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菊苣高效不定芽直接发生及其植株再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以菊苣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建立了高效不定芽直接发生及其植株再生体系。在附加不同浓度N-6-benzyladenine(6-BA)或与低浓度α-naphthaleneacetic acid(NAA)组合的MS培养基上,5~7d外植体表面不经过愈伤组织诱导阶段,直接形成不定芽。组织学观察表明,不定芽起源于叶片维管束薄壁细胞,且其微管组织系统与叶片外植体内微管组织系统紧密相连。6-BA是不定芽直接发生所必需的,外植体的发育时期、取材部位和培养基蔗糖浓度对不定芽直接发生有重要影响。在附加2.0mg/L 6-BA,0.5mg/L NAA,100mg/L Vc,100mg/L VB1,300mg/L脯氨酸和40g/L蔗糖的MS培养基上,培养20d龄基部叶片15d时,不定芽直接发生频率最高为100%,每块外植体上产生的不定芽数量也最多,平均为36~38个。在1/2 MS+IBA 0.5mg/L培养基上,再生苗诱导生根频率为97.58%,再生植株移栽于盆土中,100%存活且生长良好,未见形态异常。  相似文献   

2.
垂吊型矮牵牛叶片培养不定芽发生和微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垂吊型矮牵牛叶片为材料 ,建立了垂吊型矮牵牛叶片高效不定芽发生、植株再生和微繁的技术体系。研究了不同激素及其组合对叶片不定芽发生、壮苗和生根的效应。结果显示 ,MS +BA 2mg L +NAA 0 1mg L是叶片不定芽发生的适宜培养基 ;MS +BA 0 5mg L +IBA0 1mg L +GA 0 5mg L是不定芽形成壮苗的适宜培养基 ;MS +IAA 0 1mg L是壮苗生根的适宜培养基 ;草炭珍珠岩基质是生根苗移栽的适宜基质  相似文献   

3.
中蔬四号番茄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南  吴香玉  施卫明 《土壤》2008,40(6):1002-1007
本试验建立了中蔬四号番茄的再生频率高、所需时间短、试管苗状态好的高效再生体系。具体培养流程如下:以下胚轴为外植体,在Murashige和Skoog(MS) 1.0mg/L玉米素(ZT) 0.1mg/L3-吲哚乙酸(IAA)或MS 2.0mg/L6-苄基腺嘌呤(BA) 0.2mg/L IAA上进行不定芽诱导培养21天后,继代一次,转接到MS 0.1mg/L IAA中进行生根;炼苗2~3天,转栽至蛭石中,最后移栽到菜园土中培养。  相似文献   

4.
虎头兰组培快速繁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虎头兰杂交种“黄色热带”为材料,应用组培技术对原球茎的诱导、继代增殖和芽的分化、原球茎的切割方式、试管苗生根及移栽进行了研究,初步建立一套快繁技术体系。结果表明:以MS 6-BA0.5mg/L NAA0.2mg/L利于继代增殖,繁殖系数高达4.5,有50%原球茎直接分化成完整植株,既可保持较高的繁殖系数又可直接获得生根苗用于移栽;适宜生根的培养基为MS NAA1.0mg/L AC0.5%,生根率为95%;第一、二代继代培养添加香蕉匀浆汁天然复合物对虎头兰原球茎增殖有明显作用;采用纵切方式切割原球茎,有利于提高原球茎的增殖;活性炭对试管苗的生根有促进作用;苔藓是虎头兰移栽较好的基质,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试管苗移栽成活率可达95%。  相似文献   

5.
研究不同激素组合对苦瓜试管苗继代增殖、生根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苦瓜无菌苗顶芽或带芽茎段在附加低浓度6-BA(0.2 mg/L)的MS培养基中培养,增殖效果最好,达4.92倍;试管苗在MS+IBA 0.2 mg/L的培养基中生根效果最好,其生根量不仅多,而且比较粗壮。  相似文献   

6.
以甘肃苦水玫瑰外植体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苦水玫瑰组培苗的诱导、增殖、继代、生根与移栽技术体系。结果表明,甘肃苦水玫瑰组培苗的诱导与增殖培养基以 WPM+6-BA1.5 mg/L最佳,增殖倍数可达 3.56;继代4次后,丛生芽增殖倍数达到5.43倍。瓶内生根培养基以 WPM+IBA 0.1 mg/L+NAA 0.3 mg/L为佳,生根率可达82.68%。试管苗采用苗床栽培,用腐殖质、田园土和蛭石作基质,在50%遮阴率条件下植株生长量最佳,成活率最高,为91.00%。  相似文献   

7.
朝天罐的离体培养与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朝天罐(Osbeckia opipara)的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植株再生研究,结果表明:茎段在适宜的培养基上可形成愈伤组织,并分化成再生植株。培养基MS + 6-BA 2 mg/L  + NAA 0.2 mg/L + 蔗糖30 mg/L+ 琼脂7 mg/L,既适合于愈伤组织的诱导,也适合于愈伤组织的增殖和分化,诱导率为83.3%;丛生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 + 6-BA 0.2 mg/L+ NAA 0.1 mg•L-1 + 蔗糖 50 mg/L + 琼脂 7mg/L,增殖系数为 7.2; 试管苗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1/2 MS + NAA 0.5 mg/L + IBA 0.2 mg/L + 6-BA 0.05 mg/L + 蔗糖 20 mg/L + 琼脂 7 mg/L,生根率为100%。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滇黄芩不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采用不同配比激素的MS培养基建立了滇黄芩器官发生,植株再生体系。结果表明,茎段在MS+6-BA 2mg/L+NAA 0.5mg/L培养基上培养时,愈伤组织诱导率达到100%;以相同培养基进行分化,并在MS+6-BA 2mg/L+NAA 0.2mg/L培养基上扩繁丛生芽。在1/2MS+IBA 0.2mg/L培养基诱导生根,扦插继代。利用RAPD分析不同继代次数再生植株,所用的39条随机引物中只有1条引物带型发生变化。说明经组织培养获得的再生植株遗传稳定,可多次继代培养,为滇黄芩进一步遗传操作和扩大药材资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以冰城寿的花梗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植株再生研究,结果表明:中段花梗最易形成愈伤组织并分化成苗。初代培养的最佳培养基为MS+1 mg/L6-BA+1 mg/LKT+0.2 mg/LNAA+30 g/L蔗糖+7 g/L琼脂,可诱导少量愈伤,也可直接诱导丛生芽。丛生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0.5 mg/L6-BA+0.5mg/LKT+0.2 mg/LNAA+30 g/L蔗糖+7 g/L琼脂。丛生芽壮苗的最佳培养基为MS+0.5 mg/LNAA+0.2 mg/L 6-BA+30 g/L蔗糖+7 g/L琼脂。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草莓主栽品种‘早红’组培苗离体叶片和叶柄为外植体,进行叶龄、暗培养、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及抗生素敏感性研究,建立草莓高效遗传转化的受体系统。在含3.0mg/L6-BA与0.1mg/L2,4-D的MS培养基上,30d叶龄的叶片再生频率高达98.31%,平均每叶片再生芽数5.09个,叶柄切段的再生频率为89.25%,平均每叶柄切段再生芽数4.92个,叶片的再生频率略高于叶柄;不定芽在含0.2mg/L6-BA与0.2mg/LGA3的MS继代培养基上培养成苗。将生长状态良好的不定芽转至含0.2mg/LIBA的1/2MS培养基上生根,生根率达100%,平均生根数量16.27条,平均根长1.85cm。抗生素敏感性试验表明,草莓外植体适宜的卡那霉素选择压力为25mg/L,头孢霉素的筛选浓度为300mg/L。本研究建立的再生体系可作为草莓遗传转化的受体系统。  相似文献   

11.
苹果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RAPD评估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以苹果栽培品种Gala试管苗叶片为材料 ,将叶片刺伤后接种于附加了BA1mg L、2 ,4 D 0 5mg L和NAA 5mg L的MS培养基 ,黑暗培养 7d后转移至附加BA1mg L的MS培养基 ,继续暗培养 40d ,97%叶片发生直接类型体细胞胚胎 ,单位叶片平均再生体细胞胚胎 2 5个。对来自同一植株上的前 3片展开叶中的 1片叶进行组织培养 ,再生得到 1 5株直接体细胞胚胎发生、植株再生后代。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技术 ,以供体 (原初供体 )为对照进行了供体和再生体间及再生体彼此之间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研究 ,没有观察到供体和再生体间及再生体彼此之间有DNA多态性 ;接着用同样的方法对上述 1 5株体细胞胚胎植株随机抽取 7个单株单叶进行培养 ,得到二代直接体细胞胚胎植株 ,分别从 7个单株单叶再生的二代植株中各随机抽取 1株 ,再次用RAPD方法进行原初供体和二代再生体间及二代再生体之间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分析 ,结果二代直接体细胞胚胎植株 5和引物OPF 0 6组合中出现一条多态带 ,其分子量约为 90 0bp,命名为OPF 0 690 0 ,重复 3次多态性稳定。结果表明 ,苹果离体叶片直接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再生植株的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率接近自然变异率  相似文献   

12.
四倍体刺槐无性系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通过茎段离体培养建立了四倍体刺槐无性系的微体繁殖体系。结果表明 :基本培养基为MS或WPM培养基。BA、NAA影响芽的增殖生长 ,在一定的范围内 ,BA对芽的增殖影响比NAA大 ,而NAA对芽高的影响比BA大 ,二者的比例对芽的增殖生长也有影响 ,芽增殖生长的最适BA和NAA组合应为BA0 5mg/L +NAA0 1mg L。四倍体刺槐无性系生根的最适生长调节物质配比为NAA0 2 5mg L +IBA0 4mg L。通过植株叶解剖观察 ,进一步证明了分步练苗能提高移栽成活率。  相似文献   

13.
药用植物甜茶的快速繁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甜茶(RubussuavisimusS.Lee)茎段接种在以MS和White为基本培养基分别附加不同浓度BA的培养基上。研究表明,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2mg/L的BA和0.5mg/L的NAA,对芽的增殖和生长效果较显著,增殖率比对照高91%。将试管苗转入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1mg/L的NAA和2mg/L多效唑的培养基中,出根率最高达43%,根茎粗壮。  相似文献   

14.
R.Afza  H.Brunner 《核农学报》1996,10(4):216-220
<正> The number of somatic embryos and regenerated plantlets were directly induced from irra-diated rice roots of the variety Taipei 309(Oryza sativa L.).For the induction of somatic em-bryos,the suitable age of roots was no more than 7 days after seed culture on the medium and thesections near tip were more vigorous than those near base of a root;the number of somatic em-bryos induced by the media with 1.11mg/L2,4-D plus 0.47mg/L NAA and 2.21mg/L 2,4-Dplus 1.86mg/L NAA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duced by 1.11mg/L 2,4-D alone;10~20 Gyand 40 Gy of γ irradiation were the most favourable for increasing somatic embryo number onthe media of 2.21mg/L 2,4-D plus 1.86mg/L NAA and 1.11mg/L 2,4-D plus 0.47mg/L NAAor 1.11mg/L 2,4-D alone respectively.The highest number of regenerated plantlets was fromthat cultured on the medium of 1.11mg/L 2,4-D plus 0.47mg/L NAA and irradiated with 30~40 Gy of γ rays.  相似文献   

15.
以彩叶芋叶柄薄层组织为外植体,接种在附加2.0 mg,L BA 和0.05~0.1 mg/L NAA 的 MS 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和胚状体的发生。培养4周后,外植体形成瘤状愈伤组织。培养8周后,从愈伤组织分化出胚状体,胚状体进一步发育成正常植株。经12周培养可再生出大量植株。组织学观察表明,其胚状体的发育和结构与典型单子叶植物合子胚的特点很相似。从一至几个细胞原胚、球形胚,至逐渐发育成棒状时,便开始胚芽、胚根、胚轴和子叶的分化,即形成完整的胚状体。胚状体的发育不同步,因而在同一块愈伤组织上可见到不同发育时期的胚状体。愈伤组织内部产生胚状体多于表面。  相似文献   

16.
卡那霉素对杨树和刺槐外植体生长与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进  康薇  王慧  刘凯于  洪华珠  彭建新 《核农学报》2006,20(2):116-117,131
卡那霉素(Km)对中嘉8号杨芽苗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提高,芽苗存活率逐渐降低,当Km≥60 mg/L时,存活率为0。Km对宽叶刺槐茎段的分化和芽的生长有较大影响,Km=10 mg/L时,促进分化,分化频率达100%,高出对照11.1%;Km≥40mg/L时,抑制芽的生长,芽的黄化率为100%;Km≥60mg/L时,没有芽的分化。因此,中嘉8号杨、宽叶刺槐遗传转化用卡那霉素为选择剂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17.
泡桐体外器官直接发生的植株再生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翟晓巧  王政权  范国强 《核农学报》2004,18(5):357-360,363
以毛泡桐、兰考泡桐和白花泡桐的茎段和叶片为材料 ,建立其器官高效直接再生系统。结果表明 ,毛泡桐茎段芽诱导的适宜培养基为MS + 0 1mg LNAA + 1 8mg LBA ,叶片芽诱导的培养基为MS + 0 1mg LNAA + 1 5mg LBA ;兰考泡桐茎段芽诱导的适宜培养基为MS + 0 3mg LNAA + 1 8mg LBA ,叶片芽诱导的适宜培养基为MS + 0 1mg LNAA + 1 5mg LBA ;白花泡桐茎段和叶片芽诱导的最适宜培养基分别为MS + 0 3mg LNAA + 1 8mg LBA和MS + 0 1mg LNAA +1 8mg LBA。此外 ,毛泡桐、白花泡桐和兰考泡桐不同外植体幼芽生根的最适培养基皆为 1 2MS + 0 1mg LNA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