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香菇[Lentinus edodes(Berk)Sing]属于担子菌,是世界上名贵的食用菌类之一。香菇老传统栽培方法是在山林原木上,后来发展在段木上栽培。但许多地区常受林业资源限制,生产发展缓慢。作者于1977-1978年试用三种不同营养料,在室内栽培香菇试验取得较好的成果。实践证明,利用营养料,在室内栽培香菇,不仅可省大量木材、而且生产周期短、出菇早,产量高,是发展香菇生产的新方法。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代料仿生栽培香菇,是我国高速度发展香菇生产,提高品质的一大突破。所谓仿生栽培法,就是以木屑或棉籽壳、甘蔗渣、玉米芯等为原料,代替过去段木栽培的原料木材。通过装袋接种,室内培育菌丝,两个多月之后脱袋形成人造菇木。然后排放于野外菇场栽培,还原来天然香菇的生态条件。因此不仅每100公斤的代料可收干香菇8-12公斤,比老法栽培提高单产10倍,更主要的是香菇的形色味与天然香菇无明显差异。解决了长期以来室内木屑菌砖和木屑袋栽香菇,存在的柄长、色淡、味差的弱点。因而成为我国现阶段发展香菇生产行之有效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3.
木屑、甘蔗渣室内栽培香菇是近年兴起的,上海、福建已有较大规模生产,许多省(市)也在积极开展试验。因此,选择适应室内木屑栽培的香菇高产品种具有重要意义。作者自1977年开始研究,本文是1978~1980年选用四个香菇品种同现有栽培种“日优二号”进行比较试验,并作了营养分析。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蔡令仪  杨瑞长 《食用菌》1992,14(5):30-30
近年来,在塑料大棚内栽培香菇已很普及。现有试验证明,塑料大棚由于温差大,适合香菇的生育,产量略高于室内栽培。那么塑料大棚栽培香菇与室内栽培相比,对香菇质量有无影响?在塑料大棚内栽培方式不同,对产质量是否有差异?在这方面的报道甚少。为此,进行了本项试验,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我国香菇生产采用段木栽培法,单产低、生产周期长达二年之久,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后来各地采用木屑压块,搞菌砖室内栽培香菇,但由于需要瓶内育种,挖瓶压块,工序复杂,因此难于大面积推广。 近年来,福建省古田县菇农,采用塑料袋装木屑或棉籽壳、玉米芯、甘蔗渣等培养料,通过室内培育菌丝,然后又把它搬到室外冬闲田上进行栽培。这种木屑香菇室外袋栽法,单产高,每50公斤木屑拌适量辅料,可采收鲜香菇40~60公斤,晒成干香菇4~6公斤,比段木法单产提高8~10倍。从接种到出菇仅三个月,比段木法提早出菇40~50天。整个生产周期只要8个月,比段…  相似文献   

6.
我县香菇科技示范户女青年周招弟,1987年利用阳台栽培香菇2000筒,平均单产1.3公斤,净收益4000多元,为城镇居民种菇开辟了新路。阳台袋栽香菇是在室内培养菌丝后搬到阳台上出菇,其优点:①可充分利用城镇居民阳台作菇场,不与粮食生产争地;②可节省室外栽培时搭棚做畦和室内栽培制作床架的开支;③管理操作方便,很适宜离退休工人、干部与在职人员业余种植;④繁荣了城镇市场,增加了家庭收入。  相似文献   

7.
目前香菇代料生产,多以熟料栽培为主,由于培养料要经高压灭菌,需耗费大量燃料,且生产环节又多。为此,我们采用了杨庆尧先生试验成功的液体深层培养菌种工艺,以10000立升发酵罐生产的香菇液体菌种,进行了生料栽培试验。材料与方法 (一)液体菌种生产香菇菌种由上海农科院食用菌所提供的7402菌株。其生产工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县袋栽香菇生产发展很快,并由室内移至室外,进入园田化栽培。1984年全县利用秋收后的稻田和房前屋后等场所代料栽培香菇120万袋,普遍获得丰收。一般每亩田可栽培8000~10000袋,收干菇700~800公斤,平均百公斤木屑或棉籽壳料产干菇5~6公斤,比段木栽培单产高十倍以上,比菌砖栽培增产两成。产品的形、色、味均高于室内砖栽的香菇,接近于段木栽培的香  相似文献   

9.
室内蔗渣压块栽培香菇,容易感染绿霉、根霉,影响香菇产量,且菌砖栽培法需要建造栽培房和一定的生产设备,工艺复杂,成本也较高,菇农不易接受。我们根据当地无霜期长(初霜期12月下旬,终霜期2月上旬)等气候特点,从1983年开始,采用袋栽白木耳工艺和蔗田棚栽蘑菇经验,在甘蔗田里菇棚栽香菇,初步获得成功。现将栽培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香菇是著名的食用菌之一,在国际上有蘑菇“皇后”之称,而花菇又是香菇中的极品,深受国内外市场的欢迎。香菇栽培历来采用椴木法,不但耗费木材,而且生产周期长,产量低,产区局限性大。随着对香菇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国内外都积极开展袋料栽培的试验。但由于袋料栽培香菇是在室内条件进行,是否也能产花菇?为此我所从1978年底开始进行了这方面的试验,初步获得了成功。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利用香菇的中低温型品种,在室内进行代用料栽培,是目前我国北方香菇生产的主要形式。1993至1996年山东省淄博市进行万吨香菇栽培技术开发研究,收到了显著的经济效益,3年共投料413万t,生产鲜香菇29万t,总产值达157亿元。该项技术的开发成功...  相似文献   

12.
一、菌种选育木屑栽培香菇,是香菇生产上一项重大工艺的改革,它的显著特点是生产周期大大缩短,产量和生物学效率大大提高,而且变段木接种为木屑制种,变野外栽培为室内或人工遮荫设施栽培。因此在菌种选用上面要求选育菌丝生命力旺盛,抗霉菌能力强,易出菇,产量高、质量好,适合于木屑栽培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3.
四种香菇品种的栽培模式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种香菇菌种(‘808’‘939’‘9608’‘168’)为试材,采用层架、立架、覆土3种栽培模式,研究了不同栽培模式对香菇生产质量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适宜华中地区栽培生产的香菇菌种,为香菇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依据,以促进香菇产业发展。结果表明:香菇品种‘168’采用覆土式培养,所得香菇产量与品质最佳,香菇总产量较其它品种和栽培方法提高17.2%~39.7%,是目前最适于华中地区栽培的香菇品种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香菇是一种十分名贵的人工栽培食用菌.传统上香菇是在棚室内栽培,1999~200年,我们在露地进行玉米套种香菇栽培,利用玉米高大的植株为香菇遮阴降温,又改善了玉米的通风透光条件,香菇667m2(平方米)产3 250kg(公斤),效益7 580元,玉米667m2(平方米)产186.3kg(公斤),效益48.5元;合计667 m2(平方米)效益7 648.50元.经济效益显著,市场前景可观,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前,木屑香菇室内栽培发展很快,要提高木屑香菇的产、质量,除了优良的品种、制种质量,以及栽培技术外,菇房的结构、形式等也有直接影响。我们在生产中经过不断摸索,改建了一种车箱式香菇房。实践证明,效果良好。现将这种香菇房的优点、构造及图纸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玉米芯栽培灰树花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庆元县食用菌科研中心自1983年开始灰树花室内栽培技术研究,到1985年,初步掌握了灰树花的生活习性和室内栽培方法,并开始在庆元县黄田镇试点栽培。经过20多年的发展,灰树花已是庆元县继香菇后的第二大食用菌生产品种,年栽培量在1500万袋,产量(鲜)3800余吨,占全国灰树花产量的95%以上,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灰树花生产基地。随着近几年原材料价格的上涨,  相似文献   

17.
1979年秋,古田县菇农在省外贸进出日公司和三明真菌研究所等有关科研部门的专家指导下,在总结段木香菇和菌砖香菇生产的基础上,采用木屑等为原料,搞袋栽香菇。开头由室内栽培,发现香菇形、色、味与段木香菇有差异。近三年来采取室内培育菌丝体,然后搬到冬闲田或房前屋后脱袋露地栽培,获得了速生高产的成效。本文着重介绍这种新栽法的优点,必备条件,生产工艺,管理技术等供各地仿效生  相似文献   

18.
代料栽培香菇如何利用空间立体培养,提高土地利用率扩大生产,是香菇生产值得研究的问题。笔者曾采用木屑香菇“悬挂式”栽培方法,获得满意效果。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9.
菇类生产体制研究,包括多种类、多复种、多层次的周年性生产组合的研究,是一项很有实用价值的研究课题.根据不同类型食用菌品种栽培特性的不同进行科学组合周年性生产,既能提高场地利用率,减少生产投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收益,又能丰富城乡市场,改善人民生活.笔者曾在1991年对香菇、竹荪组合周年性生产进行了探索,栽培竹荪80m~2,收竹荪干品31kg,栽培香菇1860袋,收干菇141kg,年总收入11530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理论依据 根据香菇、竹荪的栽培特性分析,香菇、竹荪组合周年性生产是可行的.其理论依据有以下几点:①竹荪子实体发生期在夏、秋两季,香菇子实  相似文献   

20.
1.有计划安排香菇生产。根据香菇生长发育的需要和菇农现有的条件,严格控制当年砍杆投产量,科学地利用和开发资源又不致浪费,按计划安排香菇生产,立意提高香菇的单产和品质,延续香菇生产资源。 2.选用优良菌种。菌种是香菇优质高产的基础和前提,各地应优先选用当地的拳头产品。一级母种应由县级主管部门统一把关,二级原种和栽培种由乡镇把关,控制质量,统一管理。优良栽培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