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玉米4个穗部性状的遗传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10个优良玉米自交系配成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研究玉米穗长、穗粗、穗行数、百粒重4个穗部性状的遗传效应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穗长、穗粗、百粒重主要受遗传主效应控制,穗行数受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影响。穗长和穗粗主要受胚加性效应的影响,其胚加性方差(VAo)分别占遗传主效应方差(VG)的92.56%、95.80%;穗行数的遗传受母体加性互作、胚加性互作的共同影响,两种效应依次占环境互作效应的50.31%、49.60%;百粒重受胚乳加性和母体加性效应的共同控制,两种效应分别占遗传主效应的50.73%、47.12%。穗长和穗粗以胚普通遗传率为主,穗行数以胚乳和母体互作遗传率为主,百粒重以胚乳普通遗传率和母体普通遗传率为主。穗长与穗粗、穗行数,穗粗与穗行数的胚加性(rAo)、细胞质(rC)均呈极显著高度正相关,穗长与百粒重的细胞质(rC)呈极显著正相关,穗粗与百粒重的细胞质(rC)、母体显性(rDm)、胚加性互作(rAoE)、细胞质互作(rCE)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穗长与穗粗、穗长与穗行数、穗长与百粒重、穗粗与穗行数、穗粗与百粒重5对性状可以同步改良。  相似文献   

2.
玉米穗部性状的遗传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李开忠  李盛旻 《玉米科学》2006,14(3):013-016
采用增广NCⅡ设计,对玉米穗部性状进行了杂种优势、配合力分析及遗传模型测验。结果表明:穗粒重的杂种优势最大,穗行数的优势最小。所研究的5个性状均以加性基因效应为主,对穗行数、行粒数和穗粒重可在早代进行选择,对穗长和穗粗不宜进行早代选择。5个穗部性状均不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穗长存在着明显的加性效应;穗粒重、行粒数除显性效应外,还存在明显上位性效应;穗粗和穗行数存在着显著的显性效应,上位性效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伍少云  孙荣  奉有壁 《玉米科学》2007,15(2):039-043
采用NCⅡ遗传设计和朱军QGA加性-显性模型(AD模型)软件,分析来自云南省18个地方品种糯玉米、2个普通玉米和4个引进的自交系,研究了穗粗、单株粒重、千粒重、穗行数和穗重等9个性状的加性和显性遗传效应。结果表明,单株粒重、穗重和穗行数受基因加性效应控制,加性效应方差对表型方差的贡献率分别为33.7%、33%和29%;千粒重、穗长和穗粗受基因加性效应-显性效应控制,加性和显性效应方差对表型方差贡献率分别为千粒重33%和21%、穗粗39%和13%、穗长17%和10%;其它3个性状受环境影响较大,遗传模式也较为复杂。遗传力分析揭示了对单株粒重、穗重、穗行数、千粒重和穗粗选择效果明显;以性状加性效应值及显著性,筛选出3、10、15、16和18号5个糯玉米优异自交系,其所有观察性状的加性效应值均优于对照CK1(忻州黑糯)和CK3(中糯246)自交系,部分性状优于CK2(N9605)和CK4(自330)。  相似文献   

4.
应用莫惠栋最新提出的p q 2pq交配设计及其分析方法,研究84个玉米杂交组合及其13个亲本的株型、穗型、粒型等14个性状的遗传机制。结果表明:株高、叶夹角、穗长、穗粗、秃尖、结实长、穗行数、行粒数、容重、子粒长、子粒厚11个性状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穗粗、穗行数、容重、子粒长、子粒厚以加性效应为主;穗位、百粒重、子粒宽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其中子粒宽以上位性效应为主;除容重、子粒厚外,各性状的显性方向为正向显性;除子粒宽、子粒厚外,各性状还受到细胞质效应的影响;狭义遗传力排序为子粒长>子粒宽>容重>穗行数>穗粗>子粒厚>百粒重>株高>穗位>叶夹角>穗长>秃尖>结实长>行粒数。  相似文献   

5.
以高粱和苏丹草为试材,对旗叶鞘长及穗柄长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仅旗叶鞘长符合加性,为部分显性,基因效应的方差分量分析结果显示,旗叶鞘长以加性效应为主,占92.8%;穗柄长除加性外另有35.7%的非加性效应,二者都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穗柄长的杂种优势值高于旗叶鞘长。二者在遗传以 型上均无显著相关性。旗叶鞘长在F2平均值与事亲值有显著的正相关,变异程度小。二者在高粱×苏丹草F2中有细胞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花生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随机选用3个珍珠豆型和3个普通型花生品种,采用Griffing 双列杂交方法Ⅰ,分析9个农艺性状的配合力.结果表明:(1)主茎高和侧枝长的遗传是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并存,且以加性效应为主;总分枝数和结果枝数的遗传为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并重;饱果数、秕果数和出仁率为加性遗传;单株果重为加性、非加性和正反交效应共同控制;籽仁重也同时受加性、非加性和正反交效应共同控制,但以加性效应为主.(2)远杂9102是一个饱果率高、出仁率高、丰产性好、遗传基础丰富、配合力高的的优良亲本;狮头企等农家品种也有其特殊的利用价值,且作母本更优.(3)以加性遗传或以加性为主遗传的主茎高、侧枝长、饱果数、秕果数和出仁率等性状可在早代开始选择,其它性状可在中高世代进行选择,并讨论了供试亲本的利用价值和后代选择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7.
利用先玉335品种(PH6WC×PH4CV)P1、P2、F_1、B1、B2、F2共6个世代,运用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和六世代联合分析方法,进行农艺性状株高、穗位高、穗重、穗粒重、穗轴重、穗长、穗行数、秃尖长、百粒重、出籽率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株高、穗重、穗粒重、穗轴重、穗长、穗行数6个性状均为2对主基因加、显、上+多基因加、显混合遗传模型;秃尖长、百粒重两个性状为2对主基因加、显、上+多基因加、显、上混合遗传模型;穗位高为1对主基因加性+多基因加、显混合遗传模型;出籽率为多基因加、显、上遗传模型。株高、穗轴重、百粒重以主基因遗传为主、多基因遗传为辅。穗重、穗粒重、穗行数以主基因遗传为主;穗长主基因遗传、多基因遗传同等重要;秃尖长以多基因遗传为主,主基因遗传为辅;穗位高、出籽率多基因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8个玉米自交系主要穗部性状配合力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杨引福  郭强  钱劲华 《玉米科学》2008,16(3):031-033
以8个典型玉米自交系及其组配的28个双列杂交组合为试验材料,对玉米植株穗部性状配合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穗粗、穗行数、百粒重等性状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影响;穗粒重主要受非加性效应影响;穗长、行粒数、秃尖等各性状受基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的共同影响。对于主要受非加性效应影响的性状,亲本配合力与其在杂种中的特殊配合力间无必然联系;对于主要受加性效应影响的性状,表现为一般配合力高则特殊配合力也高的趋势;对于既受加性效应影响又受一定非加性效应影响的性状,一般配合力影响特殊配合力,实际杂交组合的表现受二者共同影响。②组配强优势杂交组合时,穗部各性状大多与穗粒重密切相关,而且将带来较大的正效应,在自交系选育中应以穗较粗且长,穗行数、行粒数较多,百粒重较大,各因素协调为主要选择指标。③穗行数和行粒数的狭义遗传力与广义遗传力接近,说明二者的显性效应较低,而主要是加性效应起的作用。穗长的遗传力则有较大的差异,说明单株产量的选择要根据试验结果确定,不能仅仅根据亲本的单株产量来确定子代的单株产量。  相似文献   

9.
早熟高赖氨酸与普通玉米自交系的差异及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8个早熟高赖氨酸和8个同型普通玉米自交系的研究,发现供试的早熟高赖氨酸玉米自交系苗期性状较普通玉米差值较大,而穗部性状二者差异较小,仅百粒重较大,早熟高赖氨酸玉米较普通玉米低10%以上。 近一步遗传分析表明,苗期叶面积、苗期叶干重、拨节期叶干重等性状,优质蛋白玉米与普通玉米遗传方式相一致,均为非加性效应在遗传中占主导地位,而粒行数二类玉米均是加性效应在遗传中所占比重较大,而刺叭口期叶面积、叶面积增长速率、出叶速率、平均灌浆速率、百粒重、单株穗重等性状,优质蛋白玉米加性效应在遗传中占主导地位,而普通玉米却是非加性效后在遗传中所占比重较大。  相似文献   

10.
杂交水稻种子穗萌遗传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穗萌抗性水平不一的6个不育系和7个恢复系为亲本材料,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的试验设计,并运用包括胚乳、细胞质和母体植株三套遗传体系的种子遗传模型及估算遗传方差分量和预测遗传效应值的统计分析方法,对杂交水稻种子穗萌特性的遗传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杂交水稻种子的穗发芽率同时受种子直接加性、种子直接显性和母体加性效应的影响,且以种子直接效应为主,不受细胞质和母体显性效应的影响。在选择育种中,田间穗上发芽率以单粒选为好。而穗萌指数同时受制于种子直接遗传效应、母体效应和细胞质效应,但母体植株中只测到显著的母体加性效应。  相似文献   

11.
玉米穗部性状配合力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姜敏  刘静 《玉米科学》2004,12(4):012-015
以分属四大杂种优势群的8个典型玉米自交系及其组配的28个双列杂交组合(不含反交)为试材,对玉米植株穗部性状配合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穗粗、穗行数、百粒重等性状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影响;穗粒重主要受非加性效应影响;穗长、行粒数、秃尖等各性状受基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共同影响.对于主要受非加性效应影响的性状,亲本一般配合力与其在杂种中的特殊配合力间无必然联系;对于主要受加性效应影响的性状表现一般配合力高,则特殊配合力也高的趋势.对于既受加性效应影响又受一定非加性效应影响的性状,一般配合力影响特殊配合力,实际杂交组合的表现受二者共同影响.②要组配强优势杂交组合,对于穗部性状,大多数性状是与产量密切相关的,而且将带来较大的正效应,在自交系选育中,应以穗较粗且长,穗行数、行粒数较多,百粒重较大为主要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12.
10个玉米自交系产量性状遗传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选用国内10个基础种质自交系,采用GriffingⅣ双列杂交设计组配45个杂交组合。对穗长、秃尖、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单穗粒重、出籽率等8个性状进行配合力和遗传参数分析。研究表明:穗粗、穗行数、穗长、行粒数主要由基因的加性效应起作用,穗粒重主要是受非加性基因作用;旅大类群的丹340、丹360,P群的齐319、沈137表现优良,杂交组合的穗粒重特殊配合力较高;不同自交系的一般配合力在同一性状上差异很大,同一自交系的一般配合力在不同性状方面差异也很大。  相似文献   

13.
粳型杂交稻稻米外观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研究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以宁67A等4个粳型不育系与K1722等9个粳型恢复系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采用禾谷类作物胚乳品质性状的遗传模型及其分析方法,对粳型杂交稻稻米外观品质性状进行了遗传研究。结果表明,稻米的糙米长、糙米长宽比、糙米长厚比主要受母体加性效应控制,而透明度以母体加性效应和种子直接加性效应为主;垩白率、垩白度主要受种子直接加性和母体加性效应所控制,以种子直接加性效应为主。多数性状的种子直接遗传率、细胞质遗传率和母体遗传率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中糙米长、糙米长宽比、糙米长厚比、透明度以母体遗传率为主,垩白率、垩白度以种子直接遗传率为主。另外,根据性状的遗传效应预测值对各亲本的育种利用价值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14.
高粱主干恢复系主要农艺经济性状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个不育系和7个恢复系(1383-2为对照)为材料,采用p×q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对7个主要农艺经济性状进行了配合力分析和遗传力估算。结果表明,所有恢复系中,只有晋恢4在7个性状上的一般配合力都表现出正向效应,尤其在穗重、千粒重和产量等性状上表现出较好的一般配合力,所配TX623A/晋恢1、SX44A/晋恢3、HNA/晋恢6和V4A/晋恢7组合表现出较高的特殊配合力。晋恢3在千粒重、穗粒重和产量性状上,晋恢2在穗重、穗粒重和产量性状上表现出较高的一般配合力,这3个恢复系所配组合TX623A/晋恢4、SX44A/晋恢4、SX44A/晋恢3、TX623A/晋恢2和TX7501A/晋恢2在产量性状上表现出较高的特殊配合力。这7个性状的遗传是由加性和非加性效应共同控制,主要以非加性效应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配合力测定和相关分析研究玉米百粒重遗传和亲本选择。[方法]以5个自交系为父本、8个自交系为母本,按NCⅡ设计所组配的40个杂交组合为材料,进行了穗部性状的配合力测定和相关分析。[结果]百粒重的一般配合力方差明显大于特殊配合力的方差,分别为65.92%、34.08%,表明该性状的遗传变异,基因的加性效应起着主导作用。13份自交系百粒重GCA效应分析中,PH6WC、中106表现较好。影响百粒重的主要因素是粒厚、穗粗和出籽率,它们的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分别为0.39、0.36、-0.39。[结论]百粒重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同时发挥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效应。  相似文献   

16.
甘蓝型油菜主要脂肪酸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低芥酸油菜品系APL01与高芥酸品种M083杂交所获得的6个基本世代(P1、P2、F1、B1、B2和F2)为材料,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油菜主要脂肪酸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棕榈酸和廿碳烯酸均由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棕榈酸的主基因以显性效应为主,加性效应较小,廿碳烯酸的主基因加性效应与显性效应并重。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均由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硬脂酸的主基因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效应较小,主基因的遗传率为75.00%~92.45%,多基因的遗传率较小;控制油酸的2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值分别为14.38和9.92,显性效应值分别为-2.24和-0.44,上位性效应以加加上位为主,主基因的遗传率较大,为81.93%~92.68%,多基因的遗传率较小;控制亚油酸及亚麻酸的主基因加性效应均大于显性效应,上位性效应中以加加上位和显显上位为主。芥酸由2对加性-显性主基因控制,加性效应为-12.27和-8.83,显性效应值较小,分别为0.35和1.69,无上位性效应,也无多基因存在,主基因的遗传率较大,为92.54%~96.72%。  相似文献   

17.
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大豆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属数量性状遗传,本研究以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为材料,以朱军(1997)提出的混合模型方法分析大豆形态和产量性状的加性、显性和上位遗传效应.结果表明,大豆的株高、节数、粒重、粒数及总荚数等性状受基因显性效应影响,且显性方差比率最大;节数、单株产量、百粒重等性状受加性效应的影响,但作用较小;株高和单株粒数也受到上位效应的影响,但作用较小.各形态性状的广义遗传率较高,但狭义遗传率却较低.单株产量与株高、粒数、总荚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百粒重呈负相关.在各遗传分量中,各相关系数以显性相关系数为主.  相似文献   

18.
玉米子粒性状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9,自引:7,他引:9  
采用增广NCⅡ设计研究了玉米子粒长度、百粒重的遗传.结果表明,子粒长度不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存在显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百粒重则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加性效应更为重要;该二性状杂种F1代均有正向优势,其遗传为超显性遗传。  相似文献   

19.
黑糯玉米主要品质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国内外收集的8个黑糯玉米自交系为材料,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分析黑糯玉米子粒主要品质性状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脂肪和硒含量的遗传以非加性效应为主,蛋白质和维生素E含量的遗传中,加性、非加性效应共同起作用;F1与母本脂肪含量、维生素E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F1脂肪含量与硒含量的遗传相关达正向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0.
按Griffing双列杂交(Ⅳ)方法,分析了8个玉米自交系的穗长、秃尖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单穗重、单株产量和百粒重等与抗旱性相关的性状在雨养地和水分胁迫下的GCA、SCA及遗传变量.结果表明:穗长、单穗重、穗行数、行粒数和单穗产量以加性基因效应为主,穗粗、百粒重以非加性基因效应为主.6221、6620、5003及330能产生抗旱高产且产量性状良好的杂交组合,是有利用价值的亲本.6221×8902、6221×5003、6221×6270、6620×8902、6620×6270、6620×330、金599×8902和Mo17×330等组合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示范种植.产量性状在不同水分环境下的遗传特点存在一致性,对其遗传改进和产量潜力的选择宜在无胁迫条件下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