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方面,种业企业自身较弱;另一方面,种业优秀的人才、技术、资源等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所——种业突围,路在何方?鸡蛋和石头,曾是对国内种业公司和国际巨头种业集团的形象比喻。中国有6000家种子企业,2010年,排名前20的种子企业销售总额却不及美国孟山都公司的  相似文献   

2.
用创新发展的新理念武装头脑,解放思想,大胆尝试,通过破除不利于种业发展的社会体制、运行机制,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社会资源,建设一批可与国际种业巨头相匹敌的中国现代种业集团。本文从创新激活人力资源、创新激活种业市场要素、创新激活种业发展内部动力、创造种业发展外部环境等4个方面阐述了用创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种业的方法策略,以期为创新带动我国种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位于北京东部的国际种业科技园区发展迅猛,目前已吸引了30余家中外知名种子企业进驻。北京正力图将它打造成中国的"种业硅谷"。国际种业科技园区位于北京市通州区,规划面积3万亩。世界排名第四的种子企业法国利马格兰种业和北京德农种业、垦丰种业等30余家企业,以及中国农业大学通州试验站、中国农科院通州院区等科研单位相继入驻园区。作为世界第二大种子市场,中国的市场规模已经由2000年的250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550亿元左右。孟山都、杜邦、先正达等跨国种业巨头悉数落户中国,它们看重的正是中国种子市  相似文献   

4.
, 《北京农业》2013,(31):18-21
看完国际巨头,我们再来翻看北京的种子企业,翻阅这些企业的管理模式、企业文化、市场营销的模式,不难发现,北京种子企业身上的科技创新能力、企业竞争精神、供种保障能力丝毫不逊于跨国巨头,这些能量足以让他们引领中国种业的发展,迈向国际舞台。  相似文献   

5.
, 《北京农业》2012,(29):1-2
<正>2012年9月12日,第二十届北京种子大会暨北京国际种子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北京市农业局副局长郑渝发表了题为《北京市推动现代种业发展主要措施及具体对策》的重要讲话。讲话高屋建瓴地阐述了北京种业在国内的地位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对国内种业的发展起到了指导作用,将有力推动首都和全国种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6.
民族种业市场化时间较短,产业化尚处于初级阶段,种子科技含量对种子市值增长、产业发展的贡献依然偏小.同时,国际种业巨头加快在中国布局,种质资源流失,民族种业发展空间受到挤压,产业安全受到挑战.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唯有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健全外资监管制度,大力推进种业科技创新,才能守住民族种业安全的底线.  相似文献   

7.
《北京农业》2011,(17):54
<正>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谢正观曾在2010年的全国"两会"上提交了一份加强应对外资渗透我国种业市场的提案。他担心"洋种子的长驱直入会造成我国未来农作物受制于国外种业巨头的被动局面,阿根廷农业曾被一些国际跨国种业巨头全面控制,造成本国农业生态的大破坏"。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际种子巨头对我国的强势渗透,国内种业企业面临巨大挑战,直接影响我国粮食安全.专家建议,我国宜借鉴发达国家种业发展的经验,建立健全适应新形势的安全供种体系,在种业市场开放中趋利避害,维护下游产业的粮食安全、农业安全.  相似文献   

9.
<正>国务院副总理汪洋29日在北京市考察现代种业发展工作。他强调,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整合种业资源,加大政策扶持和投入力度,全面提高种业发展水平。在北京通州国际种业科技园区,汪洋考察了种业科技企业,并主持召开推进现代种业发展座谈会。他强调,要加快种业科技创新,优化科技资源  相似文献   

10.
1 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围绕农作物、畜禽、水产、林果花卉四大种业,整合优势种业资源,坚持创新驱动、企业主体、市场导向、兴业富民的原则,加大政策扶持,增加种业投入,提升北京种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企业竞争能力和市场监管能力,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体系,全面提升北京种业发展水平,努力打造"种业之都".  相似文献   

11.
2011年5月9日,笔者有幸参加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主持的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工作会议。回良玉副总理在会议上强调,要把建立产学研联盟、促进"育繁推一体化"作为整合种业资源的重要切入点,努力建立与我国农业大国地位相适应、具有国际  相似文献   

12.
一方面,是外资种业巨头在华增设育种基地扩充产能,销售业绩攀升,业务向纵深发展,另一方面,却是本土种业仍处"混战时代",面临企业规模小、研发水平低、市场混乱等诸多难题。本土种业如何"正视差距""奋起直追",成为正在此间举行的"2010年中国国际种业博览会及种业高峰论坛"上各界人士谈论的热点。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大型种子公司逐渐进入我国种业市场,凭借着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育种技术以及先进的生产管理,给我国种子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如何规范我国种业产业的快速发展,提升种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运用价值链管理分析法,对种子企业价值链及其拓展延伸模式进行分析,探讨种子企业挖潜外部资源、优化和整合企业价值链、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4.
种业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和先导,是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籽种产业具有基础性、战略性、知识性和辐射性等特点,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促进种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壮大,对北京世界城市建设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北京种业现状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北京种业已确立了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北京已成为全国种业企业聚集中心,2010年有种业经营企业1335家,其中持证种业企业361家。全国种业前10强有4家总部设在北京,全球种业前10强有8家在北京设研发机构。北京已成为全国种业交易交流中心,北京正在依托国家现代农业科  相似文献   

15.
正种业是一个触及中国农业发展命脉的产业,企业则是种业发展的主体。在外资企业的强势进入和市场冲击下,我国本土种子企业该如何突围?我国自2000年颁布《种子法》以来,种业开始进入市场化发展阶段,随着国内种子市场的逐步开放,全球种业前十强的跨国集团开始大举进军中国市场,面对外资种业巨头的蚕食,本土种业堪忧。  相似文献   

16.
《北京农业》2012,(14):54
<正>由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和北京市农业局共同主办,由北京市种子管理站承办的"2012北京国际种子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将于2012年9月在北京举行。北京国际种业发展高峰论坛以"打造种业之都,促进国际交流"为主题,已经成功举办三届,特别是每届论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水产种业创新发展的路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水产种业是水产养殖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核心竞争力,充分研究其发展面临的问题,探讨其发展路径对水产种业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回顾中国水产苗种产业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基于国家种业发展战略和现代水产种业的内涵,分析现代水产种业发展重点、现有基础、优势、存在的问题和制度管理差距,提出了创新发展的路径。研究表明,中国是水产种业大国,但总体上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我国水产种质资源丰富,资源保护体系、原良种和苗种生产体系、水产种业技术体系和法律法规管理体系已初步建立。但也存在种质资源保护基础较弱、先进技术集成运用不足、新品种研发层次低的问题。以种业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运行体系尚未建立,支持政策不足,市场管理有待加强。同时,种质资源管理机构和职能少,资源保护立法和管理滞后,新品种审定及知识产权保护办法有待完善,育种联合攻关和新品种商业化机制也有待深化。苗种行业进入门槛低,生产标准化不足。现代水产种业应围绕生物育种,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协同的中国特色水产种业创新体系。因此,建议强化国家水产种质资源保护机构及其职能,尽快完善种质资源管理办法、新品种审定办法和新品种产权保护规定。通过健全政府支持体系、提高产业进入门槛、改革人才流动机制、严格苗种许可制度、净化经营环境等,扶持优质水产种业企业快速成长。同时积极推动数字化技术运用。  相似文献   

18.
王磊 《中国农垦》2014,(10):31-34
<正>种业是农业生产的源头和粮食安全的关键,随着我国耕地、水等农业基本资源的短缺以及及育种、生产、销售等高端人才的缺乏,仅仅依靠国内市场来对抗跨国种业集团竞争的局面已经严重制约了中国现代种业的发展。因此,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来开展全球种子市场布局,加快种业"走出去"步伐,对新时期的中国种业发展显得迫切必要。本文借助国际种子联盟、联合国粮农组织、中国海关等发布的相关数据,选取了大田作物、蔬菜、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种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种业规模和制种产量明显提升,企业育种能力不断提高。但我国种业在发展理念、种子监管、国际市场竞争力以及高新技术掌握程度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通过剖析我国种业产业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新形势下种业发展机遇,就现代种业发展方面提出意见建议,力求促进种业发展转型升级,助力我国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2011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首次明确了农作物种业的国家战略地位,对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具有重要意义。要巩固农作物种业的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地位,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最首要、最紧迫、最直接的任务就是要快速提升我国种子企业的竞争力,加快打造一批育种能力强、生产加工技术先进、市场营销网络健全、技术服务到位的"育繁推一体化"现代种业集团。世界种业发展的集团化、国际化趋势十分明显,我国种业能否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守住阵地,进而拓展国际市场,关键在我国种业骨干企业竞争力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