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为了研究磷钾处于中高肥力水平地块的玉米生产中磷钾减量潜力,对比N∶P2O5∶K2O配比分别为25∶10∶10(对照)、25∶5∶5(磷钾分别减量50%)、25∶0∶0(磷钾分别减量100%)3个缓释肥处理的玉米产量、植株磷钾吸收量、0~100cm土壤速效磷钾含量及经济效益变化,特在平谷区开展试验。结果表明:磷钾减量50%导致玉米青贮产量和籽粒产量分别降低16.77%和3.30%,磷钾减量100%导致玉米青贮产量和籽粒产量分别降低16.88%和7.69%。玉米收获后,对照和磷钾减量50%处理0~30 cm土壤有效磷含量较试验前分别提高27.49%和6.48%,磷钾减量100%较试验前降低40.76%,各处理30~90 cm土壤有效磷含量均较试验前降低;玉米收获后,对照0~30 cm土壤速效钾含量较种植前提高25.19%,而磷钾减量50%和减量100%分别降低18.30%和30.76%。由于磷钾减量降低了秸秆中磷(P)和钾(K)的吸收量,磷钾减量50%和减量100%两个处理单株玉米地上部磷(P)吸收量分别较对照降低了40%和39%,钾(K)吸收量分别较对照降低了41%和36%。磷钾减量50...  相似文献   

2.
1.施肥原则 增施有机肥.氮肥是根据总量控制分期调控.磷、钾肥是根据土壤养分含量恒量控制. 2.施肥总量 根据玉米养分需求,中等肥力地块一般ha产量10000kg时,ha施用N180~200kg、K2O75kg、P2O575kg.当土壤磷、钾含量缺乏时,磷、钾肥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增施磷、钾肥来提高玉米产量和土壤磷、钾含量;土壤磷、钾含量适宜时,磷、钾肥管理的目标是维持现有土壤磷、钾水平;当土壤磷、钾含量丰富时,磷、钾肥管理的目标是通过适量减施磷、钾肥来控制土壤磷、钾含量.  相似文献   

3.
通过营养液培养研究钾营养对棉花氮、磷、钾分配和植物激素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提高营养液中钾的水平,能促进棉花对氮、磷、钾的吸收和利用,促进氮、磷、钾向地上部分的运转,同时,有利于棉花内源玉米素、赤霉酸和吲哚乙酸的合成、运输和代谢.棉花内源玉米素、赤霉酸和吲哚乙酸在各器官的分布在不同K水平下呈现规律性,玉米素:叶>根>茎,赤霉酸:叶>茎>根,吲哚乙酸:茎>叶>根.在钾营养下,棉花内源玉米素和赤霉酸与氮、磷、钾素的总吸收积累量相关性不明显,只有内源吲哚乙酸与氮、钾吸收总积累量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9180和0.9769(n=6).  相似文献   

4.
通过田间试验探究有机肥替代化肥对玉米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共设了7个施肥处理,结果表明:处理5(常规施磷钾,氮减量10%,增施有机肥)、处理6(常规施氮钾,磷减量10%,增施有机肥)、处理7(常规施氮磷,钾减量10%,增施有机肥)均促进了玉米对于氮、磷、钾的吸收,增加了玉米的产量,其中处理6的产量最高,增产率为2.7%。有机肥施用不仅提高了籽粒和秸秆中的养分积累量,而且提高了肥料利用效率,其中处理6提高最为显著,氮、磷、钾的肥料利用率分别提高了31.95%、61.81%和71.62%。因此,化肥减施,增施有机肥是促进玉米的生长,增加玉米的产量,提高肥料利用率的良好农艺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优化玉米施肥配方,提高肥料利用率,开展玉米配方施肥与习惯施肥对比及对玉米生育进程、产量、肥料利用率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未施氮肥玉米成熟期提早1 d,后期叶片发黄,脱力早衰,千粒重比施用氮肥的轻;配方施肥玉米产量比习惯施肥增加1.41%,但无显著差异,土壤供肥能力氮67.88%、磷91.23%、钾93.53%;配方施肥氮素利用率41.67%、磷素利用率27.48%、钾素利用率29.44%,习惯施肥氮素利用率29.33%、磷素利用率32.06%、钾素利用率34.69%;百千克玉米籽粒吸收氮素3.27 kg、磷素0.75 kg、钾素2.71 kg。配方施肥氮素合理,磷、钾需进一步优化,在土壤磷、钾含量水平丰富的情况下,减少磷、钾肥施用量能提高磷、钾利用率。  相似文献   

6.
不同施肥处理对浚单29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品种对玉米产量影响起到很大的作用,在品种增产潜力一定的条件下,提高栽培管理水平对玉米增产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为此,开展了氮、磷、钾不同施肥量对玉米产量与农艺性状的影响及氮、磷、钾最佳配比试验。结果表明,玉米氮、磷、钾丰缺施肥,以磷素增产作用最大,对玉米产量影响效应大于钾肥;玉米要获得高产,氮、磷、钾平衡施肥最为重要,本研究以N∶P2O5∶K2O=16.0∶7.5∶5.0玉米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和磷钾吸收利用的影响,于2015—2016连续2年在河南省禹州市开展大田试验,选用伟科702和中单909,设置不施氮(0 kg·hm-2,N0)、低氮(180 kg·hm-2,N180)、高氮(360 kg·hm-2,N360)三个施氮水平,4.5×104(D45)、6.0×104(D60)、7.5×104(D75)、9.0×104 株·hm-2(D90)四个种植密度,分析不同因素对玉米产量及构成、磷钾累积及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产量随密度提高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相同密度下低氮处理提高了玉米产量,密度越高增产量幅度越大,D45、D60、D75、D90密度下玉米产量分别增加0.49%、0.73%、5.38%、7.81%;高密条件下,伟科702的N180处理比N360处理增产17.28%,而中单909的两个处理的产量间无差异。随着密度增加,有效穗数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下降;施氮量对有效穗和千粒重的影响较小,对穗粒数的影响与产量变化趋势一致。大喇叭口期以后,各处理玉米磷、钾吸收的差异逐渐变大。随着密度增加,玉米磷、钾吸收量逐渐增加,密度从D75增加至D90,则磷、钾累积量降低,其中伟科702降幅显著高于中单909。相同密度下,N180比N360处理提高了玉米磷、钾素累积,成熟期磷和钾素累积量平均提高了15.30%和17.91%。随密度增加,磷、钾偏生产力和吸收效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收获指数和利用效率呈下降趋势。低氮处理提高了玉米的磷、钾吸收效率,且增密处理(D75和D95)提高了磷、钾偏生产力及磷收获指数,但降低了钾收获指数和磷、钾转运效率。本研究条件下,施氮180 kg·hm-2和种植密度7.5×104株·hm-2可提高玉米产量和磷、钾素吸收,优化磷、钾肥的利用效率,研究结果为我国玉米合理栽培与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玉米苗期生长的最佳液体复合肥配方。[方法]通过室内盆栽试验,研究几种液体复合肥对盐碱土养分含量以及玉米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室内盆栽试验设置5个处理,以空白处理(CK)为对照,液体复合肥处理分别为平衡型配方(A)、中氮低磷高钾配方(B)、高氮低磷中钾配方(C)、低氮高磷中钾配方(D)。[结果]与对照相比,液体复合肥能够显著降低盐碱土p H,且显著提高速效磷、速效钾和碱解氮含量;各液体复合肥处理的苗期玉米根系干物重、地上部干物重、株高和茎粗均显著优于对照(CK);各液体复合肥处理能够明显改善苗期玉米各部位养分状况,显著提高养分利用效率;与其他液体复合肥相比,D处理能够显著提高盐碱土速效磷、速效钾和碱解氮含量,改善苗期玉米营养状况,地上部和地下部长势均明显改善,且氮、钾利用效率最高。[结论]在盐碱地上施用液体复合肥D对玉米苗期生长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9.
玉米稳产、高产需要氮、磷、钾等元素供应,但目前生产上施氮磷钾比例严重失调,为摸清当地玉米氮、磷、钾适当比例,建立施肥模型,通过玉米同一品种不同土壤、不同地力水平、不同肥料配比试验,来研究玉米获得最经济产量施肥量。通过试验,每667 m~2施用纯氮11.32 kg,纯磷10.74 kg,纯钾4.32 kg,是当地玉米经济产量的最佳施肥量。可以用它指导阿鲁科尔沁旗同类型土壤的玉米生产。  相似文献   

10.
台安县玉米测土配方施肥“3414”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3414"田间试验,摸索玉米生产氮、磷、钾三元素的合理施肥用量,确定玉米栽培氮、磷、钾三元素肥料效应参数,以及玉米肥料效应的最佳施肥量等,为农民科学施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和磷钾吸收利用的影响,于2015—2016连续2年在河南省禹州市开展大田试验,选用伟科702和中单909,设置不施氮(0 kg·hm-2,N0)、低氮(180 kg·hm-2,N180)、高氮(360 kg·hm-2,N360)三个施氮水平,4.5×104(D45)、6.0×104(D60)、7.5×104(D75)、9.0×104 株·hm-2(D90)四个种植密度,分析不同因素对玉米产量及构成、磷钾累积及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产量随密度提高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相同密度下低氮处理提高了玉米产量,密度越高增产量幅度越大,D45、D60、D75、D90密度下玉米产量分别增加0.49%、0.73%、5.38%、7.81%;高密条件下,伟科702的N180处理比N360处理增产17.28%,而中单909的两个处理的产量间无差异。随着密度增加,有效穗数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下降;施氮量对有效穗和千粒重的影响较小,对穗粒数的影响与产量变化趋势一致。大喇叭口期以后,各处理玉米磷、钾吸收的差异逐渐变大。随着密度增加,玉米磷、钾吸收量逐渐增加,密度从D75增加至D90,则磷、钾累积量降低,其中伟科702降幅显著高于中单909。相同密度下,N180比N360处理提高了玉米磷、钾素累积,成熟期磷和钾素累积量平均提高了15.30%和17.91%。随密度增加,磷、钾偏生产力和吸收效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收获指数和利用效率呈下降趋势。低氮处理提高了玉米的磷、钾吸收效率,且增密处理(D75和D95)提高了磷、钾偏生产力及磷收获指数,但降低了钾收获指数和磷、钾转运效率。本研究条件下,施氮180 kg·hm-2和种植密度7.5×104株·hm-2可提高玉米产量和磷、钾素吸收,优化磷、钾肥的利用效率,研究结果为我国玉米合理栽培与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辣椒//玉米间作条件下,作物氮、磷和钾素吸收利用特征的研究将有助于肥料利用率的提高和辣椒产量的增加.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辣椒//玉米间作(10:2)条件下,作物对氮、磷和钾的吸收利用特征.结果表明:(1)间作辣椒第1行土壤碱解氮和速效磷低于单作,问作辣椒中间行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与单作接近;(2)间作辣椒第1行叶片含氮、磷量低于单作辣椒,间作3、5行辣椒叶片含氮、磷量显著高于辣椒单作,从第1行到第5行逐渐增加.间作辣椒叶片含钾量在前期低于单作辣椒,后期则高于辣椒单作;(3)间作玉米含氮量高于单作玉米.前期间作玉米叶片磷、钾含量与单作玉米前期接近,后期低于单作;(4)辣椒//玉米间作条件下,辣椒和玉米的生物量和产量显著高于单作时的产量.可见,辣椒//玉米间作(10:2)条件下,辣椒第1行的N、P和K的吸收受到玉米一定的影响,辣椒中间行的N、P和K的吸收利用效率增加,辣椒和玉米的产量分别比单作增加13.29%和28.36%.  相似文献   

13.
玉米高产测土施肥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0点田间试验和160个土样测试结果,分析了临沂河东区玉米相对产量与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的关系,划分了玉米土壤速效氮、磷、钾的丰缺指标,确定了玉米高产测土施肥指标,以期为实际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微生物菌剂对小麦秸秆还田效果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研究了玉米秸秆还田并配施EM微生物菌剂后对土壤氮、磷、钾及酶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入玉米秸秆经微生物菌剂发酵后,协调了土壤酸碱度和土壤氮、磷、钾养分的供应,土壤全磷及速效磷略有增加,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钾含量及脲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均有明显提高,小麦产量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在玉米主产区进行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氮、钾二元二次肥料的试验,寻找基肥、追肥的适宜比例;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筛选、验证高海拔地区的土壤供肥能力及氮、磷、钾的利用率,为施肥分区和氮、磷、钾配方比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在玉米主产区进行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氮、钾二元二次肥料的试验,寻找基肥、追肥的适宜比例;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筛选、验证高海拔地区的土壤供肥能力及氮、磷、钾的利用率,为施肥分区和氮、磷、钾配方比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大丰区三龙镇玉米肥效试验结果表明:配方施肥比常规施肥每亩增产40 kg,增产率8.64%。配方施肥区氮、磷、钾养分利用率分别为34.71%、19.94%和59.03%,常规施肥区氮、磷、钾养分利用率分别为32.86%、18.06%和55.35%,配方施肥可以有效提高氮、磷、钾养分利用率1.9%、1.9%和3.7%,说明配方施肥在当地农业推广中可以起到较好的节肥增效作用。今后可以通过开展多点试验研究玉米上的肥料利用率,为制定肥料生产配方和指导农民合理施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植物内生菌提取物对玉米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野外大田试验,连续3年研究了植物内生菌提取物对玉米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生长期的变化,内生菌和对照(CK)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含量呈逐渐增加趋势,相同时期均表现为内生菌 CK;成熟期玉米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百粒质量、穗粒数和穗粒质量均表现为内生菌 CK。随着生长期的变化,内生菌和CK处理下玉米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内生菌降低了玉米叶片丙二醛含量,内生菌与CK之间的差异随生长期的进行而逐渐增大,植物内生菌提取物促进了玉米生长和叶片生理特性的合成,其中在抽雄期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内生菌对玉米叶片不同部位的碳、氮、磷和钾积累量有显著的影响,穗部的碳、氮、磷和钾积累量较高,其次是叶片,根部碳、氮、磷和钾积累量最低,其中不同部位的碳、氮、磷和钾积累量均表现为内生菌 CK,表明了植物内生菌提取物能够增加玉米碳、氮、磷和钾的积累量。综合比较可知,植物内生菌提取物显著提高了玉米在成熟期的百粒质量、穗粒数和穗粒质量,表明内生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玉米穗粒数的增加,从而提高了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9.
大同盆地盐碱条件下玉米最佳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玉米3414田间试验,研究了盐碱条件下氮、磷、钾肥合理配比施用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磷、钾肥配比施用对玉米产量影响显著。所有处理中,高磷处理(N 2 P3 K2)增产率最高,达到81.78%,而平衡施肥处理(N 2 P2 K2)增产率次之,达到73.41%,说明盐碱地增施磷肥可以降低盐碱的胁迫,改善土壤环境,显著增加玉米产量。对比3个缺素处理,玉米施氮、磷、钾处理平均增产率分别为43.30%、30.39%、23.71%,这一结果显示氮、磷、钾肥对玉米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 N >P >K;分析氮磷、氮钾、磷钾二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发现氮磷、氮钾、磷钾处理交互影响玉米产量平均增产率分别为7.5 1%、7.03%、6.49%,排序为NP >NK >PK。根据一元二次函数构建了盐碱条件下氮、磷、钾单因子肥料效应函数模型,得出玉米推荐氮、磷、钾施肥量分别为228、158、104 kg /hm2,氮、磷、钾最佳比为1∶0.69∶0.45。  相似文献   

20.
不同磷水平下玉米自交系根系形态及吸收氮、钾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4个自交系玉米在低磷和正常供磷2个磷水平下的磷效率差异、根系形态与磷效率的相关性及吸收氮、钾营养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土培条件下,玉米的磷效率与吸磷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根体积、根半径与磷效率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在缺磷条件下吸收效率高的基因型磷效率较高,且有较大根体积和根半径。同时,缺磷也导致玉米对氮、钾吸收的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