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研究了不同育苗技术对烤烟出苗率、成苗率、壮苗率、生长情况和育苗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漂浮育苗相比,地热线加热育苗、油枯发酵育苗和双棚育苗出苗时间较短,出苗率、成苗率和壮苗率较高,其中又以地热育苗效果最好.但地热育苗成本较高,可根据生产需要选择适当的育苗方式.  相似文献   

2.
5种棉花育苗移栽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冕  戴中新  王谧 《中国棉花》2016,43(9):25-29
试验采用应用较广、影响较大、代表性较强的5种棉花育苗移栽技术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棉花种子发芽率和出苗率,以疏松透气的无土基质育苗最高,有土育苗较差,水浮育苗最差;棉苗生长速度以水浮育苗最快,次为有土育苗,但无土基质育苗较慢;棉苗素质以有土育苗较好,无土基质育苗较差。棉苗的移栽效果上,无土基质穴盘育苗的成活率最高,缓苗期最短,营养钵育苗次之,3种无土(裸根)移栽的较差。从技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看,营养钵和穴盘育苗较好。  相似文献   

3.
赵长峰  杜宪录  刘守成 《北方水稻》2010,40(3):27-28,32
目前,子盘育苗机插和钵盘育苗机械摆栽是现阶段友谊农场生产中正在运用的育苗方式,钵体毯状育苗机插、植质钵盘育苗机插是两种新兴的正在试验中的育苗插秧方式。通过将这四种育苗方式插秧进行对比试验,从产量对比看,植质钵盘育苗机插产量最高,第二为钵体毯状育苗机插,第三为钵盘育苗机械摆栽,第四为子盘育苗机插,虽然植质钵盘育苗机插和钵体毯状育苗机插产量水平分别排在前两位,但在生产运用中都存在着有待解决的多种问题。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稻壳育苗的重要性,介绍了稻壳育苗方法并进行了成本分析,结果表明用稻壳育苗与土育苗比,产量性状相近,结实率和产量略高于土育苗,稻壳基本可以代替土壤进行水稻育苗。  相似文献   

5.
采用育苗基质托盘填装育苗基质的育苗方式和普通托盘填装砂基土的育苗方式对比,研究探索最佳的育苗方式组合,寻求改进育苗质量的新方法。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育苗基质托盘填装育苗基质的育苗方式在烟苗的长势,假植的操作环节,托盘的损耗,烟苗根系的发育都具有一定优势。但在保水,基质厚度方面存在不足,建议加高基质育苗托盘的高度,减小托盘底部筛孔的数量和孔径大小,确保托盘的保水性能。  相似文献   

6.
通过2012年在江苏省盐城市便仓镇进行了棉花水浮育苗、营养土穴盘育苗两种轻简育苗与移栽技术的示范试验,以当地常规育苗方法营养钵育苗为对照。结果表明:水浮育苗和营养土穴盘育苗分别比营养钵育苗增产6.0%和14.9%,但前期缓苗时间长,生长速度较慢,中期生育进程加快。同时还对轻简育苗移栽的技术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不同育苗方式对棉苗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不同育苗方式对棉苗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裸苗育苗和穴盘育苗法存在明显的不同之处,穴盘育苗的棉苗出叶速度快,裸苗育苗的茎粗、根系干重和侧根数均较穴盘育苗的粗、重和多;裸苗育苗棉株的棉苗素质好,良好的植物学形态特征为高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通过在江苏省如东县大豫镇进行棉花基质育苗与营养钵育苗对比试验与示范,结果表明基质轻简育苗,能够克服营养钵育苗的劳动强度大、用工多、管理难的弊端,是老少皆宜、快乐植棉的可行育苗方法,总结了示范情况,提出了基质育苗移栽技术应用的注意事项和如东县发展棉花基质轻简育苗的设想。  相似文献   

9.
烟草漂浮育苗不同规格苗盘的育苗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少漂浮育苗基质的草炭用量,保护生态环境,降低育苗成本,提高烟苗素质,设计了新型160穴育苗盘和209穴育苗盘,开展了新型育苗盘与常规育苗盘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较常规160穴盘,新型160穴育苗盘和209穴育苗盘培育单株烟苗草炭基质用量分别减少54.98%、66.04%,新型209穴育苗盘单位面积育苗数量增加30.63%。新型160穴和209穴育苗盘种子萌芽出苗正常,烟苗长势较强,生长发育较快,烟苗生长势强,生物量较大,根系活力均明显强于对照,烟苗移栽后烟株长势强,烤后原烟色深黄,光泽鲜亮,油分多,叶片油润柔软。总体评价,新型160穴和209穴育苗盘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替代现有常规育苗盘,且新型209穴育苗盘可增加单位面积育苗数量,建议将新型209穴育苗盘作为主要育苗盘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0.
通过无土育苗和营养钵育苗移栽试验比较,可以看出,同期同密度移栽的营养钵育苗明显强于无土育苗,同密度无土育苗第1批移栽明显强于第2批移栽,而同期移栽的不同密度无土育苗之间,在适当密度范围内,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和效益有递增的趋势.建议江西省无土育苗移栽期应在5月10日前,移栽密度以2.7万株/hm2~3.0万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11.
河北夏玉米产量潜力、产量差与氮肥效率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11~2014年河北省"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库数据对河北省夏玉米产量差和氮肥效率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河北省夏玉米一般农户产量、高产农户产量、配方施肥产量和高产纪录产量分别为7 911、10 097、8 411、11 093 kg/hm~2,所对应的产量差分别为2 186、500、3 182 kg/hm~2。邯郸地区的产量潜力和产量差最大,廊坊和沧州的产量潜力最小,产量差以石家庄和衡水最小。一般农户、高产农户、配方施肥和高产纪录的氮肥偏生产力分别为39.5、47.3、42.7、50.3 kg/kg,所对应的氮肥偏生产力差分别为7.8、3.2、10.8 kg/kg,存在较大的效率差。不同地区玉米氮肥偏生产力效率差以邯郸最大,邢台最小。  相似文献   

12.
秋发油菜产量要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油莱产量要素进行分析,有助于探准高产的主攻方向。据我们多年调查研究,油菜“籽粒系数”和经济系数变化小,要提高经济产量首先要提高生物产量;在高产更高产情况下,角果数仍是构成产量的主要因素。目前单位面积上的角果数远未达到“饱和”。高产油菜的结果层厚度大,是一个空间潜力。秋发油菜生物产量高,角果数多,经济产量高。  相似文献   

13.
种植种茎的芽眼朝向对华南8号木薯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华南8号木薯为材料,通过试验比较了在水平种植时,种茎芽眼的4个朝向(芽向)在木薯产量性状上的效应。结果表明,芽向对木薯产量性状有较大影响,鲜薯、薯干和淀粉的产量排序依次为向南>向西>向北>向东(CK),最高产的芽眼向南处理比最低产的芽眼向东处理(CK),提高鲜薯产量38.8%、薯干产量36.3%和淀粉产量34.8%;次高产的种茎芽眼向西处理比芽眼向东处理(CK)提高鲜薯产量24.9%、薯干产量24.5%和淀粉产量24.6%。我国在种植木薯时,建议采用种茎芽眼朝南、朝西或朝西南的水平摆种方式。  相似文献   

14.
玉米高产性能定量化分析及其技术途径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赵明  付金东 《玉米科学》2008,16(4):8-12
基于现有的研究基础,对产量性能定量分析体系、产量层次差异和生产障碍进行了综合分析,进一步完善玉米高产分析的理论,明确挖掘玉米高产潜力的技术途径。①基于对三合模式的产量分析,提出了产量性能定量分析体系,根据玉米高产实例提出了超15000kg/hm2的产量性能定量指标和进一步高产挖潜主攻方向;②明确了我国3大玉米主产区在光温生产、高产纪录、品种区试、农民生产田产量之间的产量层次性差异,分析了可能的原因和缩小产量层次差异的技术途径;③分析了我国目前不同玉米生产区的关键障碍性因素对产量性能可能产生的效应,提出了主要高产的技术保障措施,为实现我国玉米大面积高产高效目标提供理论与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鉴定杂交籼稻组合在云南干热籼稻区种植的产量潜力,研究不同产量水平水稻产量形成规律及群体质量指标,选用大面积生产应用的6个杂交籼稻品种为材料进行了比较试验,并根据当地水稻生产特点制定了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结果显示,广优1186、德优4727、两优2186、宜优673、两优2161、宜香3003产量分别为15.65、15.29、15.19、15.18、14.89和13.95 t/hm~2。为更好的分析水稻高产形成规律,将6个品种产量划分为高产(13.0~14.0 t/hm~2)、更高产(14.0~15.0 t/hm~2)、超高产(15.0~16.0 t/hm~2)3个不同产量水平。超高产水稻较更高产水稻有效穗数提高10.25%,较高产水稻总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分别提高32.13%、35.69%、12.50%;超高产水稻高峰苗数较更高产、高产水稻分别低10.32%和30.02%;成穗率随着产量水平的增加而增加。超高产水稻齐穗期总LAI为7左右,高效叶面积率70%左右。颖花量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加。超高产水稻实粒/叶、粒重/叶较高产水稻分别增加20.00%和25.54%。超高产水稻齐穗期、成熟期、齐穗至抽穗期干物质积累量较高产水稻分别提高11.70%、11.96%和12.35%。  相似文献   

16.
玉米高产育种研究   总被引:14,自引:9,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伟光 《玉米科学》2006,14(2):010-012
论述吉林省玉米单产对全省乃至全国玉米及粮食产量的影响,分析了我国玉米产量水平低下的原因和东北春玉米尚有较大的增产潜力,并比较了中、美国家玉米品种的差异,提出了高产超高产育种计划:即高产超高产育种方向、目标和选系方法。认为稳产育种与高产育种应同步进行;中低产田以Lan.类群与塘四平头类群为杂优模式对,向适应性强、稳产杂交种方向选育;高产田以Reid类群与旅大红骨类群为杂优模式对,向超高产杂交种方向选育。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玉米高产田产量构成要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吉林省玉米不同产量水平地块产量构成要素的分析,探讨了公顷穗数、穗粒数、百粒重、公顷粒数对产量的贡献和产量由低向高转变过程中产量构成要素的变化。根据产量构成要素对产量的贡献大小将不同品种类型分为增穗增产型、增穗和穗粒数增产型、增穗粒数和百粒重增产型、全能增产型等。提高玉米产量应根据产量构成要素的变化和品种的增产类型,相应的采取不同措施。  相似文献   

18.
稻茬小麦中高产水平下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麦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提高小麦产量是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主要途径。小麦产量由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三个因素构成,小麦产量的高低取决于产量构成因素的配置。为探究稻茬小麦中高产水平下的合理产量结构配置,本研究通过文献检索获取2001-2011年稻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相关文献,并对中高产水平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变异分析、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以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异系数为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程度为穗数>千粒重>穗粒数;偏相关分析显示,3个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偏相关系数大小为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构成因素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均为正值,大小顺序为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间接通径系数均为负值。根据中高产水平小麦产量结构的特点,在稻茬小麦的选育与栽培过程中,应以穗数为主导因素,协调穗数与穗粒数的关系,稳定千粒重。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不同时期玉米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变化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利用我国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20个玉米单交种及其32份亲本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进行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变化的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产量构成主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品种产量和中亲产量随着年代推进逐渐提高,亲本产量与品种产量极显著正相关;产量与穗粗、单株穗干重、单株粒干重、穗轴粗、子粒长、株高、叶片宽、生育期、百粒重、行数和出籽率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与穗上叶夹角、雄穗分枝数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出籽率、百粒重、穗位高、生育期、穗长、穗行数等对产量增加直接作用最大;穗粗、密度、穗干重、百粒重是产量增加的主要因子。种植密度的提高、株型的改善及果穗性状的优化是玉米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3种施肥水平对2个杂交水稻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粤优589收割产量与分蘖数、有效穗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系,红泰优996收割产量与有效穗、结实率之间存在正相关系,两品种收割产量均与每穗粒数存在一定的负相关系;3种施肥水平之间的产量无显著差异,随着施肥量的增加,粤优589收割产量均有增加的趋势,而红泰优996收割产量开始下降,然后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