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葡萄白腐病也叫穗烂病,是我国葡萄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种主要病害.阴雨连绵的年份,常引起大量果穗腐烂,对后期产量影响较大。2005年5—6月受特殊天气条件的影响,上杭县葡萄白腐病严重发生,给果农带来巨大的损失,笔者对葡萄白腐病严重发生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我市葡萄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葡萄病害问题越来越突出,严重影响了葡萄品质和产量,葡萄白腐病发生尤为严重。  相似文献   

3.
王峰 《植物医生》2007,20(3):23-24
葡萄白腐病是危害葡萄的重要病害之一,全国各地都有发生,尤其是高温多雨地区发病较重,对葡萄产量影响很大。该病多与葡萄炭疽病同时发生,一般年份可导致减产15%-20%,灾害年份减产可达60%以上。近年来,葡萄白腐病的发生逐年加重,目前已成为葡萄生产的主要病害。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葡萄白腐病的田间发生规律及药剂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葡萄白腐病田间发生规律研究,认为葡萄白腐病发生与生育期、温度、湿度和降雨量有密切关系。多因子模拟表明,该病害多因子Logistic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葡萄白腐病流行动态随气象因子变化情况。沈阳地区该病害防治时间为6月初;时间指数增长期为葡萄出芽到7月初,逻辑斯蒂时期为7月初到9月中旬;衰退期9月中旬以后。在发病前期合理使用2 5%甲硫.腈菌可湿性粉剂、多菌灵等药剂,可有效控制葡萄白腐病发生。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潍坊市葡萄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葡萄病害问题越来越突出,严重影响了葡萄的品质和产量,葡萄白腐病发生尤为严重.  相似文献   

6.
设施葡萄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葡萄设施栽培中,危害较为严重的病虫害主要是葡萄霜霉病、灰霉病、白腐病、锈病等,经过多年的栽培实践。总结出一套综合的、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7.
无公害葡萄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薛毅民 《植物医生》2007,20(2):19-19
兴化市葡萄无公害生产基地,主要有巨蜂、藤稔等品种,生产中有许多病虫如黑痘病、霜霉病、白腐病、炭疽病、透翅蛾、天蛾、介壳虫等为害葡萄植株,影响优质葡萄的生产。为了生产无公害葡萄果品,生产基地积极采用生物、人工、化学等多种防治方法防治病虫为害,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现在介绍兴化市无公害葡萄生产基地主要病虫害防治的一些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覆盖地膜防治葡萄白腐病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葡萄白腐病是葡萄的严重病害之一,以黄河故道和长江流域危害较重。病株果穗脱落,产低质劣,给葡萄生产和酿酒工业带来了严重威胁。近几年仅黄河故道的民权县龙塘乡2500亩葡萄园每年因白腐病平均损失11万公斤左右。作者根据其发病规律采用了地膜覆盖防治技术,防效可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9.
葡萄避雨栽培控病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至2010年,在云南省文山州对葡萄避雨栽培控病技术进行了研究与应用.实践表明,该技术对葡萄霜霉病、白腐病、灰霉病、炭疽病均具有较好的控病效果,在减少葡萄发病的同时,还能提高其产量和质量.该技术体系的推广和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何建群  王程  张玲 《植物医生》2011,24(2):16-17
通过2006—2010年对鲜食葡萄病害的调查,诊断出宾川县葡萄发生的主要真菌性病害有葡萄霜霉病、葡萄白腐病、葡萄炭疽病、葡萄房枯病、葡萄灰霉病、葡萄白粉病、葡萄黑痘病、葡萄大褐斑病、葡萄小褐斑病、葡萄穗轴褐枯病。通过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总结出:新建果园,强化苗木选择;适时清园,遏制病源传播;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清理副梢,以利通风透光;预防为主,及时喷药;避雨栽培,控制病害;果穗套袋,减轻病害等技术应用于葡萄生产,达到农业增长、农民增收、节本增效的目的,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王森 《植物医生》2002,15(4):22-23
原产于美国的“提子葡萄”以个大、色艳、肉厚、味甜、质优、耐贮等优良性状而著称,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但在多雨的年份或栽植在温暖湿润的地区,其主要的几种病害发生严重,造成许多果园丰产而不丰收,甚至面临毁园的危险。其中以霜霉病、白腐病、褐腐病、炭疽病、黑痘病的危害最为严重,严重的阻碍了提子葡萄的栽培效益。为此,我们结合葡萄的栽培经验,对提子葡萄主要病害的症状和综合防治技术进行总结,供葡萄种植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杨杰 《植物医生》2002,15(3):39-40
为了解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在我县对葡萄白腐病的防治效果 ,以便为该药在我县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特组织安排了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防治葡萄白腐病的药效试验 ,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试验设计与安排1.1供试药剂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1.2试验设计1.2.1处理A :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处理B :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处理C: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处理D :80 %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CK :清水空白对照以上共5个处理 ,设4次重复 ,共20个小区 ,随…  相似文献   

13.
我国葡萄白腐病菌分类地位的重新确定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葡萄白腐病是重要的葡萄病害之一,造成产量损失极大。本文通过对白腐病菌光学与超微结构观察,明确了我国白腐病菌为白腐垫壳孢(Coniella diplodiella(Speg.)Petrak&Sydow),而不是白腐盾壳霉(Coniothyrium diplodiella(Speg.)Sacc.)。该菌分生孢子器内基部具垫状结构,产孢方式内壁芽生瓶梗式,分生孢子光滑,无瘤突。  相似文献   

14.
为摸清避雨栽培和套袋技术对葡萄病虫害发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作者于2015年4—9月在贵州省余庆县开展了葡萄避雨栽培和果穗套袋试验。结果表明,避雨栽培和果穗套袋技术对葡萄侵染性病害黑痘病、霜霉病、大褐斑病、穗轴褐腐病、炭疽病、白腐病、灰霉病及非侵染性病害日灼和裂果均有控制效果。同时,可防除鸟害。避雨栽培与果穗套袋技术集成使用,其控害、提质效果优于单一技术,能有效防治葡萄病虫害,减少农药施用量和施用次数,提高葡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5.
露地葡萄白腐病在荆州区属于常见病害,在发病初期,用戊唑醇·肟菌酯75%水分散粒剂进行防治试验,2次药后12d防效达到92%以上,第3次药后14d代森锰锌防效达到87%,戊唑醇·肟菌酯防效达到93%以上。  相似文献   

16.
白腐病的为害常使京郊的葡萄不能丰收,成为当前葡萄上最危险的病害。 过去防治葡萄白腐病多靠药剂,对综合农业技术措施应用不够。而由于所用农药粘着性差,以及喷布不够准确,作业贸量较差等原因,药效又往往不高。 尽管如此,京郊农民在长期防治实践中,积累  相似文献   

17.
王宇  杨畅  杨晓  善文辉  杨芳  王琦 《植物保护》2021,47(3):242-246
本研究在云南、四川、贵州、陕西、重庆5个省(市)共18个县市进行葡萄酸腐病、炭疽病和黑曲霉病害调查,调查发现,5省市葡萄酸腐病发生严重,在陕西省和重庆市部分地区发病率可达到35%以上;葡萄炭疽病发病率最高的地区是四川省成都市和重庆市璧山县,其发病率分别达到49.0%和45.0%,并且重庆市璧山县炭疽病的病情指数高达32.6;葡萄黑曲霉病发生普遍,陕西省西安市、四川省、重庆市发病率均高于20.0%,其中陕西省西安市发病率已达46.0%。5省市针对葡萄病害防治药剂主要集中在18种杀菌剂,主要防治葡萄炭疽病、白腐病、灰霉病和白粉病,酸腐病和黑曲霉病的防治技术比较缺失。通过调查,期望给当地提供合理的病害防控及药剂选择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红提葡萄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葡萄黑痘病、霜霉病、白腐病成为制约红提葡萄安全正常生产的主要因素。针对本区域内的气候和种植特点,通过系统调查研究,摸索出了3种病害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技术,经实践证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通过2年4地的田间小区试验,啶氧菌酯250克/升悬浮剂分别在辣椒炭疽病和葡萄黑痘病的发病初期,兑水均匀喷雾,施药2~3次,均达到优异的防治效果。同时对同期的病害如葡萄霜霉病、白腐病、褐斑病有很好的兼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啶氧菌酯250克/升悬浮剂明显提高作物产量,有效提升作物品质,是安全、高效、低毒、内吸治疗型的广谱性杀菌剂。建议可广泛应用于蔬菜、水果等高经济价值作物的病害防控,是目前大力发展绿色食品的首选农药之一。  相似文献   

20.
葡萄的种植面积逐年上升,葡萄病害也日趋复杂、多样.本文着重阐述了湖北省主要葡萄病害发生特点及其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