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树原产于我国,四川是祖国茶叶文化、技术发展的摇篮。综观历史,茶业的兴盛发展与人类活动以及政治、经济、文化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远在“神农”时期,就发现茶树鲜叶可作药用。商朝就有人工栽培的茶树,鲜叶晒干作贡品。西汉时,茶叶已成为商品,“蜀土  相似文献   

2.
再论“入世”与我国茶叶贸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志根 《中国茶叶》2000,22(2):15-16
中国是“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的创始国之一,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游离在该组织之外长达半个世纪。1999年11月15日中美双方终于签署了有关“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简称“入世”,以下同)的双边协议,这是中国政府改革20年来对外经济关系的标志性成果。笔者在1993年就我国“返关”对我国茶叶贸易的影响阐述过明确的看法。但现已时过7年,我国的茶叶贸易状况已发生了变化,就此再作论述仍有必要。 与90年代初相比,我国的茶叶贸易和茶叶产销结构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茶叶产销主要由市场决定,…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为了使我国茶叶尽快适应市场经济运行机制,除了培育茶叶市场、健全市场管理机制、加强政府宏观调控以外,还应转变思想观念、工作方法,把茶叶生产的重点转移到总量平衡、结构合理、效益提高上来.各级茶叶技术推广部门为了配合工作重点的转移,应积极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发展“优质、高、高效”茶叶生产.“优质、高产、高效”三者是辨证的统一,高效是目的,是“三高”茶叶生产的核心,而优质、高产是手段.只有增加茶叶单产、提高品质、优化茶叶结构、降低生产成本,才能提高茶叶生产的整体效益.经过建国以来40多年的努力,在茶叶科研上已取得了一大批成果,有些成果已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使我国茶叶生产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据统计,  相似文献   

4.
<正> 复旦大学科技人员,最近研制成功了“人工种子”。这一高科技产品的问世,一改我国数年米传统育种方式,使我国种子生产,一跃进入了世界前列。“人工种子”是以人工的制作手段,将植物的胚状体或组织块、器官等全裹在一层人工种皮里所形成的种子。它可以工厂化大规模生产,而且周期短,大大减轻了田间制种强度。更有意义的是,通过基  相似文献   

5.
我国自1990年由农业部农垦系统首次推出“绿色食品”(无污染、无公害、安全、营养的食品)以来,全国已有数十种茶叶产品获得了“绿色食品”标志。生产者通过发展茶叶“绿色食品” 的生产,提高了茶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取得了极其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福建具备发展茶叶“绿色食  相似文献   

6.
随着“名优茶”市场的开发,依靠科技进步实现“以早、优取胜”已成为茶叶生产者十分关注的课题。福建农学院园艺系研制出一种叶面喷施剂— “茶叶催芽灵”。它系采用植物体内广泛存在的由人工提取和合成的物质精制而成。根据茶树在发育周期中,由于不同时期树体的代谢水平不同而导致体内物质积蓄不平衡的特性,通过在冬季休眠期,  相似文献   

7.
台茶十二号,便名“金萱”;台茶十三号,便名“翠玉”是作者来台之初,在台湾省茶叶改良场的前身—平镇茶叶试验所时,就开始选育,属半发酵茶类的新品种。“金萱”是用人工杂交—以台农8号(青心乌龙系)为母本与硬枝红心(无性繁殖之台湾地方名种)为父本,第一代中,用无性繁殖选出的新品种;“翠玉”也是从人工  相似文献   

8.
我国作为茶的故乡,随着茶叶的生产、制造与加工,茶文化得到了不断积累,同时随着茶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华茶文化跨出国门,面向全世界。随着党中央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我国茶业经济发展获得有效动力,茶叶产业所创造的经济效益越来越高,茶文化交流、茶叶贸易交流、茶叶创意产业园等有关于茶叶的经济活动地开展,为茶文化企业的兴起与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带动服务产业发展,还能够使茶业经济发展获得更为宽广空间。本文在阐述我国茶业经济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分析目前茶业经济发展现状,提出“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茶业经济发展的机遇和问题,进一步探究“一带一路”背景下茶业经济发展的路径,进而将茶业经济有效融进我国宏观战略背景中,以获得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9.
陆文龙 《茶叶》1995,21(1):9-11
衢州市位于浙江西部,与闽、赣、皖三省毗邻。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独特的气候资源及地形地貌,使茶叶生产已有1200多年历史。衢州不仅是我国著名绿茶——“遂绿”的主要产区之一,而且是我省名茶荟萃之邦。随着茶叶市场的放开,大力发展“一优两高”茶叶,已十分紧迫地提到茶叶生产的议事日程,它不再是单纯为解决卖茶难的权宜之计,而是加速传统茶业改造,实现茶叶生产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为进一步调整优化茶叶生产结构,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商品率,现就我市茶叶生产实施“一优两高”,提出如下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10.
正值建团市建县1800年、设市4周年庆典之际,“北苑茶”学术研讨会于1996年10月4日在建巨市召开。建欧是中国乌龙茶主产区之一,1995年其外贸出口量达到3060吨,所产的闽北水仙、北苑乌龙茶等享誉海内外。建茶历史悠久,南北朝时建州就有人工种茶和茶叶加工。北苑龙凤团条,是我国茶叶生产中的一颗摧现的明珠,它始于南唐,盛于来元,衰于明朝,在这四百多年间,它一直作为“贡茶”,专供皇家享用。建区东郊凤凰山方圆三十里是北苑龙凤团茶的发源地和主产区。由于茶树品种优良“建茶皆乔木”。“茶树分七类”和丁谓创制龙团茶,后经蔡襄改进…  相似文献   

11.
在开放、改革浪潮推动下,我国人民胜利地完成了“六五”发展计划,正以更稳健的步伐、以锐意改革的精神,迈入宏伟的第七个五年计划时期。去年上半年计划完成情况良好,人们精神振奋,斗志昂扬,产销两旺,市场活跃,“七五”旗开得胜,形势喜人。在这大好形势下,我国茶叶发展也取得巨大成就。“六五”茶叶总产量达198.3万吨,茶叶总出口量达60.97万吨,茶叶创汇12.5亿美元,国内销售量达73.09万吨,分  相似文献   

12.
“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是由中国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陈宗懋院士于1994年开创的。90年代初期由于茶叶出口减少,大宗茶销路不畅,茶叶生产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但名优茶异军突起,产销两旺,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对茶叶生产起到保护和支撑作用。为了使名优茶生产取得更大发展,提高茶农生产积极性,促进茶叶生产的持续发展,自1994年至2005年举办了六届全国名优茶评比。举办“中茶杯”的宗旨:一是提高企业的质量意识,引导企业积极采用先进实用技术提升茶叶品质;二是为茶叶企业提供创品牌、提升知名度的机会,促进我国茶叶产业的发展。由于“中茶杯”始终严格保持公正性、公平性,赢得了广大企业的信赖与支持,参赛地区和参评样品逐届增加,影响力不断扩大,六届共有1255家企业,1645只茶样参评,“中茶杯”已成为我国茶叶行业最具权威性的评比活动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为全面提升遂川县茶叶产业发展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现根据县委、县政府发展“十大产业”的要求,特制定本实施意见。一、产业现状近年来,遂川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生态有机茶基地建设为重点,着力打造绿色有机茶品牌,茶叶生产基地不断扩大,茶叶经营企业逐年增多、区域布局更加优化、安全质量稳步提升,全县茶叶生产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目前,全县茶园面积达7万亩,产量达1000吨,产值突破1.2亿元,全县有15家茶叶企业和10个茶叶专业合作社,有10个茶叶品牌,其中“狗牯脑”、“井冈老仙”、“顶上春毫”、“玉指”四个茶叶品牌在市场上有一定的知名度,均荣获“AA级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茶叶已成为该县西部山区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为一体的特色传统产业。但是,该县茶叶产业仍然存在品牌营销滞后,市场开拓不够,产品单一,夏秋茶利用率较低,经济效益不高等问题。因此,加快推进全县茶叶产业发展,必须培育强势品牌,提升茶叶核心竞争力,促进茶叶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茶树种植方式的选择对茶叶生产的经济效益有很大影响。我国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解放以前,茶树种植方式几乎是“丛栽”茶园,这种茶园的覆盖度小,且大部分又与粮食、蔬菜等作物间作,专业化程度不高,产量很低.解放后,在茶树种植方式上进行了一次大的改革,即全面推广了单行条栽茶园。(以下简称“条栽”茶园)。这种茶园覆盖度大,专业化程度高,与“丛栽”茶园相比,经济效益显著提高。目前,“条栽”茶园已成为我国茶树的主要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15.
七月四日至六日,省茶叶研究所主持召开了“全省茶叶科技文献资料工作联席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教学、科研、生产及管理部门共15个单位的代表22人。会上,有茶叶研究所情报室的同志传达了“全国第二次茶叶科技情报工作会议”精  相似文献   

16.
“春秋楚国西偏境,陆羽茶经第一州。”宜昌三峡茶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突破性发展多种经济的优惠政策,使茶叶逐步成为宜昌市农业支柱产业之一。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实施茶叶“562”工程,(即亩产茶50公斤,名优茶总量达到6000吨,实现税收2000万元),印发“宜昌市茶叶产业化实施意见”,有力的促进了茶叶的大发展、大提高。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又把依靠科技进步,优化产业结构,实施名牌精品战略,全面推进茶叶“七化”建设,加快实现“七增”目标作为农业产业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以致推动我市茶叶产业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7.
二、复关对我国茶业的影响在世界茶叶贸易中,中国是不可缺少的一员,与中国有茶叶进出口贸易关系的国家,大多数是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中国茶业需要世界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也需要中国茶业.“复关”后,我国茶叶出口可享受所有缔约国的最优惠待遇,例如减让关税,减少和取消包括数量限制在内的非关税的壁垒,享受发展中国家待遇,这自然会刺激我国茶业的发展,增加茶叶产量和出口,扩大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多元化.然而,在享受权力的同时,我国也要承担相应的义务,要对外开放茶叶市场.在目前高关税的限制下,“洋茶”已抢滩我国茶叶市场,“复关”后,我国要承诺相应的关税减让,这必将引来更多的“洋茶”大举“进犯”.因此,对我国茶业来说,“复关”既是一次机遇,也是一场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提起福建茶叶,人们总是推崇“铁观音”。但1月10日福建省茶叶学会组织召开的茶树新品种推广应用经验交流会上,专家学者、茶企业家、茶农代表一致认为,我省选育的“金观音”、“黄观音”、“悦茗香”等“国优”茶叶新品种在茶区推广应用、加工销售的情况表明,其花香高,味醇厚,不亚于“铁观音”,不少茶区经济效益高过“铁观音”。这为中国茶叶第一大省的福建再添新喜。  相似文献   

19.
一、“七五”期间茶叶产销回顾“七五”期间,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我国茶叶生产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在茶园面积基本稳定的基础上,茶叶产量1987年突破50万吨大关,1988年达到54.5万吨,创历史最高记录,茶叶出口量大幅度增加,1989年首次超过20万吨,成为世界第  相似文献   

20.
“一带一路”建设曾经是我国为了突破经济瓶颈的重要思路。在茶叶经济方面,“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力我国茶叶产业链的形成和完善。然而受2020年疫情影响,我国的茶叶产业面临着产品滞销和企业运营困难等多方面的问题,茶叶产业链重构势在必行。对此,本文先介绍了“一带一路”建设下茶叶出口特征,然后分析了疫情之下的“一带一路”建设与茶叶产业链设计重构面临的困境,最后集中探讨了重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