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河套灌区西部土壤盐渍化分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长期引黄灌溉,河套灌区土壤广泛次生盐渍化,严重影响了区域经济和生态良性发展。通过对河套灌区西部临河区土壤盐渍化现状进行系统调查分析,查明了研究区内土壤盐渍化程度、类型及其分布特征,讨论了区域土壤盐渍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和成因。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50%以上的土壤发生了不同程度次生盐渍化,呈斑块状分布,北部及东南部土壤盐渍化较严重,尤其是总干渠和黄济渠两侧的洼地;土壤主要盐分类型为SO4-Na和SO4·Cl-Na型。(2)研究区浅层地下水的总溶解固体(TDS)含量平均值为2.13 g·L-1,属于微咸水,平均水位埋深为4.65 m,65%的调查点埋深小于3 m。(3)长期地表漫灌和冬季压盐引起的地下水位抬升和强烈的蒸发浓缩作用是形成高TDS地下水的直接原因,而较高的地下水盐度、浅层地下水位抬升和强烈的潜水蒸发引起的盐分上升是冲积平原土壤盐渍化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2.
灌溉对心底土积盐层的溶解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心底土积盐层是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不可忽略的原因土壤次生盐渍化是干旱、半干旱地区作物正常生长和发展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限制因素,综合目前的研究资料,人们对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发生和防治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对心底土积盐层与土壤次生盐渍化研究得较少,忽略了这个问题。正如罗赞诺夫指出:“人们往往忽略了土壤以及底土的原始含盐量在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中的作用,因此,我们愿意再一次强调指出,必须重视自然条件特别是土壤的原生盐渍化在次生盐渍化中的重大意义和作  相似文献   

3.
干旱区平原水库的渗漏会抬高坝后农田地下水位,使土壤发生盐渍化,许多土地因此减产甚至弃耕。坝后设置排水沟是一种有效控制农田地下水位的措施。本研究采用排水沟调控坝后农田的地下水位,并利用HYDRUS模拟出在不同地下水位和深度的条件下土壤含水率与含盐量的变化情况,将实测数据与模拟数据相互对比,检验出模拟值的可靠度。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位通过排水沟从1 m降到3 m,表层含盐量相差1.49~33.19 g·L~(-1),因此排水沟遏制地下水位越深,水盐运移越不明显,次生盐渍化越不容易发生,反之,则容易发生土壤盐渍化;地下水位相同时,土体种植植物可以降低含水率和含盐量,其中含水率最大变化为6.33%,含盐量仅相差0.08~4.56 g·L~(-1)左右,而且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其影响的程度也逐渐减小。设置排水沟是解决坝后农田土壤盐渍化的较好方式。  相似文献   

4.
利用克拉玛依农业开发区及其附近地区1997年-2009年重复地下水位观测数据和高精度地形测量数据资料,分析发现过去十年间开发区平均每年抬升0.61m/a,而且近期抬升加快,其中开发区东部地下水位抬升最为明显。至2009年开发区约2/3土地的地下水位埋深小于土壤发生次生盐渍化的临界深度。针对开发区地下水上升原因和当地自然...  相似文献   

5.
秦王川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预测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在论述秦王川盆地水文地质条件及土壤盐渍化现状的基础上,对引大通河水入秦王川工程灌水后土壤次生盐渍化极易产生的盆地南部,建立起地下水流数学模型,并对灌后土壤次生盐渍化进行也预测,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柴达木盆地农田土壤盐渍化特征及其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本文首先分析了柴达木盆地农田土壤盐渍化类型和分级;其次结合卫片探讨了农田盐化程度及分布状态;最后,主要围绕降低农田盐化土壤地下水位、改良土壤物理化学性状和减少蒸发强度三个方面提出了盐渍化土壤的改良措施,主要包括:水利工程改良、农业改良、生物改良、化学改良。  相似文献   

7.
引黄灌区水资源利用与土壤盐渍化防治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以内蒙古磴口县为例 ,对沿黄 (河 )灌区水资源利用及土壤盐渍化防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现阶段采用引黄河水灌溉与竖井提灌相结合的灌溉方式 ,是较为科学的水资源利用模式 ;以控制耕作区内土壤次生盐渍化为目的的井灌与渠灌面积比例为 1∶5 .8,以调控磴口灌区水资源为目标的井灌与渠灌面积比例为 1 .2∶1 ;水泥渗漏型管道是较为理想的渠道输水方式 ,可减少渗漏损失 7.2 4 %~ 31 .1 4 %。同时 ,基于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土壤盐渍化防治可采取工程和生物相结合的措施 ,采用竖井以灌代排可使区域内平均脱盐率达 4 2 .8% ;春季用 1 5 0 0m3 /hm2 黄河水快速洗盐 ,可有效抑制土壤返盐 ;渠道防护林的营造可使农田地下水位降低 1 0~ 4 5cm ,影响范围达 35m。在沿黄 (河 )灌区进行合理的水盐综合调控 ,是解决水资源浪费和土壤盐渍化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以次生盐渍化弃耕地为对照,研究种植枸杞对次生盐渍化土壤有机碳、活性有机碳、非活性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弃耕地相比,4 a、7 a、11 a枸杞地0~100 cm土壤有机碳分别增加41.6%、46.5%、51.1%,活性有机碳分别增加57.1%、57.9%、54.4%,非活性有机碳分别增加24.0%、33.2%、47.3%,增加量在0~10 cm和60~80 cm土层最为明显;次生盐渍化土地种植枸杞后碳库活度和碳库活度指数有所增加,碳库指数和碳库管理指数明显增加,土壤质量得到改善。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非活性有机碳和碳库指数与土壤肥力提高、含盐量和p H的降低密切相关,可作为表征次生盐渍化土壤质量改善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干旱、半干旱区平原水库对坝后盐渍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农业灌溉,干旱、半干旱区修建大量的平原水库,坝基多位于第四纪松散深厚覆盖层上,深厚覆盖层地基上平原水库的渗漏引起坝后地下水位抬升,造成水库下游大面积土地盐渍化,使许多土地减产甚至弃耕。通过对代表性平原水库的监测,分析水库对坝后地下水临界水位的影响程度,进而分析防渗措施的型式。利用有限元计算了深厚覆盖层透水坝基垂直防渗墙和水平铺盖时,坝基渗流量与防渗体尺寸的关系,并联合坝后排水体进行综合控制地下水临界水位,推导出控制地下水临界水位的水库防渗体尺寸计算公式。结合工程实例计算表明,选择合理的防渗体型式并结合排渗体联合控渗,可以从源头上控制坝基的渗漏量,使坝后地下水位控制在临界水位以下,防治坝后土壤的次生盐渍化问题。  相似文献   

10.
洮儿河沿岸地区水利工程建设的生态水文影响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水利工程建设在获得社会经济利用的同时也对生态水文问题造成明显的负面影响,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此类问题尤为显著。本文分别探讨了洮儿河沿岸地区三类水利工程即水库、防洪堤和灌渠对于流域生态水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1)减少水库下游河流径流量,加重下游水资源短缺问题;严重影响下游沼泽湿地水文,导致湿地退化(2)灌渠建设使地下水位抬升,加重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3)防洪堤修建改变湿地水质,增大其矿化度和碱度。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甘肃景泰灌区为例,讨论了干旱灌区地下水所具有的基本特征。这些特征主要表现为灌溉入渗成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出源,强烈的蒸发作用又是地下水排泄的重要形式,因而导致了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和水质恶化两个水文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12.
景泰川灌区位于甘肃省北部,景泰县内。1974年景泰电力提水工程建成,最大提水高度406.2米,设计流量10.5米/秒,有效灌溉面积30万余亩。本区为干旱区大陆性气候,年平均降水量186毫米,蒸发量3600毫米,且风沙多。过去由于没有灌溉条件,大面积土地长期荒芜。景电工程的建成,彻底改变了本区的自然面貌和生产条件,短短的十四年间,这里建成了荒漠中的大片绿洲。但是,随着土壤灌溉,灌区的次生盐渍化已经露头。根据第二次土壤普查统计,己经盐化面积30482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0.16%。因此,充分发挥提黄河水灌溉的效益,并防治土  相似文献   

13.

The irrigated area of Kalaat Landelous in northern Tunisia is an example of the successful reclamation of 3000 ha of soils affected by shallow ground water levels and salinization. Examination of soil conditions at three key periods during reclamation reveals the reasons for this success. Aspects of irrigation management define these periods, during which measurements were taken of the depth and salinity of ground water over 43 years. An overall salt balance for the irrigated areas was made in order to estimate the risk of salinization. The results reveal a lowering of the ground water level (average depth was 1 m and will be 1.6 m), desalinization of the soils (average electrolytic conductivity of the soil was 0.8 Sm -1 and will be 0.55 m -1 ), and dilution of the salt content of the ground water (average electrolytic conductivity of ground water was 3 Sm -1 and will be 1.4 Sm -1 ). A reduction in the variability of saline conditions was also observed. The salt balance shows a large amount of salt exported from the area, between 22,000 and 66,000 Mg, and only small areas of new salinization have appeared as a result of irrigation. Ultimately, the sustainability of the project depends up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drainage network and on the abundance of the rainfall. If drainage is efficient, soil salinity will be maintained below wheat, corn, tomato, pepper, and alfalfa tolerance limits.  相似文献   

14.
层次分析法在新疆平原灌区土壤盐渍化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结合新疆平原灌区土壤盐渍化形成、治理以及现状,利用层次分析法,探讨了灌区内部土壤盐渍化的发生原因和治理措施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干旱荒漠化气候和土壤历史积留盐分是灌区内土壤盐渍化的主导因子,贡献率达69.3%;地下水水位过高是引起土壤盐渍化的重要原因,贡献率11.1%;不完善的排水系统和不合理的灌溉方式也是土壤盐渍化的重要因素。各个治理措施组合权重的分配格局相对均衡,其中建立现代化的排水系统和通过平整土地、植树造林治理土壤盐渍化的效益较高,组合权重达31%。层次分析法可为灌区土地资源的管理、土壤盐渍化的治理提供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15.
运用统计特征值、对应分析等方法,探讨了研究新疆阿瓦提土壤含盐量、盐分化学组成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发现:区内有50%的土地处于中强盐渍化和盐土状态,且主要为氯化物-硫酸盐型盐渍化;在灌区内土壤盐分随灌溉和排水而呈现季节性变化,但整体上处于脱盐状态。区内土壤盐渍化是在自然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通过节水灌溉、合理开发地下水、完善灌排系统等措施可有效地改良盐渍土。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银北灌区地下水位较高的成因,研究了灌区地下水位年际和年内的动态变化规律,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确定了灌区地下水位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并用变速率的VLBP神经网络实现了对灌区的地下水位变化的模拟.结果表明灌区地下水位变化具有周期性、季节性的特点,并且可以被VLBP神经网络模型准确地模拟.  相似文献   

17.
前郭尔罗斯灌区土壤盐渍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前郭尔罗斯灌区是东北四大灌区之一 ,土壤盐渍化是影响灌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几十年来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 ,土壤盐渍化的面积扩大 ,程度加重 ,生态环境质量下降。通过综合调控灌区人地系统 ,建立可持续发展模式和合理发展途径 ,采取水利工程措施、农业技术措施、生物改良措施等 ,可使土壤盐渍化得到有效防治 ,使灌区环境向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且末绿洲生态安全及其维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且末绿洲地处塔里木盆地东南缘生态脆弱区,气候极端干旱,降水稀少,蒸发剧烈。且末绿洲得益于车尔臣河浇灌,形成历史悠久的灌溉农业。近年来,由于人口剧增、大量开荒、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土壤盐渍化以及自身的自然灾害严重地困扰着且末绿洲及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中根据且末绿洲实地考察、历年统计资料及生态环境特点分析的基础上,对该区域生态安全面临的挑战作了充分剖析,探讨了且末绿洲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及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乌兰布和沙漠东北边缘人工绿洲地下水动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通过对人工绿洲内及荒漠对照区不同时期地下水位、水质的监测分析,结果表明,绿洲因受灌溉水下渗的影响,与荒漠区相比,地下水位有较大的升高,15年间地下水位上升了2.4m,年平均升高16cm;绿洲地下水位的升高在绿洲开发初期与后期变化较大,前期上升幅度较大(年升高25cm),后期上升幅度较小(年升高10cm);因受灌溉季节的影响,地下水埋深在一年中变化较大,丰水季与枯水季水位相差2m左右,且某些地段超过潜水蒸发临界埋深;随绿洲开发年限的增加,绿洲内地下水质趋于变差,特别是在地势较低地域及灌渠两侧,地下水矿化度较高,某些地段出现卤水(矿化度高达9.29g/l);地下水水质变差及埋深变浅,均可引起土地次生盐渍化。  相似文献   

20.
玛纳斯河流域绿洲农田土壤盐分反演及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壤盐分的准确监测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气候变化、不合理灌溉等因素使土壤盐渍化问题逐渐显现。文中以新疆玛纳斯河流域为例,采用多光谱遥感影像和野外实测土壤盐分数据相结合的方法,选取对土壤盐渍化影响较大的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及其它具有代表性的多光谱遥感指数与土壤盐分构建反演模型,探讨研究区内土壤盐渍化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与土壤盐分相关性最高且具有代表性的多光谱遥感指数是NDWI、NDVI和DVI,相关系数分别为0.841、-0.787、-0.768,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均可以用于构建土壤盐分反演模型。最优光谱参数与土壤盐分构建的模型建模精度均在80%以上,达到极显著水平,可以较为准确的预测出研究区内盐渍化状况。在玛纳斯河流域绿洲区土壤盐渍化以中度、重度盐渍化为主,其中石河子灌区盐渍化程度最为严重,莫索湾灌区盐渍化程度较轻,与实地调查结果一致。基于多光谱影像提取的土壤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作为构建土壤盐分反演模型的基础,可以获得较好的土壤盐分空间分布。土壤盐渍化遥感反演为新疆玛纳斯河流域土壤盐渍化治理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