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宁南山区典型流域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采用定位观测、谐波分析以及灰色关联度等方法对典型流域所选的6个断面共56个水分观测点的实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流域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年内变化主要受降雨和蒸发散的年内变化影响,明显分为干湿两季;土壤水分年内变化可划分为四个时期:春季土壤水分缓慢蒸发期、旱季土壤水分严重亏缺期、雨季土壤水分补偿期、冬春土壤水分相对稳定期.研究中利用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对土壤水分垂直变化进行了分层,并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分析了各层次间土壤水分及其与期间降雨量的关系,得出土壤水分剖面分布可分为速变层、活跃层和次活跃层,林地水分活跃层较深,草、农、裸地水分活跃层偏上的土壤水分垂直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2.
通过定位观测和对比试验,对密云水库上游水源保护林试验示范区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区内土壤水分年动态变化主要决定于降雨量的大小和降雨的年内分配,与降水的年动态变化非常一致,与蒸发量的年动态变化相反。1996年土壤水分动态可分为:雨季前土壤水分缓慢蒸发期,雨季湿润期,雨季后逐渐降低稳定期;1997年的土壤水分动态可分为;雨季前土壤水分蒸发期,雨季湿润期,雨季后期干时期,冬  相似文献   

3.
采用定位监测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陕西省城固县农气站2007-2010年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①2007-2010年基本上都属于降水正常年,但年内各月降水量分布差异十分明显,呈多波动性分布;②年降雨量与土壤水分含量表现为正相关,且降水对土壤水分的补给又具有相对滞后性;③就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化而言,在雨季7月份表现为降低型,而在旱季1月份则表现为增加型;④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划分为土壤水分大量蒸发阶段、雨季土壤水分恢复阶段和冬季土壤水分缓慢蒸发阶段。  相似文献   

4.
通过定位观测和对比试验,对密云水库上游水源保护林试验示范区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区内土壤水分年动态变化主要决定于降雨量的大小和降雨的年内分配,与降水的年动态变化非常一致,与蒸发量的年动态变化相反.1996年土壤水分动态可分为:雨季前土壤水分缓慢蒸发期、雨季湿润期、雨季后逐渐降低稳定期;1997年的土壤水分动态可分为:雨季前土壤水分蒸发期、雨季湿润期、雨季后期干旱期、冬春土壤水分缓慢升高稳定期.下坡的土壤含水量显著大于上坡的土壤含水量,同一坡向的有林地比无林地的土壤含水量高.不同坡向土壤含水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有林地西坡、有林地东坡、无林地北坡、无林地南坡.林地涵养水源的效应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5.
虎峰镇土壤水分的动态及其随机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4-2007年每天的土壤水分监测数据,研究了重庆铜梁地区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并对生长季土壤水分的变化进行了动态模拟。结果表明,监测年内各层土壤水分无论在枯水年还是平水年均有显著差异,平水年土壤水分含量和变异系数均高于枯水年;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可分为稳定期、消耗期、波动期。用Laio模型推导出的土壤水分峰度和变幅与观测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通过土壤水分测定结果,结合当地气象资料,对河南省新郑八千乡沙薄土壤水分季节性和垂直性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土壤水分一年内季节性变化可分为土壤水分相对稳定期、缓慢消耗期、大量损耗期、恢复期四个阶段。土壤水分垂直变化表现出耕作层水分含量较低,且变化较快;心土层含水量较耕层高,对土壤水分传导快,干湿变化幅度大,且受降水波及大,干旱对其影响程度较重;底土层含水量较耕作层和心土层高,且较稳定,含水量较为丰足。  相似文献   

7.
山西晋南地区冬小麦土壤水分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山西晋南地区冬小麦土壤水分变化规律。[方法]利用山西省运城市土壤水分观测资料,对晋南地区自然状况下土壤水分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并采用相关分析法,对气温、降水量、蒸发量、日照时数对土壤水分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影响土壤水分变化的主要因子是降水、蒸发、气温和日照时数,其中降水和蒸发的影响是直接的,气温和日照时数的影响是间接的;对于土壤不同层次,气候因子所起的作用不同,但对土壤水分含量起主要作用的还是降水和蒸发2个因子;土壤水分变化较平稳时段在春季,一般年份即使降水较少,土壤含水量变化也相对较小,有利于小麦返青生长。[结论]该研究为土壤水分资源的合理利用、冬小麦产量的提高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北京地区不同质地土壤水分变化规律.[方法]选取北京地区3种典型质地土壤观测站近5年的土壤水分观测资料,对土壤水分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黏土平均土壤含水率最大,壤土次之,砂壤土最小;3种质地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均可分为4个时期,即初春短暂增墒期、春季失墒期、雨季增墒期和秋季失墒期;在雨季,砂壤土各层土壤水分随着降雨和蒸发而迅速变化,且变幅较大,黏土的变化最为平稳,但在少雨期黏土变化幅度较大.[结论]不同质地土壤水分在非冻结期内的季节变化特征总体相似,而随降水量变化的幅度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北京地区不同质地土壤水分变化规律。[方法]选取北京地区3种典型质地土壤观测站近5年的土壤水分观测资料,对土壤水分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黏土平均土壤含水率最大,壤土次之,砂壤土最小;3种质地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均可分为4个时期,即初春短暂增墒期、春季失墒期、雨季增墒期和秋季失墒期;在雨季,砂壤土各层土壤水分随着降雨和蒸发而迅速变化,且变幅较大,黏土的变化最为平稳,但在少雨期黏土变化幅度较大。[结论]不同质地土壤水分在非冻结期内的季节变化特征总体相似,而随降水量变化的幅度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研究干热河谷冲沟不同部位(集水区、沟头和沟床)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特征。【方法】基于元谋干热河谷典型冲沟不同部位土壤水分的长期监测,分析冲沟不同部位土壤水分(10~100 cm)时空变化特征。【结果】(1)冲沟不同部位土壤平均含水量随时间变化可划分为土壤水分消耗期(2-6月)、土壤水分积累期(7-10月)和土壤水分消退期(11-12月)等3个变化阶段;冲沟不同部位不同深度土壤水分年内变化特征不同,其中集水区20、30和40 cm土层,土壤水分年内分配差异不明显,其他部位不同深度土壤水分均表现明显的干湿季变化。(2)冲沟不同部位年内土壤水分含量及变异系数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均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加的分布特征,其中40~60 cm土层土壤水分变异系数较低且土壤水分亏损表现明显,表明表层(10~30 cm)和深层(60~100 cm)土壤水分年内含量高且分配不均,而中间(30~60 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相对较少且分配相对均匀。(3)不同深度的土壤水分日变异系数表明,集水区和沟床在干季,不同深度土层间土壤水分差异较小,雨季差异较大,分配不均,而沟头土壤水分在春季土壤水分分配较均匀,其他时间均出现分配不均现象;冲沟不同部位土壤水分含量差异显著,表现为沟头(9.98%)沟床(9.65%)集水区(6.64%)。【结论】在进行植被恢复时,应该考虑冲沟不同部位、季节性以及剖面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因时因地进行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11.
祁连山林草复合流域土壤水分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祁连山排露沟林草复合流域土壤水分状况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流域内土壤水分状况随土壤结构、土壤层次、空间分布、季节动态等因子发生规律性变化;土壤水分状况影响径流形成.研究结论对评价土壤水分的径流作用及水文过程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祁连山排露沟流域土壤水分时空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国家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祁连山森林生态站排露沟流域土壤水文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排露沟流域土壤水分年动态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一个水文年分为前蓄墒、失墒、后蓄墒和稳定4个阶段;降水影响生长季节土壤表层水分变化,森林植物影响根系层土壤水分变化,森林植物影响大于降水影响;(2)土壤水分垂直分布随深度而变化,土壤类型间有差异;(3)土壤水分空间分布高海拔多,阴坡次之,阳坡最少。  相似文献   

13.
祁连山林区土壤水分条件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祁连山林区云杉林、圆柏林、灌丛林和牧草地等4种主要植被类型土壤水分动态进行长期定位研究,揭示出生长季节内各植被类型的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从土壤水分的变化特征,土壤水分有效性等几个方面对祁连山林区主要植被类型的土壤水分条件进行了分析与评价,表明祁连山林区主要植被类型的土壤水分垂直变化可分为土壤水分弱利用层、土壤水分利用层、土壤水分调节层;林地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可分为土壤水分消耗期、土壤水分补偿期、土壤水分消退期、土壤水分稳定期4个时期.根据土壤水分对植物的有效性,将土壤水分划分为易效水、中效水和难效水三种状态,评价土壤水分有效性认为云杉林水分供应状况最好.  相似文献   

14.
对黄土高原沟壑区南缘的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刺槐(Robinia psedudoacacia)人工林及荒坡的土壤水分动态的研究分析,认为林地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化可以分为:土壤水分微弱利用层、土壤水分利用层、土壤水分调节层和土壤水分微弱调节层,荒坡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化可分为:速变层、活跃层、次活跃层和相对稳定层。各立地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可以分为:土壤水分积累期、土壤水分消退期、土壤水分恢复期、土壤水分稳定期和土壤水分消耗期。  相似文献   

15.
以淳化试区的水平梯田为系统研究对象,休闲坡地为对照,对其剖面土壤水分变化进行动态监测。发现由于作物对梯田土壤水分的吸收利用,以及蒸发散的原因,导致水平梯田的土壤贮水量比休闲坡地小。梯田土壤水分季节变化分为蓄墒期、快速失墒期、补充期和缓慢消耗失墒期4个时期,其剖面分为剧变、活跃、相对稳定4个层次。降水、地形地貌部位、土地利用方式以及梯田宽度与种植年限均对土壤含水量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观测期间,除在梯田表层土壤含水量出现低于有效水的现象外,其它层次都在有效水范围内,无论在丰水、枯水年,梯田土壤中的有效水或中效、易效水都可以满足作物的生长和非生长耗水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间套作系统中土壤水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要介绍了间套作的基本情况及研究间套作系统中土壤水分的意义,并对国内外不同间套作系统中土壤水分变化、间作群体中的土壤水分蒸发、水分利用效率及土壤水分和水分利用效率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通过以上几方面的综述,提出了在间套作系统中土壤水分研究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根据贡嘎山东3000m处观测实验站记录资料,分析土壤水分含量动态变化,初步结论如下:裸地土壤含水量在高于次生林地且变化幅度大;土壤上层水分含量比下层低且变化幅度大;土壤水分含量动态变化与降水、蒸发关系不很密切;除11月中下旬至次年4月上旬为冻结期外,5~10月土壤水分含量变化可大致划分以下三个阶段:融冻上升期、水分充足稳定期、水分含量下降期。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东部山地灌木林土壤水分动态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东部山地绣线菊灌丛、胡枝子灌丛、接骨木灌丛、珍珠梅灌丛和榛子灌丛几种次生演替灌木林的土壤水分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季节内,大气降水是土壤含水量变化的重要控制因子,土壤含水量随大气降雨的分布而变化的趋势十分明显。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可分为土壤水分消耗期(5月~6月)、土壤水分积累期(7月~8月)、土壤水分稳定期(9月~10月)、土壤水分消退期(10月份以后);根据土壤深度及土壤含水量变化趋势,各林地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化大体分为土壤水分速变层(0—20cm)、土壤水分活跃层(20~40cm)和土壤水分稳定层(40cm以下)。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乌鲁木齐南山中山带地区天然草地土壤水分变化及土壤水分与牧草生物量关系。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南山中山带地区年内土壤水分的变化可分为春季增熵期、春末夏初缓慢失熵期、夏初墒情恢复期、夏季快速失墒期、秋季墒情稳定期5个时段;不同年份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化随深度基本呈递减趋势;牧草生长季(5—9月)各月末的生物量不仅由当月平均土壤含水率决定,其与当月以前月份的土壤含水率、平均气温、光照、土壤肥力等因子均有关。  相似文献   

20.
硬覆盖对农田生态系统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水泥极硬覆盖对棉田和玉米田土壤蒸发、作物蒸腾、土壤温度变化、作物生长发育状况及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硬覆盖能减少农田土壤无效蒸发,调节土壤水分、降低土壤温度变化幅度,促进春播作物全苗壮,提高作物产量和水分 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