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苦豆籽粕-两歧双歧杆菌-唾液乳杆菌合生元微胶囊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抑制仔猪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效果优异的猪源唾液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livarius)、两歧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bifidum)为益生菌,苦豆籽粕为益生素,通过海藻酸钠-壳聚糖包被技术,将益生菌和益生素做成一个微胶囊整体,活菌数达到1.1×109 cfu/g,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处理后的活菌数为2.5×108 cfu/g。浸入5g/L壳聚糖溶液中常温保存,120d后活菌数为1.6×107 cfu/g。该结果为防治仔猪早期断奶腹泻、仔猪黄白痢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用马丁干粉和马丁肉汤培养基培养猪多杀性巴氏杆菌,分别生产3批猪多杀性巴氏杆菌活疫苗.结果用马丁干粉培养基生产的制苗用茵液的活菌数分别为1.80×1010 CFU/mL、1.75×1010 CFU/mL、1.80×1010 CFU/mL;冻干后的存活率分别为64%、69%、67%.用马丁内汤培养基生产的制苗用菌液的活菌数分别为1.20×1010 CFU/mL、1.50×1010 CFU/mL、1.10×1010 CFU/mL,冻干后的存活率分别为50%、49%、54%.用两种培养基制备的疫苗按<兽用生物制品检验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检验6批疫苗均合格.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饲料中添加干酪乳杆菌对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抗病力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3种不同浓度1×107CFU/g、1×108CFU/g、1×109CFU/g的干酪乳杆菌,养殖初始体重为(28±0.3)g的鲤鱼6周。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1×108CFU/g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抗体Ig M含量显著升高(P<0.05),但1×109CFU/g的SOD活力和抗体Ig M含量反而受抑制;在28 d时添加量为1×108CFU/g的溶菌酶(LZM)和过氧化物酶(POD)活力最高,1×107CFU/g、1×109CFU/g的低一些,均高于对照组;而试验各组中碱性磷酸酶(AKP)活力随干酪乳杆菌浓度的增加而升高。饲喂后第42天以菌株维氏气单胞菌TH0426攻毒,各组14 d后的累积死亡率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添加1×108CFU/g的干酪乳杆菌免疫保护率最高为60%,1×107CFU/g、1×109CFU/g的次之。由此可见,在基础饲料中添加1×108CFU/g的干酪乳杆菌能提高鲤鱼的非特异性免疫力,且具有较高的免疫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4.
《饲料工业》2017,(24):11-14
试验研究了不同水平干酪乳杆菌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从母猪胎次一致、产期相同的20窝仔猪中选取体重相似、健康状况良好的14日龄杜×长×大三元杂交健康断奶公猪96头,按照窝别和体重随机分成4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试验组在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106、107CFU/g和108CFU/g的干酪乳杆菌,试验进行28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干酪乳杆菌对早期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没有影响;107CFU/g和108CFU/g干酪乳杆菌组的仔猪腹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106CFU/g干酪乳杆菌组(P0.05),并且107CFU/g与108CFU/g干酪乳杆菌组差异不显著(P0.05);107CFU/g干酪乳杆菌组显著提高了仔猪血清和肝脏中SOD的活性(P0.01;P0.05),并且显著降低了MDA的含量(P0.05)。综上所述,107CFU/g干酪乳杆菌在降低仔猪腹泻率和提高抗氧化能力方面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探究不同添加量复合益生菌对4~6月龄荷斯坦犊牛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体重(152.1±1.5)kg、4月龄母犊牛32头,随机分成4组,分别饲喂含0(对照组)、1、2、3g/kg复合益生菌的颗粒化全混合日粮,其中复合益生菌含有地衣芽孢杆菌(活菌数≥2.0×10~9CFU/g)、枯草芽孢杆菌(活菌数≥2.0×10~9CFU/g)和米曲霉(活菌数≥2.0×10~4CFU/g)。每组犊牛每天摄入益生菌总量分别为0、1.8×10~(10)、3.6×10~(10)、5.4×10~(10)CFU/d。预试期7d,正试期56d。结果表明:3g/kg复合菌组犊牛的平均日增重较对照组高244.45 g(P0.05),耗料增重比低于对照组(P0.01);3 g/kg复合菌组粗蛋白质、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高于其余3组(P0.05),其他组间消化率无显著差异;3 g/kg复合菌组犊牛血清白蛋白含量高于其他各组(P0.05),其他指标无显著差异。由此分析,4月龄犊牛日粮中复合益生菌的适宜添加量为3 g/kg,可显著提高断奶期犊牛日增重、饲料转化效率,增强免疫力。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主要探讨混合饲喂枯草芽孢杆菌RJGP16和猪源乳酸杆菌B1对仔猪肠道肠绒毛发育的影响,以及这两种益生菌在体内拮抗大肠埃希氏菌K88的能力.试验选取8窝新生仔猪为研究对象,分别于0、7、11和26日龄经口腔灌服枯草芽孢杆菌菌液(活菌数1.0×109 CFU· mL-1)、猪源乳酸杆菌菌液(活菌数1.0×109 CFU· mL-1)、枯草芽孢杆菌和猪源乳酸杆菌混合菌液(体积比1∶1),以及对饲喂混合菌液的试验组进行大肠埃希菌K88的攻毒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同时饲喂枯草芽孢杆菌和猪源乳酸杆菌能显著提高十二指肠(P<0.05)和回肠(P<0.01)的肠绒毛高度,增加十二指肠(P<0.05)和空肠(P<0.0l)绒毛的数量,降低空肠(P<0.05)和回肠(P<0.01)的隐窝深度,以及增加十二指肠(P<0.05)、空肠(P<0.05)和回肠(P<0.0l)的绒腺比.此外,同时饲喂这两种益生菌能有效地拮抗大肠埃希菌K88对仔猪肠道上皮的损伤.笔者的研究提示枯草芽孢杆菌和猪源乳酸杆菌对肠道绒毛的发育起到了促进作用,并能有效地提高抗感染能力.  相似文献   

7.
研究降胆固醇益生菌在酸奶中的应用。筛选一株具有降低人体胆固醇水平的双歧杆菌B菌,采用此双歧杆菌B菌(Bifidobacterium animalis)和常规酸奶菌种A菌(L.bulgaricus和S.thermophilus)在43℃混合发酵,发酵5.5~6h可达到发酵终点,该酸奶产品在4℃、28d冷藏保质期内,功效双歧杆菌数和乳酸菌总数平均值分别达到4.8×106CFU/g和7.4×107CFU/g,成品理化指标检测为蛋白质含量2.8g/100g、脂肪含量0.2g/100g和酸度80°T,均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19302—2010《发酵乳:风味发酵乳》的要求,根据卫生部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本产品可标示为零脂风味发酵乳,从感官评价结果来看,此风味发酵乳具有非常柔和的风味及有较强鲜奶油感,质地平滑细腻,接受度好,具有一定商业前景。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探究日粮添加丁酸梭菌及其复合菌剂对蛋鸡夏季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随机选用380日龄京粉2号蛋鸡36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3个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10~5CFU/g丁酸梭菌(活菌数1×10~9CFU/g)、2×10~6CFU/g复合益生菌A(由丁酸梭菌和凝结芽孢杆菌组成,活菌数分别为4×10~8 CFU/g和1.96×10~(10) CFU/g)、5×10~6 CFU/g复合益生菌B(由丁酸梭菌和地衣芽孢杆菌组成,活菌数分别为1×10~8CFU/g和9.9×10~9CFU/g)。预试期1周,正试期12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丁酸梭菌组和复合益生菌A组的料蛋比分别降低6.7%和6.3%(P0.05),产蛋率提高3.0%和2.9%(P0.05);与对照组相比,复合益生菌A组的蛋白高度、蛋黄重和蛋黄比例分别提高7.1%、6.3%和3.6%(P0.05),复合益生菌B组的蛋黄重和蛋黄比例提高3.9%和3.8%(P0.05),丁酸梭菌组蛋白高度和哈氏单位提高16.8%和12.2%(P0.05),试验56 d采集鸡蛋保存14 d之后,丁酸梭菌组蛋白高度提高18.5%(P0.05),复合益生菌A组的哈氏单位和蛋壳强度分别提高21.3%和15.2%(P0.05);复合益生菌B组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分别降低13.9%和10.9%(P0.05)。由此可见,日粮添加丁酸梭菌及其复合菌剂能有效缓解夏季高温对产蛋鸡生产性能和蛋品质造成的负面影响,并延长鸡蛋存放时间,改善血清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9.
云南具有丰富的益生菌资源,前期从云南牛奶样品中筛选的植物乳杆菌L3具有良好的发酵特性(产黏、产香)和产共轭亚油酸性能,具有较好的发酵乳加工潜力。本研究以植物乳杆菌L3为发酵乳菌株,优化植物乳杆菌L3发酵乳的工艺参数,研究产品的质量指标和贮藏性能。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和响应面优化,确定的植物乳杆菌L3发酵乳最佳工艺为:菌株添加量2%,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20h。发酵乳产品色泽均匀,质地细腻,无乳清析出,酸奶味纯正,酸甜适口;脂肪含量为(3.42±0.36)%、蛋白质含量为(3.24±0.42)%、共轭亚油酸含量为(131.53±4.7)μg/g;乳酸菌活菌数(1.72×1010±0.36)CFU/g;共轭亚油酸含量和乳酸菌活菌数均高于商业发酵剂发酵乳。植物乳杆菌L3发酵乳在4℃下贮藏21d时,乳酸菌活菌数均高于国标规定的106CFU/g,酸度均在消费者接受的范围内。本试验对植物乳杆菌L3发酵乳的工艺优化和品质分析,为植物乳杆菌L3在发酵乳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前有关益生素在动物体内作用的机理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益生素应是活菌,必须活着到达动物肠道才能发挥作用,因此,它必须具有抵抗胃酸和胆碱的能力.另外,也有人报道,用死菌喂给动物也具有与益生素相同的饲养效果.针对这些问题,试验主要探讨活菌、死菌对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以及人工胃液对益生菌活性的影响和胆碱对益生菌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