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绳拖网与普通拖网阻力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目大6m、8m、10.8m的绳拖网分别与疏目拖网、小目拖网的阻力进行了对比分析。据几顶有代表性的网具统计,绳拖网网口周长比同级渔船使用的疏目拖网增大1.16~1.43倍,比小目拖网增大1.88~2.16倍。网具阻力分别降低30%~34%和40%~45%,绳拖网阻力小,为大网快拖、增产增收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
试验分两组在2m×1m×1.5m的网箱内进行。经4个月饲养长吻鱼危平均体重达到3818g和3082g,单产81和68kg/m2,饲料系数232和212。在水库网箱养殖中,水温对长吻鱼危的生长及饲料利用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3.
用放在海水池塘中的8个陆基围隔(50m×50m×18m),研究中国对虾(Penaeuschinensis)与不同密度海湾扇贝(Argopecteniradians)投饵混养的放养方式、生产力和极限放养量。对虾体长(285±016)cm,扇贝壳长(110±012)cm,放养密度分别为60尾/m2和0,15,45,75粒/m2,用投饵和施肥(鸡粪和化肥)饲养。结果表明,扇贝密度为0和15粒/m2时,对虾的成活率无显著差异。混养(扇贝15粒/m2)时对虾的出塘体长、体重和产量分别比单养高25%,38%和65%;当扇贝密度高于15粒/m2时,对虾的平均体长、体重和产量随扇贝密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少(P<005)。扇贝密度为15和75粒/m2时,其产量由470kg/hm2增至1236kg/hm2;当扇贝密度高时,去壳后湿重占体重的百分数从(4284±344)%降至(3788±426)%。扇贝的极限放养量为600~800kg/hm2,适宜放养密度为10~15粒/m2。  相似文献   

4.
20m2网箱共产罗氏沼虾218kg,平均全长113cm,平均尾重145g,成活率465%,饵料系数28,纯利744元,每公斤商品虾纯收入341元。  相似文献   

5.
刚孵化出壳的中华鳖苗的暂养及体重在15克之前稚鳖的培育主要是在室内、外的小型水泥池或土池中进行,池子面积在7-15m2之间,水深为02-06m,是目前育种的主要途径和方法。为解决短时间内鳖鱼大量出壳,培育池无法周转的矛盾,探索一条鳖苗培育的新途径,我公司进行了一次网箱培育中华鳖苗的试验,取得了一定的生产效益和养殖经验。1 网箱用25目聚乙烯网片自制而成,网箱规格为:长×宽×高=8m×4m×1m。其中水下部分05m,水上05m。网箱养殖总面积为:32m2/个×14个=448m2。2 鳖苗在…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虾病综合预防与精养高产的关系,我们在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泊子乡曲范村进行了南美白对虾的卤淡水高产养殖试验,取得了较好产量和经济效益,提高了本地农民养虾的积极性,现将基本情况综述如下:1试验池条件池塘面积3亩,3个;1亩,1个,底质为泥沙质,长宽比为55:35,深25m,最高水位2m,每个池子配备一台15kW的叶轮式增氧机,并配套供电线路。有30m深卤水井一口,盐度在45‰左右,井中配有35kW的水泵提水。二、试验期管理1池塘消毒。2001年4月20日开始进行池塘消毒,每亩用生石灰3…  相似文献   

7.
1997年,我们在浮桥河水库进行了网箱饲养暗纹东方鱼屯(俗称河鱼屯)试验,现总结如下。1试验条件11鱼种来源和运输用于鱼种培育的小规格鱼种为购自江苏扬中市人工繁育的当年苗种,全长17~28cm,体重05g,于5月30日运来。在水泥池中的捆箱里...  相似文献   

8.
在水库进行投饵网箱养鲤鱼种和鲤、罗非鱼成鱼试验,鱼种平均产量10742kg/hm2,平均利润334元/m2。成鱼平均产量1725kg/hm2,平均利润313元/m2。  相似文献   

9.
杂交鲶是由黑龙江鲶鱼×六须鲶♀杂交而成的养殖新品种,其生长快,口味鲜美,市场销售好。2000年我们从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引进夏花3800尾,进行了水库网箱养殖试验。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网箱设置:箱体为双层夏花网,规格为3m×5m×2m,2只共计30m2。选择水深在3m,风浪小,距岸边100m处,在放苗前6天用木桩将网箱固定在水中,网箱露出水面高约07m,水下为13m。2试验鱼:2000年7月6日从黑龙江水产研究所购进平均规格为55cm的杂交鲶夏花3800尾,经15个小…  相似文献   

10.
小体积网箱养鱼高产试验平均产量达5521kg/m3,最高产量达6612kg/m3,普遍试验平均产量达2596kg/m3,试验平均水平达3765kg/m3。  相似文献   

11.
小型渔船绳拖网的研究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3~1995年,先后设计和试验了网口目大6m,8m,10.8m3种规格拖网,普遍增产20%以上,本文着重介绍136kW渔船使用的网口目大8m的拖网设计方法及试验情况,提出根据捕捞对象习性选择网身形状,根据网以力和渔船功率配置网线,并研究了网目尺寸和网口周长的确定以及网盖和网袖设计。  相似文献   

12.
以1029 kW六片式拖网为母型,设计四片式拖网,并进行水槽模型试验,分析其水动力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改进上下纲结构形式、调整上下纲比例和背侧网比例,四片式拖网的水动力性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当拖速为3.5 kn时,四片式拖网的阻力仅为44.57 kN,网口高度达5.9 m,水动力性能系数为2.32 m2/kN,能耗系数为1.20 kW.h/104m3。  相似文献   

13.
在逐步校正法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软件编程的方法,设计出1个通用的计算程序,把复杂的拖网配纲检验计算和调整简单化,提高了配纲调整的效率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杨吝 《海洋渔业》1988,10(2):60-63
<正> 近十多年来.由于世界油价的上涨,所有海洋渔业发达的国家都在开展渔船渔具节能技术研究,并取得成功。对此,我国也在开展拖网渔船综合节能技术研究,但节能效果却不能令人满意。拖网捕捞是世界海洋捕捞中的主要作业方式,我国机动拖网渔业也有80多年的历史,目前我国拖网渔业的比重也较为突出,特别是在国营海洋渔业中,拖网渔船占86%,产量占95%。再说,底拖网渔具消耗能源为一切渔具之最。因此,改进现有拖网,设计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比较目前中国各地曾使用过的各种底拖网配纲校核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网翼上、下边缘配纲之差与网盖缩结长度之比”(简称翼纲差比)的新配纲校核方法。翼纲差比较大的拖网,其网口易于升高而沉纲贴底程度较小些;反之,翼纲差比较小的拖网,其网口不易升高而沉纲贴底程度较大些。  相似文献   

16.
《Fisheries Research》2006,82(2-3):276-282
The role of bioluminescence stimulated by moving fishing gear was investigated using an ISIT video camera mounted inside a pelagic and demersal trawl. Data presented here show that trawling is responsible for generating bioluminescent light. In two Norwegian fjords, the mean number of bioluminescent events per metre of head rope per second were 5.14 ± 2.17 and 2.39 ± 1.0 for a pelagic trawl at ∼270 m depth and a demersal trawl at ∼500 m depth, respectively, travelling at 2–4 knots. By extrapolation of these data, thousands of point-source flashes occur over the entire mouth of a trawl every second during a tow, considerably increasing its visual presence to fish. The occurrence of stimulated bioluminescent flashes on a trawl in deep-water may provide sufficient illumination to permit herding in the absence of ambient space light.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bring to the attention these preliminary observations of mechanically stimulated bioluminescence by mobile trawl gear as possible visual detection stimulus for fish and its potential to affect catch rates by altering herding, escapement and avoidance behaviour.  相似文献   

17.
南极磷虾拖网的性能优化分析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针对一顶中国目前正在使用的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拖网进行网具优化试验,设计了调整参数为浮沉比、上下手纲(等长)和叉纲的三因子L9(34)正交实验,并在3组L/S(水平扩张比)和5级拖速下完成了135次拖曳试验。结果表明:(1)随着拖速和L/S的增加,网具阻力增加,网口高度降低;(2)流速为3 kn情况下,L/S=0.45时,对阻力(Fs)和网具功率消耗(Ps)影响的主次顺序均为沉力(A)>叉纲(C)>手纲(B),对网口高度(Hs)影响的主次顺序为A>B>C,对能耗系数(Ce)影响的主次顺序为C>A>B,水动力性能的最优组合为A3B3C1;L/S=0.5时,对Fs、Hs和Ps影响的主次顺序均为C>A>B,对Ce影响的主次顺序为B>C>A,最优组合为A2B3C3;L/S=0.55时,对Fs和Ps影响的主次顺序均为C>A>B,对Hs影响的主次顺序为B>A>C,对Ce影响的主次顺序为B>C>A,最优组合为A2B3C3;(3)当L/S极低为0.2时,网口的水平扩张约为23 m,虽然此时网口高度有一定的提高,但网具的综合性能却显著下降,能耗系数增加;(4)增加沉力,适当放长手纲和叉纲可以有效提高已定型网具的性能。为确保在低拖速下达到网具的高扩张性能,应考虑改进网板性能,建议采用低拖速高扩张性网板。  相似文献   

18.
立式曲面V型网板在拖网系统中的力学配合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获知网板对拖网系统力学配合计算的影响,本文运用网板平衡方程结合钢索张力方程,建立拖网系统力学配合计算模型,并选取一款广泛使用的立式曲面V型网板及其相应的中层拖网,将网板水动力性能水槽实验数据,结合“龙腾”号的拖网及拖船实测数据带入力学模型,从翼端处的张力起始,逐步计算及分析手纲、网板、曳纲的受力情况,得到网板工作冲角、曳纲长度及张力、拖网翼端深度等拖网系统参数值。对网板各参数对拖网系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讨论,分析证明:冲角、曳纲长度和翼端深度随拖曳速度增加而减小;翼端深度及曳纲张力随曳纲连接点Z坐标的增加呈指数增长,随手纲连接点Z坐标增加呈线性减小;通过调节曳纲连接点Z坐标在0.1m-0.6m范围内,可控制工作冲角在17.77°-18.55°之间,翼端深度在124.3m-192.3m之间,曳纲张力在40210N-42219N之间变化;通过调节手纲连接点Z坐标在-0.4m--0.05m范围内,可控制工作冲角在16.54°-19.85°之间,翼端深度在75.9m-679.5m之间,曳纲张力在39533.5N-57933N之间变化;减少网板在水中质量,可减小拖船功率负荷,更适合在浅层作业;减小网板面积,可降低网板工作冲角,同时减小拖船功率负荷,更适合在稍深的水层作业。本文总结了网板参数的配合计算规律并建立了估算公式,为网板的合理使用和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离底拖网对游泳动物的群落结构以及捕捞量的影响,于2019年9月和2020年9月在福建海域兄弟岛渔场开展了36网次的底拖网专项试验,通过调整曳纲长度控制底拖网作业过程中的网位变动,分别保持底拖网作业在贴底或离底1 m的状态,以物种组成、渔获量对数均值、优势度、多度谱、多样性等参数,分析和比较了贴底拖和离底拖的游泳动物群落结构变化。结果显示:贴底拖和离底拖游泳动物的种类数分别为126种和79种,贴底拖游泳动物的总尾数和总体质量均为离底拖的3倍,贴底拖的渔获量对数均值比离底拖要高0.36,表明贴底拖网的渔获物以栖息于底层的游泳动物为主;贴底拖的游泳动物多样性、均匀度和丰富度分别为2.81、0.65和10.01,均高于离底拖(2.29、0.60和8.13),经济幼鱼的比例更高,说明贴底拖会对游泳动物的多样性以及幼鱼造成更大的损害;离底拖游泳动物的优势度指数为0.41,高于贴底拖的0.29,其多度谱曲线更陡,说明近底层游泳动物群落优势种分布更集中、数量分布不均匀。研究结果可以为底拖网渔业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针对海带夹苗作业过程中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等问题,设计一种新型海带夹苗机,以期实现苗绳破扣、后插送苗夹苗及苗绳复位等过程的自动化。介绍了新型海带夹苗机械结构组成、夹苗工艺及工作原理;设计了后插执行机构;利用仿真软件对海带夹苗机械装置进行操作过程的运动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苗绳破扣进给长度为60~80 mm较为理想;绳夹夹取苗绳扭矩应小于4.2 N·m;当破扣时,扭转角对破扣绳径的影响是转角越大则绳径越大;采用后插方式夹苗,可提高插苗成功率、降低伤苗率。新型海带夹苗机械系统设计可为海产植物种植装置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