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巴氏杆菌病是一种多种畜、禽及野生动物都可感染的传染病。国内人工驯养食蟹猴发生巴氏杆菌病鲜有报道。2012年3月,某灵长类实验动物食蟹猴养殖场,发现部分食蟹猴出现精神沉郁、活动异常、摄食减少等表现。发病急,个别来不及治疗迅速死亡。通过了解病史、分析临床表现、观察病理解剖变化、细菌分离与鉴定,诊断为巴氏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手术建立食蟹猴遥测动物模型及应用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办法。方法:回顾我院大动物实验中心28例食蟹猴在手术建立遥测动物模型及应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分析了常见的切口感染、自助拆线、手术切口线头排异反应等临床异常产生的原因。结果:处理了食蟹猴遥测动物模型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异常情况并提出了解决办法。结论:成功建立了食蟹猴遥测动物模型,可使动物在清醒无刺激的环境下得到更加真实的一些生理数据,特别是需要在心血管指标,心电图指标的食蟹猴动物实验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为提供食蟹猴一般生理指标,本实验测定124只食蟹猴的肛温、呼吸率、血压和脉搏,比较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组之间测定参数的差异.结果表明,1~1.8岁青幼年组、3~6岁成年组食蟹猴的体温、呼吸率、血压和脉搏均无明显性别差异.青幼年组与成年组相比较,血压无明显差异,但肛温、呼吸率明显高于成年组食蟹猴,而脉搏则明显低于成年组(P<0.01) .结论:食蟹猴上述生理参数性别之间差异不明显,随着年龄的变化血压变化不大,但肛温和呼吸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脉搏数则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多,呈现较为复杂的年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广西某野生动物保护站下属养猴场发生一起食蟹猴其症状呈急性经过、死亡率高的疾病,经临床观察、病理剖检及实验室检验,确诊为食蟹猴肺炎球菌病。1发病情况该养猴场于1998年4月23日凌晨,从中越边境长途运输引进一批野外捕获的食蟹猴共124只,在到场6个小时...  相似文献   

5.
1 发病情况 在本实验动物养殖基地的食蟹猴阴茎红肿的病例时有发现,全年均可发病.笔者在近四年的兽医临床中共收治此类病例近60例,通过治疗都能治愈,无一死亡,现将治疗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探究目前昆明地区群体养殖条件下食蟹猴的繁殖规律与繁殖率,统计昆明地区2018—2022年食蟹猴的妊娠、出生的高低峰期及妊娠率、成活率、繁殖率。结果显示,2018—2022年间,每年下半年7~10月、12月为昆明地区食蟹猴妊娠高峰期,而每年3~5月为妊娠低谷期。2018—2022年间,每年均有连续生产,2~5月为食蟹猴出生的高峰期,6~10月为出生低谷期。昆明地区食蟹猴平均妊娠率、成活率和繁殖率分别为80.40%、90.18%和72.44%,与其他地域数据相比偏高。研究表明,每年7~12月应对雌猴更加重视,每年2~3月、5月和12月应加强对新生猴的重视。数据结果可为昆明地区食蟹猴的繁殖规律、繁殖性能和生物学的研究提供参考,并为食蟹猴养殖业的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正羔羊佝偻病在牧区很普遍,特别是冬春两季。为提高羊的品质,降低养殖成本,增加养殖效益,必须对本病进行提前预防。1临床症状病羊表现为腿无力或后肢瘫痪,消化紊乱,生长发育缓慢,异食,喜卧,出现跛行,时间一长,其四肢肿大,腿变弯曲。2病因2.1饲料中钙磷缺乏或钙磷比例不当是导致羔羊佝偻病的重要原因。2.2 VD缺乏也是引发佝偻病的原因。VD适量存在可使肠液中的  相似文献   

8.
日粮钙过量和钙磷比例不当引起的雏鸵鸟腿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某鸵鸟养殖场,在孵化育雏中有2批不同日龄的雏鸵鸟陆续出现软腿、胫骨弯曲、关节肿大、跛行等症状,病情严重。经病史调查、饲料中钙磷检测、临床症状和病理解剖观察,笔者认为该病是由饲料中钙过量和钙磷比例不当引起的。1发病情况该鸵鸟场的雏鸵鸟26只,饲喂本场配制的雏鸵鸟饲料,于出生15d开始发病。之后发病数量逐渐增加,先后有8只死亡,8只症状明显且病情严重,3只病情较轻,死亡率达42%。2临床症状发病初期,雏鸵鸟精神委顿、食欲减退、腹泻,随后腿部症状逐渐明显,病雏鸵鸟两脚发软,向内或向外弯曲,跗关节肿大,行走困难,跛行…  相似文献   

9.
为了给人工养殖食蟹猴提供一套有效的确诊雌性食蟹猴排卵期的方法,试验选择4~6岁健康雌性食蟹猴30只,利用硝酸银(AgNO3)、氯化钠(NaCl)与铬酸钾(K2CrO4)的显色反应测定其宫颈黏液NaCl浓度的变化,同时每天观察记录其体征变化,至少测定1个月经周期。结果表明:有25只(占83.33%)雌性食蟹猴的阴道黏液NaCl浓度达最高(0.9%),雌性食蟹猴NaCl浓度变化曲线有规律性,雌猴的月经周期为(26.44±3.14)d。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人工饲养环境条件下恒河猴、食蟹猴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含量的基础值,为保障恒河猴、食蟹猴的饲养品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分别采集24只(雌雄各半)成年的恒河猴、食蟹猴被毛,测定其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的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毛发中丙氨酸(ALA)和铜的含量,食蟹猴组显著高于猕猴组(P0.05);异亮氨酸(ILE)的含量,恒河猴组极显著高于食蟹猴组(P0.01);亮氨酸(LEU)的含量,恒河猴组显著高于食蟹猴组(P0.05);其余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性别恒河猴、食蟹猴19种氨基酸和5种微量元素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1.
冯鹏 《中国养羊》2011,(3):47-47,17
1临床症状急性型仔兔发病以突然废食、体温升高和呼吸加快为特征,有浆液性和浆液脓性眼垢和鼻液。病兔嗜睡,并于几天内出现局部或全身肌肉痉挛的神经症状。有些病例可发生麻痹,尤其是后肢麻痹,通常在发病后2~8 d死亡。慢性型病程较长,病兔厌食消瘦,常导致贫血。随着病程发展,病兔出现中枢神经症状,  相似文献   

12.
某樱桃谷种鸭群从四周龄时开始定时定量供给饮水和饲料,第三天后,种鸭群出现骚动不安,饥饿现象严重,每当在供料供水时,出现整个群体猛烈争食、抢水,时有突破竹笆围栏出去找食现象,饲养人员天天修补围栏都难避免种鸭外逃.控食控水一周后,鸭群中出现病死情况,病鸭不活动,在鸭舍边缘,墙角独蹲一隅,不食不喝,发病后1~3天死亡.控水控食第10天时发病35只,死亡23只,分别占总数的7.0%和4.6%.……  相似文献   

13.
猴直肠脱俗称脱肛,是指直肠的一部分或大部分向外翻出而脱垂于肛门外.在人工饲养的猴群中,比较常见,是食蟹猴临床常见外科病,笔者在临诊中共收治30多例,全部治愈.  相似文献   

14.
为分析死亡食蟹猴脑组织菌群结构情况,初步探索细菌对食蟹猴的致死因素,本研究按照标准化操作流程收集死亡食蟹猴的大脑、小脑病理组织样本,提取样本中全部细菌总DNA,利用通用引物27F/338R PCR扩增细菌16S rDNA V1-V2高变区。扩增产物经高通量测序,并利用QIIME软件对测序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测序共生成238 Mbp原始数据,获得脑组织细菌的结构组成,其中优势菌门包括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优势菌科包括普雷沃氏菌科、瘤胃菌科、鞘氨醇单胞菌科等,含量最高的细菌属为普雷沃菌属、螺旋体属、交替假单胞菌属等。本研究结果表明死亡食蟹猴的脑组织中含有多种细菌,可能会引起感染和炎症,结合病理学检查,提示食蟹猴脑组织病原菌感染可能与死亡的发生存在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15.
笼养蛋鸡疲劳症的发生及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笼养蛋鸡疲劳症又称笼养蛋鸡骨质疏松症 ,是一种在高产笼养产蛋母鸡群中广泛流行的疾病 ,最常发生在产蛋高峰期的母鸡 ,主要由于钙质消耗严重而发病。发病严重的鸡群如不采取适当措施 ,死亡淘汰率可超过 1 0 % ,值得引起人们的重视。1 病因及发病情况母鸡产一个蛋需要 2 .0~ 2 .2克钙形成蛋壳 ,形成蛋黄及蛋清仅需钙 30毫克。饲料中的钙从肠道吸收后被转送至蛋壳腺或暂时贮存在髓质骨。蛋壳形成所需的钙可以从饲料中供给 ,但如果不能从饲料中吸收足够的钙 ,母鸡就会动用髓质骨中的钙。在极端情形下 ,骨骼钙的损失多达其钙含量的 30 %~ 35…  相似文献   

16.
1临床症状急性型仔兔发病以突然废食、体温升高和呼吸加快为特征,有浆液性和浆液脓性眼垢和鼻液。病兔嗜睡,并于几天内出现局部或全身肌肉痉挛的神经症状。有些病例可发生麻痹,尤其是后肢麻痹,通常在发病后2~8 d死亡。慢性型病程较长,病兔厌食消瘦,常导致贫血。随着病程发展,病兔出现中枢神经症状,通常表现为后躯麻  相似文献   

17.
1发病情况 2010年4月,兰州市红古区某蛋鸡养殖户745只甘肃本地柴鸡中,有135只蛋鸡突然出现产薄壳蛋,并间隔伴有软壳蛋,产蛋率下降症状.养殖户疑为缺钙,及时用维生素D、钙制剂等药物添加到饲料中进行治疗.20 d后,蛋鸡产蛋停止,出现不食,腹部膨大等症状,并间歇有11只鸡陆续死亡.经过临床观察、病理解剖、粪便检查,确诊该鸡群患前殖吸虫病.  相似文献   

18.
(一)临床症状急性病兔发病以突然废食、体温升高和呼吸加快为特征。病兔嗜睡,并出现局部或全身肌肉痉挛的神经症状。有些病例可发生麻痹,尤其是后肢麻痹,通常在发病后2~8天死亡。慢性型病程较长,病兔厌食消瘦,常导致贫血。随着病程发展,病兔出现中枢神经症状,通常表现为后躯麻痹,怀孕母兔出现流产。  相似文献   

19.
猕猴的后肢瘫痪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基地在猕猴养殖初期。由于经验不足,采用的饲料配方比较简单,营养成分不全面,且使用时间较长。从1993年4月开始,有少数猕猴出现后肢行走不便,继而出现后肢瘫痪。起初因发病数少没有引起注意。直至1995年6月才发现病猴日益增多,达到3%,造成了较大的损失。考虑到发病高峰期在4-7月,且气候比较潮湿,故曾作关节炎治疗,未见效果。  相似文献   

20.
某獭兔场兔只突然出现发病死亡,经查其所食饲料无霉变现象,但獭兔所用的抗球虫药物中含有1%的马杜霉素铵(马杜拉霉素). 1 临床症状 病兔食欲废绝,精神不振,共济失调,四肢瘫痪并向外趴开,昏睡,不久即亡.有的兔未见任何症状即突然兴奋、乱窜,随后尖叫而死.有的流涎,有的口流血液.发病初期流涎兔较少,发病7~9 d后流涎兔增多,几乎占到发病兔的60%以上,且兔场每天死亡约60~100只兔,死亡以断奶35~45日龄的仔兔最多.随后开始哺乳母兔死亡,怀孕母兔开始流产.病兔未见腹泻,但其腹部臌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