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测定了桃的72个品种(系)的花粉量以及其中大部分品种的花药重量,结果表明,花粉量的总体分布为两个分布的集合分布,花粉量和花药重量极显著相关(r>0.95),一些品种的花粉量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将品种的花粉量(粒·花粉-1)分为:无可育花粉(<350)、少(351~750)、中(751~1200)、多(1201~1500)、极多(>1501)。正常花粉量的品种花粉发芽率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以17个鲜食杏品种、4个仁用杏品种和4个杏李杂交品种为试材,对单个花药花粉量、花粉萌发率、花粉管长度进行测定,并观察统计了这25个杏品种的完全花比例,为杏主栽品种选择适宜授粉树。结果表明:不同杏品种间单个花药花粉量、花粉萌发率、花粉管长度和完全花比率差异显著;不同果实类型(鲜食、仁用和杏李杂交)间花粉量和完全花比例差异显著,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则没有果实类型间的显著差异。花粉量与花粉萌发率和完全花比率之间无显著相关性,而与花粉管长度显著相关(r=0.417,P0.05);花粉萌发率与花粉管长度极显著正相关(r=0.691,P0.01),与完全花比率负相关但不显著。聚类分析发现,花粉量较多且花粉管生长状况较好的杏品种有"串枝红"、"沙金红"、"金太阳"和"胡安娜",适宜作为授粉树;花粉粒较少和花粉管生长状况较弱的有"恐龙蛋"、"味帝"和"苏联4号",而它们的完全花比例都很高,需要配置授粉树。  相似文献   

3.
梅树花粉数量与育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爱华 《落叶果树》1992,24(1):27-28
观察了33个果梅品种和7种花梅类型的花粉数量萌芽率及不同温度对花粉萌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间花粉量有显著差异,且同一品种在不同年份也有不同;在0~20℃之间,花粉萌芽率随温度升高而直线上升;不同花质的花粉萌芽率无显著差异。 对7个果梅品种花药及雌蕊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分析表明,花药中显著高于雌蕊,花药中游离脯氨酸含量与花粉萌芽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柑桔花药中游离脯氨酸含量与花粉育性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首次报道柑桔花药中游离脯氨酸含量同花粉育性具有极为密切的关系。采用磺基水杨酸浸提、酸性茚三酮比色法对12个柑桔品种的检测结果表明,不同育性品种间花药游离脯氨酸含量具有极为显著的差异。育性正常型品种花药中游离脯氨酸含量很高,败育型品种其含量极低,部分败育型品种则居于二者之间。相关分析表明,花药游离脯氨酸含量同花粉萌芽率和果实种子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利用花药游离脯氨酸含量作育性指标,对供试柑桔品种进行了育性分类探讨。  相似文献   

5.
扁桃花粉数量及花粉质量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扁桃品种新2号、新9号、吉莎的花粉量、染色率、发芽率进行了检测。对花粉分散剂进行了选择,其中以10%葡萄糖溶液作为桃属植物花粉悬浮剂最为适宜。新2号、新9号、吉莎3个品种在不同时期开放的花,其花药内花粉粒数有显著差异,开花早的,其花药内花粉粒数较多,开得较晚的,其花药内花粉粒数较少,盛花期3个品种平均每个花药花粉量基本相同,近4000个花粉粒。花粉经染色与花粉发芽实验,表明新2号、新9号花粉染色率均在60%以上,发芽率接近60%,吉莎花粉染色率和发芽率偏低,因此新2号和新9号作为扁桃授粉树较好。  相似文献   

6.
枣、酸枣授粉生物学基础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采用离体培养技术对27个枣品种和酸枣的枣吊花蕾量、单花花粉量、花药开裂时间、花粉发芽率以及枣和酸枣单花不同开放阶段的花粉生活力和花粉贮藏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枣品种和酸枣的枣吊花蕾量、单花花粉量、花粉发芽率存在极大差异,利用数量性状的概率分级体系可将它们分别分为3级;(2)枣和酸枣的花药开裂时间在蕾黄或蕾裂期;(3)从蕾裂到瓣平期的花粉发芽率极显著的高于蕾黄期、雄蕊展平期和雄蕊下垂期;(4)花粉贮藏后发芽率表现为下降—上升—下降的大体趋势。对杂交育种中父母本的选择、花粉采集和去雄的适宜时期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中国园艺文摘》2011,27(9):198-199
在离体条件下,以92个桃品种为研究对象,探讨其花粉量及其萌发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单个花药的花粉量变化范围为0~3500粒,可萌发花粉量为0~2696粒,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41 个切花小菊品种的散粉特性及影响散粉量的关键指标,旨在为培育散粉少或不散 粉切花小菊奠定基础。结果发现:(1)供试的切花小菊品种每花序管状花数的变化范围为85.6 ~ 320.2 个, 绝大多数品种单花花药数为5 枚,花药含粉量变幅为0 ~ 1 017 粒,花序含粉量变幅为0 ~ 807 840 粒;(2) 9 个品种未散粉(其中8 个品种的花药内有花粉,但花药不开裂,仅‘Kingfisher’一个品种花药内没有 花粉),11 个品种散粉量较少,9 个品种散粉量中等,12 个品种散粉量较多。应用聚类分析分别对各品种 花药含粉量和花序含粉量进行了评价,将花粉量聚类为多、中等、少、无4 类,其中,中等和少的品种 占80%。试验结果表明,切花小菊散粉量不仅与花序中管状花数和花药含粉量成正比,而且与花药开裂 速度和开裂程度成正比。  相似文献   

9.
6个杏李品种花粉量及花粉萌发率测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6个杏李品种花药内花粉数量和不同培养基上花粉萌发率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花粉量有显著差异,味馨、味帝、风味皇后、风味玫瑰、恐龙蛋、味厚的平均花粉数分别为2 159.7、1 526.0、1 281.O、573.7、295.7和289.6粒/花药.花粉萌发率也因品种及培养基种类不同而异,味帝在任何配比的培养基上均不萌发,10%蔗糖十1%琼脂十O.03%硼酸培养基适宜其他5个杏李品种花粉萌发,味馨、风味皇后、风味玫瑰、恐龙蛋、味厚的花粉萌发率分别为25.07%、38.83%、95.36%、16.86%和85.11%;硼酸浓度0.01%~0.03%时适宜花粉萌发.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海南省30个不同荔枝优株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荔枝优株花药数、花药散粉量、花粉形态特征和花粉萌发率,发现不同荔枝优株单花花药数、散粉量、形态及花粉萌发率不同;以紫娘喜、白糖罂、妃子笑等3个海南主栽荔枝品种为研究对象,研究了5个花期及3种不同类型花的花药散粉量和花粉萌发率,发现从雄花的铃铛花期至完全开放阶段(花药变褐之前)的花粉散粉量和萌发率最高。这为荔枝杂交育种父本的选择、花粉的收集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1.
桃92个品种的花粉量及其萌发特性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离体条件下,以92个桃品种为研究对象,探讨其花粉量及其萌发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单个花药的花粉量变化范围为0 ~ 3 500粒,可萌发花粉量为0 ~ 2 696粒,花粉萌发率为0 ~ 89.33%,花粉管生长长度为0 ~ 1.56 mm,品种间存在明显的差异。上述指标品种出现频率均不符合正态分布。对上述各项因子分别进行聚类分析,供试品种中可萌发花粉量少且花粉管生长速度慢的品种相对较多,占45.65%,这类品种在生产上应合理配置授粉树。  相似文献   

12.
以来源于中华猕猴桃和美味猕猴桃的48份雄株为试材,对其倍性及其花粉性状进行差异性检测,并进行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48份雄株倍性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异,有2x、4x、6x 3种倍性类型,其中中华猕猴桃多为低倍性(2x、4x),2x占整个供试中华猕猴桃样品总数的72.09%,变异系数为35.48%,美味猕猴桃均为6x;美味猕猴桃的花药数整体上高于中华猕猴桃,但花粉量和花粉活力整体低于中华猕猴桃。聚类分析表明,供试的48份雄株可分为4大类:Ⅰ类群花粉量变化幅度最大,所有样品每朵花花粉量为6 000~8 000粒;Ⅱ类群花药数最多且变化幅度最大,最大花药数与最小花药数样品均在此类群中,同时该类群还包含2x、4x、6x 3种类型倍性;Ⅲ类群花粉活力最高;Ⅳ类群花粉量最高且均为2x,花药数与花粉活力变化幅度最小。相关性分析表明,雄株倍性与花药数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其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811。  相似文献   

13.
该研究以10个花毛茛品种为试材,通过调查和测定各性器官性状,发现不同品种各个性状在田间表现参差不齐,普遍存在着变异现象.说明购买的品种不是非常纯净的,有可能生产单位在授粉时搀杂了其它的花粉,或品种本身已经有了混杂,有提纯的必要.通过相关分析表明:各性状之间都是正相关,其中达到显著标准的有花药长度和花药量(0.6643),花药数量和花药量(0.8994),花药数量和散粉量(0.7264),花药量和散粉量(0.7707).此类高相关系数非常符合田间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以51份秋子梨资源为试材,进行了花朵和花粉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秋子梨雌蕊5枚、雄蕊18~30枚,雌蕊等高或高于雄蕊;品种间雄蕊数量因花药败育和雄蕊退化存在明显差异.品种问花粉育性存在显著差异,可分为败育、不育和可育等不同类型,可育品种的花粉量和花粉生活力也存在明显差异.梨花粉育性不但与品种遗传特性有关,还易受环境条件和树体生长发育状况的影响,不同年份间存在明显差异;梨花枝水培花粉的生活力低于田间自然开花花粉,品种适应性强、营养积累充足、发育较充分的花枝水培花粉生活力高,可用作杂交授粉.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首次报导柑桔花药中游离脯氨酸含量同花粉育性密切相关。育性正常型品种(锦橙、先锋橙、血橙、1232桔橙、本地广桔)花药脯氨酸含量很高,败育型品种(脐橙、温州蜜柑,先白无核)含量极低,部分败育型品种(梨2号、宜园3号)含量則居中,差异极显著。本法可用于大量栽培品种,种质资源及育种中间材料雄性育性的生化鉴定,并确定其育性指标。  相似文献   

16.
新高系梨雄性不育的鉴定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在砂梨( Pyrus pyrifolia Nakai) 中首次发现新高系梨绝大多数品种为雄性不育品种(品系) ,运用5种方法对其进行了鉴定: 形态学观测花药、花粉情况; 花粉离体培养法; 整体染色透明法对花药显微观测; 石蜡切片解剖法对大蕾期花药、花粉囊、花粉显微观测; 田间授粉试验。结果表明: 新高系梨9个品种中除‘早生黄金’梨为雄性可育品种外, 其它8个品种即‘新高’、‘黄金’、‘水晶’、‘荣山’、‘天皇’、‘金秋’、‘晚大新高’、‘农家新高’均无正常花粉或正常花粉极少, 为花粉败育, 属孢子发生性雄性不育类型, 且其雄性不育程度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7.
草原樱桃花粉特性及其授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对几个品种草原樱桃的花粉量、大小、活性及授粉亲合性进行了测定,并以其它种的樱桃为对照进行比较分析。认为3个品种草原樱桃单花药花粉量低于对照甜樱桃,其中新星这一品种花粉量极低、整齐度差、培养发芽率低,不可作为授粉树。授粉试验中,自花授粉结实率极低,品种间授粉结实正常,其中新星母本结实率最高达52.26%。  相似文献   

18.
梨成熟花药中生长调节物质及矿质元素含量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六林  张绍铃 《果树学报》2006,23(2):173-177
以丰水和新高梨为试材,分析了花药内花粉量和花粉的萌发特性,并在即将开花的花蕾期,对其花药中不同种类和形态的多胺、生长素、脱落酸以及矿质元素进行分析,以探讨蕾期花粉生活力高的原因。结果表明:丰水梨每个花药中有大量花粉,并且花粉的萌发率高,达到84.8%,而新高中花粉非常少,并且生活力非常低;丰水梨花药中腐胺、亚精胺和精胺的总量均极显著地高于新高;而且丰水中不同形态(游离态、高氯酸可溶共价结合态高氯酸不溶共价结合态)的3种多胺也都显著或极显著地高于新高;生长素、脱落酸与多胺表现出同样的规律;丰水矿质营养中的钾、钙、镁、铁、铜和锌含量也高于新高,在这些元素中以钾含量为最高,微量元素中以锌含量为最高。  相似文献   

19.
Ca~(2+)与苹果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苹果的花药、花粉为试材,观测Ca(2+)与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和花芽萌动期的花药中Ca(2+)含量与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无明显的相关关系。花粉培养过程中花粉壁渗出的Ca(2+)量与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10(-4)mol·1(-1)的游离Ca(2+)最有利于花粉萌发,1mmol.1(-1)EGTA对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抑制作用强于0.1mmol.1(-1).外源CaCl2、Ca(NO3)2、SrCl2在低浓度时对花粉萌发与花粉管生长的作用不大;高浓度时具抑制效应,并且在同等浓度时,SrCl2的抑制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20.
根据花粉量的差异,将分届宽皮柑桔、甜橙和柚类的26个柑桔品种划分为极多花粉量、多花粉量。中花粉量和低花粉量品种4个类型;又根据花粉发芽率的差异,将这26个品种划分为高发芽率、次高发芽、中等发芽率、次低发芽率和低发芽率品种5个类型。在此基础上,还比较了各品种相对发芽花粉数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