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养鱼》2007,(4):69-70
餐条鱼,是淡水鱼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鱼类,分布很广,几乎是有水就肯餐条鱼。它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可食部分占78%.蛋白质含量达18.3%,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一种小型经济鱼类。但因其个体较小,被人们称为小杂鱼,只作为名贵鱼类的饵料鱼,利用价值较低。为了提高其利用价值,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正> 小白条鱼,又名鳌条,是淡水水域中的一种小型鱼类,这种鱼虽然个体小(我县横山岭水库最大个体十五公分左右),但其繁殖能力强,再加上有的年份水文条件较好,其优势种群的数量很大。白条鱼的食性为杂食性,不但与放养的鱼类争饵,而且还能吞食鲤、鲫鱼的卵粒。为此捕捞白条鱼,即可除害又能做为一种群体捕捞上来增加收入、一举两得。我们于一九七五年开始先后对白条贴网、白条捞网、白条围网等网具进行了试捕,效果  相似文献   

3.
开发利用东南太平洋竹荚鱼资源的分析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敏  许柳雄 《海洋渔业》2000,22(3):137-140
<正> 目前,我国大型加工拖网远洋船队缺乏后备渔场,船队过分集中在北太平洋生产,造成经济效益滑坡。南美洲西岸的东南太平洋是世界上主要渔场之一,鱼类资源较为丰富,这一海区的智利竹荚鱼是全世界单一渔获中数量仅次于秘鲁鳀鱼的品种,该鱼种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还有生长快、生产力高等优点,属大洋性鱼类,是极具有商业开发性品种。竹荚鱼在世界海洋渔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农业部也将其列入今后我国远洋渔业重点研究的三条鱼之一。研究东南太平洋竹荚鱼渔业资源利用状况和开发前景,能为我国大型拖网调整捕捞渔获品种结构、扩大远洋渔场作业范围、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  相似文献   

4.
鱼师鱼是一种名贵的海水养殖品种,具有极其广阔的出口市场。上世纪六十年代,日本鱼师鱼养殖业得到高速发展,目前已居日本海水养殖业之首,鱼师鱼的养殖产量占海水养殖总产量的1/5。近几年,随着我国浅海资源的开发,鱼师鱼养殖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本文就有关鱼师鱼人工养殖技术作一简要介绍。一、生物学特性鱼师鱼种类较多,目前在养殖上主要有高体鱼师和黄条鱼师,此外还有五条鱼师、杜氏鱼师、紫鱼师等。鱼师鱼是凶猛肉食性鱼类,在天然水域中体长4mm(开口以后)~8cm的鱼苗主要摄食0.5mm~3.0mm的桡足类、枝角类及其它大型浮游生物,体长8cm以上…  相似文献   

5.
黄尾密鲴(以下简称密鲴),是鲤科鱼类鲴亚科鲴属的种类。它完全能够在水库中生活和形成自然种群,加之它的肉质鲜美,病害少,不与四大家鱼争食,经济价值高等优点,已是水库养殖的一个优良新品种,目前密鲴已在大多数水库安家落户,为了合理利用好这条鱼,介绍两种在水库中捕捞密鲴的方法。一、常年小捕捞密鲴在水库渔获物  相似文献   

6.
谭文明 《水产养殖》2012,33(2):44-45
鲟鱼作为一种珍稀鱼类被引进中国,经历十多年的发展,得到了广泛的养殖。然而受中国饮食喜欢吃整条鱼的习惯影响,市场上所售商品鱼规格一直都限定在0.75kg左右。鲟鱼其实是一种大型鱼类,第一年生长缓慢,后面逐年成倍增长,年增长呈曲线上扬。近年来,随着市场行情的不断发展,鲟鱼  相似文献   

7.
民德研制成SMB2型多功能鱼类加工机,可对鲱鱼、鲭鱼、鲈鲉鱼、无须鳕、斜齿鳊、银鲤等鱼类进行加工。该机可将上述鱼类加工成屠宰品(即去头、去内脏的鱼)、鱼爿和鱼片,所加工的鱼类长度为18~44厘米,每分钟可加工120~200条鱼(不同  相似文献   

8.
<正>南四湖盛产条鱼、棒花鱼、麦穗鱼等小型低值野杂鱼类,由于其规格小、加工费时等原因一般利用率不高,有一些被食用也都是以鲜食居多,加工品中大多为整体状,给消费者的食用带来不便。由于野杂鱼食用率不高,常被作为饲料原料鱼投喂鳜鱼、乌鳢等肉食性鱼类。然而这些不起眼的野杂鱼却是加工香辣鱼蓉粉的优质原料鱼,经过加工之后可以成为人们  相似文献   

9.
陆廷龙  姜大方 《海洋渔业》1988,10(6):270-272
自姑鱼(Argyrosomus argentatus)亦名白姑子,是石首鱼科的一种暖水性中、下层鱼类。这种鱼烹调后口味远逊于同科的黄鱼,经济价值相差很大,被列为杂鱼、低值鱼一类。对于加工利用,尤其是精加工熟食品方面的研制,从未受到重视。现在传统的经济鱼类日趋减少,黄鱼几乎绝迹,而杂鱼,小杂鱼等低值鱼产量相应增长,对其深度加工,  相似文献   

10.
鱼鳞的新用途及其加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很多鱼产量较多的国家里,已积极注意鱼类废弃物的加工利用,以进一步提高鱼类的经济价值,降低主产品的成本,更有效地利用鱼类资源。因此,鱼鳞的加工利用也有了新的发展。各种不同的鱼类,其鱼鳞的性状也各不相同,大小不一,质地各异。海水鱼中的石首鱼科、鲱鲤鱼类和鲈鱼等,淡水鱼中的青  相似文献   

11.
鳀鱼是一种体长3~4寸、银灰色、侧扁、腹部呈圆柱形,眼和口较大的近海集群性小型鱼类。鳀鱼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其蛋白质含量和可食部分比例与马鲛鱼,带鱼基本相近,且优于鲐鱼。鳀鱼油的脂肪特性与金枪鱼油相近,是制取EPA和DHA的理想原料。过去,这种鱼是主要经济鱼类的饵料。近几年来,随着主要经济鱼类资源的衰退,该群体蕴藏量和可捕量明显增加,具有较大的开发前景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二十 )斑马鱼 别名蓝条鱼、花条鱼、印度斑马鱼,属鲤科短担尼鱼属鱼类。产地:印度、缅甸。 1形态特征 斑马鱼体呈纺锤形,尾部稍侧扁,尾鳍呈叉形。体长 6厘米,身上有像斑马一样的纵向条纹,所以称其为斑马鱼。其背部为橄榄色,体侧从头至尾布满多条蓝色纵向条纹,臀鳍上也有相同的条纹,雄鱼为深蓝色条纹间柠檬色条纹,雌鱼为蓝色条纹间银灰色条纹。 2生活习性 斑马鱼色彩独特,线条分明,玲珑活泼,在水中不知疲倦地快速游动,深得热带鱼爱好者的喜爱。 斑马鱼对水质要求不严,是较耐寒冷的鱼类,它可以在 10℃以上的水中很好地生…  相似文献   

13.
<正> 圆颌针鱼 Tylosurus,地方名:青条鱼,洋带鱼。是上层远洋性洄游鱼类,喜栖息于沿岸或河口海湾附近,喜淡水,产卵、摄食集群性较强,常常随潮水游动,摄食小型鱼类和无脊椎动物。地处渤海北部的乐亭县沿海,即滦河口渔场,曹妃甸渔场。每年小满至夏至有较多的颌针鱼游来,进行产卵洄游。  相似文献   

14.
获得单性鱼的几种方法鱼类雌雄两性个体在生长、增重速度等方面有很大差异,育成单性鱼,可以利用鱼类由于性别差异所产生的经济性状差异,增加养鱼产量。目前国内外获得单性鱼的方法有下列几种:1.用激素处理鱼类胚胎、仔鱼,控制其性别,并在当代加以利用。处理方法有...  相似文献   

15.
80年代前,虽然鳀鱼资源丰富,但因利用价值低而在我国一直未被大规模开发利用。随着传统经济鱼类资源严重衰退,鳀鱼的利用价值日趋提高,人们对鳀鱼资源的开发越来越重视,鳀鱼由兼捕对象转为主捕对象。但从近年捕捞情况看,鳀鱼资源开始呈现过度捕捞现象,其特征是渔获群体组成低龄化、小型化,以鳀鱼为主食对象的鲅、鲐等几十种大型肉食性鱼类资源衰退,网次产量低等。笔者认为,保护鳀鱼资源已刻不容缓。以下围绕鳀鱼资源现状谈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 一、前言白姑鱼(Argyrosomus argentatus)亦名白姑子,是石首鱼科的一种暖水性中、下层鱼类。这种鱼烹调后口味远逊于同科的黄鱼,经济价值相差很大,被列为杂鱼、低值鱼一类。对于加工利用,尤其是精加工熟食品方面的研制,从未受到重视。现在传统的经济鱼类日趋减少,黄鱼几乎绝迹,而杂鱼,小杂鱼等低值鱼产量相应增长,对其深度加工,综合利用正引起广大水产同行的关注。本文根据白姑鱼的特点,就探索开发调味鱼片试验方面谈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7.
海水养殖鱼类链球菌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前言链球菌病现已成为造成世界水产养殖巨大经济损失的主要疾病 ,该病所引起的损失金额估计每年超过 1 .5亿美元。链球菌病最初主要在日本造成危害 ,而现在在世界各地广泛肆虐 ,并严重危害各种淡水养殖鱼类 ,半咸水养殖鱼类和海水养殖鱼类。就海水养殖鱼类而言 ,链球菌病在新加坡见于管篮子鱼 ,在韩国见于五条鱼师、牙鲆、许氏平鱼由 ,在日本见于五条鱼师、牙鲆、竹鱼、红鳍东方、条石鲷、真鲷、斑石鲷、许氏平鱼由、无备平鱼由、银鲑、单角革、鱼己鱼、褐篮子鱼 ,在中国台湾见于海鲡 (军曹鱼 ) ,而在中国大陆据笔者近年研究 ,见于…  相似文献   

18.
许多肉食性及偏肉食性的养殖鱼类,在野生条件下以其它杂鱼为食,人工养殖时仍然保留着摄食饵料鱼及饵料酋制品的特别偏好,灵活利用饵料鱼是饲养这些肉食性或偏肉食性鱼类的理想方法,也是解决其动物性饵料问题的重要途径。饵料鱼的选择利用多以成本低廉、养殖有利为原则,可选作饵料鱼的对象有:①野杂鱼,野来鱼在养殖水体中与养殖鱼类争夺饵料与溶氧,可通过拉网或诱捕等方法捕获,饲喂肉食性鱼类,这是一种变害为利的利用方法。②养殖鱼类自行繁殖的鱼苗,如罗非鱼等,在养殖时大量繁殖,难以控制,对成鱼养殖不利,可将鱼苗捕获,饲喂…  相似文献   

19.
1987年日本进口了近1700吨河豚鱼,价值达970多万美元,其进口量比1985年增加了140%。虽然河豚鱼是鱼类中最毒的鱼之一,但日本却有几世纪的食用河豚历史。河豚鱼的皮肤、卵巢、肝和内脏含有河豚毒素——一种极强的神  相似文献   

20.
二、河口咸淡水区鱼类有些鱼类生活在河口半咸水域,洄游于浅海——河口之间,一般不上溯到江阴以上,也有少数鱼类偶尔进入淡水水域. 1.鲈鱼.“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这个美是双关语,包括这条鱼的体态美和味鲜美.鲈鱼生长快,个体大,一般重3-5斤,最大者可达30斤以上.因是肉食性凶猛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