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棉花三系配套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湖北省农科院经作所完成的“胞质雄性不育陆地棉三系配套”研究成果于1989年11月22日通过了湖北省科委主持的、邀请有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牧厅、湖北省农科院等单位有关专家参加的技术鉴定。一致认为,湖北省农科院经作所  相似文献   

2.
中国棉花学会2004年年会于8月8日至12日在湖北省宜昌市召开.会议由湖北省棉麻学会承办,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湖北省农业厅种植业处、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西南农业大学生物技术中心协办.  相似文献   

3.
种业是农业特别是粮食产业发展的基石。湖北省是我国的小麦主产省,大力发展小麦种业对湖北省乃至全国小麦生产发展和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湖北省小麦种业所取得的成就、面临的问题、发展的重点任务和前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旨在为制定湖北省小麦种业发展规划、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国茶叶》2011,(4):24-24
3月11~13日,黄冈综合试验站在湖北省大悟县组织召开"黄冈综合试验站第三次工作会议"。湖北省农业厅经作站副主任宗庆波、湖北省大悟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沈德恩,以及黄冈试验站所辐射示范县武汉市、英山县、大悟县、咸宁市和赤壁市的负责人、技术骨干共计30余人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5.
棉花新品种鄂抗棉4号陈继业左宜和李再兴湖北省荆州市农科所434010鄂抗棉4号棉花新品种,系湖北省荆州市农科所1984年采用鄂荆1号×(湘棉10号+新培育系)进行杂交,通过枯萎黄萎病圃进行系谱筛选,1988年育成。先后参加本所联合试验、湖北省棉花抗...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科学技术厅主持的“双低油菜芥酸、硫甙速测技术及速测仪技术鉴定会”于 2 0 0 0年 5月 2 0日在武昌召开。参加鉴定会的主要单位有湖北省政府办公厅、湖北省计委、湖北省农业厅科教处和粮油处、中国农业科学院、华中农业大学、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农业仪器分会、农业部食品质检中心、北京蔬菜研究中心、湖北省种子管理站、湖北大学、湖北浠水县农业局、湖北省油料所等。油菜芥酸、硫甙速测技术及速测仪研制是湖北省“九五”重大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双低油菜产业化技术研究与开发”重要课题之一 ,由湖北省油料作物研究所承担 ,中国农业科学…  相似文献   

7.
优质杂交晚籼金优38高产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优38是湖北省黄冈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优质杂交晚籼新组合,2004年3月通过湖北省品种审定.介绍了父母本的主要特征特性及该组合的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8.
KB02由湖北省农科院经作所选育而成。2008—2009年参加湖北省杂交棉区域试验,2009年参加湖北省棉花生产试验,2010年参加国家区试长江流域棉区试验。该品种丰产性好,早熟性好,纤维品质较优,高抗棉铃虫,耐枯萎病耐黄萎病。2009年获得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农基安证字(2009)第136号]。2010年4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鄂审棉2010001-]。  相似文献   

9.
两优277(YW-2S/双七)是湖北省农科院粮作所育成的两系杂交晚籼组合,2004年通过湖北省品种审定。根据两优277父母本的特征特性及3 a制种实践,总结了其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0.
高产优质耐病棉花新品种鄂棉21周雁声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武昌430064鄂棉21由湖北省农科院经作所从(5512×美国PD4548)F1×中棉所12的杂交后代选育而成,1988年稳定立系,系号为9038。1989年参加品系鉴定试验。1990...  相似文献   

11.
杨曾盛先生,江苏省宜兴县人,汉族,1911年2月生,卒于2002年10月,享年92岁。中共党员,华中农大教授,新中国最早的研究生导师。湖北省第三届人大代表,湖北省农学会、湖北省棉麻学会理事及中国作物学会麻类作物专业委员会委员和顾问,兼任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农业干部高级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农业科技成果评奖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国农科院麻类所研究员及《中国麻作》杂志副主编。1991年开始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杨曾盛先生于1931年毕业于上海国立劳动大学农学院农艺系,…  相似文献   

12.
由湖北省农业厅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主持的大豆新品种中豆 30生产现场会 ,于2 0 0 0年 7月 6日在国营荒湖农场召开 ,湖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湖北省监狱管理局、湖北省种子公司、湖北龙云蛋白食品集团、湖北天发集团、湖北鑫农大高新技术有限公司和湖北省 2 0个县市的农业局及粮油站、农科所、蔬菜办公室以及电台、报社等 40多个单位参加。中豆 30系中国农科院油料所育成的优质春大豆新品种 ,国家农业科技跨越计划资助项目科技成果 ,2 0 0 0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中豆 30属南方春大豆早熟类型 ,荚大粒大 ,高油…  相似文献   

13.
巨风A是宜昌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优质早籼三系不育系,2007年8月通过了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现场鉴定.巨风A株型略松散,植株较矮,茎杆较粗壮,剑叶宽长挺直,叶肉较厚,叶片内卷,穗较大,着粒密,外露率高,配合力好,品质较优.所配多个组合参加了湖北省和全国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14.
鄂粳杂3号(N5088S闵/恢128)是湖北省农科院粮作所育成的两系杂交晚粳稻组合,2004年3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7年被定为湖北省水稻主推品种。根据鄂粳杂3号多年多点制种实践并结合双亲的主要特征特性,总结出合理安排父母本播差期与行比,父本超稀匀播、培育带蘖壮秧、小苗起垄移栽,巧施重施"九二○"等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5.
1986年10月6日省作物学会水稻学组组织有关单位八位同志前往湖北,实地考察了湖北省农科院的再生稻高产现场,并观看了1985年再生稻高产栽培的幻灯片。 湖北省农科院粮作所从“IN40”中选择一特殊变异株培育而成再生稻新品种“40—1”,1984年在本所试种1.14亩,获得成功(头季稻亩产520.8公斤,再生稻亩产311.4公斤,两季亩产832.2公斤)。1986年在黄岗县及龙感湖农场各示范种植200亩,再次获得成功。黄  相似文献   

16.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简介唐仕芳,赵辉湖北农科院经作所430064经济作物研究所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十三个专业研究所之一,主要从事棉花、麻类、蔬菜、瓜类、食用菌等多门类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下设有棉花遗传育种、棉花生理栽培、蔬菜、麻类四个研究室和...  相似文献   

17.
持久抗稻瘟病中籼迟熟恢复系恩恢264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恩恢264是湖北省恩施自治州农业科学院用自育强优恢复系恩恢58作母本,恢复系多系1号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中籼迟熟恢复系,具有持久抗稻瘟病、恢复力强、配合力高、株叶型好等特点,用该恢复系所配组合Ⅱ优264综合表现优良,于2006年4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8.
《杂交水稻》2016,(1):13-14
香5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采用9311、鄂中5号和中国香稻复交,于2008年育成的籼型恢复系,具有株型适中、优质、配合力强、花粉量大、花粉活力强、制种产量高等特性,所配组合广两优5号(广占63-4S/香5)于2013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9.
荣获湖北省名优茶“陆羽奖”的“西厢碧玉簪”茶,产于湖北省崇阳县国营桂花茶场。该场所在地又名西厢,相传旧时有一女子为挣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枷锁,自由恋爱,成了封建时代的牺牲品。“西厢碧玉簪”茶就是取这个传说中的西厢之女之玉簪之形,又寓于地名之意,由湖北省农科院果茶所与该场共同研制而成。“西厢碧玉簪”茶,色泽翠绿,白毫伏体,扁直似簪,汤色杏绿,清彻明亮,清香持久,滋味鲜醇且爽,叶底嫩绿明亮。  相似文献   

20.
茶园良种化是茶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针对湖北省现有良种茶园面积少,群体品种多的现状,湖北省咸宁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专题开展了茶树嫁接换种改造技术试验研究。经过多年的试验实践,摸索出了一套适宜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的茶树嫁接技术——茶树低位嫁接换种及培育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