家鱼人工繁殖生产中一直使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鱼类的脑垂体(PG)这类催情剂,但其来源较为困难,其杂质含量也较高,给亲鱼带来一定的副作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用人工合成的LRH,在家鱼催情产卵上获得成功,为家鱼人工繁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该催情剂仍存在着剂量较高,操作较为复杂(用颅腔)的缺点。1975年上海生化所又合成了一种LRH类似物的新激素,并寄来我所进行试验,经我所在家鱼人工繁殖生产过程中试用,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十几年来,在家鱼人工繁殖生产中一直使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鱼类的脑垂体(PG)这类催情剂,但随着淡水养鱼事业的发展,需要量越来越大,因此,其来源较为困难;同时,其杂质含量也较高,给亲鱼带来一定的副作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用人工合成的LRH,在家鱼催情产卵上获得成功,为家鱼人工繁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该催情剂  相似文献   

13.
在鱼类人工繁殖特别是四大家鱼人工繁殖过程中,对亲鱼拉网集鱼,性腺发育程度的检查、挑选,催产剂一次或多次注射,人工挤卵受精等一系列操作,极大地损害了亲鱼的健康尤其是十几斤甚至于几十斤重的青、草鲢鳙,活动力不强,造成了催产后亲鱼极高的死亡率,特别是对于培育了多年,性腺才能成熟的亲鱼这样的伤亡是人工繁殖的一大损失。研究证明亲鱼死亡的原因,除体表机械损伤继而细菌感染外,主要是细菌侵入体内所致。注射抗菌药物是提高亲鱼产后成活率,减少死亡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家鱼人工繁殖教材或操作技术规程中都明确提到,为提高成活率应对产后亲鱼注射青霉素等抗菌药物,具体剂量  相似文献   

14.
一、发展概况青、草、鲢、鳙等家鱼在池塘中养殖,至今约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目前,它们不仅是我国池塘、水库、湖泊养殖的主要对象,也是许多欧美国家进行鱼类移植的优良品种。这些家鱼之所以引起世界水产工作者的重视,一方面是因为这四种家鱼生长迅速、适温范围广,食物链短,生产效率高。另一方面由于有一套比较成熟的人工繁殖生产工艺流程。家鱼人工繁殖走过了漫长的道路。长期来,人们认为四大家鱼在池养条件下,性腺不会发育成熟。所以,养殖所需鱼苗一直依靠长江、西江等河流中的天然鱼苗,这给淡水养殖事业的发展带来困难。解放后,1953~1954年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对我国最大的宜昌家鱼产卵场进行了生态因子的测定。1956~1957年浙江省  相似文献   

15.
自1958年我国家鱼人工繁殖成功以来,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一直作为我国人工催产鱼类的主要药物。但该药物具有一些不足之处:成本高,操作比较麻烦;不易准确掌握注射剂量,而且只对少数几种养殖鱼类有较好的催产效果,此外,这些外源的促性腺激素都是蛋白质大分子,注射到鱼体内容易引起抗药性和副作用,严重的还会使鱼死亡。宁波市激素制品厂和广东中山大学鱼类研究室经过多年的反复试验和实际应用,联合研制成功了新型的高效鱼类催产合剂,该  相似文献   

16.
陈国贤 《河南水产》2004,59(4):13-14
鲢鱼又称白鲢,鳙鱼又称花鲢,鲢鳙鱼统称家鱼、大头鱼,是典型的滤食性鱼类,分布于全国各地。它具有生长快,食物来源广泛,肉味鲜美,适应性强的特点。自人工繁殖技术成功以来在全国得到了广泛的推广,成为我国淡水养殖中不可缺少的常规养殖品种。特别是近几年来,  相似文献   

17.
我国家鱼人工繁殖自一九五八年试验成功,至今已有二十三年了。随着家鱼人工繁殖技术的普及,鱼苗生产也改变了江河捞苗,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大大促进了养殖事业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无论是家鱼人工繁殖的基础理论或是应用技术,都取得了显  相似文献   

18.
青鱼属鲤科鱼类,雅罗鱼亚科,青鱼属。广泛分布在江河、水库、湖泊及养鱼池塘中,是我国特产的四大家鱼之一。青鱼是以螺、蚬等底栖动物为主要食物的肉食性鱼类。生长速度快,经济价值高,深为群众喜爱。我县螺、蚬资源极为丰富,为发展青鱼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抓好青鱼人工繁殖的生产,对于充分挖掘  相似文献   

19.
我区家鱼人工繁殖自一九六二年开始试验,六三年获得成功,并逐步得到发展,特别是粉碎“四人帮”以来,发展更快。现在,孵化品种齐全,数量上能满足渔业生产日益发展的需要。家鱼人工繁殖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对促进我区渔业生产的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青、草、鲢、鳙等鱼类是我国的主要养殖品种,深受群众喜爱,但是,受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制约,山东临沂地区的家鱼人工繁殖、孵化时间一般在5月中、下旬,不适应生产的需要.为了充分利用鱼类生长季节来培育大规格鱼种,近年来,我们利用简易日光温棚进行了提早繁育家鱼鱼苗的试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孵化时间比试验前提前了20天~25天,鱼苗产量和经济效益也有了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