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食用菌生产已进入了规模化、工厂化的新阶段.深圳威可实业有限公司设计的金针菇工厂化栽培生产,已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生产体系.本文就工厂化生产金针菇的出菇管理技术作一简介,供同行参考.工厂化生产金针菇,应采用短袋栽培,一次性出菇.当菌丝长满培养基后,就要及时调节温度、湿度、空气、光线等因子,让其转入出菇阶段.出菇管理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相似文献   

2.
工厂化栽培金针菇废料二次利用配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将部分金针菇废料二次用于工厂化栽培金针菇,结果表明5%金针菇废料配方出菇快,整齐度好,生产周期与目前工厂化生产配方基本一致,产量高,品质优,可用于工厂化生产.日产10t的厂家据此配方生产,年可节本21.6万元.  相似文献   

3.
根据杏鲍菇生理特性,将杏鲍菇98育菇过程分成恢复期、催蕾期、修蕾期、生长期和采收期5个阶段,应用工厂化生产成控设备,对每阶段最适温度、湿度和通气度等最适参数进行试验,得出了杏鲍菇98育菇工艺曲线,对杏鲍菇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及环境控制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是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趋势。介绍目前工厂化主栽品种金针菇、杏鲍菇和蟹味菇的工艺流程和操作要求,培养和出菇阶段的环境要求,以及保持最佳生长环境的设施、设备要求。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陆续从日本和台湾地区引进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流水线,使食用菌生产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炎热的夏季也能品尝到美味营养的金针菇、蟹味菇和杏鲍菇等新鲜产品。上海地区现已投产的金针菇规模化企业有3家,蟹味菇1家,2005年底新增3家,预计金针菇日产量将达到50t,蟹味菇5t,杏鲍菇1.5t,成为全国最大的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6.
袋栽白金针菇工厂化生产关键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瓶栽模式工厂化生产白金针菇相比,袋栽模式能有效节省投资成本。为“金针菇冷房栽培出菇房设计”姊妹篇,是通过科学合理地设计工厂化厂房,配套规范的管理技术,生产出高产优质的白金针菇产品,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正>金针菇营养极其丰富,含有18种氨基酸,是很好的保健食品,深受人们喜爱。工厂化袋栽金针菇,就是使用工厂化厂房、设备和技术人为创造条件,满足金针菇生长要求,实现周年栽培,获得优质、高产金针菇商品。江西章贡区及其周边拥有多家工厂化栽培金针菇企业,生产规模在2~6 t/d。现将工厂化袋栽金针菇技术与管理要点介绍如下。1品种选择在赣州市当地,金针菇工厂化栽培的主栽品种有福建三明市真菌研究所培育的金针菇8903、8904品种。8903品种菇蕾  相似文献   

8.
白色金针菇富含精氨酸和赖氨酸以及多种矿物质,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具有增智和抑制癌细胞的作用,深受广州、深圳、香港等市民的青睐,每公斤鲜菇售价20~30元.随着我国食用菌事业的发展,金针菇生产已进入规模化、工厂化阶段,但生产成本一直居高不下,且大量种过菇的废料倾倒造成环境污染。为此,笔者对袋栽金针菇工厂化生产的废料再利用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根据金针菇工厂化生产特点,利用聚丙烯塑料袋为栽培容器,具有投资少、能耗低、效益高、操作简便等特点,现将金针菇再生法工厂化袋栽技术介绍如下:1品种选择选择原基形成快、子实体丛生、根部不粘连、出菇密、菇蕾多、生长整齐,菇柄光滑硬挺、粗细均匀,菇体洁白晶亮,菇盖圆整、盖小不易碎,口感脆嫩、  相似文献   

10.
金针菇的工厂化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金针菇生物学特性及对生产条件的要求,科学合理设计生产场地及相关的注意事项,3个科学经济的培养基质配方。略述拌料、灭菌、冷却接种、菌丝培养、催蕾、抑制、育菇、采收包装等各个环节的技术。并提出防治杂菌及虫害的相应措施及目前工厂化栽培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总结2019—2021年浙江省食用菌产业在浙江省食用菌技术团队第三轮项目支持下取得的主要成效:创新开发产粉灵芝工厂化生产技术、香菇定向出菇工厂化墙式栽培技术,筛选出香菇优质种源4个;示范推广金针菇、海鲜菇、灵芝、黑木耳、秀珍菇的液体菌种生产技术,提升4条菌棒(菌料)工厂化生产流水线;示范食用菌绿色化生产技术395万袋、90.67公顷,包括林下灵芝、菌渣多级利用模式、竹荪―水稻轮作、高山香菇周年化栽培技术;优化食药两用品种结构,示范黄色金针菇、羊肚菌、红托竹荪、长根菇、猴头菇珍稀特色菌菇生产技术,示范基地5个,规模为90万袋、羊肚菌和竹荪3.3公顷;示范秀珍菇精准转潮出菇栽培技术880万袋(瓶),推广2 350万袋(瓶)。介绍顶层设计征集意向、围绕任务细化方案、建立专家联系制度等主要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12.
在工厂化栽培金针菇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现,原先一个优良的品种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生产之后,它的优良性状表现不明显了,出菇期明显推迟,成菇率低,出菇不整齐,产量下降等,即我们平常所说的“菌种退化”现象。产生菌种退化的原因是很多的,笔者认为,金针菇工厂化栽培菌...  相似文献   

13.
简介我国香菇工厂化生产探索的背景和实践,结合菇类工厂化生产的内涵和特点,比较分析我国现有金针菇、蟹味菇等菇类的工厂化生产与香菇工厂化生产的成本差异和市场价格情况,得出当前香菇工厂化生产在我国还不具备可行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王兆生 《食用菌》1994,16(5):28-29
我曾在日本国大分县大山町BIO(生物遗传中心)进修一年。该中心拥有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分四个部份:一是工厂化生产金针菇;二是工厂化生产滑菇:三是大规模代料生产鲜香菇;四是花卉、蔬菜的组织培养。此外,还有一个现代化的科研中心。本文主要介绍该中心金针菇工厂化生产。该中心从事金针菇生产者有10人,平均每天采收鲜菇480~500kg,早晨上班后即采收鲜菇,然后进行真空包装,每袋100g,中午有专车运送到城市出售。生产工艺流程:原料处理拌料装瓶灭菌冷却、接种培养搔菌催芽抑制卷纸培育收获,整个生产期为55天。在金针菇的每个房舍内地上均无水迹,催蕾室湿度由超声波增湿器提供湿度,其它培养一般不再增湿,这样采收的菇质量好,菌伞见不到水印(有水印的卖不起价)。  相似文献   

15.
防空洞周年生产金针菇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肖锋 《食用菌》1999,(3):27-28
我国只有少部分地方利用空调房进行金针菇周年生产.产品大部分出口.建工厂化菇房投资巨大、生产成本高.如能利用防空洞进行周年生产,可充分利用我区大量闲置的人防工程和丰富棉子壳资源,且能填补夏季菇类蔬菜空缺,改善市民饮食结构.本试验目的是要探索一套防空洞内金针菇的高产栽培模式.现将第一阶段试验结果总结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内白色金针菇生产仍然以在自然季节栽培为主,生产设备、技术相对落后,产品质量、产量不稳定,且上市集中,价格波动较大,菇农的经济效益难以保证,远不如国内外的工厂化高效生产。研究适合国内发展的现代化高效生产技术,对白色金针菇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经过笔者近年来的生产实践和调查分析,总结提出小规模冷房袋栽白色金针菇技术。1菇房要求小规模冷房袋栽白色金针菇对菇房的选择范围较宽,可选用普通民房、防空洞、地下室等闲置场所,经简单保温、通风处理后,根据空间大小,匹配相应的风冷或水冷式冷凝器。菇房宜使空气对流,通风条件好,死角少,易于调控,并应配置强制通风、照明等设施,根据内部结构设置多层床架式或墙式出菇。防空洞或地下室内阴暗潮湿,在使用前应打扫干净,洞或室内壁用高浓度波尔多液或石灰水涂刷消毒。2栽培季节利用小规模冷房袋栽白色金针菇可进行反季节栽培。一般安排4月中旬至10月中旬为大量出菇期。此时,大棚顺季生产的春菇已下市,秋菇尚未上市。据笔者近几年调查,每年上半年的4月中旬至6月下旬,下半年的9月上旬至10月下旬,市场上金针菇价格较高,且销量大;而温度最高的7~8月份价格反而偏低,且销量少。原因可能是这两个月温度太高,常...  相似文献   

17.
吴英春 《食用菌》2013,35(1):49-50
目前金针菇生产规模日益扩大,特别是工厂化产生大量废料到处堆积,综合利用效率不高,甚至对环境产生了不良影响.介绍用金针菇废料栽培双孢菇的技术要点,主要包括废料收集与栽培配方,原料的堆制发酵,播种、发菌、覆土,出菇管理等重要环节,是金针菇废料再利用的一种很好方式.  相似文献   

18.
白色金针菇F_(21)出菇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浙江省江山市栽培白色金针菇为1500万袋,鲜菇产量7000吨,产值2400万元,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白色金针菇生产、加工基地之一。现将白色金针菇F21的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出菇管理阶段措施小结如下:1低温出菇白色金针菇F21出菇最适温度是5~15℃...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作为食用菌大省和食用菌强省,金针菇工厂化栽培经历了从起步、快速发展到产业优化调整发展阶段.回顾江苏省金针菇工厂化栽培近三十年发展历程,分析其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江苏省金针菇工厂化生产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0.
南方金针菇工厂化生产中存在甜菜渣成本过高问题,为明确椰糠替代甜菜渣用于金针菇栽培的可行性,以不同比例椰糠替代原基质中的甜菜渣,进行金针菇出菇试验。结果表明,椰糠配方对金针菇出菇单产、品质无较大影响,椰糠作为甜菜渣的替代物是可行的,可以满足金针菇生产所需物理结构和理化指标,且在南方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较高的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