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是传统的兔肉生产国和出口国,20世纪80年代以前,兔肉年产量基本在5万t左右,且以供应国际市场为主,最高年份出口量曾达到4.35万t,占产量的90%.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我国兔业主导产业的肉兔业经历了稳中有升的发展.我国兔业的真正飞跃是自20世纪末,在中央"三农"政策的推动下,在国内市场消费增长以及兔产业科技进步的拉动下,养兔产业突飞猛进.  相似文献   

2.
正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气候干燥,农副产品优质,小杂粮资源丰富,发展养兔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是我国家兔重要产区,饲养历史悠久,曾是我国冻兔肉生产大省之一。1979年家兔收购量近1 000万只,年产冻兔肉8 283 t,位居全国第二。近20年来,山西兔产业随着兔产品市场的变化,饲养量也随之变化,据统计,2016年山西省肉产量达4 987.4 t。据国家兔产业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世界上的养兔大国,家兔年饲养量5亿多只2000年为5.23亿只,年产兔肉46万吨,年产兔毛2万吨,年产獭兔皮100万张,年出口兔毛和兔肉不含兔皮及加工产品就为国家创汇1亿多美元2000年为10757.1万美元。养兔为农民增加收入,为国家创收外汇作出了贡献。随着国内市场的开发和加入世贸组织后兔产品出口量的增加,我国兔业市场前景非常乐观但是,兔业作为一个产业发展还不稳定,仍然摆脱不了大起大落的局面,其根本原因在于大多数经营者没有掌握最终市场这个结,所谓“最终市场”就是消费,就是把兔肉摆到消费者…  相似文献   

4.
沧海桑田话兔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有100多个国家从事养兔业,全世界兔肉总产量200万t左右,亚洲、西欧和东欧是兔肉生产重点地区。早在1981年.世界粮农组织曾对64个发展中国家开展调查,结果70%以上的国家认为,兔肉可能成为肉食的主要来源之一。近二十余年来.不仅非洲、亚洲的部分发展中国家兔业发展迅速.欧洲一些发达国家的兔业也持续发展。据报道,1992年全世界兔肉年总产量已超过120万t,  相似文献   

5.
<正>1我国家兔养殖及其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作为节粮型畜牧业中的重要品种,在政府和各界的支持下,近年来我国兔产业得到较快发展,2013年兔出栏量达到5.037亿只,年末存栏量达到2.235亿只,兔肉产量约78.5×104t,分别比2012年增长了3.26%、0.84%和3.15%。从总量上来看,兔产业在畜牧业中的比重还比较小,但是我国兔产业在国际兔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兔肉产量为例(见图1),据FAO统计2013年  相似文献   

6.
1 世界兔业市场发展 1.1 世界兔业市场发展现状当今世界有100多个国家从事养兔生产,全世界兔肉总产量200万t左右,亚洲、西欧和东欧是兔肉生产重点地区,早在1981年,世界粮农组织曾对64个发展中国家开展调查,结果70%以上的国家认为,免肉可能成为肉食的主要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7.
1我国兔业规模化生产现状据中国畜牧业统计年鉴,我国2012年底家兔存栏22 158.2万只、全年出栏48 776.7万只、兔肉产量76.1×104t、兔肉出口量1.09×104t,均居世界第一,其中家兔存栏、出栏、兔肉产量和兔肉出口量分别占世界的40.41%、24.14%、41.50%、25.95%。兔业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饲养主体、规模、品种和兔产品均呈现出多元化,并形成了以四川、山东、重庆、河北、江苏、河南、浙  相似文献   

8.
3月中旬在河南安阳举行的全国养兔大会可谓盛况空前。展台围得里外三层,报告厅挤得水泄不通,专家们夜半不能入睡,求教者接踵而来……来自全国各地的生产者关心着同一个话题:兔业有前途吗?兔业怎样才能健康发展?这次养兔大会就形成了这样一个共识——以质量打造兔产业 我国传统养兔产业经过近阶段的开放引进和产业化经营,作为新兴的畜牧养殖产业,其框架已基本形成:各种体制的科研机构为兔业育种、养殖技术研究、饲料开发、产品加工做了大量的基础研究,许多成果已被应用;毛兔热、肉兔热以及目前的皮兔(獭兔)热过去之后并非像其他特种养殖一样只留下一片废墟,即只见炒种不见商品,而是涌现了一大批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他们开发了类型繁多的兔产品品牌,正在努力把兔业做成大产业;配套行业也积极行动,紧跟潮流。专用兽药和饲料开发、饲养和饲料加工设备开发都已初具规模。 由于兔业在我国属特种养殖业,即完全靠市场机制发展。因此,前几年的炒种热和出口冷,使更多的中小规模生产者和农户面对目前养兔收益下降的形势,对兔业发展感到前程莫测。兔业能否健康发展,怎样才能走出特种养殖而成为主导养殖业。这是业内急切需要弄清楚的问题。 安阳大会是一个标志性会议:我国兔业发展开始进入实质阶段。 打开一个问号:“兔子尾巴”长不长? 养兔在我国历史悠久,近20年的快速发展,使养兔由家庭散养进入到规模化养殖,甚至成为许多地方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从兔子的经济价值看,兔子是节粮型食草动物,日粮中青草和干草粉占70%,一只成兔一天只需100—150克料;兔子对草中蛋白质吸收率可达75%以上,而牛、羊只有60%;兔子繁殖力高,一年按35—42只仔兔的繁殖力计算,在40个月的时间内,一只母兔连其后代可生产60万公斤的兔肉,而一头母牛只能生产450公斤牛肉,一头母猪是1.9万公斤猪肉。兔肉中蛋白质、赖氨酸、烟酸含量和消化率都高于猪、牛、羊和鸡肉,而脂肪、胆固醇含量又大大低于其他肉类。 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看,养兔可以做到投资少,见效快,适宜于中国广大农区牧区饲养。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将小兔子搬上大舞台,作为当地重点养殖项目加以扶持,使畜牧业走出猪、鸡、牛、羊换来换去的调整,避免了结构趋同的问题。也使兔业成为完全靠市场机制发展起来的我国养殖业中的新生力量。而这一发展,也符合国际畜牧产业结构的变化,使我国农业资源特别是我国劳动力资源得以发挥。目前世界兔业生产稳中有降。如法国的毛兔,70年代末饲养量是35万只,现在仅剩下2万只,主要是劳动力成本过高。其生产一公斤兔毛需花成本420元人民币,而我国的规模饲养约需90元,农户个体饲养只需70元左右。 从国内外市场潜力看,我国50年代开始出口兔毛、兔肉。近20年,兔毛出口始终占国际市场份额的90%以上;兔肉最高峰是70年代末,占国际市场贸易量的60%,近年有所减少。但这两项的饲养量我国都是世界第一位,毛兔8000万只,产毛1万余吨;肉兔36943万只,产肉41万吨。 皮兔是兔业新秀。现在我国獭兔饲养量已达200万只。应该说,獭兔炒种热已接近尾声,我国皮兔即将进入稳定发展阶段,市场前景巨大。美国和日本目前年需獭兔皮1000万张,而我国獭兔皮年产量不足90万张,远远不能满足国际市场需求。发展獭兔养殖,正是好时机。 国内市场的开发近几年势头看好。兔毛加工已由针织品发展到纺织品,兔毛西装面料已经面市;獭兔皮绚丽多彩,以柔软轻薄、品质优良而风行国际市场。一件红棕色獭兔皮大衣,国际市场上价值3万多人民币。这是因为“物以稀为贵”,国内市场更是“等米下锅”;我国兔肉人均占有量以克计,而发达国家人均占有数公斤。随着兔肉制品开发越来越丰富,兔肉营养知识越来越普及,中国兔肉消费必将有一个大飞跃。 你现在知道了,“兔子尾巴”长得很。你从现在起,就应做好准备,准备迎接兔产品消费热潮的到来。 提高两个质量:饲养和产业开发质量 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市场空间,兔产品还是销售不畅?主要问题在于质量普遍不高。这里包括两个方面,即饲养质量和产业开发质量。 饲养质量问题直接关系到我们的企业能不能拿到订单。饲养质量包括饲料配方、卫生管理、疫病防治、出栏时机等。目前,这几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饲料营养问题,如一些地方用麦秸替代青草,既能保证兔产品质量,又易导致兔肠道疾病。此外,各种兔品种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饲养管理问题。我国兔肉出口1997年达到4.35万吨,1999年回落到1.65万吨。主要原因是我国兔肉存在药物和重金属残留超标,不符合欧盟进口标准。加上欧盟等主要进口国对兔肉需求由冻兔肉转向冰鲜兔肉,这就使我国失去了市场优势。獭兔皮价格自今年2月以来进入低潮,平均每张皮价格下滑了10元左右。大多数企业订单减少。獭兔皮出现了优质皮优价,劣质皮过剩的局面。 然而,兔毛却能连续22年出口量一直占国际市场的90%以上,它的主要经验就是抓质量。尤其是浙江省,已将长毛兔产业发展成为该省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从长毛兔育种、繁育、饲养到产品开发,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宁波市镇海种兔场是一个重点龙头企业。场长昝建梁经过20多年的努力,培育出的镇海巨高长毛兔去年创造了千只兔群体兔均年产毛量1896克的世界纪录,成为全国唯一荣获农业部畜牧兽医局、中国农学会推荐的优质高产高效良种兔。长毛兔的饲养质量决定产毛量。昝建梁长期潜心探索,抓住了提高毛兔质量的两个关键环节:选种、培育。综合考虑诸种因素,决定选种方案;随机调查生长过程,制定饲喂路线。稳定的质量带来了稳定的订单。 我国兔业发展的障碍不仅表现在饲养方面,更重要的是产业开发质量低下,导致行业整体素质不高。面对迅速兴起的养兔大产业,怎样规范行业行为和制定市场标准,怎样创新兔业产业化经营机制,从现在开始,我们要树立健康的产业发展理念,探索适宜的经营手段,科学合理的安排产业布局,提高兔业产业开发质量,使我国兔业步入健康发展轨道。 首先,种兔和商品兔质量的提高是重中之重。种兔和商品兔要有合理的比例,应呈金字塔型,即以商品兔做塔底而不是种兔。要精细优选良种公兔或引进优良种公兔,以加快提高种群优化进程。有关部门应组织制定相关标准,对种兔定期测定,公布性能,评优定价,以提高良种资源的性能。对商品兔,也要规范取皮、取毛和屠宰的技术标准,推行标准化生产。 其次,兔产品市场开发要放在议事日程。没有内销带动,兔业发展依赖出口也是一个不合理的格局,必须改变。兔毛、兔皮服饰内销有很好的市场,要加强新品开发,降低成本,打开市场。山东荣成玉兔牧业有限公司开发的獭兔裘皮服装已引起消费者关注。兔肉产品目前在北京超市几乎看不到,应结合绿色特色食品开发,发展地方特色品种和食药兼用品种。争相开发兔肉食品的局面已经出现。将几角钱的兔头加工升值几元钱,这种风味兔头加工全国已有许多家。四川内江马品荣的马氏酥枣肉在当地和东南亚享有盛誉。他到安阳参会仅一天,就接待了百余位寻求合作开发者。马经理说,特产走出来,已是大趋势。 第三,兔业的产业化经营要建立双赢乃至多赢的运行机制。炒种独赢将断送整个产业,必须调动中间环节的积极性,真正使企业与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 安阳县的兔业已列为当地主导产业,繁种、兔肉产品开发都有一定规模,但农民目前养兔只是保本。他们说,发展这种新的养殖品种感到没人管。企业的带动能力不大,心里不踏实。因此,兔业亟待建立与其产业发展相适应的运行机制和利益机制。 消费者都盼望着兔产品大行于市。  相似文献   

9.
正1我国兔业概况我国的兔产业分为5个细分产业,包括肉兔产业、皮兔产业、毛兔产业、宠物兔产业、实验兔产业。2018年我国兔存栏1.19亿只、出栏3.17亿只、直接产值223亿。据国家兔产业体系调研统计,2012年我国肉兔存栏占63%、獭兔占28%、毛兔占9%,2018年肉兔存栏增加,占75.67%,獭兔和毛兔存栏均大幅下降,分别占17.87%和6.46%。在肉兔产业方面,兔肉营养、健康、益智,非常符合当前人们对食品营养健康的需求,2018年兔肉产量为46.6万t。在皮兔产业方面,据业界估计,2018年獭兔皮产量为0.4亿~0.5亿张,相对于高峰时期,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中国畜牧兽医年鉴》及畜牧业协会兔业分会的数据,结合实地调研情况,通过分析西北地区兔产业的发展现状,总结西北兔业发展的优势与不足,进而对兔产业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研究表明,西北5省兔业发展面临许多问题,但发展前景良好。西北地区兔业发展总体上水平较低,兔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兔存栏量、出栏量、兔肉产量、种兔场数量在全国的排名位次均靠后。首先,兔肉及兔产品需求疲软,导致养殖户积极性下降;其次,市场上消费者对兔肉和兔产品的认知不清,兔产业知识和品牌宣传不够,制约了产业发展;最后,兔产品生产企业面临管理粗放、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较低以及环保约束等问题。尽管当前西北地区的兔产业发展面临许多挑战,但在政策支持的条件下,兔产业在生产要素、市场需求、企业战略和产业发展等方面不断集聚竞争优势,呈现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兔肉精深加工技术是当前制约我国兔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兔肉生产的持续增长,熟制兔肉产品面临广阔的市场前景。本文对我国熟制兔肉产品加工进行了系统分析,并针对兔业发展趋势,对熟制兔肉产品加工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13年陕西省兔业呈现稳步发展,全省兔存栏227.89万只,比2012年增长了11.7%;全省生产兔肉4 621 t,兔肉占全省肉类的0.2%。本文从组织机构趋于完善、开展国际间兔业合作、开展国内兔业合作、强强联手共同发展、开展兔业技术培训、积极参加农高会、联合承办中国兔业大会、正在进行的工作等方面,全面介绍了陕西省兔业的健康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3.
市场广角     
<正> 日前,记者从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获悉,今年我国的兔产业发展恰逢好时机。兔业成就不斐我国是传统的养兔大国,兔产品出口给我国创造了大量的外汇收入。从20世纪50年代到加人世贸组织前的2001年,我国累计出口兔毛14万吨,创汇26亿美元;出口兔肉87万吨,创汇13亿美元;再加上兔毛纱、兔毛衫及兔皮制品的出口,小兔子已为国家创汇50多亿美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世纪80年代我国兔毛连续10年平均出口5484吨,年创汇1.44亿美元,成为当时我国年出口创汇超亿美元的30多个骨干商品之一。进入21世纪,我国养兔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目前仍保持着兔毛产量和出口量、兔肉产量和出口量、獭兔皮产量和出口量的六个世界第一。到2005年,全国的兔肉产量已突破50万吨,占世界兔肉总产量的  相似文献   

14.
2002年1月份以来,欧盟关闭了我国兔肉的出口,我国兔肉的出口最一下子从2001年的3万t左右下跌到2002年的1万多t,出口量减少,国内兔肉价格也随之下跌,每kg兔肉价格在6-8元左右。既使在广东、福建等南方地区的消费型城市中兔肉的价格每kg也仅在9~10元左右。活兔的价格一度降落到每kg4元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兔产业的发展,以兔肉产量计算,国家兔产业技术体系(2008年)成立以来的近8年的兔肉生产总量,比以往(1985-2007年)23年的兔肉生产总量还多20×104t多。兔产业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主要体现在规模在500~1 000只母兔左右的适度规模养兔场和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畜牧业协会兔业分会作为我国广大兔产业从业者的代表,自分会成立起,将每年6月6日定为兔肉节。在兔肉节期间,大力宣传兔肉美食"三高三低、健康肉、保健肉"的特点,在推动我国肉兔业生产、加工、消费的飞速发展,积极改善国人的膳食结构,改变兔肉的消费理念方面作出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家兔饲养量、兔产品产量、兔产品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出口兔毛0.4吨、冻兔肉221吨,到本世纪的第一年,出口兔毛4062吨、冻兔肉3.3万吨,我国兔业经受了数次大起大落的严峻考验,可畏道路艰难而曲折。  相似文献   

18.
我国兔业主要有肉兔、长毛兔、獭兔、实验用兔和观赏兔五大类,如何促进这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畜牧业协会兔业分会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就是抓两头带中间.抓两头就是种和兔产品市场,其中的两个关键点就是种公兔和市场消费.在种的选育上主要是通过种兔的质量评估,促进群选群育和商业化;在市场消费引导方面主要是通过兔肉节和兔文化节活动,促进兔产品消费.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方式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通过行业协会创新并推广“兔肉节”、“兔文化节”等行业公益性活动。科学引导兔产品消费.国内外市场对兔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近年来我国兔产业保持理性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状态。目前。兔产品价格处于相对较高的利润区间。结合我国兔业发展现状.对2007年兔业发展趋势分析判断如下.供业界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20.
小兔子、大产业!清真兔肉的市场在中国,更在世界。走"一带一路"和"精准扶贫"相结合的清真兔业发展之路,实现常规养殖兔业向食品农业、国际贸易转换。开拓全球穆斯林16.3亿人口市场,让"清真兔肉、香飘天下"。从而创出一条具有宁夏地方民族特色经济的创新驱动发展新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