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作者参考了我国台湾省及国外有关资料,并结合福建省斑节对虾试养技术,着重围绕斑节对虾生活习性、繁殖、养殖等三个专题进行概述。它对我国试养斑节对虾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促进斑节对虾业的发展,了解世界斑节对虾养殖技术现状,农业部水产局邀请了美藉华裔徐兆光博士及台湾八位专家来广东省讲学。会上台湾斑节对虾养殖专家何仲森先生、斑节对虾饲料专家庄健隆先生分别作了“台湾斑节对虾养殖技术”和“斑节对虾的饲料与营养”的学术报告;研讨会期间,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赣榆县宋庄乡是该县养殖东方对虾的重点乡之一。近年来,该乡摸索出一条科学养殖、严格管理的路子,战胜了虾病危害,走出困境,去年对虾养殖喜获丰收。他们养殖的10000亩东方对虾,虾体均超12厘米,总产达650吨,创产值4200多万元,实现利税2500多万元,创造了江苏省1995年对虾养殖单产、总产、规格和效益四项第一,养殖户的盈利普遍在10万元左右。  相似文献   

4.
1991年,我市瓯海、洞头等县(市)从福建、广东等地购进少量虾苗进行试养,获得成功。为解决当地苗种紧缺,省海洋水产养殖所在乐清县清江实验基地于1991年选取土池养殖的少量斑节对虾作亲虾,在室内水泥池进行越冬,今年5月亲虾开始产卵,共育出斑节对虾苗82064尾,这批虾苗分发乐清、瑞安等地进行试养,根据目前生长形势看,生长很好  相似文献   

5.
李吉强  高伟 《齐鲁渔业》2007,24(3):35-39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原产地为东太平洋沿岸地区,由墨西哥经中美洲至秘鲁北部均有分布。我国曾称之为万氏对虾,与斑节对虾、中国明对虾并列为世界养殖产量最高的3大优良虾种之一。1970年,厄瓜多尔试养获得成功后,在中南美洲推广发展甚快。从1990年开始,我国及东南亚养殖的中国明对虾和斑节对  相似文献   

6.
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 Fabricius)又称台湾草虾,有生长速度快、个体大、盐度适应范围广及离水存活时问长等特点,是东南亚国家及我国南方地区海水养殖的主要品种。近几年,我国北方沿海地区也进行了引进试养,取得了较好的养殖效果。但利用内陆盐碱地地下咸水进行兑水养殖,至今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斑节对虾的生态健康养殖模式,优化养殖结构,于2011年2月开始进行斑节对虾池套养红鳍东方鲀、花蛤试验.在2口面积均为2.5 hm2的养虾池内,每口池塘放养75万尾斑节对虾虾苗,套养平均规格约85g/尾的大棚越冬红鳍东方鲀苗种1万尾和平均规格为260粒·kg-1的花蛤苗3500 kg.经过约10个月的养殖,共收获平均规格23.33尾·kg-1的斑节对虾24400 kg、3.2尾·kg-1的红鳍东方鲀5060 kg以及平均规格103粒·kg-1的花蛤17057 kg,产值205.99万元,利润121.81万元.斑节对虾的饲料系数为1.62,红鳍东方鲀为1.59.套养试验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正这几年随着南美白对虾越来越难养,部分虾农尝试转养其他品种。斑节对虾由于市场价格好且稳定,不少养殖户开始试养斑节对虾。当前,广东是斑节对虾养殖的主产区,占全国斑节对虾养殖产量的一半以上。"南海1号"应运而生广东省阳江市东泰水产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称"东泰水产")今年开始养殖斑节对虾"南海1号"(以下称"南海1号")。该公司副总经理、技术总监范敬峰介绍说,斑节对虾属于高档水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沂沭泗水利工程局,于1984年与赣榆县柘汪乡协商,决定联合开发柘汪林滩涂,开展对虾养殖生产,本文根据对虾的生理习性与当地的实际条件提出了虾场的规划,设计及施工方案,于1985年动工.1986年即开始试养对虾,并在当年取得了最高亩产79公斤,亩均产57公斤.总产5.5万公斤的好成绩,通过1986、1987年两年的试养说明水利工程单位向生产经营型发展,必须“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发展横向联系,才能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斑节对虾在江苏养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建荣  沈颂东 《水产养殖》2002,(5):36-37,18
本文报道了在江苏进行斑节对虾引种养殖试验的结果,探索将斑节对种到江苏沿海进行推广养殖的经验。发现斑节对虾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水温的升高和体长、体重的增加有对应的关系。通过试验,建立了5-6月放苗,虾苗放养1万尾/亩左右,养殖4个月,不必使用增氧机就可以达到亩产100kg以上的斑节对虾江苏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1.
为了促进与稳定海南省海洋生态平衡及海洋渔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开展了斑节对虾增殖放流苗种培育技术研究,获得平均规格4.0cm以上的虾苗1 600万尾。该文详细介绍了斑节对虾的大规格苗种培育技术,以期为斑节对虾高效健康养殖提供理论依据及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2.
自1989年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试养成功后,广东的对虾养殖得到了发展,养虾面积不断扩大。以汕头为例,1991年的养虾面积达2.9万多亩,比1990年增加了2000多亩,其中斑节对虾养殖面积增加了一倍,上半年的对虾总产量达1100多吨。对虾业的迅速发展,虾病亦随之流行,尤其是高密度养殖以及多造次生产,助长了许多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赣榆县两千多名对虾养殖能手,出外输出技术劳务,支持工矿企业和农渔民养殖对虾,南到珠江口,北抵海河边,与当地群众一起使千年沉睡的荒滩变成宝库。赣榆县自1975年试养对虾,12年间养虾面积从3亩多发展到3万多亩,养虾产量、效益在全国县级养虾单位中名列前茅,当地农渔民在实践中钻研技术,增长了才干。由于本县滩涂开发利用面积已达87.5%,有的乡镇已开始经营浅海域,在潮间带围海建虾塘,1986年,县领导机关鼓励对虾养殖能手到外省养对虾。2000多人从开春起,远赴广东、福建、山东、河北、天津等省市输出技术。一种是“短期人才交流”,由  相似文献   

14.
<正>东港市现有海水养殖池塘近6万亩,其中海参养殖面积1万多亩。目前,海参养殖多以单养为主,为了充分利用池塘的空间和饵料、提高生态效益、增加经济效益,2013年,东港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利用海参养殖池塘进行了斑节对虾与海参混养试验,斑节对虾亩放苗4000尾,对海参养殖无不良影响。现将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台湾省和泰国将组成联合公司开发养虾业。台湾洛希企业公司和泰国地方企业家将投资270万英磅,组成泰·洛希企业有限公司,主要养殖斑节对虾,指标定为每年出口额200万英磅。洛希企业公司是台湾五大水产品出口商之一,它已与泰国阿  相似文献   

16.
池塘养殖斑节对虾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明勇 《水利渔业》2001,21(5):22-23
养殖水面3.26hm^2,投放3cm虾苗7.05万尾/hm^2;养殖117d,产虾2794kg,平均单产1222kg/hm^2,养殖成本6.6万元/hm^2,饲料系数1.8。通过驯化使斑节对虾适应低盐度环境,以低盐底环境来抑制对虾病毒性疾病的发作。  相似文献   

17.
彭言强  司伟 《齐鲁渔业》2006,23(7):57-58
正值全县0.2万多公顷(3万余亩)对虾、梭子蟹、泥鳅等苗种放养基本结束之际,“江苏省赣榆县科技入户培训班”在该县海头镇顺利举办。针对泥鳅、梭子蟹、对虾等水产品种放苗、养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和已遇到的难题,该县柘汪、石桥、海头、青口和宋庄等5个镇的200余名养殖示范户认真聆听了专家们的讲解培训。专家们还到养殖池塘边进行了现场指导,解答养殖户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得到了广大渔民的热诚欢迎。  相似文献   

18.
几种养成虾的病毒携带状况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组织病理学方法检测了深圳市及其临近地区养殖对虾携带病毒的情况。检查118尾外观正常的养殖对虾,包括斑节对虾,长毛对虾,近缘新对虾和刀额新对虾。检出带有斑节对虾杆状病毒包涵体的个体20尾,约占17%;带有对虾肝胰腺类细小病毒包涵体的个体4尾,约占3.3%。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由于台湾斑节对虾的疾病,使日本养虾业受到很大损害,并由此被迫转向小规模生产,这就是1988年春季以来,导致日本对虾价格高涨的重要原因。这次有机会赴台,目的是调查斑节对虾疾病的实况和了解自1987年以来威胁日本对虾市场的台湾活对虾的现状。调查日期从1988年8月8日至15日。调查区域是以屏东县东港为中心的斑节对虾养殖区;屏东、高雄的虾加工厂;东港、基隆的各水产试验所;以及宜蓝的对虾养殖区。调查报告如下:台湾现代的斑节对虾养殖,是由廖一久博士等在故藤永元作博士的指导下,于1969年斑节对虾在世界首次获得人工繁殖成功后开始的。其后,不断发展,到1983年产量已超过1万吨,1987年达到8万吨以上,创  相似文献   

20.
<正>斑节对虾,俗称台湾草虾,具有个体大、肉味美、养殖周期短、适盐范围广和售价高等特点,过去一直在海水池塘中开展养殖。借鉴成功的南美白对虾淡水池塘养殖模式,以及斑节对虾经逐步淡化后能在低盐度甚至淡水池塘中生长的特点,近年来,我们进行的斑节对虾淡水池塘养殖生产试验获得了成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生产试验情况报告如下。1池塘条件试验在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新兴、青墩进行,养殖池塘3只,面积分别为4×667 m2、11×667 m2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