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贝利叶绿绒蒿(Meconopsis baileyi)、贝利叶'Hensol Violet'(Meconopsis baileyi'Hensol Violet')、贝利叶'Alba'(Meconopsis baileyi'Alba')种子为研究对象,采用游标卡尺测量、电子天平称量、不同温度处理和赤霉素(GA3)处理等试验方法,研究了 3种绿绒蒿种子长宽、千粒质量、吸水率和萌发率,以及25℃/15℃与20℃/10℃2种温度处理和不同浓度GA3处理对3种绿绒蒿种子萌发的影响,以期比较3种绿绒蒿种子表型及萌发差异,找到促进其萌发的方法.结果表明:贝利叶绿绒蒿、贝利叶'Hensol Violet'、贝利叶'Alba'种子平均长度分别为(1.149 1±0.127 8)(1.173 5±0.124 1)(1.292 1±0.146 4)mm,平均宽度分别为(0.652 6±0.079 4)(0.702 8±0.073 4)(0.753 3±0.086 8)mm,千粒质量分别为(0.289 7±0.012 7)(0.320 5±0.005 5)(0.370 7±0.014 6)g.20℃/10℃较25℃/15℃温度条件下3种绿绒蒿种子萌发效果更好,同一温度条件下萌发效果上贝利叶绿绒蒿>贝利叶'Hensol Violet'>贝利叶'Alba'.400 mg·L-1 GA3最有利于贝利叶绿绒蒿种子萌发,发芽率达到74.44%,比对照高出20%.  相似文献   

2.
对甜樱桃种子进行低温不同时间层积,加赤霉素不同浓度溶液浸泡种胚,研究不同处理组合对甜樱桃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和种子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低温层积处理可促进甜樱桃种子萌发,随着层积时间的延长发芽率提高;播种前用赤霉素浸种对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处理组合中以层积60天和90天,1500mg/L赤霉素浸泡10分钟和层积90天,1000mg/L赤霉素浸泡10分钟的种子发芽率最高,分别为91.6%、92.8%和90.1%,与其他处理组合的发芽率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3.
刺茄种子在常规条件下很难萌发。为寻找促进刺茄种子萌发的试剂,试验以不同浓度的赤霉素(0~1 000mg/L)和双氧水(0%~3.0%)溶液处理刺茄种子,观察记录每天的发芽数,并从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3个指标探讨赤霉素和双氧水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双氧水和低浓度赤霉素(0~400mg/L)对刺茄种子的萌发没有影响,而高浓度赤霉素(600~1 000mg/L)能显著提高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4.
郑鹏  张玥 《北方园艺》2012,(12):51-53
以青刺果去种皮风干种子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发芽方法、不同浓度激素处理对青刺果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青刺果种子最适发芽方法是温水55℃、浸泡种子24 h;打破青刺果种子休眠所需赤霉素浓度为50~100 mg/L。  相似文献   

5.
以全缘叶绿绒蒿为试材,运用野外调查与点格局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研究了海拔变化对全缘叶绿绒蒿种子散播功能性状、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特征的影响,并探讨种子散播功能性状与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特征的相关性,以期揭示植物繁殖生长的生态适应对策。结果表明:全缘叶绿绒蒿单果胚珠数随海拔升高而增加,而种子千粒质量、花梗长度和株高均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海拔梯度间种子千粒质量和单果胚珠数差异不显著(P0.05),而花梗长和植株高度在不同海拔间则存在显著差异(P0.05)。样地1(4 452m)、样地2(4 215m)、样地3(4 081m)、样地4(3 841m)和样地5(3 681m)全缘叶绿绒蒿种群分别在0~5.82、0~8.6、0~8.8、0~9.2、0~20m空间尺度上呈聚集分布,不同海拔全缘叶绿绒蒿种群呈现聚集分布的空间尺度存在显著差异,即随着海拔的升高,种群聚集分布的空间尺度越小。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植株花梗长、株高、种子千粒质量与种群聚集分布空间尺度呈正相关,单果胚珠数与种群聚集分布空间尺度呈负相关,但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
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是世界上第四大蔬菜作物,但是休眠现象比较普遍。该试验选用目前北京地区生产上应用较为广泛的7个茄子品种:"京茄5号"、"京茄10号"、"京茄3号"、"京研2号"、"大明茄"、"快圆茄"、"京茄1号",用1.2%过氧化氢消毒5min后,300mg/L赤霉素浸泡30min,在20~30℃变温条件下进行发芽试验。结果表明:赤霉素处理的种子发芽率最高提高了18个百分点,赤霉素处理对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同时,赤霉素处理可以提高茄子的发芽速度,缩短发芽天数,有利于播种后迅速出苗。  相似文献   

7.
以当年采收的荸荠种子为材料,探讨运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如低温层积、摩擦去种皮、98 %浓硫酸浸泡、热水浸泡、不同浓度GA3和6-BA浸泡、不同贮藏方式、不同发芽温度和光照条件以及不同品种等对荸荠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荸荠种子4 ℃低温水藏48 d后,98 %浓硫酸浸泡10 min+40 ℃水浸泡50 min对提高荸荠种子发芽率效果最好;发芽温度以25 ℃最好,30 ℃下种子不发芽;贮藏方式以湿沙藏最好,其次是水藏;种子在部分光照条件下发芽较好,黑暗条件下发芽率较低,不同品种之间以沙洋荸荠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最高。  相似文献   

8.
不同处理对澳洲坚果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品种澳洲坚果Macadamia spp.种子进行了赤霉素处理、不同贮存时间或使用不同脱皮方式后,测定其萌发率、苗木株高及地茎粗度。结果表明,赤霉素100~500 mg/L处理能极显著提高种子萌发率,苗木株高和地茎粗度与对照(空白)无差异或优于对照。播种用种子以人工脱皮为佳,其种子萌发率极显著高于机械脱皮种子。澳洲坚果种子常规钢网摊晾下,1个月内不同时间播种,其萌发率差异不显著;品种是决定种子萌发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南北种源马齿苋种子在相同预处理条件下的萌发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优质蔬菜马齿苋的种子萌发速度和萌发率,并考虑南北种源的差异,进而找到合适的种源及最佳预处理条件,以热水、食醋、葡萄糖、赤霉素分别对来自北方和南方的种子进行预处理,其中各条件均选择一定梯度,处理后移入发芽培养基,对种子跟踪观察10d,每12h测定1次萌发数。结果表明:北方和南方种子在生活力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北方种子在自然条件下比南方种子更容易萌发;相同预处理条件下,北方和南方种子的萌发具有不同程度的差异;40℃热水和质量分数为2.5%的食醋是处理北方种子的最佳条件,而南方种子只有在40℃热水中浸泡才能达到理想的萌发率。  相似文献   

10.
对紫楠种子的萌发进行探究,从铺垫物、种壳条件、赤霉素条件、紫外线条件、菌群条件、光条件、热激等7个方面进行。通过不同预处理对种子萌发产生的不同影响,掌握紫楠种子萌发的特性以及存在的差异性。研究表明,铺垫物为棉花相比较滤纸而言更保湿保温,可以促进种子萌动速度;种壳为紫楠种子萌发最大的限制条件;80mg/L浓度的赤霉素会抑制种子萌发;紫外线照射对于种子萌发率影响不大但萌发出的芽较多为红芽;菌群的存在会不利于种子的存活;光照是萌芽种子进行光合作用的首要条件;30℃下热激对种子有损害。本研究以期为紫楠的繁育提供基础性数据。  相似文献   

11.
文定果为椴树科文定果属的常绿木本植物,是一种极具园林观赏价值的植物,是城市公园造景中的优良树种。采用升汞溶液消毒诱导处理文定果(Muntingia colabura Linn)种子前期,在MS培养基上添加不同浓度赤霉素GA3并观察其种子萌发与出苗情况,结果表明,种子进行前期层积处理后,采用0.1%升汞浸泡消毒诱导9 min,种子污染率最低达6.67%,取消毒诱导后的文定果种子,在添加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3的MS培养基上进行种子萌发诱导处理,添加浓度为1.0 mg·L-1 GA3时,种子萌发率最高为95.55%,研究结果可作为园林植物文定果的育苗技术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不同处理对果梅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红  李焕  谭志刚 《北方园艺》2011,(17):50-51
以优选果梅‘黔荔1号’种子为材料,研究赤霉素、低温层积和破壳处理对果梅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浓度为50 mg/L的赤霉素溶液浸泡处理,种子发芽率最高,为32%;以150 mg/L赤霉素浸泡果梅种子的适宜时间为30 h;在层积时间内,以层积60 d的果梅种子发芽率最高,可达33%;破壳处理可明显提高果梅种子发芽率,可达47%.  相似文献   

13.
以美味猕猴桃“徐香”、中华猕猴桃“宜黄2号”、毛花猕猴桃“赣绿1号”和“赣绿2号”4个猕猴桃品种的种子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梯度的赤霉素浓度和5个浸种时间进行处理,通过统计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时滞,探讨赤霉素浓度和温水浸种时间对猕猴桃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猕猴桃种子发芽率与发芽势均受赤霉素浓度和温水浸种时间的影响,其中“徐香”的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最高,其次是“赣绿1号”“赣绿2号”和“宜黄2号”。“徐香”“赣绿1号”“赣绿2号”和“宜黄2号”最高的种子发芽率所对应的赤霉素处理浓度和浸种时间组合分别为:0.6 g/L赤霉素+30 min温水浸种、0.4 g/L赤霉素+30 min温水浸种、0.6 g/L赤霉素+30 min温水浸种和0.6 g/L赤霉素+60 min温水浸种。不同猕猴桃品种的发芽时滞也有一定差异,其中“徐香”发芽最早,其次是“宜黄2号”,“赣绿1号”和“赣绿2号”发芽最晚。  相似文献   

14.
以牛膝种子为试材,对不同地区牛膝种子在10、15、20、25、30、35、40℃共7个恒温及15/25℃变温下的萌发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宾川采集种子大小(3.737mg)显著大于思茅(2.180mg)。宾川种子萌发最低温为15℃,最高温为40℃,最适萌发恒温为25℃和30℃;思茅种子萌发最低温为15℃,最高温为35℃,最适萌发恒温为25℃和20℃;思茅和宾川采集种子在变温下的萌发率与最适恒温下的萌发率间差异不显著,且萌发速率均明显低于各自最适恒温。宾川种子(大种子)在30℃和15/25℃变温下的萌发率显著高于思茅(小种子),其它温度间差异不显著;宾川种子(大种子)在15℃、20℃和15/25℃变温下的萌发速率显著低于思茅(小种子),其它温度间差异不显著。种子大小是造成两地牛膝种群间种子萌发能力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不同的萌发温度可不同程度的影响种子的萌发行为。  相似文献   

15.
影响野生杏种子萌发的相关因素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以新疆野生杏的单株种子为材料,通过低温层积、机械去壳、去种皮及赤霉素处理等方法,研究不同处理对野生杏种子休眠及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野生杏种子经过低温层积处理后,在一定时间内,随着层积时间的延长,发芽率也随之提高;低温层积处理40 d后野生杏种子开始萌发,100 d后发芽率可达90%;野生杏种子的种壳和种皮不同程度的抑制了种子萌发,去除种壳可使种子萌发提前,同时提高其发芽率;未层积的种子在去除种皮后用清水处理24 h,在25℃条件下,种子的萌发率达到80%以上,说明去除种皮能基本解除种子的休眠;一定浓度的GA3对野生杏种子的萌发具有促进作用.6号带壳种子与去壳种子的最适GA3浓度均为100mg/L,发芽率分别为86.7%、100%.而7号带壳种子的最适GA3浓度为300 mg/L,发芽率为70%.  相似文献   

16.
以碧玉兰和独占春为亲本,采用正反交杂交法进行杂交育种试验,并在无菌条件下对其所获得的杂交种子进行培养.结果表明:2种方法杂交兰花的结实率为60%~100%,正反交对种子的萌发率没有显著影响.种子预处理、培养基激素和培养条件对种子萌发都有一定的影响,其中,氢氧化钾和次氯酸钠浸泡种子可使兰花种子提早萌发并提高萌发率.光培养和暗培养对种子萌动的影响差异不明显,但暗培养10周不利于种子后期发育.较优处理为种子在播种前用0.1 mol/L氢氧化钾浸泡8min和10%次氯酸钠浸泡10 min.1/2MS+6-BA(1.0~1.5)mg/L+NAA(1.0~1.5) mg/L,适合于2种兰花杂交种子的无菌萌发.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仙客来种子为外植体进行无菌培养,研究了硫酸处理、不同温度的水处理、赤霉素处理对仙客来种子无菌萌发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用1moL/L硫酸处理仙客来种子40min和用40℃温水浸种处理,仙客来种子无菌萌发效果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8.
以小冠花和蛇鞭菊种子为试材,研究了98%浓硫酸处理不同时间、不同浓度的赤霉素、不同温度的温水浸泡处理对小冠花和蛇鞭菊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98%浓硫酸浸泡处理小冠花种子20min效果较好,第5天开始发芽,发芽率达92.7%。3种处理方法对蛇鞭菊种子的发芽促进作用很小,均无显著差异,其中用清水浸泡24h的蛇鞭菊发芽率最高,为77.3%,因此更好的促进蛇鞭菊种子萌发的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猬实种子休眠特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国家三级保护植物猬实果实为试验材料,应用扫描电镜和石蜡切片进行形态解剖观察,通过吸胀和果皮胚乳抑制物测试等方法探讨了休眠原因,并采用硫酸、赤霉素处理及低温层积处理进行了打破休眠的试验.结果表明:(1)猬实具有坚硬厚实的果皮,机械束缚是休眠的主要原因;(2)胚乳中含有萌发抑制物质,沙藏或赤霉素处理可有效解除其生理休眠;(3)打破猬实休眠的最佳方法为:浓硫酸处理15 min,并用400 mg·L-1赤霉素处理,或仅用4 ℃沙藏30 d.  相似文献   

20.
孟士德薰衣草种子萌芽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孟士德薰衣草为试验材料,研究温度、光照以及赤霉素等外界条件对孟士德薰衣草种子萌发的影响,以期找到提高孟士德薰衣草种子萌芽率的有效方法,为孟士德薰衣草的播种繁殖及育种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孟士德薰衣草的种子黑褐色,表皮光滑,种皮坚硬角质化,外包蜡质,种子千粒质量(0.947±0.045)g;(2)200 mg/L赤霉素浸泡处理6 h孟士德薰衣草种子萌芽率最高,达到94.6%;(3)15℃黑暗环境下孟士德薰衣草种子萌芽率最高,达到95.2%,20℃次之,为94.6%,但相比15℃幼苗长势更好;(4)光照10 h处理有利于孟士德薰衣草种子萌芽,萌芽率为94.6%,且幼苗长势最好;(5)采用不同浓度GA3对孟士德薰衣草种子进行处理,以200 mg/L的GA3处理种子萌芽效果最佳,萌芽率达到9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