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8个热带、亚热带玉米群体的配合力和 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对8个热带、亚热带玉米群体Pob45、Pob46、Pob501、Pob502、Pool33、Pool34、Pob25、Suwan1进行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分析。【方法】试验以自交系昌7-2、郑22、掖478、齐319、Mo17为测验种,采用NCⅡ遗传设计。【结果】Pob25和Pob502的产量一般配合力(GCA)较高,综合产量的一般配合力(GCA)、特殊配合力(SCA)和配合力总效应。【结论】得出塘四平头(昌7-2)×Pob501,塘四平头(昌7-2)×Pob25,Reid(掖478)×Pob25,塘四平头(昌7-2)×Suwan1,旅大红骨(郑22)×Pob502为5大杂优模式。  相似文献   

2.
选育具有高配合力的优良自交系是玉米育种工作的基础。为更好地了解国内常用自交系的配合力表现,本研究基于表型聚类分析,从库存的众多玉米自交系中筛选不同类群中具有代表性的优异自交系49份,对其进行产量相关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一般配合力较高的依次是吉846、获白、综3、农大178、CML67和昌7-2;产量的特殊配合力较高的组合依次是掖478×HR962、掖478×黄野四和掖478×塘四平头。该结果可为组配育种基础材料及选育特殊配合力高的组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CIMMYT和我国玉米种质群体的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以丹340、Mo17、掖478和黄早四为测验种,通过2年1点田间试验,分析27个国内外玉米群体(14个CIMMYT热带、亚热带群体和13个国内群体)的主要性状配合力和产量杂种优势,并划分杂种优势群。结果表明,大多数CIMMYT群体的产量和产量性状配合力及杂种优势明显优于国内玉米群体,以Suwan l、Pob43、Pob21  相似文献   

4.
采用遗传背景清晰的22份玉米自交系作为参照,利用SNP标记从分子水平对玉米陕单609(91227x昌7-2)的杂种优势模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4份材料的SNP标记平均检出率为0.93;2704个SNP标记的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32。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91227与来源于Reid种质的PH6 WC、郑58和掖478等自交系遗传距离较近,而与来源于Lancaster种质的Mo17、来源于塘四平头种质的昌7-2距离较远。遗传距离较远可能是陕单609具有较强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推断陕单609的杂种优势模式为Reidx塘四平头。  相似文献   

5.
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和美国玉米带种质含有丰富的遗传变异, 是拓展我国玉米种质基础的重要来源。本文采用NCII遗传交配设计, 以中综5号、中综6号和中综7号综合种为测验种, 与12个外来群体配制36个组合。以郑单958为对照, 2009—2010年分别在北京顺义、山东济南和河南新乡进行产量及相关性状测定。利用Miranda Filho-Geraldi模型, 评价外来群体主要性状配合力效应及杂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 Pob43、La Posta、Pob21、Pob32、Pob49、Pob501等群体的产量及相关性状GCA表现优良。群体Pob49、Pob501与我国PA种质, Pob32、BS29与我国PB种质, Pob43、La posta与我国D群四平头种质的遗传关系较近。因此, 在改良外来群体适应性的基础上, 可以我国A、B和D类群种质为核心, 将群体Pob21、Pob49、Pob501与A群种质, Pob32与B群种质, Pob43、La Posta与D群的四平头种质构建复合种质并进行改良, 逐步拓宽我国主要种质类群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6.
以10个普通玉米自交系及其90个杂交组合在北京和山西2个地点的试验数据,分析了蛋白质、淀粉和油分含量的配合力效应。结果表明:(1) 各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 均方极显著,且GCA均方大于SCA均方,说明它们在遗传上主要受加性基因效应的影响。(2) 杂交种的3个品质性状与亲本GCA平均值和SCA极显著正相关,但与亲本GCA均值间的相关性相对较强,其相关系数(r)分别为0.708**(蛋白质)、0.756**(淀粉)和0.772**(油分),表明提高亲本GCA对改良杂交种品质具有更大的作用。(3) 自交系BT1和E28的蛋白质含量GCA较高,掖478、昌7-2、掖107和48-2的淀粉含量GCA较高,E28、黄C和P138的油分含量GCA较高。  相似文献   

7.
选用国内11个玉米自交系,采用GriffingⅣ双列杂交设计组配出55个杂交组合,对穗粒重、穗长、穗粗等8个穗部性状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穗行数、行粒数、轴粗、秃尖等性状主要由基因的加性效应起作用,穗粒重主要是受非加性基因效应的作用;郑58×5003/412、昌7-2×综31、B73×昌7-2等10个组合的单穗粒重和千粒重的特殊配合力较高;昌7-2、P138、B73、242/B84具有较高单穗粒重性状GCA效应优势;昌7-2和郑58自交系秃尖性状上一般配合力为负数;5003/412、P138、综31具有穗长和行粒数性状GCA效应优势。  相似文献   

8.
河南主要优良玉米自交系利用潜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选择9个河南省当前玉米育种的主要优良自交系按Griffing方法4设计组配36个杂交组合,对单株产量等15个性状的配合力及不同性状配合力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除了出籽率外,各自交系其余14个性状的配合力之间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自交系单株产量GCA与籽粒长、穗位高GCA之间显著相关;昌7-2、洛06、济533、郑22利用潜力较高,豫8701、中72、868利用潜力中等,洛1544、郑58利用潜力较低;自交系总配合力效应(TCAˊ=gi+ssi.)能够直观地反映自交系利用价值的大小,是较好的的配合力综合评价指标。根据以上研究结果,作者对这些自交系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对这些自交系的改良和利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7854 是以掖 478×156(156 为 PN78599 选系)的杂交种组建基础材料,采用增加种植群体、测用结合、目标区域选育与南繁加代相结合的育种方法选育出的高产、多抗、适应性强、配合力高的玉米自交系。利用该自交系作为亲本组配出经过省级以上多区域审定,适宜西南高原玉米生态区种植的杂交种 7 个,拓宽了该区域玉米育种的种质基础。  相似文献   

10.
试用特殊配合力进行玉米种质分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采用 18个高配玉米自交系 ,按Griffing方法Ⅳ组配 153个杂交组合进行 1年多点试验 ,对子粒产量进行一般配合力 (GCA)和特殊配合力 (SCA)分析 ,直接以特殊配合力作为配合距离 ,按最短距离法进行聚类分析 ,其结果将 18个自交系分为 10类 :Ⅰ (Lancaster类 ) :Mo17、齐 30 2 ;Ⅱ (唐四平头类 ) :黄早 4、京 7黄、掖 515;Ⅲ (改良Reid类 ) :掖 8112、郑 32、铁 792 2 ;沈 50 0 3、掖 4 78;Ⅳ(旅大红骨类 ) :丹 340、E2 8;Ⅴ :综 31;Ⅵ :自 330 ;Ⅶ :掖 10 7;Ⅷ :获白 ;Ⅸ :掖 52 10 6 ;Ⅹ :矮金 52 5。并介绍了Griffing方法Ⅳ模型Ⅰ配合力及其与环境互作效应的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 ,根据SCA效应值和种质血缘对分类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美国Reid种质在中国玉米育种和生产中的作用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分析了20世纪70年代至今美国Reid种质在中国玉米育种和生产中的研究与应用,结果表明优良玉米自交系5003、U8112、掖478、掖107、铁7922、丹9046等和玉米杂交种掖单2、4、12、13号、沈单7号、本玉9号、成单14、雅玉2号、登海11、郑单958和东单60等对中国玉米育种研究和生产应用产生了重大影响,做出了巨大贡献。其间利用的主要杂优模式为美国Reid与旅大红骨、四平头、Lancaster、美国P78599种质、综合种选亚群和Suwan亚群等。新世纪如何继续沿用原有杂优模式和创建新的杂优模式都值得玉米育种家高度重视,为中国玉米育种和生产再上新的台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利用phi116和umc1044标记选育抗纹枯病玉米品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玉米纹枯病已成为我国玉米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为解决玉米纹枯病抗病育种工作中人工接种鉴定困难、选择效率低等问题,利用第7和第1染色体上与抗病QTL紧密连锁的两个标记phi116和umc1044对(CML270×478)×CML270回交后代13份BCF6:7选系进行了抗性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结果发现,2份选系与478具有1条相同带型,1份与478具有2条相同的带新型;另10份选系与CML270具有相同带型。人工接种鉴定结果表明,依据标记推断为不抗病的3份材料表现为感到高感纹枯病,而其余10份表现从感到高抗,带谱与病性指数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平,相关系数r=0.6625>r0.01=0.64,从中获得高抗玉米纹枯病选系478C4-2-2、478C4-2-3、478C4-2-4。配合力分析表明,478C4-2-2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所配组合渝单24在2006年已通过重庆市审定。研究表明,标记鉴定和表型鉴定相结合,选择玉米纹枯病抗病自交系是完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主要玉米改良群体杂种优势组合模式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以13个玉米改良群体和4个标准测验种为材料,采用NCⅡ遗传设计,测定并分析了群体产量配合力、杂种优势、杂优模式和农艺性状。结果表明,WBM C4、豫综5号、辽旅综群、中群14 黄综群5个群体产量一般配合力较高。在群体与测验种的52个杂交组合中,12个组合产量与单交种对照相当,特殊配合力较高,其中掖478×黄综群、黄早4×中群14、丹340×黄综群、黄早4×豫综5号4个组合比对照增产,对照优势为2 29%~4 82%。研究结果既说明了中国玉米群体改良取得的研究进展,又为这些改良群体进一步改良、利用和杂优组合模式构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分析玉米品种新科 910 的遗传基础和杂种优势模式,利用中玉芯 1 号芯片对新科 910 的双亲自交系(母本K381、父本 H865)进行全基因组扫描,获得多态性标记 4167 个,结果显示,遗传相似度分析、群体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群体结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母本 K381 为改良瑞德类群,父本 H865 为塘四平头类群,新科 910 的杂种优势模式为改良瑞德 × 塘四平头,这为新科 910 双亲的后续改良与创新奠定了基础,为杂交组配等育种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高赖氨酸玉米近等基因系创建及胚乳质地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回交转育与分子标记相结合的手段,对育种上广泛运用的3个骨干自交系郑58、478和昌72进行改良,成功创建了高赖氨酸近等基因系。对回交转育成的高赖氨酸近等基因系QZ58、Q478和QC72进行表型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马齿型的郑58、478和硬粒型的昌72经过相同的转育手段转育成含有o2o2纯合基因型的近等基因系胚乳硬质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异。从表型来看,QZ58和Q478家系仅有少数几种表现型,而QC72家系却出现了一系列的连续变异。3个骨干系转化前后容重差均值相差很少(郑58与QZ58差均值为107 g/L;478与Q478差均值为105g/L; 昌72与QC72差均值为102 g/L),但降低幅度有很大差异(郑58容重降低幅度为94-147 g/L;478为92-119g/L;昌 72为68-125 g/L),其中昌72的变幅最大。转化后近等基因系胚乳硬质度总体趋势为QC72>Q478>QZ58,与转化前一致。这说明o2基因对不同种质玉米胚乳硬质度降低的总体趋势一致,但效果具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玉米秸秆热值性状杂种优势及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NCⅡ交配设计以13个玉米亲本自交系组配42个杂交组合,对其玉米秸秆热值性状的杂种优势及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热值、纤维素含量、和木质素含量3个指标性状表现出明显杂种优势,热值杂种优势与纤维素含量、木质素含量的杂种优势关系密切,但不受半纤维素含量杂种优势的影响。一般配合力方差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均达到1%的极显著水平,说明不同自交系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X178、掖52106的热值、纤维素含量、木质素含量的一般配合力较大,而半纤维素含量一般配合力较低;沈137的热值、木质素含量的一般配合力较高,纤维素含量的一般配合力居中,半纤维素含量的一般配合力低;这3个亲本在培育高热值玉米杂交种上具有较大应用潜力。沈137×黄C、齐319×昌7-2在热值、木质素含量、纤维素含量等性状上具有较高的特殊配合力,产生较强的杂种优势。笔者认为,玉米秸秆热值可作为玉米育种的目标之一,改变只注重产量和品质育种的做法,选育和推广既高产、优质,又高热值的玉米杂交种,提高玉米综合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种质资源狭窄和杂种优势单一,是制约我国玉米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拓宽玉米种质基础,培育突破性育种新材料是选育优良玉米杂交种的基础与前提。热带、亚热带种质已经被证明具有较温带种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引入、改良和应用对丰富我国玉米种质多样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28份温热玉米自交系、4份Suwan群体来源自交系(QR 273、ZHL 908、T 32和QB 48)作母本,来自Iodent、Reid、PB、Lancaster和塘四平头类群的8个温带玉米自交系作父本的杂交后代为材料,2015年分别在河南郑州和河南华县对28份自交系和32个杂交组合进行农艺性状评价。结果显示,Suwan×Iodent杂交组合的株型、生育期、感光性等与温带地区杂交种相近;而Suwan自交系与其他类群自交系的杂交组合则表现出植株繁茂、抗倒性差、感光性强和生育期太晚等问题。利用Iodent种质早熟、马齿的特性能够有效改良Suwan种质生育期晚、光周期敏感的不足,获得较高的配合力。  相似文献   

18.
1983—1985年间对3份高粱 A_2不育系,及其与20份测验种组配的测交种,进行了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A_2TAM428和 A_2T_x3197穗粒重、穗粒数、穗长的 GCA 效应显著低于 A_1T_x622的;A_2T_x624各主要农艺性状的 GCA 效应通常与 A_1T_x622的相近。A_2TAM 428×晋粮5,A_2T_x3197×忻粮7穗粒重的 SCA 效应较高,但实际  相似文献   

19.
玉米自交系主要数量性状配合力及利用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对16个玉米自交系的单株粒重等15个性状的配合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测各性状配合力在P1、P2组内不同自交系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1组亲本配合力总效应大小顺序为:ZK01-1>ZK01-2>郑58>9058>248>ZK01-3>齐319;P2组亲本配合力总效应大小顺序为昌7-2>ZK02-2>ZK02-1>LX9801>永35-2>H21>ZK02-4>ZK02-3>黄早4。郑58改良系ZK01-1、ZK01-2在玉米育种中有较大利用价值;昌7-2改良系ZK02-2、ZK02-1在玉米育种中有较大利用价值。行粒数和粒长是决定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在玉米育种中应作为优先考虑的性状。  相似文献   

20.
为了从80份美国解禁自交系中筛选出配合力优良的自交系,分析其自交系利用潜力,为其合理利用提供依据。以PH6WC、PH4CV为测验种,采用NCII遗传交配设计,对80份美国解禁自交系进行配合力测定及对照优势分析。结果表明,80份美国自交系遗传基础丰富,存在真实差异,可将其分为33份母本群和47份父本群;80份供试材料中LH206、PHN66、NL001、2FACC、6M502A、29MIBZ2、1538、LH128、LH181、Lp215D、PHR30、LH214、LH213产量GCA效应值表现优良;杂交组合中PH6WC×6M502A、PHW51×PH4CV、NL001×PH4CV和LH128×PH4CV的产量TCA效应值表现优良,对照优势较强,可以进行下一步试验。80份材料中NL001、2FACC、29MIBZ2、1538适宜机械收获,性状GCA表现优良,6M502A、NL001、LH128一般配合力较高,可作为重点自交系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