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杀青是名优绿茶加工的关键工序之一.锅炒杀青一直是名优绿茶杀青的主要方式,具有茶叶香气高、滋味鲜醇的特点,但生产上容易出现茶叶烟焦的现象,影响了名茶的品质.近年来,蒸青茶因其色泽绿,汤色稳定的特点受到许多厂家和消费者的青睐. 日本对蒸青茶的研究偏重于煎茶品类,煎茶原料多以一芽三四叶为主,一般杀青时间掌握在40~50s.国内齐桂年、刘勤晋选用一芽二叶、一芽三叶初展为原料对其研制的加压式滚筒连续蒸汽杀青机轴转速、筒转速和筒倾角的优化组合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梁咏诚对云南大叶种绿茶蒸汽杀青工艺进行了研究,所用蒸汽杀青机由当地民间蒸米粉机改进而成.欧丽兰对四川和重庆两地蒸青生产线的工艺参数进行了对比研究,确定最佳的工艺组合.进一步的研究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2.
一、蒸青绿茶概述蒸青绿茶具有汤色嫩绿、叶底清绿、干茶色泽翠绿和口感鲜爽、回味甘醇、苦涩味低、保质期长的品质特点,深受茶叶界人士和消费者青睐.日本人称蒸青绿茶为具有真色、真香、真味的纯真天然风味茶.蒸青绿茶是我国一个古老绿茶品种,盛于唐宋时期,但由于其加工工艺复杂,劳动强度大,自元明以后逐步被炒青绿茶所取代,在国内长期处于濒绝状态.我国茶种和蒸青绿茶加工技术传入日本以后,蒸青绿茶在日本得到了发展,并成为日本的主要茶类,50年代末日本发明了滚网筒式蒸汽杀青机,把蒸青绿茶生产推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3.
茶叶,依制法和品质特征的不同,分为绿茶、红茶、青茶、黄茶、黑茶、白茶六大类。绿茶,历史最久,花色最多。制法源于我国。初制先高温杀青,再经揉捻和干燥而成。因杀青方法不同,又有炒青、烘青、晒青、蒸青绿茶之分。“清汤绿叶”是其品质特征。我国主产区有浙江、安徽、湖南等。名茶“西湖龙井”素以“色绿、香郁、味  相似文献   

4.
茶叶杀青机的类别及其性能(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权启爱 《中国茶叶》2006,28(5):18-21
三、网带式茶叶蒸汽杀青机 当前生产中所应用的蒸汽杀青机,一种机型称为茶叶汽热杀青机(图3);另一种称作茶叶蒸青、脱水、冷却联合机(图4),均由浙江省的茶机生产企业所开发。云南、广西等茶区也先后开发出此类机型,但在茶区应用不够广泛。  相似文献   

5.
蒸青绿茶制作的温度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霖 《福建茶叶》1999,(1):30-31
色泽绿,是蒸青绿茶的产品质量标准之一。要达到色绿要求,加工过程温度控制是至关重要的。蒸青绿茶生产流程温度控制示意如下:茶育保管30℃以下(室温)──杀青100~120℃(蒸气)──粗揉95~110℃(室温)──中揉50~80℃(热气)──精揉90~100℃(火烤)──烘焙70~90℃(热风)──筛分、匀堆(室温)──成品。鲜叶保管是蒸青绿茶质量保障的第一关。正常情况下鲜叶保管的温度控制在30℃以下,采取的措施有两种,经常的翻动鲜叶以散热;增加堆场通风排气。杀育工序是蒸青绿茶生产的第一工序。温度的控制通过蒸气流量调节来实现。…  相似文献   

6.
日本主产蒸青绿茶,其制造方法是蒸汽杀青,中间分段加温揉捻炒制做形,最后烘干。全程机械化或连续化生产,也有初制毛茶(荒茶)和精制茶(仕上茶)之分。产品主要特征是成茶色泽墨绿,汤色浅绿,叶底青绿,即所谓“三绿”。条茶的条索细长紧圆带扁,香气清鲜带有特殊香,如海藻或紫菜香气,滋味清  相似文献   

7.
蒸青绿茶杀青工艺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霖 《福建茶叶》2003,(4):28-28
蒸青绿茶,是古老的茶叶种类之一。自唐代即盛行蒸青制作茶叶,随着中华文化的传播,蒸青绿茶制作工艺传至日本,日本制茶业在此基础上研制出了碾茶、煎茶、玉露茶等种类,并在栽培、加工、制作方面取得发展,煎茶成了日本绿茶的当家茶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引进了许多条煎茶生产线,蒸青绿茶生产在我国悄然兴起。蒸青绿茶讲求三绿(干茶色泽绿、浸泡汤色绿,泡后叶底绿),讲求茶的滋味甘醇、鲜爽,带海藻味的绿豆香。要达到这一质量要求,就必须在茶叶采摘、鲜叶贮存、杀青、温度控制、加工工艺掌握等方面予以重视。蒸青绿茶加工过程的各个环节对茶叶的…  相似文献   

8.
茶叶杀青机的类别及其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权启爱 《中国茶叶》2006,28(4):12-13
20世纪50年代前,我同茶叶加工中的杀青作业均是在斜锅杀青灶上用手工进行的。在1958年的群众技术革新运动中,我国绿茶产区根据斜锅杀青原理,研制成功锅式杀青机,并在成套的长炒青绿茶设备中被命名为“58型锅式杀青机”,后又不断改进,正式定型为6CS84型锅式杀青机,在全国茶区广泛应用。6CS84型锅式杀青机曾是20世纪70年代以前我国绿茶加工中使用最普遍的杀青机,  相似文献   

9.
日本和原苏联是世界上除中国之外较大的绿茶生产国,其产品主要是蒸青绿茶,工艺流程为:鲜叶管理、蒸汽杀青、初干、揉捻、干燥、分筛及包装。现就国外近年来绿茶加工技术的进展情况间简述如下:1. 自动化鲜叶保鲜装置 鲜叶质量是成品茶质量的基础。传统工艺是将鲜叶摊放到室内地面贮放。由于这种方法易使鲜叶堆积发热、红变、腐烂,达不到保鲜的目的,造成茶厂很大的经济损失。日本近来研究成功鲜叶自动化管理装置。鲜叶进厂验收后,即投入地下接茶斗,由鲜叶输送带自动输送堆积到鲜叶管理装置上贮存,这些装置都应用电子自控间隙通风达到降低叶温…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绿茶加工的鲜叶摊放、杀青、冷却和干燥等工序均逐步实现了连续化流水作业,惟独杀青后的揉捻间歇作业如何实现连续化仍在探索中。 20世纪80年代初,浙江省和安徽省分别就连续揉捻机技术进行了攻关,作了机械和气动调控揉捻加压装置的设想和试制,试图实现揉捻加压的自动化。  相似文献   

11.
供求信息     
供:广东省华海糖业发展有限公司 本公司是广东省内最大的绿色食品茶叶基地,现有茶园10000亩。我司生产的“雄鸥”牌及“勇士”牌蒸青绿茶,是采用独特的蒸汽杀青加工方法精制而成的,具有汤色绿、  相似文献   

12.
滚筒杀青机是一种以炒杀为主,兼有蒸杀作用的高效连续杀青机。我国最早研制的70、80型滚筒连续杀青机主要用于大中型茶厂(场)中低档茶的杀青。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名优茶发展迅速,由于手工加工名茶工效低、品质不稳定,机制名优茶技术得以迅速发展。小型滚筒连续杀青机已成为我国名优绿茶杀青的主要机型,具有杀青叶芽叶完整、叶色绿、汤色清澈明亮的特点。目前开发的用于名优绿茶杀青的滚筒连续杀青机有30、40、50型,其中30型滚筒连续杀青机适用于小规模生产,大量生产则采用40、50型滚筒连续杀青机。  相似文献   

13.
正恩施玉露内含成分丰富,具有外形紧圆挺直显毫、翠绿油润,内质清香持久、滋味醇爽、汤色绿亮、叶底绿亮匀整的品质特征。恩施玉露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中唯一的蒸青绿茶,以其独特的蒸汽杀青工艺和外形独树一帜,在国际国内享有盛誉。在传统加工过程中,恩施玉露的加工工艺分为蒸青、摊凉、铲头毛火、揉捻、铲二毛火、整形上光、拣选等过程,其中以整形上光为形成其品质特征的重要工序。然而传统  相似文献   

14.
曹跃生 《中国茶叶》2007,29(1):29-30
蒸青茶的加工工艺流程包括:蒸(杀)青-叶打-粗揉-揉捻-中揉-精揉-烘干。这种有别于炒、烘、晒青茶的工序,形成了蒸青茶特有的品质,即干茶深绿油润、汤色浅绿清澈、叶底翠绿、滋味醇和、香气鲜爽、条索细直紧圆形似松针。蒸青茶的品质与工艺参数有着密切的联系,而目前蒸青茶多采用连续化生产,确定了工艺参数往往在一天的生产中都不作大的改变。进厂的鲜叶质量水平虽然当天相差不多,却也存在着个体上的差异,随着摊放时间的延长,鲜叶的新鲜度和含水量都会有较大的变化;一天中不同时间生产车间的温度、气压也有不同;且不同班次,不同操作工人的操作习惯也不尽相同,所有这些因素都会对产品质量有所影响,因此加强在制品的审评,及时发现某项因子的缺陷从而及时调整工艺参数,对确保整体产品质量的稳定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临湘县年产边销茶约15万担,绿茶约7000担。边销茶中老青茶产量不多,改制茶比重最大,提高改制茶质量,是发展临湘茶叶生产的晕点,是提高临湘茯砖品质的基础。临湘改制茶是不同于黑茶和老青茶的一种边茶原料。它与老青茶比,多了一道发酵工序;与黑茶比,干燥不用烘焙,采用阳光直接晒干。其初制过程分为:改刀—打浆—杀青—揉捻—发酵(渥堆)—复揉—干燥。  相似文献   

16.
试验通过加工流程为:鲜叶——〉晒青——〉凉青——〉做青(摇青,凉青)——〉杀青——〉揉捻——〉做型(双锅曲毫机)——〉干燥,这一工序试制贵州特色青茶,以黔湄412品种鲜叶为原料,做青工艺采用两次摇青,所得成品茶已达到青茶特有的品质要求。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根据我省加工银毫茶,杀青方法大多数采用手工杀青的现状,开展蒸汽杀青和手工杀青比较银毫茶品质,加工成本和功效的试验。其结果表明:两种杀青方法加工的银毫茶品质差异不大,蒸青生产一公斤银毫茶比炒青可减少开支7.2元,提高功效2.2倍。利用蒸青方法加工银毫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日本薮北茶的栽培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启华 《中国茶叶》2008,30(6):27-28
随着这几年我国蒸青茶生产的发展以及出口日本市场竞争的加剧,适合日本消费者的高品质茶叶无疑更受市场的欢迎。引进日本茶树品种进行种植、培育,是提高蒸青茶品质的有效途径。10多年来,浙江省绍兴市御茶村茶业有限公司大力引进日本茶树品种,特别是薮北种进行大规模培育,为生产优质蒸青茶提供了有力的原料保证。  相似文献   

19.
针对蒸汽杀青加工针形名茶造型困难,粟香不浓的问题,以揉捻,理条,提香工艺为重点,开展了蒸青针形名茶造型与焙香技术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脱水揉捻结合理条”的造型技术及烘焙提香技术加工的蒸青针形名茶,不仅保持了炒青针形名茶形似松针的外形特点和香高味爽的内质风格,而且色泽翠绿.  相似文献   

20.
邹兴 《茶叶通讯》2001,(4):42-42
茶叶蒸青工艺源于我国 ,目前盛行于日本。我国现代茶叶以炒青为主 ,蒸青制作不多。蒸青与炒青各具特色 ,炒青香味较好 ,但颜色暗淡些 ,在制作过程中容易产生焦边爆点 ,而蒸青茶颜色翠绿 ,成束成朵 ,但有苦涩、青草味 ,许多人因此不太习惯。长期以来 ,茶业界人士都在寻找途径克服炒青与蒸青的缺点 ,把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炒青为什么在制作中会产生焦边、爆点或者红梗现象呢 ?主要在杀青过程中产生 ,炒青是采用滚筒杀青 ,筒壁温度很难控制 ,温度过高则产生焦边、爆点现象 ,温度过低茶叶杀不透 ,同时投叶量也难以掌握 ,量大杀不透、量小则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