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雏鸭黄曲霉毒素中毒自然病例的病理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湖北省随州、新州和襄樊养鸭场的发病雏鸭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学观察,血清GLU、ALT、AST、TP检测,鸭胚、雏鸭接种试验和饲料黄曲霉毒素B1检测等一系列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死亡雏鸭肝脏肿大,表面有白色网格状花纹。组织病理学观察,肝细胞严重水泡变性和脂肪变性,肝细胞索之间有胆小管显著增生。发病雏鸭血清生化指标GLU为5.89±1.71mmol/L,TP含量为8.74±1.88g/L,ALT和AST活性分别为168.19±86.85U/L和101.08±57.58U/L;鸭胚及雏鸭接种试验均未出现死亡;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分别为6.7μg/kg至8.3μg/kg。检查结果表明:3地鸭场雏鸭均为黄曲霉毒素中毒。  相似文献   

2.
通过7日龄樱桃谷鸭饲喂黄曲霉毒素(AFB1)含量为150 bbp的全价饲料,复制雏鸭感染黄曲霉毒素急性中毒病例,观察中毒鸭的临床症状;于6、12、24、48、72、96、120、144、168和192 h分别剖杀2只,观察大体病理变化,并用ELISA试剂盒测定血液、肝脏中的AFB1含量.黄曲霉毒素急性中毒病例的临床症状主要为:生长停滞,跛行,运动失调,死前呈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剖检病理变化主要为:气囊混浊有黄色纤维素样渗出物,肝脏肿大呈土黄色,质地变脆并有出血点.饲喂黄曲霉毒素饲料6 h后即可从血液、肝脏中检出AFB1,随着饲喂黄曲霉毒素饲料时间的延长,血液、肝脏中AFB1的含量逐渐增高,7d时肝脏和血清中的AFB1分别高达53.4 ng/g和35.68 ng/g.  相似文献   

3.
为观察黄曲霉毒素B1(AFB1)对试验雏鸭肝功能血清指标的影响及复方中药对AFB1的颉颃效应,本试验选用7日龄健康雏鸭90只,分为3组,每组30只。Ⅰ组为空白对照组,灌胃与试验组等体积二甲基亚砜;Ⅱ组、Ⅲ组为试验组。每天分别按0.1mg/kg剂量给Ⅱ组、Ⅲ组雏鸭灌胃AFB1一次,连续投药21d,试验期间给Ⅲ组雏鸭日粮中添加2%复方中药。分别在给雏鸭投药后7、14、21d,检测雏鸭肝功能部分血清指标。结果显示,Ⅱ组、Ⅲ组雏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与Y-谷氨酰转肽酶(GGT)活性显著高于Ⅰ组(P<0.05),而血清总蛋白(TP)与白蛋白(ALB)含量显著下降(P<0.05);与Ⅱ组比较,在日粮中添加复方中药的Ⅲ组雏鸭各项血清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5)。说明黄曲霉毒素B1导致雏鸭肝功能发生显著的变化,而复方中药能明显改善其变化。  相似文献   

4.
观察黄曲霉毒素B1(AFB1)对试验雏鸭肝功能血清指标的影响及亚硒酸钠对AFB1的颉颃效应。本试验以雏鸭为试验动物,7日龄雏鸭90只,共分为3组,每组各30只。第Ⅰ组设为空白对照组,灌胃同等量二甲基亚砜;第Ⅱ、Ⅲ组为试验组。每天分别按0.1 mg/kg剂量给第Ⅱ、Ⅲ组雏鸭灌胃AFB11次,连续投药21 d,试验期间给第Ⅲ组雏鸭每天按1 mg/kg剂量灌胃亚硒酸钠(Na2SeO3)1次。分别在给雏鸭投药后7、14、21 d,检测雏鸭肝功能血清指标。结果显示:第Ⅱ、Ⅲ组雏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与Y-谷氨酰转肽酶(GGT)活性均显著高于第Ⅰ组(P<0.05),而血清总蛋白(TP)与白蛋白(ALB)均显著低于第Ⅰ组(P<0.05);与第Ⅱ组比较,经灌胃投用亚硒酸钠的第Ⅲ组雏鸭各项肝功能血清指标均有显著的改善(P<0.05)。结果表明:黄曲霉毒素B1导致雏鸭肝功能血清指标发生显著的变化,而亚硒酸钠能明显改善其变化。  相似文献   

5.
对分笼饲养的同批出雏的1日龄雏鸭,分两组分别饲喂含黄曲霉毒素17.78ng/g(A组)和1.8ng/g(B组)的饲料,观察13天。结果5d后A组雏鸭出现厌食、生长停滞、消瘦症状;肝细胞广泛性脂肪样变,肾、脾肿大、出血,形成脂样空泡;13d时A组较B组鸭体重减轻27.09%,红细胞数减少26.7%,白细胞数减少41.7%,血红蛋白降低38.7%。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肝脏、胸肌的总黄曲霉毒素残留,A组鸭比B组高30%。  相似文献   

6.
为观察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TB1)对试验雏鸭血清抗氧化功能的影响及复方中药对AFTB1的颉颃效应.本试验以雏鸭为试验动物,7日龄雏鸭90只,共分为3组,每组各30只.第Ⅰ组设为空白对照组,灌胃同等量二甲基亚砜;第Ⅱ、Ⅲ组为试验组.每天分别按0.1 mg/kg剂量给第Ⅱ、Ⅲ组雏鸭灌胃AFTB1一次,连续投药21 d,试验期间给第Ⅲ组雏鸭日粮中添加2%复方中药.分别在给雏鸭投药后7、14、21 d,检测雏鸭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及丙二醛(MDA)等抗氧化指标.试验结果显示,第Ⅱ、Ⅲ组雏鸭血清SOD、CAT、GSH-Px及GR活性与T-AOC均显著低于第Ⅰ组(P<0.05),而MDA显著高于第Ⅰ组(P<0.05);与第Ⅱ组相比,在日粮中添加复方中药的第Ⅲ组雏鸭血清抗氧化指标均得到明显的改善(P<0.05).结果表明,黄曲霉毒素B1导致雏鸭血清抗氧化功能发生显著的变化,而复方中药能明显改善其变化.  相似文献   

7.
黄曲霉毒素中毒是人畜共患且有严重危害性的一种霉败粮食或饲料中毒病。该毒素主要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出血、胆管和肝细胞增生。临床上以全身出血、消化机能紊乱、神经症状等为特征。各种畜禽均可发生该病,但由于种类、性别、年龄及营养状况的不同,其敏感性也有差别。在畜禽中,幼年畜禽比成年畜禽敏感,雄性畜禽比雌性畜禽(怀孕期除外)敏感,雏鸭对黄曲霉毒素最为敏感。现将一例雏鸭黄曲霉毒素中毒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福州市某养鸭户自2003年4月6日进了一批700羽的雏番鸭,并使用雏鸭饲料进行饲喂,17日起开始发病,于2003年4月22日…  相似文献   

8.
雏鸭黄曲霉毒素中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志源  黄海  唐继云 《中国家禽》2002,24(12):18-18
黄曲霉毒素主要损害肝脏,若饲料中含有大于10μg/kg的黄曲霉素,即可诱发肿瘤、癌症及引起慢性中毒.现将一例雏鸭黄曲霉毒素中毒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为观察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对雏鸭肾组织抗氧化功能的影响及复方中药对AFB1的颉颃效应,试验将90只7日龄雏鸭分为3组,每组30只.第Ⅰ组设为空白对照组,灌胃同等量二甲基亚砜;第Ⅱ、Ⅲ组为试验组,每天分别按0.1 mg/kg剂量给第Ⅱ、Ⅲ组雏鸭灌胃AFB1一次,连续投药21 d,试验期间给第Ⅲ组雏鸭日粮中添加2%复方中药.分别在给雏鸭投药后7、14、21 d,检测雏鸭肾组织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及丙二醛(MDA)等抗氧化指标.试验结果显示,第Ⅱ、Ⅲ组雏鸭肾组织SOD、CAT、GSH-Px及G1R活性与T-AOC均显著低于第Ⅰ组(P<0.05),而MDA显著高于第Ⅰ组(P<0.05);与第Ⅱ组相比,在日粮中添加复方中药的第Ⅲ组雏鸭肾组织各项抗氧化指标均得到明显的改善(P<0.05).结果表明,黄曲霉毒素B1导致雏鸭肾组织抗氧化功能发生显著的变化,而复方中药能明显改善其变化.  相似文献   

10.
给7日龄樱桃谷鸭饲喂含黄曲霉毒素AFB,的饲料,分别于采食AFB1后第12、24、48、72、96、120、144、168、192h各剖杀2只雏鸭,观察病理变化并采取组织病料,制作石蜡切片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和超薄切片观察超微结构变化。眼观病变为气囊有黄色纤维性物质渗出,肝、肾肿大,质地变脆。组织病理学变化为胆管增生,肝细胞空泡变性及后期极度肿胀;肾小管上皮细胞颗粒变性和散在凝固性坏死;脾红髓淤血,脾窦扩张;大脑膜水肿扩张,脑实质毛细血管扩张;心肌纤维、十二指肠腺上皮细胞、胰腺细胞颗粒变性。超微结构变化为肝细胞中空泡大量聚集导致细胞核变形,肾上皮细胞线粒体肿胀变形,大脑神经细胞髓鞘溶解及胰腺细胞酶原颗粒减少。表明,AFB,对雏鸭心、肝、脾、肺、肾、脑、十二指肠、胰腺等均有明显病理损害,以肝的病变最为严重和典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