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荔枝结果过程中内源激素变化及单性结果的诱导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具自然单性结果能力的‘禾虾串’荔枝,单性结果能力,与开花前后其子房内源GAs和CTK水平较高以及花后IAA持续升高,ABA持续下降有密切关系。内源激素平衡〔ABA/(IAA+GAs+CTK)〕的分析也表明,禾虾串子房在开花前后具有较高水平的生长促进物质,而不具单性结果能力的‘怀枝’(大核品种)子房则含有较高水平的生长抑制物质。联系果实发育期间的内源激素变化分析了禾虾串单性果较小的原因。应用2,4-D处理不授粉(去雄套袋)荔枝子房,仅妃子笑品种成功获得诱导性单性结果  相似文献   

2.
不同砧木的梁平柚树体生长与内源激素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酸柚,香橙,枳,宜昌橙,酒饼Le5种砧木的梁平柚叶片GAs,ABA,ZT和CIK等内源激素含量的测定,以期探讨砧木影响接穗生长的内源激素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生长激素和抑制激素含量的平衡比单一激素对含量对树体生长影响更重要,乔化砧酸油,香橙使接穗表现乔化的原因是GA3/ABA,(ZT+CIK)/(ABA,(ZT+CIK+GA3)/ABA值较高,矮化砧酒饼Le宜晶橙则较低,半矮化砧枳则介于二者之  相似文献   

3.
糯米糍荔枝坐果与内源激素的关系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授 粉爱精是糯米糍荔枝花后子房正常坐果的刺激因子,授粉后子房ABA从开花当天的最高水平急剧下降,而IAA、GAa和CTK水平都升高,并在花后12天达最。地果期内源ABA水平有3次明显高峰,分别出现在3次生理落果高峰前1周左右;内源1AA和GAs则有2次明显较高水平,分别与果皮和假种皮的迅速生长有关;而CTK在胚败育前 保持高水平,胚败育后才降至较低水平。荔枝果实中GAs类有GA3、GA4+7、GA  相似文献   

4.
糯米糍荔枝裂果与内源激素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邱燕萍  陈洁珍 《果树科学》1999,16(4):276-279
以易裂荔枝品种糯米糍为材料,了果实发育前期(即果皮发育期)裂果与正常果、裂果多与裂果少的植株果实内源激素变化,结果表明,在果帝发育前期果皮中的细胞分鲜明素(CTK)、生长素(IAA)含量较高,说明果帝发育前期果皮主要以细胞分裂、加厚生长为主。比较裂果多与裂果少植株上的正常果实,裂果多的树生长促进类物质(IAA+GAs+CTK)含量较高,果肉尤为如何,初步认为,裂果与内源激素变化密切相关。还讨论了的  相似文献   

5.
聂磊  刘鸿先 《果树学报》2002,19(1):27-31
沙田柚自花授粉果实的重量和体积均低于异花授粉处理。与未授粉子房相比,授粉子房迅速膨大。授粉处理可使子房内源激素(IAA)、赤霉素(GA1+3)、细胞分裂素(CTKs)和脱落酸(ABA)水平急剧上升,异花授粉处理更明显。未授粉的子房内源生长促进类激素含量保持低水平,生长抑制类激素(ABA)水平上升,这种激素水平的失衡最终造成未授粉子房的迅速凋落。果实生长发育初期,自花授粉幼果内源激素促进类激素含量低于异花授粉处理,ABA水平明显高出后者,果实迅速增长期间,内源IAA和GA1+3有两个明显的高峰期,显示IAA和GA1+3含量与果实迅速膨大有密切关系。果实发育后期直至成熟,内源ABA水平逐渐升高。测定果实发育整个过程的ABA/(IAA+GA1+3+CTKs),未发现规律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荔枝果实发育期间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周碧燕  叶永昌 《园艺学报》1998,25(3):236-240
对‘无核荔枝’果实生长及无核荔枝与有核荔枝(淮枝)内源激素动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无核荔枝果实生长模式与有核荔枝不同,果实鲜重的增加主要在果实发育后期。果皮细胞分裂素(CTK)及赤霉素(GA1+3)的含量动态与淮枝果皮相似。在果实发育前期,无核荔枝果实脱落酸(ABA)含量高、GA1+3含量低;生长素(IAA)含量在果实发育中期以后比有核荔枝高,而ABA维持在较低的水平,无核荔枝中后期落果率低与ABA含量低及IAA含量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糯米糍荔枝裂果与内源激素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易裂荔枝品种糯米糍为材料,研究了果实发育前期( 即果皮发育期) 裂果与正常果、裂果多与裂果少的植株果实内源激素变化,结果表明,在果实发育前期果皮中的细胞分裂素(CTK) 、生长素(IAA) 含量较高,说明果实发育前期果皮主要以细胞分裂、加厚生长为主。比较裂果多与裂果少植株上的正常果实,裂果多的树生长促进类物质(IAA+ GAS+ CTK) 含量较高,果肉尤为如此。初步认为,裂果与内源激素变化密切相关。还讨论了内源激素比例与裂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火柿后熟中各理化指标间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火柿(DiospyrosKakicvHuoshi)采后20个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用生物数学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得出,柿果实的硬度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TSS)、粗纤维含量、单宁含量、原果胶含量、赤霉素(GA)、细胞分裂素(CTK)指标正向直线相关;与果内乙烯、膜透性、脱落酸(ABA)指标负向线性相关;而与多聚半乳精醛酸酶(PG)、纤维素酶、可溶性果胶、呼吸强度、pH值、生长素(IAA)无线性关系。硬度=26.94+497X(10)-0.59X(15)+35.94X(17)39.06X(19)[其中X(10):可溶性果胶,X(15):膜透性(电导率),X(17):GA,X(19):IAA]  相似文献   

9.
荔枝果皮花青苷与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了笑荔枝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花青苷与细胞分裂素(iPAs)、赤霉素(GA1/3)和脱落酸(ABA)等内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果实发育第Ⅰ期前期,即花后14天以内,果皮iPAs和GA1/3含量较高,而ABA含量较低,同期果皮化青苷含量偏低;在花后28天,iPAs含量出现一个合成高峰,同期ABA含量相对较高而GA1/3呈相对较低,此时花青苷第一个合成高峰;花后42天果实发育进入第Ⅱ期,GA1/3  相似文献   

10.
首次引入内源激素平衡[(1AA+GAs+CTK)/ABA]概念,比较分析了荔枝三种类型果实(大核、小核、无核)内源激素平衡的动态变化;揭示了无核果在花后3d相对高水平的生长促进类激素(IAA+GAs+CTK)及花后ABA水平的持续下降是其具有单性结实能力的主要原因;同时,揭示了坐果期低水平的IAA、GAs及相对较低的(IAA+GAs+CTK)/ABA值是小核品种严重生理落果的主要原因;并比较了荔枝果实各组成部分(果皮、假种皮、种子)内源激素平衡的差异,认为胚的正常发育对维持荔枝果实后期的生长发育有重要意义,是大核品种后期生理落果较少的内部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授粉和CPPU对猕猴桃内源激素水平及果实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美猕猴桃花期不授粉,果实于花后5-20 d全部脱落。不授粉,但花前 CPPU处理,果实可延迟5 d脱落,维持16.7%的果不落,但果实于花后5 d起停止发育。花后 5- 10 d未授粉果 ZRs。GAl+3含量低于对照,但ABA水平高于对照。花后20 d CPPU处理果实显著增大,对内源激素水平影响不大。处理后20 d内 ZRs、DHZR升高,处理后5 d IAA、 GAI+ 3下降, 10 d后上升。 ABA水平在花后60- 100 d降低,采前升高。对种子、内源激素在果实发育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糯米糍荔枝果实内源激素与落果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向旭  邱燕平 《果树科学》1995,12(2):88-92
以糯米糍荔枝生理落果期的田间调查和胚胎发育研究为基础,探讨了内源激素与生理落果的关系。结果表明,糯米糍生理落果高峰的主要原因是:第1次因授粉受精不良导致的生长促进类激素尤其是CTK水平过低;第2次与胚乳为胚的发育所利用而消失,IAA和GAs急剧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3.
ABA/GAs稠控特异蛋白质与柑桔的抗寒性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刘祖祺  林定波 《园艺学报》1993,20(4):335-340
选用较抗寒桔品种兴津温州密柑枳砧盆栽苗为材料,研究了人工低温锻炼和外源ABA喷布处理下其内源ABA/GAs对抗寒特异蛋白质的调控作用及与抗寒性的关系。两种处理均诱异兴津柑桔苗抗寒力的发育。在抗寒力发育过程中,叶片内源ABA、ABA/GAs在第7天呈一;身状增趋势。同时,其基因发生改变,第7到21天,新产生了32、25KD两种可溶性特异蛋白质及104、37、30KD3种膜特异蛋白,第14和21天产生  相似文献   

14.
丰锋  梁钾贤 《北方园艺》1998,(3):105-106
以“夏雪”品种为试材,研究花叶万年青的组培快繁,结果表明,无菌材料的获得以MS+BA5+IBA0.2为最佳。快速繁殖阶段以MS+BA5+AD(1-10)+IBA(0.1-0.2)+30(G/L)糖为最佳,6-BA与IBA的比值在10~50倍为宜。生根前一代用MS+BA(1-5)+IBA(0.1-0.2)+30(G/L)糖组合有利于芽苗长高,生根培养用1/2MS+IBA1+6-BA0.1,在快繁阶段  相似文献   

15.
刻芽对苹果枝条内源激素及萌芽成枝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牛自勉  陆军 《果树科学》1998,15(3):198-202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了苹果幼树枝条在春季,夏季刻芽后内源激素的含量变化,调查了不同处理的萌芽成枝率,结果表明:(1)春季刻芽后长富2号芽体中的GA3含量显著增加,ABA含量显著降低,GA3/ABA比值由0.21提高到2.56,枝条的萌芽成枝率也显著提高(P〈0.05);(2)夏季刻芽后,长富2号和首红枝条芽体中GA3,IAA及ZT含量均显著提高,ABA含量显著降低,GA3/ABA比值由  相似文献   

16.
红富士苹果试管培养中器官分化及其部分生理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裴东  郑均宝 《园艺学报》1997,24(3):229-234
在红富士苹果(Maluspumila)茎尖试管培养过程中,改变培养基中激素种类和浓度,进行光或暗处理,可诱导茎尖形成具有不同发育状态的组织和器官。对组织和器官进一步诱导,并进行内源IAA和ABA含量及比值、过氧化物酶同功酶、酯酶同功酶、可溶性蛋白带谱分析,结果表明:培养基中激素类型、浓度和组合决定了组织、器官的发育和分化方向;获得的各种发育状态的无根试管苗,其内源IAA含量均极低,ABA水平较为稳定,IAA/ABA约为1.04~3.63;有根试管苗中内源ABA水平较高;分化根器官的愈伤组织IAA水平高,ABA水平较低,其比值为5.6~21.9,而分化芽的愈伤组织中IAA/ABA比值小于1;IAA和ABA水平过低的愈伤组织继代时会逐渐褐化、死亡;暗处理可提高内源生长素水平;内源IAA和ABA、可溶性蛋白和酯酶同功酶之间在组织和器官分化诱导中呈现出一定规律性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猕猴桃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植物名称 金魁猕猴桃(Actinidia deliciosavar.Jin Kui)2 材料类别 嫩茎3 培养条件 培养基:①MS+ZTW.0ms/L;②MS+ZT1.0mp/L;@ MS+6BA2.0mg/L+NAA 0.1mg/L;④1/2MS+IBA0.5~0.7mg/L。 蔗糖(市售白砂糖)浓度①~③培养基为3.0%,④培养基为 2.0%;琼脂浓度为 0.65%~0.70%,pH5.8~6.0,培养温度 25~28℃,每天光照 13h,光照强度 1500~2000 1X。4 生长与分化情况4.1 愈伤…  相似文献   

18.
苹果花芽孕育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在过去研究苹果花芽形态分化开始时期的基础上,对首红苹果花芽孕育过程中花芽、叶 芽生长点的甲醇提取物进行了IAA(吲哚乙酸)、GAs(赤霉素)、ABA(脱落酸)和ZR(玉米素核苷)的 分离、纯化和鉴定。结果发现,在苹果花芽孕育临界时期内,随时间推移,IAA、GAs含量下降,ABA 上升,ZR保持高水平。因此认为,在苹果花芽生理分化过程中,IAA和GAs的低含量与ABA、ZR的 较高含量即ABA/IAA=0.25~0.66,ABA/GAs=0.37~1.47.ZR/GAs=2.67~4.25,ZR/IAA=1.7~ 1.83时对成花有促进作用,反之,则抑制成花。花芽形态分化开始后,IAA、GAs保持稳定的低水 平,ABA保持稳定的高水平,ZR又出现高峰,维持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9.
猕猴桃果实发育中内源激素水平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27  
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了美味猕猴桃'Hayward'受精和果实发育中内源生长素(IAA)、玉米素(ZRs)和脱落酸(ABA)水平的变化,以及未受精果实对这些激素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花前子房中三类激素已有一定的水平。花后2天完成受精作用,初生胚乳核开始分裂。花后5-7天,合子分裂,果实中AII、ABA含量达到高峰。花后10-40天和80-100天,果实各有一次快速膨大期,前期与果肉中Z  相似文献   

20.
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调控苹果果实早期生长发育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及酶联免疫法(ELISA)从细胞学和激素生理学的角度研究了GA4/7、BA及CPPU调节苹果果实早期发育的可能机理。GA4/7(50mg/L)抑制了苹果果肉细胞分裂,未提高果实内源细胞分裂素(ZRs,iPA)含量推测它主要通过促进工而促进果实生长,BA(50mg/L)和CPPU(12.5mg/L)可以显著促进苹果幼果的细胞分裂,CPPU的细胞分裂素活性较BA高,BA和CP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