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小麦育种研究室利用衡水市独特的生态气候条件,立足冀中南,面向黄淮麦区,围绕小麦产业需求,以抗旱节水、丰产广适、优质高效为目标,以改进小麦品种的水分利用效率为核心,开展种质资源创新、新品种选育、抗旱节水栽培研究以及新品种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2.
《宁夏农林科技》2014,(7):26-26
<正>2014年6月12日,由宁夏农林科学院生物中心主持,宁夏大学、澳大利亚农业研究中心和固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共同完成的自治区科技攻关国际合作项目"小麦节水种质创新与高产节水新品种聚合选育"顺利通过了科技成果登记。该项目主要针对我国西北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小麦生产上缺乏节水品种,且节水、高产性状难于统一的现状,从提高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入手,积极与澳大利亚国际农业研究中心(ACIAR)合作,利用其提供的先进选择指标、技术及不同抗旱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优质小麦育种及优质小麦市场需求进行了分析,结合山东省长期水资源缺乏的状况,制订了小麦优质高产、抗旱节水育种目标。按照育种目标选配亲本,以优质高产、矮秆、多抗小麦品系烟1933为母本,以陕西省农科院育成的优质高产、抗旱耐瘠、抗病小麦品种陕82-29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育,水旱地交替选择,成功育成优质高产、抗病节水小麦新品种烟农21号。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河南省洛阳市科技局邀请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省农科院等单位的21位专家,对洛阳市农科院申报的"节水抗旱高产小麦新品种洛旱3号选育及应用"等3项研究成果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村科技》2011,(8):15-15
以抗旱、节水为主要特点的小麦新品种——普冰9946,日前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该品种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学院张正茂研究员与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李立会研究员合作选育,已在陕西渭北旱原肥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鹤麦2号是鹤壁市农业科学院以西农881和豫农69作亲本进行有性杂交,经多年定向系谱法系统选育而成的抗旱、高产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属半冬性、抗旱节水、高产稳产、综合性较好的小麦新品种。一般产量为6 000~6 750 kg/hm2,高产潜力可达8 250 kg/hm2。2011年5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鹤麦2号集抗旱、高产、稳产、多抗于一体,在干旱地区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通过承担小麦抗旱节水品种筛选试验及示范工作,指出目前小麦生产中抗旱节水方面存在的问题及选育、推广抗旱节水小麦品种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抗旱节水高产小麦育种及研究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山西省干旱缺水的气候特点,以抗旱节水高产优质为育种目标,育成了晋麦47号、晋麦54号、运旱22—33等优良小麦新品种。在选育研究中,采取协调型的选育思路,合理组配亲本,使抗旱与丰产、高产与节水有机结合。通过早代适当稀播、选穗、看籽、及早测产、优组多选、异地鉴定、系统观察和系统选育的有效选择,提高了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9.
抗旱高产稳产广适优质小麦新品种长7080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小麦新品种长7080是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以抗旱多穗中间材料03-6838为母本,节水高产品种核丰4号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而成,具有抗旱丰产、优质广适等优良特点。该试验从长7080的选育过程、遗传表现、特征特性、产量表现进行分析,旨在为后续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其作为优异品质遗传资源和种质创新的优良基因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了准确地鉴定新育成小麦品种的节水抗旱特性,筛选出适宜山西中部旱地种植的小麦新品种,以10份山西中部旱地小麦区域试验品种为材料,采用干旱和灌溉2个处理,通过对水旱条件下抗旱系数、抗旱指数、产量-水分高效利用指数计算,进行了节水抗旱性评价,同时分析农艺性状与抗旱节水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长麦6197、晋太141、汾4862、ZM147、长麦6065和长5553等6个品种抗旱节水性优于对照长6878,晋太141是具有水分高效利用特性的小麦品种;干旱条件下,穗粒数与产量-水分高效利用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r=0.739 5),与抗旱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0.631 8),说明品种在旱地条件下穗粒数的表现,可作为抗旱节水小麦种质筛选指标;产量和产量-水分高效利用指数间呈极显著相关,干旱、灌溉条件下的产量和抗旱指数分别呈极显著(r=0.982 9)和显著相关(r=0.716 6)。因此,可利用水旱交替选择育种方法,选育抗旱节水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11.
烟农1212是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小麦研究所以烟5072为母本,石94-5300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谱法多年选育而成的,具有高产、抗寒、节水抗旱、抗病、抗干热风、抗倒伏等优点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于2017年通过山东省审定,适合在黄淮冬麦区及全省高肥水地块种植。该文主要介绍了烟农1212的主要特征特性,提出了其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2.
<正> 旱作所是河北省唯一的以旱作农业为主攻研究内容的科研单位,其工作目标是:以抗旱节水为主线,重点研究河北省平原易旱区旱地农业、节水农业栽培技术,选育节水抗逆高产小麦、玉米、棉花、谷子新品种,果菜粮棉主要害虫生物防治技术及技术服务。技术服务立足河北,面向全国。 旱作所自1955年建所以来,先后取得90余项科研成果,其中国家级科研成果9项,省部级科研成果62项。目前一批  相似文献   

13.
抗旱节水小麦新品种洛旱3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洛旱3号(原名洛麦9505),是洛阳市农科所1995年用(豫麦48号×豫麦2号)F1与(衡水6092×豫麦18号)F3杂交选育而成的半冬性、早熟、多穗型旱地小麦新品种。2001~2004年,先后参加了河南省旱地小麦新品种区域试验、河南省旱地小麦品种生产试验及小麦抗旱性鉴定试验。表现抗旱节水、高产稳产、抗逆性好、适应性广。2004年9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04003)。1选育背景干旱一直是旱作农区导致小麦减产的主要因素。选用抗旱节水品种,已成为抗御干旱,提高小麦产量的重要措施。由于我省生产条件差异较大,降雨分布不均,生…  相似文献   

14.
优质旱地小麦新品种运旱115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以烟361为父本、临139为母本,历时10年(2001-2011年)选育而成国审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主要特征特性表现为抗逆、高产稳产、品质及综合农艺性状优良。高产栽培措施应包括:应适期适量播种,增施有机肥,加强各个生育期的抗旱保墒节水管理;前期壮苗,提高成穗数;加强中后期管理,增加穗粒数,提高千粒重。  相似文献   

15.
乡村采风     
《新农业》2007,(3)
杂交小麦新品种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张正茂副研究员选育的旱地冬小麦新品种“普冰143”,以日本普通小麦为母本,以抗旱、抗寒、抗病的小麦近缘野生冰草为父本,经远缘杂交选育而成。具有抗旱、抗病、分蘖能力强、结实性好的优点,属冬性多穗型小麦品种。近年通过多点多年、水旱地交叉试验,  相似文献   

16.
华北地区水资源严重不足已经明显影响了该区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其中农业灌溉用水量巨大,而小麦为该区主要的灌溉用水作物,因此,培育和应用节水小麦品种是缓解该区淡水危机的重要途径。作者通过分析小麦生长需水规律和华北地区降水特点,在小麦全生育期只浇1水的条件下,比较了不同时间灌水对小麦生物学形成量和籽粒产量的影响,提出了选育抗旱丰产小麦新品种的"拔节灌溉选择法",即:在自然条件下,小麦全生育期只灌溉1次,灌溉时间为拔节期,根据小麦生长的综合表现,选留生长茂盛,生物学产量和籽粒产量都高的单株或株系。利用该方法经过十几年的选择,育成了系列节水丰产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17.
《新农村》2011,(10)
以抗旱、节水为主要特点的小麦新品种——普冰9946,日前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已在陕西渭北旱塬肥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选育和应用抗旱小麦品种,是解决旱地小麦单产低而不稳,实现旱作麦区持续增产增收的主要途径.豫麦48号是洛阳农科所育成的旱地小麦新品种,1997年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9年荣获国家"九五"新品种后补助贰等奖.  相似文献   

19.
根据我国北方麦区气候、生态、生产条件复杂多变的特点,确立育种目标为选育抗旱节水高产稳产广适小麦新品种。通过对北部和黄淮两大麦区优异种质材料的鉴定和利用,融汇两大麦区优异目标基因;后代选育采用水旱交叉选育法,为不同生态类型品种的选育创造了条件,实现了自然选择、人工选择和定向培育的有机结合;品种鉴选应用抗旱节水鉴定评价体系新方法,克服了抗旱节水与高产、高产与稳产广适难以结合的技术难题,实现了抗旱节水高产稳产品种的有效鉴选。在同一育种系统中用同一组合育成长6359和长4738 2个国审小麦品种;长6359适宜国家黄淮冬麦区旱地种植,长4738适宜国家北部冬麦区水地种植,适种区域横跨黄淮和北部两大麦区的旱地和水地;长6359旱作丰产性好、抗逆性强、稳产适应性广;长4738丰产潜力大、节水性好、稳产广适。因此,该方法实现了抗旱节水与高产稳产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0.
莜麦(裸燕麦)抗旱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形态结构、生理代谢、抗旱育种以及抗旱节水栽培措施4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莜麦抗旱的研究进展.并得出了与小麦、玉米抗旱研究相比,莜麦的抗旱研究在广度和深度的有一定的差距.提出在今后的莜麦抗旱研究工作中,应当借鉴小麦、玉米抗旱研究的技术和方法 ,采用分子生物技术和传统选育相结合的方法 来选育抗旱品种,并结合抗旱节水技术来实现莜麦抗旱增产的目的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