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降解膜在干旱区棉田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塔里木垦区是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棉花地膜覆盖技术已推广数十年。地膜覆盖在保墒、增温,实现棉花早熟、优质、高产、高效的同时,也给土地造成严重污染。随着地膜使用年限的增加,土壤中残膜越来越多,据统计,新疆棉花地废旧地膜残留量已达5.73kg/667m^2,埋在土壤中的聚乙烯地膜200年不降解,并在土壤中形成阻隔层,使土壤通透性降低,地力下降,影响作物根系的发育和均匀分布,造成作物播种后烂种、烂芽,导致作物产量下降。因此,治理残膜污染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
地膜覆盖能够起到保湿增温的效果,对农作物健康生长非常有利。在新疆地区棉花种植过程中,常常运用地膜覆盖种植方式。运用地膜覆盖的棉花产量高、品质佳。然而采摘棉铃之后,如果没有将地膜回收工作充分做好,棉田中会残留很多地膜,对土壤结构造成很大破坏,还会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使棉田肥力下降,对播种之后的棉花种子发芽造成很大影响,同时会影响棉花根系的正常发育,降低棉花产量。为此,必须充分重视棉田残膜回收工作,采用机械化棉田残膜机具,在棉花播种之前、苗期揭膜后及采摘棉铃后,对棉田残膜进行回收,这样才能保证棉花健康生长,提高其产量和品质,还能控制和减少棉田污染。基于此,结合实践探讨了新疆棉田地膜污染情况与残膜回收现状,对棉田残膜机械化回收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并指出当前新疆地区棉田残膜回收工作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我国棉田残膜污染危害与治理措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膜覆盖技术的应用为我国棉花产量提升做出重大贡献。但随着聚乙烯地膜的长期使用,土壤残膜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影响棉田土壤环境和棉花可持续发展。综述了我国棉田地膜残留现状、分布特征及其对棉花生长的危害,从土壤结构变化、水分迁移状况、有害物质释放、土壤物质代谢、微生物种群结构等方面系统总结了棉田残膜污染的危害机制,归纳了现阶段我国棉田残膜污染防控技术的研究进展及优势与不足,并对残膜污染防控策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为我国棉田残膜污染治理技术的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4.
地膜覆盖技术的应用为我国棉花产量提升做出重大贡献。但随着聚乙烯地膜的长期使用,土壤残膜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影响棉田土壤环境和棉花可持续发展。综述了我国棉田地膜残留现状、分布特征及其对棉花生长的危害,从土壤结构变化、水分迁移状况、有害物质释放、土壤物质代谢、微生物种群结构等方面系统总结了棉田残膜污染的危害机制,归纳了现阶段我国棉田残膜污染防控技术的研究进展及优势与不足,并对残膜污染防控策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为我国棉田残膜污染治理技术的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5.
@@沧州市常年植棉面积15万 hm2左右,棉花是本区重要的经济作物和纤维作物。近年来由于受国家粮食安全政策、大量进口棉冲击、气候等多种因素影响,植棉比较效益降低,种植面积下降,棉花生产受到较大影响,提高棉花单产显得尤为重要。棉花生产用种缺乏突破性优良品种、品种选择不对路、品种退化较重等因素是影响产量提高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每年单因品种退化的原因导致产量下降一成或更多,纤维品级下降0.5~1.0级,全国损失皮棉近500万 t。加强棉花生产用种品种创新、科学指导、防品种退化等对提高棉花单产意义重大。现将沧州市棉花生产用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山西省典型地区农用地膜利用现状及残膜污染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阐明山西省目前的地膜利用和残膜污染现状,采用问卷调查和样方检测方法,对山西省各市县进行地膜问题的相关统计分析,同时对寿阳大田中的铺膜情况进行实时观测。结果表明:目前全省使用的地膜厚度大多在0.008 mm以下;全省90%以上都使用普通地膜,可降解类地膜很少;地膜覆盖面积居前三位作物分别是:蔬菜、玉米、马铃薯,南部盆地内有部分覆盖冬小麦;地膜使用量最多的市级单位是大同、忻州、临汾;地膜回收率极低,且大都是搁置路头、填埋、焚烧或者直接翻入土壤,残膜在土壤里越来越多,主要集中在0~20 cm土层,若一直沿用目前的地膜覆盖方式,不重视对残膜的回收,很快就会超过国家农田残膜限制标准,抑制作物的生长发育,进而影响产量和质量。本次调研统计分析可为山西省残膜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2007年,兵团共投入300万元专项资金,以农一师十二团、农三师五○团等8个团场的棉花清理加工厂为示范基地,引进国内先进设备,开展残膜、异性纤维等特杂机械清理示范工作。未经棉花异性纤维分离机处理的籽棉,无论是手采棉还是机采棉,都不同程度地混入人畜毛发、残膜和编织袋丝等异性纤维。这8个示范团场使用棉花异性纤维分离机后,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典型地区地膜残留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调查广东省典型地区覆膜作物的地膜残留情况及影响因素,选取惠州市博罗县2种典型覆膜作物,6个典型覆膜地块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实地挖取样方的方式,对广东省典型覆膜作物的地膜残留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块的土壤地膜残留量差异很大,2013 年0~30 cm土层的地膜残留量平均为45.0 kg/hm2。与2011 年相比,6 个典型地块的地膜残留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地膜主要残留分布在耕作层(0~20 cm),该层残膜量占80%以上。除地膜外,2011 年其他固体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地膜残留量为0.36~36.4 kg/hm2,不同地块的其他固体污染物残留量占总固体污染物的比重差异很大,最高的达70.4%,其在土壤中的残留污染也不容忽视。地膜残留量直接取决于地膜回收率,今后政府应加大宣传,提高对地膜残留污染的认识,制定鼓励地膜回收的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9.
棉花品种的混杂退化,直接影响品种改良的成效,限制棉花产量的提高,是发展棉花生产的一大障碍。解放以来,我国对棉花良种繁育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技术手段,但品种的混杂退化始终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据河北省(纪俊群,1986)各地调查,棉花良种纯度下降10~30%,绒长下降2毫米,衣分下降2~3%,减产10~20%,仅此一项全省每年约损失皮棉100万担。棉花品种的混杂退化之所以长期得不到解决,有其内在和外在的原因,需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10.
<正>本刊讯笔者从新疆农垦科学院获悉,6月19日由新疆农垦科学院主持的国家农业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残膜污染农田综合治理技术方案"在石河子正式启动。该项目针对我国农田"白色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的现状,对我国主要覆膜农业种植区开展农田残膜污染综合治理技术方案的系统研究,并掌握我国地膜污染的总体状况,形成农田残膜调查方法和标准、农田残膜污染分等定级标准;研发、改进、升级和应用一批适应平作和垄作区主要覆膜作物,可高效回收农田残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新疆棉花种植面积较大,残膜污染严重的问题,对新陆早62号在裸地栽培与覆膜栽培2种栽培条件下的生长表现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2种栽培条件下,新陆早62号产量差异明显,但纤维品质差异不明显,新陆早62号裸地栽培条件下衣分、比强度等表现较佳,开展新陆早62号裸地栽培还需要进一步探索适宜的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2.
《作物育种信息》2005,(2):20-21
马铃薯已由粮菜兼用型作物转变为经济作物,其种植面积和总产量正逐年增加,全世界马铃薯产量已达28978.0万t。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马铃薯生产大国,马铃薯栽培面积和年产量分别达到了4/2万hm^2和6600万t。马铃薯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据分析,其块茎中约含淀粉15%~25%,蛋白质2%~3%,脂肪0.7%,粗纤维0.15%,还含有丰富的钙、磷、铁、钾等矿物质及维生素C、维生素A及B族类维生素。  相似文献   

13.
不同灌溉量对膜下滴灌土壤水盐分布及棉花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灌溉水资源日益紧张,自1996年新疆石河子地区开始试验研究和应用棉花膜下滴灌技术,目前已发展棉花膜下滴灌面积67万hm2以上,而且每年以新增3万~4万hm2的增长速度发展。但是,大面积应用滴灌后,随之产生了一系列的技术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土壤中的盐分运移、分布和循环与大水漫灌时有很大的不同,作物根系分布发生了改变,如  相似文献   

14.
芸豆是冀西北传统种植作物,年种植面积4万hm^2左右,栽培品种以坝上红芸豆为主,正常年景收购量为10万t左右,出口约占40%,销售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由于生产用种混杂退化,品质下降,耕作粗放,产量低而不稳,均不同程度影响了芸豆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不同类型降解地膜的降解特征及其对土壤温度、水分和马铃薯产量的影响,在即墨市蔬菜科技示范园进行了不同类型降解地膜覆盖马铃薯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全生物可降解膜的降解效果较好,0.006、0.008、0.010 mm的全生物可降解膜在收获前的降解程度已分别达到5级、4级和3级,而普通PE地膜降解效果只达到了1级。全生物可降解膜有较好的增温保墒作用,但增温保墒性能较PE膜差。对不同地膜覆盖的地块进行马铃薯产量测定,0.006、0.008、0.010 mm全生物可降解膜及PE膜与未覆盖地膜相比,分别增产12.9%、33.3%、33.6%、14.9%。试验结果表明:全生物可降解膜覆盖可以提高土壤温度和马铃薯产量,且自身降解程度较快,无需再增加人工清理费用,对环境的污染较小。综合考虑不同厚度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价格等因素,0.008 mm厚度全生物可降解地膜更适合青岛地区马铃薯生产使用,对马铃薯有明显增产作用,同时也为残膜污染治理提供替代产品,有利于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16.
不同类型地膜的降解特征及其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究不同类型降解地膜的降解特征及其对土壤温度、水分和马铃薯产量的影响,在即墨市蔬菜科技示范园进行了不同类型降解地膜覆盖马铃薯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全生物可降解膜的降解效果较好,0.006 mm,0.008 mm,0.010 mm的全生物可 降解膜在收获前的降解程度已分别达到5级,4级和3级,而普通PE地膜降解效果只达到了1级。全生物可降解膜有较好的增温保墒作用,但增温保墒性能较PE膜差。对不同地膜覆盖的地块进行马铃薯产量测定,0.006 mm,0.008 mm,0.010 mm全生物可降解膜及PE膜与未覆盖地膜相比,分别增产12.9%、33.3%、33.6%、14.9%。试验结果表明:全生物可降解膜覆盖可以提高土壤温度和马铃薯产量,且自身降解程度较快,无需再增加人工清理费用,对环境的污染较小。综合考虑不同厚度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价格等因素,0.008mm厚度全生物可降解地膜更适合青岛地区马铃薯生产使用,对马铃薯有明显增产作用,同时也为残膜污染治理提供替代产品,有利于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棉花和玉米常年种植面积分别为33.3万hm~2和200万hm~2以上,争地矛盾突出,两者空间互补性强,轮作优势明显,但存在难以机械化和作物间轮作倒茬等问题。通过压缩棉花株距,保障单位面积内间作棉花株数与常规纯作棉花株数基本一致,留出带宽间种玉米。此棉花玉米宽幅间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包括棉花玉米宽幅间作高产高效生产环境、品种搭配、播前准备、播种与覆膜、田间管理、收获与晾晒、秸秆还田与残膜清除等技术措施要求。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探讨土壤中的残膜含量对棉花根区环境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在大田条件下,以新陆中47号为供试材料,设置了0(CK)、225、450、675和900 kg·hm~(-2)共5个残膜量处理,于2013-2014开展2年小区模拟试验,研究了棉田土壤氮素、根系形态、产量性状随土壤中残膜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随着残膜量的增大产量均呈下降趋势,450、675、900 kg·hm~(-2)残膜量处理的产量均显著(P0.05)低于0 kg·hm~(-2)(CK),其中900 kg·hm~(-2)处理的产量降低了22.2%。残膜阻碍根系生长,根长、根直径、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均随残膜量的增加而下降,其中,900 kg·hm~(-2)处理较0 kg·hm~(-2)(CK)分别下降了33.7%,24.3%,19.72%,66.4%和35.3%;0 kg·hm~(-2)与225、450、675、900 kg·hm~(-2)残膜量处理在花期和铃期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残膜量的增加土壤中的铵态氮和硝态氮呈增加趋势,与0 kg·hm~(-2)(CK)相比,900 kg·hm~(-2)处理在铃期铵态氮增加了36.6%、硝态氮增加了40.1%。【结论】残膜降低氮素利用率,阻碍了根系生长,不利于棉花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甘肃敦煌种业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年产各类农作物种子1亿kg,种子经营产销量位居全国前4位,其中玉米杂交制种占全国需种量的10%、瓜菜种子出口占全国同类种子出口量的10%左右,收购加工皮棉50万担,棉花购销量占甘肃棉花总量的50%j敦煌种业目前拥有种子加工企业7家、棉花加工企业6家,种子和棉花总加工能力分别为6.5万t和7万t。  相似文献   

20.
<正>1甜玉米和超甜玉米目前,世界上各类鲜食玉米种植面积约300万hm2,其中甜玉米种植面积约100万hm2。美国种植面积最大,约占10%。在欧美发达国家,鲜食玉米被视为一种蔬菜作物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在所有蔬菜作物中,鲜食玉米的总产值排在鲜售市场蔬菜产品的第4位,加工产品的第2位,成为最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目前世界鲜食玉米罐头的贸易量超过10万t,其中日本的年进口量就达到5万t。美国鲜食玉米罐头的产量仅次于番茄罐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