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菊花反季节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菊花依自然花期可分为春菊、夏菊、秋菊、寒菊。春菊花期为4月至5月下旬;夏菊花期为5月下旬至7月;秋菊花期为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寒菊花期为12月上旬至翌年1月。这样,花圃里2月、3月、8月、9月、10月均不见菊花,国庆和春节没有菊花可供观赏。特别是名菊,一般都在秋季开花,其他季节很难看到。笔者总结出一些菊花反季节开花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秋菊为典型的短日照植物,通过短日照处理可使其花期提前.本文从育苗、上盆、上盆后的管理、短日照处理等几个方面介绍了秋菊的提前开花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秋菊春促主要是利用秋菊冬春萌发的根芽培育矮壮苗,并通过遮光促蕾、养蕾护蕾、抹蕾促花、综合防治病虫害等栽培技术措施,使秋菊在春夏季节开花。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3个秋菊品种用长日照、NAA、NAA+IB组合和自然短日照处理试验,发现长日照处理是秋冬季菊花栽培延迟开花提高品种的最佳途径。NAA和NAA+IBA组合喷施叶面,可显著延迟秋菊开花,随浓度的提高,延迟开花时间越长。  相似文献   

5.
甜菊和秋菊都是多年生菊科短日照植物,但是这两种植物的成花对光周期反应类型及光周期诱导条件习性等有所不同,其光周期诱导效果也不同。甜菊成花对光周期反应属花发端要求SD条件,而花发育要求中日照条件的类型。甜菊对诱导光周期的反应敏感,但对温度要求却不严格。因此,甜菊在1~10天SD处理均可提早诱导成花,其中7月中下旬10天SD处理的植株诱导成花效果最佳。秋菊成花对光周期反应属于花发端和花发育均要求SD条件的类型,而且秋菊成花对温度条件的要求严格。秋菊光周期诱导在7月中下旬15天左右SD处理,现蕾开花效果最佳。二年生LDP月见草成花对光周期反应比对春化作用反应敏感。月见草成花对光周期的反应属于花发端严格要求LD条件,而花发育要求中日条件。  相似文献   

6.
菊花原产于我国,又名鞠、黄华、帝女花等,为菊科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菊花品种繁多,色彩丰富,花型多变,姿态万千,观赏价值高,深受人民大众喜爱,既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也是我国四大切花之一,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很高地位。菊花按花期分为夏菊、早菊、秋菊、寒菊、四季菊。我们这里主要研究的是秋菊,秋菊10~11月份开花,属短日照植物,喜阳光充足、秋季凉爽的气候条件。要求富含大量腐殖质、肥沃、疏松的中性土壤。  相似文献   

7.
通过在温室内栽培观察,筛选出W1,WW2,WC三个耐低温秋菊品种及W1A,W1-1两个对低温明显敏感的品种,以耐低温品种W1,WW2,WC为材料研究了秋菊的光控抑制栽培技术,通过调节摘心及光照处理时间使秋菊在11月中旬到3月上旬开花。  相似文献   

8.
NAA和IBA对菊花生长发育和花期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3个秋菊品种用长日照、NAA、NAA+IBA组合和自然短日照处理试验,发现长日照处理是秋冬季菊花栽培延迟开花提高品质的最佳途径.NAA和NAA+IBA组合喷施叶面,可显著延迟秋菊开花,随浓度的提高,延迟开花时间越长.不同的品种株高、叶数、开花直径对生长调节剂反应不一样,短日照迟感型品种使用NAA或NAA+IBA组合处理比短日照敏感型品种在生长质量与延迟开花方面可获得更好的效果.NAA+IBA组合处理效果比NAA单独喷施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正>菊花原产于我国,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也是世界四大切花之一,在我国已有1600年的栽培历史。菊花品种丰富,花色繁多。据统计,我国现有菊花品种有3000多个。菊花是菊属中一个独特的物种,菊花按花径大小可分为大菊和小菊。其中,大菊品种深受国人喜爱。按照开花季节不同分为春菊、夏菊、秋菊和寒菊。秋菊花期为10—11月,我国菊花品种大多数为秋菊,自然花期在11月左右。秋菊喜冷凉,花期在10—11月,利用秋菊习性进行短日照处理反季节栽培技术早已被人们掌握,为了给菊花提供合适的生长环境,  相似文献   

10.
光照与温度组合处理在花卉的花期调控中,有时光照和温度中某一因子对打破休眠、生长、开花、芽分化、花芽发育和开花起明显的支配作用。如紫罗兰的花芽分化期需要15℃以下的低温处理,秋菊的花芽分化需要短日照条件,铃兰打破休眠需要0℃的低温处理等,但多以两个处理因子为主,进行合理组合,以促进或延迟开花。例如秋菊要求在短日照条件下花芽分化,但必须给予15℃以上的温度,若低于15℃,则花芽分化受阻。同时一个处理因子的变化,其它因子也随之而改变,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报春花以进行短日照处理促进花芽分化,只有在16~21℃时才有效,当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