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整形修剪技术在油茶丰产栽培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多年的丰产栽培经验,结合油茶的生长和结果习性,分别从修剪时间、定干整形、修剪方法、修剪顺序等方面介绍油茶整形修剪技术在生产上应用。  相似文献   

2.
山竹子原产马来西亚,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海南引种栽培,现已经在海南省保亭县及周边地区形成规模种植。针对保亭地区的气候及山竹子结果树的生长特征,结合生产实际,从树冠管理、水分管理、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果实采收、采后处理等方面,介绍山竹子结果树的丰产栽培及管理技术,为山竹子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从荔枝品种选育、幼龄荔枝丰产栽培技术、早熟荔枝丰产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等几个方面,系统介绍海南农垦荔枝产业发展中的技术进步和研究成果,提出海南农垦荔枝栽培关键技术及技术难点。  相似文献   

4.
在综合调查分析海南地区营造油茶林生产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动态和静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采用经济学分析方法对营造油茶林进行投资收益率、益本比和净现值的计算。结果表明,在海南营造油茶林投资收益率高,收益时间长,经济效益十分显著。该结果为海南下一步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提供合理的经济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连续四年的适应性研究和生产利用结果表明:821 油茶具有丰产稳产、抗病性强、生育期适中等优点,适宜两熟制和三熟制栽培,是目前本地区主攻“冬发春健”夺取油菜大面积稳产高产的较为理想的品种,值得扩大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6.
按照油茶优树选择的行业技术规程,经过4年的调查,从海南当地油茶自然林分中选择出6株油茶优树,单株年产鲜果6.5~61.3 kg,平均每平方米冠幅产鲜果1.04~2.67 kg,平均鲜果含油率6.51%~9.30%,病果率在3%以下。所选择的油茶优树具有产果量高、含油率高、抗油茶炭疽病能力强等特征,可以作为进一步培育海南油茶良种的材料。  相似文献   

7.
海南油茶林土壤养分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海南油茶的科学施肥提供参考,以五指山地区为重点调查了海南油茶林土壤的p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和速效钾含量等养分状况。结果表明,海南油茶林土壤存在一定程度的酸化,碱解氮含量丰富,有机质、全氮和全钾含量中等,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偏低,全磷极度匮乏。海南油茶林土壤养分管理应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实行配方施肥,防止土壤进一步酸化。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海林2号油茶园艺化栽培技术进行研究,从定干、培育主枝、副主枝、辅养枝、拉枝整形及疏梢、短截、回缩、截干修枝等方面,总结海南油茶良种园艺化整形修剪技术,为海南油茶种植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2004年以来,在海南种植甜高粱的经验,提出了品种选择、选地、种植季节、整地、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技术要点,以期为海南种植甜高粱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海南三亚市是我国棉花南繁主要集中地区,属于岛屿生态系统,又是热带地区。南繁期间处于其旱季,当地气温较高,日照充足,非常有利于棉花的生长发育。但是,与新疆棉区比较,南繁棉田害虫种类多,发生规律复杂,发生频率高,持续时间长,传播蔓延快,防治难度大。加上棉花栽培管理的人员流动性大、更换频繁,尤其首次南繁者在海南棉花栽培管理实践经验较少,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开展困难不少。本文总结了多年的棉花南繁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的工作经验,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1.
科学施肥是提高油茶产量的关键,油茶林养分管理研究则是科学施肥的理论基础。围绕油茶养分需求特性、油茶林养分循环过程、油茶营养诊断和施肥效应等问题,综述我国科技工作者在油茶林养分管理方面开展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12.
在油茶试验基地设定15个处理,分别在花期喷洒不同类型及浓度的药物进行保花保果处理,并以喷洒清水为对照;采收成熟果实,测定其产量和单果重、横纵径、籽粒重等果实指标,进行生物统计分析,并结合喷洒成本,计算经济效益,筛选出海南油茶最适宜的保花保果药物及浓度。结果表明:0.5%硼砂、20 mg/L GA3、800倍爱多收和0.1%硼砂+800倍爱多收+800倍高美施处理的株产量显著高于对照组;0.5%硼砂处理的果实横纵径显著高于对照组;20 mg/L GA3、0.1%硼砂、800倍爱多收处理的单果重显著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3.
海南临高辣椒主产区产量差及其限制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有关海南辣椒生产现状的研究极少,探索辣椒主产区产量差,同时分析其限制因子,能够为提高海南辣 椒栽培水平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对海南省临高县 52 个农户螺纹椒产量、施肥和管理情况进行调研,分析辣椒产量与 各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高产组平均产量达 62.64 t/hm2 ,与低产组的产量差为 46.5 t/hm2 。辣椒产量与复合肥投 入基追比呈显著负相关,与复合肥投入量和农药使用次数呈显著正相关。此外,本试验区磷养分的投入过高,造成土 壤磷的过量积累。该调查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应推广高氮高钾型复合肥,以减少土壤中磷的过量积累。低产农户提高 复合肥用量和追肥比例,并加强病虫害防治,可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4.
改造低产油茶林要先清理林地,深挖垦复,然后根据油茶树生长的需要施肥,适时适度修剪和间伐,对劣质品种采用高接换冠和截干等方法更新。另外,对新垦油茶林的建设,要选用优良品种营造高产油茶林,提高管理水平,控制病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15.
山茶油简易精炼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贤波  屠幼英 《茶叶》2007,33(3):158-161
针对衢洲山茶油精炼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油皂不分、脱色效果不理想以及耐寒性差等主要技术问题,本论文在前人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对山茶油精炼工艺中的碱炼、脱色、冬化等主要工艺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得到了一套更简单和更适用于生产的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6.
以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壁材,茶多酚为固化剂,采用复合凝聚法制备山茶油微胶囊。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考察壁材比、pH、壁材浓度、凝聚时间、芯壁比等复合凝聚条件对山茶油微胶囊包埋率和微观形态的影响,确定山茶油微胶囊复合凝聚的最佳制备工艺,并对微胶囊化前后的山茶油氧化稳定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山茶油微胶囊的最佳复合凝聚制备工艺参数为壁材比1∶1 (W/W)、pH 4.2、壁材浓度1.0%、凝聚时间30 min、芯壁比3∶2 (W/W),在此最佳条件下制备的山茶油微胶囊产品呈浅棕色粉末状,平均包埋率达82.36%,休止角39.2°,含水率3.67%。热稳定温度280 ℃,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热稳定性。同时,加速氧化贮藏试验表明微胶囊化显著提高了山茶油的氧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以武夷水仙茶叶籽为原料,采用乙醇水剂法提取武夷水仙茶叶籽油,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提取温度、料液比、乙醇浓度和pH对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了提取工艺条件。结果显示,武夷水仙茶叶籽油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30%(V/V)、料液比1∶7、pH 9、提取温度60 ℃,在该条件下武夷水仙茶叶籽油提取率为93.61%。在提取的武夷水仙茶叶籽油中共检测到18种脂肪酸,以油酸(51.77%)、亚油酸(23.14%)为主,∑SFA∶∑MUFA∶∑PUFA=1∶2.64∶1.27,各项理化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结果表明武夷水仙茶叶籽油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植物食用油,研究结论可为武夷山茶产区茶叶籽油提取、品质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