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研究2008年以来的新疆棉花纤维品质变化,分析新疆棉花纤维品质的整体状况及发展趋势,为新疆陆地棉纤维品质改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08~2018年我国棉花公证检验检测数据,分年度、分区域整理,分析新疆棉花纤维品质演进趋势。【结果】 11年来,新疆棉花公检占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由2008年的65.1%增长到2018年的98.3%。纤维长度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再到平稳的趋势,2018年已达29.2 mm,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2016~2018年提升较快,“30~32 mm”棉包所占比较2011~2015年提高8.3个百分点;新疆棉花平均纤维比强度呈波动变化趋势,2017~2018年提升明显,2018年平均为28.4 cN/tex,比强度“≥29 cN/tex”的棉包占比达34.2%;新疆棉花纤维整齐度变化较小,高于全国平均值,且新疆地方棉花优于兵团,较后者高0.3个百分点,“高级及以上级” 整齐度占比新疆棉花呈现出波动下降的趋势,其中地方棉花下降态势较明显;新疆棉花马克隆值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A+B级”平均占比高于全国。兵团棉花马克隆值好于地方,“A+B” 级年均占比较后者高出5.5个百分点;新疆棉花品级呈现出向好的方向发展,好于全国平均水平,地方棉花质量优于兵团。【结论】 新疆棉花对全国棉花贡献日益增大。近3年来,新疆棉花在纤维长度、比强度、马克隆值、整齐度、品级均明显提升,但也存在比强度较差、平均整齐度下降,以及高比强度、高整齐度棉花占比偏低等问题。在新疆棉花品种技术研发、示范推广及加工体系建设等方面,制定科学可行的产业政策,为实现新疆棉花适度规模、优质高效、绿色可持续的发展目标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
2005年对我国10个主产棉省的211份棉花样品的纤维长度、整齐度、比强度、马克隆值等9项指标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棉花纤维长度主要分布在28mm档,整齐度指数主要分布在83%左右,断裂比强度主要分布在29cN/tex,马克隆值多数分布在4.3-4.9。棉花纤维整体品质可以满足纺织工业纺中、低档棉纱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以1978-2007年河南省审定的87个棉花品种的区域试验资料为材料,研究了河南省棉花品种在纤维品质方面遗传改良的成效。结果表明,近30 a来,河南省棉花品种纤维品质遗传改良成效主要表现在纤维强度和细度上,纤维长度没有显著变化;纤维长度、比强度和马克隆值分别以每年0.013 6 mm、0.115 9 cN/tex和0.016 1的速度增长,其中比强度的改良成效达显著水平。相关性分析表明,纤维长度与比强度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6;纤维长度与马克隆值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27。  相似文献   

4.
新疆棉区是全国最大的优质植棉生产基地,通过对棉花品种区试表现进行分析,对新疆早熟、优质、丰产品种的选育、审定和推广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分析了新疆早熟棉花区域试验中8个区试点16个参试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表现,结果显示,16个参试品种的生育期均在123d以内,马克隆值为4.1~5.0,有14个参试品种达到双30标准(纤维长度≥30cm,比强度≥30cN/tex),其中5个品种的皮棉产量极显著高于对照品种。参试品种ZQB17-1、ZQB17-7、ZQB17-9、ZQB17-16的皮棉产量极显著高于对照品种,衣分≥41.4%,纤维长度>31cm、比强度>31cN/tex,兼具早熟、优质、丰产的特点,可进一步检验其性状表现的稳定性,为高产、优质新品种育成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一、新疆棉花的质量现状 1、品质质量:主要指棉花内在品质.新疆棉花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盛誉,棉花洁白,色泽好.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结果,1999年新疆棉花2.5%跨长28.6mm,长度整齐度48.2%,比强度22.1CN/tex,伸长率7.2%,马克隆值4.24,反射率79.09%,黄度9.11+b.反射率高居国内各棉区首位,纤维比强度与国外主要产棉国处在同一水平.  相似文献   

6.
我国棉花纤维品质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2005年农业部对我国主产棉省主栽棉花品种纤维的抽查结果表明:纤维长度主要分布在28~29mm;纤维整齐度指数高,主要分布在82%~84%;断裂比强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主要分布在27~29 cN/tex;纤维成熟较好,粗细适中,马克隆值主要分布在4.6左右;色特征级多数分布在21、31、41级。目前我国棉花纤维质量可以满足纺织工业纺中、低档棉纱(32~40支纱)的要求,可纺高支纱(60~80支)的原棉纤维所占比例较少。  相似文献   

7.
以2001—2005年农业部对13个主产棉省主栽品种抽查样品的测试结果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了“十五”期间中国棉花纤维的长度、整齐度、比强度、马克隆值等8项品质指标的分布情况,并运用STATA统计分析系统分析了各品质指标之间的关系。“十五”期间,中国生产领域的棉花纤维长度主要分布在28~29mm,整齐度指数主要分布在82%~84%,断裂比强度主要分布在27~29cN.tex-1,马克隆值主要分布在4.0~5.0,可以满足纺织工业纺中、低档棉纱的要求。各纤维品质指标在年度间有波动。按生态区划分,长江流域棉区棉花纤维在长度、整齐度、比强度等指标上优于黄河流域棉区和西北内陆棉区,但马克隆值偏高,色泽特征差,品级较低。黄河流域棉区的棉花纤维在长度、整齐度、比强度、马克隆值、色泽特征等方面处于其它两个棉区之间。西北内陆棉区的马克隆值和色泽特征最好,品级较高。统计分析表明,长度与比强度之间的相关系数r=0.7156,呈高度正相关;整齐度指数与比强度之间的相关系数r=0.5300,呈中度正相关;纺纱均匀性指数与长度、整齐度、比强度均呈高度正相关。与国际乌斯特公报进行比较,中国“十五”期间棉花纤维综合品质达到国际中等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明确棉花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 RIL)分离群体纤维品质的性状表现,并筛选品质性状优异的陆地棉新材料,本研究选用2个产量高但纤维品质差异较大的陆地棉品系,以高产且纤维品质高的SJ48-1为母本,高产但纤维品质较低的Z98-15为父本,构建含有140个F6家系的RIL群体。通过表型变异、性状分布、环境稳定性、简单相关性分析,对亲本及其衍生的RIL子代的纤维品质性状遗传多样性进行系统评估。结果表明,在9个环境中纤维品质性状均近似正态分布,并且表现出少部分超亲分离现象。棉花3个主要纤维品质性状中,纤维长度、纤维比强度、马克隆值均表现出较低的超亲比例;纤维长度较其他性状在不同年份的各个环境表现稳定,马克隆值则易受环境影响。简单相关分析发现,纤维比强度与纤维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而纤维比强度、纤维长度与马克隆值均呈极显著负相关。进一步筛选出8个高产且纤维长度均大于30.33 mm、纤维比强度均大于30.32 cN/tex、马克隆值均小于4.72的优异RIL家系,在6个以上环境均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沼液肥是一种优质的有机液体肥,新疆棉田有机肥施用较少或不施,本研究以期探究叶面喷施沼液肥对新疆绿洲棉花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方法】设置 4 个沼液肥喷施量梯度:0 kg/hm2(CK)、15 kg/hm2(OM1)、30 kg/hm2(OM2)、45 kg/hm2(OM3)进行棉花叶面喷施试验,蕾期、花期分两次喷施后,调查棉花株高、叶片数、叶宽,称量棉花各器官干物质量,测定功能叶叶绿素含量,分析产量品质指标等,研究沼液肥喷施对棉花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1)喷施沼液肥可促进棉花生长,显著提高棉花株高、叶片数、叶宽, OM2(30 kg/ hm2)处理的各项生长指标均表现较好;(2)喷施沼液肥显著增加了棉株茎、叶、蕾(铃)、根部的干物质量,蕾期喷施后棉花各器官干物质量随喷施浓度增加而增加;花期喷施后,仅叶片干物质量随喷施量增加而增加;(3)叶面喷施沼液肥可提高棉花叶片叶绿素含量。在蕾期至花期, OM2 处理叶片的 SPAD 值在 63.35 ~ 71.55 之间,随时间推移其 SPAD 值变化幅度最小;(4)随沼液肥喷施量的增加,棉花产量先增加后降低,OM2 处理下籽棉产量最高、为 6 338 kg/hm2,比对照增产 7.37%。喷施沼液肥整体提升了棉花纤维品质,提高了棉花纤维长度、纤维整齐度、马克隆值,随沼液肥喷施量的增加,棉花纤维长度呈下降趋势、纤维整齐度和马克隆值则先增加后降低、纤维断裂比强度先降后升,且 OM2 处理下纤维断裂比强度最低、为 31.78 cN/tex。【结论】在新疆绿洲植棉区,棉花蕾期、花期叶面喷施沼液肥,可促进棉花生长,有利于维持棉花功能叶片的叶绿素含量(SPAD 值);适宜喷施沼液肥,可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但是过量喷施沼液肥(OM3,45 kg/hm2),反而会降低棉花产量。  相似文献   

10.
黄萎病发生级别对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田间病圃对3个转基因抗虫棉品种冀丰522、冀丰106和石抗39进行了抗黄萎病鉴定,并从每个品种中选择45个单株分株计产,按株取样检验纤维品质,分析了棉株黄萎病不同级别对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以棉株不同发病级别为自变量、以参试品种重要经济性状的平均值为依变量,对黄萎病发病级别与重要经济性状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建立了回归方程。结果表明:3个品种均表现耐黄萎病;黄萎病发生后,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均显著降低,且降低幅度随着发病级别的增加而增大,其中,1级、2级、3级、4级病株的皮棉产量较健康植株分别降低23.57%、46.78%、66.39%和81.31%,幅度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黄萎病级别与皮棉减产率、子棉减产率、衣分、单铃重、单株铃数以及纤维长度、比强度和马克隆值的相关性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棉株黄萎病发病程度每提高1个级别,单株皮棉减产20.328%、单株子棉减产19.945%、衣分下降0.793%、单铃重下降0.618 g、单株结铃数减少2.263个、纤维长度相对减少0.513 mm、比强度下降0.773 cN/tex、马克隆值下降0.223。  相似文献   

11.
麦棉套种棉田棉蚜棉铃虫的防治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棉套种田害虫为害对棉花生育及产量的影响比单作棉田大,因此单作棉田的防治指标在套种田无法应用。研究证明,适合套种田棉蚜棉铃虫的单独防治指标是苗蚜卷叶株率20%,2代棉铃虫百株幼虫12头;相继两次为害的复合指标为苗蚜卷叶株率5%,2代棉铃虫百株幼虫12头;相继3次为害的复合指标为苗蚜卷叶株率5%,棉铃虫百株幼虫2代为8头,3代为6头;相继4次为害的复合指标为苗蚜卷叶株率5%,伏蚜百株三叶蚜量1万头,棉铃虫2代、3代百株幼虫均为6头。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我国宋代植棉和棉纺织业的发展概况,指出宋代是我国大规模植棉的分界期,宋以前主要是引进,集中于边疆种植,发展缓慢,宋以后是逐渐推广至江南、陕西等地种植,发展很快。在宋代棉业的基础上,元代及明、清棉业得到较大的发展,全国普遍植棉。如今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棉国,棉花成为首要的纺织原料,可以说是宋代棉业拓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14.
新疆棉区适宜推广的自育棉花品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棉区4个亚区气候条件差异显著,能生产多类型、多用途原棉,且均是枯、黄萎病疫区。因此,推广品种必须是优质早熟、高强力、抗枯萎病、抗(耐)黄萎病的高产品种,才能满足纺织部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麦棉间套棉田害虫综合治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生态学、经济学和环境保护学的观点出发,结合耕作栽培制度和地域特点,地麦棉间套田棉花全生育期主要害虫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棉蚜Aphis gossypii、棉红蜘蛛Tetranychus cinnabarinus、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和三点盲蝽Adelphocoris fasciaticollis等的综合防治措施进行了面积对比试验,并进行有效选择,编制出以生  相似文献   

16.
陆永跃  尹楚道 《安徽农业科学》1999,27(4):380-382,385
研究了棉铃虫卵在棉株的垂直方向上及在不同器官上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各代分布以上部4~6 层果枝为主,而且在空间格局上都是聚集的;(2)2 代时以嫩叶、顶心及边心为主,淮北3、4 代,沿江3、4、5 代顶心及边心、嫩叶、老叶处卵量分布比例减小而繁殖器官上比率明显增大;(3)适时摘除顶心、边心及无效花蕾是减轻棉铃虫为害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18.
山东棉花病害主要有19种,根据其发病部位和为害特点,一般分为四大类:苗期病害、枯黄萎病、铃部病害及叶部病害。在抗虫棉田,苗期病害、黄萎病和红叶茎枯病尤为突出,选用种衣剂,可提高苗病防治效果,用抗病品种防治黄萎病是重要措施,对红叶茎枯病采取追施和喷施磷钾肥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20.
研究棉叶螨的发生动态规律和危害的高峰期,探讨在高峰期间不同棉花品种对棉叶螨种群发生动态的影响,明确防治的最佳时间。结果表明,阿克苏地区棉田的棉叶螨在7月中下旬到8月上旬发生第1次高峰,8月中下旬发生第2次高峰,在2016年高峰期间中棉37、中棉43和中棉47的棉叶螨数量分别为13.53,13.85,12.43头;在2017年高峰期间中棉37、中棉42和中棉37+中棉42混播的棉叶螨数量分别为14.80,12.80,15.60头;棉叶螨在第1次高峰期的数量高于第2次高峰期间,繁殖速度快,发育能力强。棉叶螨在第1年对从未种过品种的危害性不大,数量也并不多,次年续种棉叶螨会对该品种产生适应,种群数量增多,危害性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