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农田野燕麦的发生和危害野燕麦是世界性的农田恶性杂草。在60至80年代曾在欧洲、北美等地严重发生。在我国于60年代初期开始,在青海、甘肃、宁夏和黑龙江严重发生,每亩有野燕麦几十至上百万株,使小麦减产达20~30%,重者50%以上,甚至毁种弃耕。约经20余年,野燕麦迅速传播蔓延,东侵南犯。至80年代中期,全国野燕麦发生危害面积达7500万亩,其中严重危害面积约2400万亩,每年减产粮食约17.5亿千克。其中河南省野燕麦发生面积达1600万亩,陕西省野燕麦受害面积达500万亩,新疆野燕麦危害面积约420万亩,每年损失粮食约1.5亿千克。内蒙古野燕麦危害面积350万商,每年损失粮食1.5亿千克以上。在江苏省,野燕麦危害迅速加重,仅扬州地区发生面积已达104万亩。在云南、湖北等省野燕麦危害也很严重。  相似文献   

2.
我市常年小麦种植面积22.6万亩,杂草发生面积17万亩,造成危害的达8~10万亩。麦田杂草优势种为猪殃殃、野油菜和野燕麦,这类杂草发生面积广、密度大,已成为影响小麦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据调查,一般每平方米有20~30株,多者达105~250株,严重的...  相似文献   

3.
张炳炎 《植物保护》1987,13(2):46-46
野燕麦是河西地区农田恶性杂草,据在河西的玉门、嘉峪关、永昌、武威等地调查,一般每亩有野燕麦4—60万株,严重的达100万株以上,据1984年初不完全统计,发生面积达200万亩,其中沿祁连山冷凉灌区为96万6千多亩,估计每年损失粮食10万吨左右。为了防除农田野燕麦,1984年甘肃省进口美国孟山都公司燕麦畏100吨,兰州农药厂燕麦畏8吨,组织河西地区13个  相似文献   

4.
张炳炎 《植物保护》1985,11(6):40-40
野燕麦是我国西北、东北、西南、中原16省(区)的农田恶性杂草,受害而积约6000万亩,减产一般20~40%,严重的达60%以上,甚至毁种绝收。我省是受害严重的省(区)之一,危害面积达1300万亩以上,严重的500万亩,每年损失粮食达4—5亿斤。 为了防除农田野燕麦,甘肃省农科院植保所从1967年以来,先后从数十种除草剂的试验比较中,确定燕麦畏是防除农田野燕麦的优良内吸选择性除草剂,并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应用技术。但是,由于当时燕麦畏国内尚不能批量生产,限制了它的推广应用。兰州农药厂根据农业生产需要,1983年开始试制燕麦  相似文献   

5.
野燕麦(Arena fatua L.)是世界性的难治害草之一,也是我国北方农田中的主要恶性杂草。据统计,全国已有23个省(区)6000多万亩农田遭受其害,每年损失粮食约20亿斤。近几年来,野燕麦的发生范围又有所扩展,有继续由西向东,从北向南蔓延的趋势。1960年以前陕西省农田中极少见到野燕麦,从1965年以后野燕麦逐渐扩展蔓延,至今全省已有20多个县、市,约980万亩农田发生,每年损失粮食在1亿斤左右。  相似文献   

6.
郝统锋 《植物保护》1991,17(6):42-42
罢燕麦(Avana fatua L.)系静宁县西北部农田杂草优势种。主要为害小麦、豌豆和胡麻等作物,危害面积达10万余亩,草田率占80%以上,一般田块野燕麦11.4-16.2株/0.11米~2,严重时达20.1-33.6株/0.11米~2。其生长特点:适应性强,密度大,出苗不整齐,外部形态与小麦极相似,幼苗期与小麦更难区  相似文献   

7.
野燕麦是我盟岭西地区麦田中的主要恶性杂草之一,分布在岭西的牙克石市、额尔古纳右旗,额尔古纳左旗等地小麦主产区,受害作物一般减产20—30%,发生严重地块减产一半或绝产。据调查,小麦田每平方米有野燕麦5—20株,减产为16.2%;21—40株减产42%;41—70株,减产46.5%;71—130株,减产70%。仅牙克石市分布10万亩,其中危害较重达5万亩以上。由于本地区长期单一种植小麦,不能合理轮作,麦种内混杂野燕麦种子平均达  相似文献   

8.
野燕麦是麦田恶性杂草之一,近几年在扬州里下河地区发展较快。据1990年调查,全区发生面积达104万亩,占三麦播种面积的16.1%。高密度严重危害田块(每亩5万株以上)也急剧增加,全区约有10万亩左右。调查结果还表明,每3~4年危害面积和危害程度增加1倍。据上海、河南等地报道,实行水早轮作、稻麦轮作是综合防除野燕麦的有效措施之一。而扬州里下河地区是典型的稻麦两熟冬麦区,为什么部分地区部分田块野燕麦发生相当严重(30万株/亩以上),而且危害面积和程度不断扩大。这不仅是播种时带草种下田,而更重要的是存在着自然脱落的野燕麦种子在稻田越夏的问题。对此,1989~1991年我们做了本项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9.
一、农田野燕麦的发生与危害野燕麦是我国农田的恶性杂草。60年代初期开始,在青海、甘肃、宁夏和黑龙江等省(区)严重发生,每亩有野燕麦几十万株至上百万株,使小麦减产20~30%,重者50%以上,甚至毁种弃耕。约经20余年,野燕麦东侵南犯,迅速传播蔓延,至80年代中期,在全国各省(区)麦区几乎都有发现。在一些新发生区,如陕西、河南、江苏、安徽落脚后,形成严重危害。全国植保总站组织的全国农田草害初步调查结果表明,野燕麦在春麦区危害率达  相似文献   

10.
野燕麦在内蒙古察右中旗年发生面积达2.67万hm2左右,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进一步了解野燕麦不同发生密度下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为制定防除指标及防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笔者进行了野燕麦不同密度对小麦产量影响的试验。1试验设计及方法1.1试验地点试验在察右中旗三道沟乡口子村和广昌隆乡东油房村进行。试验田土地平整、肥力均匀,历年野燕麦发生严重,密度高达500株/m2以上。1.2试验设计于野燕麦苗期(小麦三叶至拔节前)人为控制野燕麦密度,拔除多余的野燕密度50株/m2,③100株/m2,④150株…  相似文献   

11.
一、麦田杂草发生,危害严重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遍布全国,面积约4.5亿亩,另外还有0.5亿亩大麦,元麦(青稞)。麦田杂草严重发生和危害,是影响小麦生产的一个重要限制因素。据初步调查,麦田杂草可达200种以上,麦田草害面积约1.5亿亩。占麦类播种面积的30%,严重危害面积约0.4亿亩。每年因杂草的危害损失小麦约80亿斤,损失率达15%。麦田杂草中,发生危害最严重的(或称为恶性杂草)种类有:野燕麦、看麦娘、牛繁缕、  相似文献   

12.
杂草对农作物有很大危害是众所周知的,确切知道不同情况下的草害程度对防治对策有现实的指导意义。目前各地都在进行这方面的试验,方法和准确性也异。本文介绍了野燕麦对小麦、青稞在青海省条件下的危害,其方法可供各地参考。同时对试验中所应用的数理统计是否合宜,也可供讨论。1.田间野燕麦发生密度对小麦、青稞产量损失之间有着极显著的回归关系。野燕麦穗数即花序数每增加1万穗/亩,小麦产量损失5.39斤、穗粒数减少0.15粒、千粒重降低0.102克,青稞产量损失3.5斤、穗粒数减少0.17粒、千粒重降低0.02克。2.小麦三叶期以前田间出苗的野燕麦危害最大,在野燕麦10万株/亩左右密度下,减产35.5%;小麦开始拔节以后出苗的野燕麦危害较小,造成减产8%以下。3.田间野燕麦密度越大,后期复盖阴闭越严重。野燕麦株数每亩16万株以上,复盖度90%以上,并导致小麦倒伏。4.据野燕麦危害损失,结合当前生产水平,对野燕麦发生的轻度危害田、中等危害田、严重危害田、控制田的划分指标和防除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临汾市小麦田恶性杂草发生危害特点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节节麦、雀麦、野燕麦、早熟禾等麦田恶性杂草均属禾本科有害生物。与小麦同属不同种,越年生或一年生,秆丛生,株高90cm,靠种子繁殖,外部形态无论苗期、成株期都与小麦极为相似,尤其是生长前期难以辨认。与小麦争光、争肥、争水,造成小麦生产不同程度的减产,甚至绝收。近几年来,在本市小麦田不断发生为害,呈扩展蔓延之势。2006年发生危害面积达2.87万hm2,给局部麦田造成严重减产,成为本市小麦生产一大隐患。1发生情况据调查,小麦田节节麦、雀麦、野燕麦、早熟禾等麦田恶性杂草在本市总体为中等偏重发生,局部田块重发生或大发生。一般轻发生田…  相似文献   

14.
野燕麦原是西北地区麦田中的恶性杂草,扬州地区仅零星发生。但近几年迅速蔓延,已成为本地区的恶性杂草。如宝应、仪征等地,由于麦田中野燕麦密度太大,严重影响小麦生长,只好割青喂牛羊,或翻耕重种,对三麦持续增产威胁很大。为此,在各县、乡的配合下,对本区野燕麦进行了调查和研究,以求在此基础上开展对野燕麦的控制。一、野燕麦发生情况 1990年在扬州地区调查了9个县、市,171个乡、镇,680个村,3000多块田中的野燕麦发生量加以推算,野燕麦在本区发生面积为104万亩,占三麦播种面积的16%。兴化市的周  相似文献   

15.
小麦吸浆虫是小麦毁灭性害虫,在我省为害小麦的主要是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mosellana(Gehin))。近年来,随着耕作制度的变化,新灌区和感虫品种面积不断扩大,深翻晒田和药剂处理土壤面积缩小,小麦群体结构增多,为吸浆虫的回升积累危害提供了有利条件。1985年全省发生面积100多万亩,达防治指标68万亩,防治了20多万亩,1986年春  相似文献   

16.
麦田恶性杂草生物学特性与发生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省麦子播种面积7500万亩以上。据查,全省麦田杂草种类有25科120余种,其中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恶性杂草有猪殃殃、宝盖草、婆婆纳、野油菜、刺儿菜、麦家翁、野燕麦、看麦娘、硬草等10余种。猪殃殃、播娘蒿分布遍及全省,危害严重的面积分别为2000万亩和4000万亩以上。婆婆纳、宝盖草、看麦娘分别分布在豫西南、豫中和豫南地区,趁生危害面积在300~500万亩;野油菜随着油菜生产的发展,在麦早轮作地区的驻马店,许昌等地由油菜品种间杂交遗留下来的后代,逐步由南向北扩大危害,发生面积已达600万  相似文献   

17.
野燕麦(Avena fatua L.)近年来E成为我区油菜和小麦田的恶性伴生杂草,发生危害面积占种植面积的48.7%,田间密度达15—300万株/亩,每年粮油作物产量损失在1千万公斤以上。为此,1985—1986年在油菜田进行化学防除野燕麦试验,结果简报如下: 试验区设在土地平坦、肥力一致、野燕麦发生严重分布均匀的伊犁黄油菜田。栽培管理与大田相同。小区面积15m~2,随机排列,重复3次(对照重复6次)。结果见表。试验结果经方差分析,区组间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山西省草地螟发生规律、预测预报及其综合治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草地螟(Loxostege sficticalis L)别名黄绿条螟,甜菜网螟,俗名罗网虫,吊吊虫。属鳞翅目、螟蛾科、野螟亚科,锥额野螟属。草地螟在我省历史上曾多次大暴发,每次暴发都连续发生为害5—7年,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最近一次是从1979—1984年暴发的。这次是我省历史上草地螟发生危害最重的一次,发生地域广、面积大,危害损失严重。据统计,在这次暴发过程中,草地螟成虫几乎波及全省,平均每年发生面积621.4万亩,最高的1983年达到1426万亩。防治以后,平均每年  相似文献   

19.
小麦是我省的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已由50年代初期的6400万亩扩大到目前的7200万亩,总产量由30亿公斤增加到近170亿公斤。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和农田生态系的变化,病虫害发生面积由当时的不足2000万亩次增加到近2亿亩次,经防治后的产量损失仍在10亿  相似文献   

20.
野燕麦的危害损失及防除指标研究许浩然,许莉(新疆沙湾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832100)野燕麦(AvenafatuL)是农田中的恶性杂草。沙湾县小麦田发生面积2667hm2,占小麦面积的20%以上,每年小麦产量直接损失2250t。为了揭示野燕麦不同密度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