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西安市玉米制种均委托甘肃、新疆、榆林等地开展异地制种,在甘肃省河西走廊制种面积达到70%左右。近日,对甘肃省河西走廊的武威市、张掖市的制种情况进行调研,为本市制种企业在异地开展制种提出对策及意见,确保杂交玉米种子源头质量安全,为西安市粮食作物安全生产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河西走廊,是中国主要的玉米制种基地.从20世纪90年代起,各种子企业抓住全国玉米制种产业西移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逐年扩大玉米杂交制种面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随着制种企业、面积和品种的逐年增加,影响玉米制种质量的各种环境因素也凸显出来,使许多种子企业和制种农户蒙受损失.在分析影响玉米杂交种质量环境因素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优质生产措施,将对把甘肃河西走廊建设成全国玉米杂交制种产业基地具有重要意义. 1 影响玉米杂交种质量的环境因素 1.1 气候环境 尽管河西走廊为玉米杂交制种适宜种植区,但年度间的气候变化也会给玉米杂交制种质量造成很大影响.在河西走廊恶劣的天气已经成为影响玉米杂交制种质量的重要因素,在杂交玉米的制种环节出现的恶劣气候环境主要有冻害天气、干热风、降雨、沙尘等.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酒泉市玉米制种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甘肃省河西走廊引起了中国种业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河西走廊凭借其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以及玉米制种产量高、质量好等,迅速成为全国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和竞争力的玉米制种基地。强势增长的制种产业为河西走廊带来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由于制种产业的迅猛发展,河西走廊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民收入进一步增加,农业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相关行业也得到了明显带动。酒泉市作为河西走廊的第二大制种基地,凭借制种面积大、质量好、产量高等优势,吸引了一大批外来客户落户。  相似文献   

4.
河西地区玉米制种基地考察报告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近几年,甘肃省河西走廊引起中国种业人士的瞩目。河西地区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高产优质的玉米种子促使中国制种业从内地大举西迁,以科技、品种、品牌为依托,在短短向年里,河西地区已经发展成为全国规模最大,最具有竞争力的玉米制种基地。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种子产业发展迅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制种业已成为甘肃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亮点产业目前,甘肃省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和全国重要的瓜菜、花卉对外制种基地,属于全国的种子生产大省,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有战略性意义。 2005年玉米杂交制种面积达到123万亩(其中河西走廊达到114万  相似文献   

6.
尚能 《中国种业》2013,(1):40-41
2012年8月份,甘肃省出台《甘肃省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建设规划(2012-2020)》,按照"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基地建设要求,以河西走廊为主,沿黄灌区和陇南为补充,建设8万hm2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可以说,在"公司+基地"的新型基地发展模式方面,以及金融政策扶持基地和龙头企业发展方面,河西地区可以视为了解全国种业政策的一扇窗口,而黄羊  相似文献   

7.
嘉峪关市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部,是中国丝路文化和长城文化的交汇点,素有"河西重镇、边陲锁钥"之称,也是主要的制种基地。但是,随着制种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也给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带来了新的压力和挑战,特别是农作物病虫害和制种废弃物,已严重影响着种子质量和农民增收。本文主要阐述了制种产业对嘉峪关市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制种基地的保护措施,旨在为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杨彬 《种子世界》2005,(1):44-45
肃州区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光照资源丰富,具备良种生产必需的自然条件,已成为全国重点玉米制种基地。本公司本着提高产量、农民增收、稳定基地为出发点,年玉米制种面积2000hm^2,平均产量达6750kg/hm^2以上。现将玉米制种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生产上杂交长茄以其产量高、抗病强、易栽培、适应性广、市场消费量大等优点得以大面积应用,因而用种量大.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的张掖市因其优越的光照、土地、灌溉条件和较为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是杂交长茄制种的最佳地域之一.根据近年来制种工作实践,将杂交长茄制种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河西走廊玉米制种的光、温、水生态因子分析,依据商品玉米气候区划指标,将河西走廊玉米制种区域划分为最适宜制种区、适宜制种区、基本适宜区和不宜制种区4个“生态区”,并列出每个区域的适繁玉米品种类型。为优化玉米制种布局,实现玉米适区制种高产稳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河西走廊作为我国最主要的制种基地之一,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严峻现实。病虫害已经成为制约制种发展的最大因素,特别是对外合作制种因检疫性病害而不能出口的种子呈逐年上升趋势,给正常的种子生产和出口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如果不引起足够的重视而任其发展,将会严重影响甘肃省对外制种的可持续发展,甚至于危及制种基地的生存。  相似文献   

12.
王玉忠 《种子世界》2012,(10):12-13
凉州区古称凉州,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东端,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和国家历史名城,史有"四凉古郡,河西都会"之美称,自古以来就是"人烟扑地桑柘稠"的富饶之地. "十二五"期间,凉州区提出了创建全国节水型社会示范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总体目标,着力建设2万hm2以玉米制种为主的特色高效制种基地,进一步调优制种业内部结构,做大做强种子产业.  相似文献   

13.
甘肃河西走廊地区制种产业优势及加快发展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河西走廊地区制种产业优势及现状 甘肃河西走廊位于甘肃省西部,总面积27万公顷,耕地面积66.7万公顷,走廊内气候干燥、降雨量少,光照充足,地势平坦,适宜小麦、玉米、棉花、甜菜、油料、瓜果、蔬菜等各类农作物生长.由于昼夜温差大,降雨稀少,病虫危害较轻,也有利于农作物达到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河西走廊是我国主要的玉米制种基地。从20世纪90年代起,各种子企业抓住全国玉米制种产业西移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逐年扩大玉米杂交制种面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随着制种企业、面积和品种的逐年增加,影响玉米制种质量的各种环境因素也凸显出来,使许多种子企业和制  相似文献   

15.
1999年以前,提起玉米种子生产,辽宁、吉林、河北、山西等省份是我国长期以来80%以上的玉米制种集中产区,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今天,若谈及我国的玉米制种业,则不能忽视以河西走廊为代表的甘肃省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不能不谈起以生产和销售玉米杂交种为主的甘肃省敦煌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6.
<正>1凉州区制种产业发展的现状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东端,南依祁连山,北连腾格里沙漠,东西长122km,南北宽90km,总面积5081km2,属大陆温带半干旱气候,日照时数长,昼夜温差大,生产的玉米种子商品性好、籽粒饱  相似文献   

17.
<正>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是我国少有的适宜多种农作物制种的区域,"天干而地不干"的自然条件,让这一区域被国内外种子生产者誉为"天然种子生产车间"和"天然种子仓库"。目前,甘肃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杂交玉米制种  相似文献   

18.
阎捷 《种子世界》2004,(11):61-63
在祁连山和河西走廊,一位来自北京的年轻人,在8年的时间里,创立了河西走廊制种这一黄金产业,成为开发西部玉米制种基地第一人。他就是我公司玉米事业部总经理陈中瑞。  相似文献   

19.
甘肃省特有的环境特征,为实施种子工程提供了较好的区位优势,尤以河西走廊较为突出,境内地势平坦、光热资源充足,无霜期长、昼夜温差大、降水量少、气候干燥,所繁的种子发芽率高、水分低、籽粒饱满、病虫害轻且产出量高,是国内乃至世界最佳的种子繁育地带,优越的区位优势已引起国内外种子企业的关注,奥瑞金、襄樊正大、合肥丰乐、德农种业等国内大型种子企业都在河西建立了自己的种子基地,使我省玉米制种发展很快,面积迅速扩大.截至2003年底,全省各类农作物种子生产田15.8万公顷,产种量7.3亿千克,其中仅玉米杂交种制种面积达到7.2万公顷,产种量4亿千克,占全国玉米用种量的三分之一,调出量居全国各省之首,在河西走廊及黄灌区已成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20.
河西地区玉米制种管理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目前甘肃省武威、张掖、酒泉等地(河西地区)玉米制种的四种管理模式,分析了河西地区玉米制种基地未来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河西地区玉米制种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