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采用酮粉法和水杨醛比色法,对采集自石河子和奎屯两个地区的11个奶牛场的奶牛血样进行了酮体的定性和定量检测,调查了这两个地区的奶牛酮病发病率.结果表明,石河子地区的奶牛酮病发病率为3.33%,奎屯地区的酮病发病率为1.52%.此次酮病调查促进了牛场酮病的监测、治疗及预防工作,有助于提高牛场的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某规模牧场产后奶牛酮病的发病情况,随机选择产后奶牛86头在产后1 d、7 d、14 d和21 d跟踪检测酮病发生情况,并分析酮病与胎次、泌乳量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奶牛在产后1 d、7 d、14 d和21 d的酮病发病率分别为2.32%、24.42%、11.63%和4.65%;随着奶牛胎次的增加,酮病发病率也有增加...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以两种不同饲喂方式的奶牛为研究对象,比较了两种饲喂方式对酮病发病率的影响,同时分析了酮病的发生与发病年龄、产后时间、胎次、产奶量以及酮病持续时间等指标的关系。结果发现:酮病多发生在奶牛产后2个月内,1个月左右为高发期。全混合日粮(TMR)饲喂方式下酮病的发病率较低,以1~3胎次的母牛发病率较高,且初胎牛的发病率最高,之后随胎次升高发病率逐渐降低。奶牛产奶量越高,酮病发病率也越高。当日产奶量在50kg以上时,发病率为62%;在40~50k时发病率为44%;在30—40kg时发病率为33%;在20~30kg时发病率为25%;当日产奶量在10~20k时,基本上没有牛只发病。结论表明,不同饲喂方式影响奶牛酮病的发病率;奶牛酮病的发生与年龄、产后时间、胎次以及产奶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奶牛酮病多发生于高产奶牛,主要是奶牛体内的碳水化合物和挥发性脂肪酸代谢异常导致的营养代谢性疾病。试验为更好地防控奶牛酮病,选择阿拉尔市某奶牛场的高产奶牛,利用血酮检测仪对奶牛酮病进行检测,且对奶牛的年龄、胎次、产后时间与酮病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该奶牛场的临床型奶牛酮病总发病率20.95%,其中临床酮病占9.11%、亚临床酮病占11.84%。奶牛酮病在产后30 d内发病率最高,酮病的发生集中于4~9岁、2~4胎。  相似文献   

5.
奶牛酮病与胎次,产奶量,泌乳月及季节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对某奶牛场10年来奶牛酮病发病资料的统计分析,表明:奶牛酮病与胎次、产奶量、泌乳月关系密切,而与季节关系不密切。同时奶牛酮病对产后配种也有一定影响。奶牛酮病是泌乳母牛在产犊后几天至几周内发生的一种重要的代谢性疾病。特征是酮血症、酮尿症、酮乳症和低血糖症。酮病在世界各国高产乳牛群中发病率甚高,所造成的危害很大。Show估计,美国每年有一百万病例,或者4%的发病率,Payne报道英国有2%的发病率。我国目前尚无正式统计资料,但随着高产奶牛群的出现,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因此,对规模较大的集约化饲养场,如何搞好高产奶牛的饲养管理,减少营养代谢病的发生,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通过奶牛酮病与胎次、产奶量、泌乳月份、季节关系的分析和酮病对奶牛产后配种天数影响的统计,为大型饲养场如何加强对高产奶牛的饲养管理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奶牛酮病是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全身功能失调的代谢性疾病。该病的特征是酮血、酮尿、酮乳、低血糖,消化机能紊乱、产奶量下降、时有神经症状。主要发生于产后泌乳第一个月的高产奶牛和营养状况良好的奶牛,也发生于其他能量摄入不足的各个泌乳阶段。在各奶牛场临床酮病的发病率为20%~25%不等,发病奶牛不仅产奶量显著下降,发情延迟,配种不孕且易引起所产犊牛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给奶牛场的经济效益造成很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解2021年我国规模化牧场奶牛酮病发病情况和防控状况。[方法]本文选择105个规模化牧场进行调查,包括酮病发病率、诊断和监测方法、治疗方法、治愈率、防控方法和治疗成本等。[结果]牧场奶牛平均单产为9.7 t,酮病平均发病率为17.9%,高于国外控制目标。大多数牧场奶牛酮病诊断和监测,主要采用检测血液中β-羟丁酸浓度的方法,奶牛酮病治愈率无论单一或综合措施都达90%以上,奶牛酮病综合防控效果明显好于单一措施。[结论]目前我国规模化牧场奶牛酮病发病率控制目标、诊断和监测、治疗和防控仍需更多研究,完善和制定相应的技术规范,为规模化牧场奶牛酮病的高效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奶牛酮病又称牛酮血症,酮尿症。是因奶牛体内碳水化合物和挥发性脂肪酸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功能失调的代谢疾病,其特征是血液、尿、乳中酮体含量增高,血糖浓度下降,消化机能紊乱,体重减轻,产奶量下降,神经症状。本病常见于产犊后3-6周饲养管理较好的奶牛,产3-6胎的奶牛发病率最高,临产母牛酮病发病率占母牛酮病发病率的2%-30%,且有逐年升高趋势。1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9.
奶牛规模化养殖是指奶牛在奶牛小区或规模饲养场内饲养。奶牛规模化养殖具有奶牛运动少、产奶量高,集中饲养等特点,这些特点是引发奶牛发生酮病的主要因素。近年来。奶牛规模化养殖的酮病发病率居高不下。为降低奶牛酮病的发病率。本文主要针对奶牛规模化养殖的特点,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减少奶农因奶牛酮病造成的经济损失,提高奶农的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0.
高产奶牛酮病主要发生于泌乳期最初30天内营养良好的高产奶牛,其所产犊牛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并随奶牛生产性能的提高该病有逐渐增多的趋势。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用清酮解毒汤治疗高产奶牛酮病18例,治愈13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4.4%,18例病牛均为3—7岁、2—5胎的黑白花奶牛。  相似文献   

11.
探索奶牛酮病发病原因、发病规律及其对生产性能的影响,对986头围产期奶牛进行跟踪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奶牛酮病发病率为31.74%,死亡率为4.15%;秋季发病率最高,可达37.4%,其次是冬季和夏季,春季发病率最低;随着胎次、年龄和产乳量的增加,奶牛酮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在第1个泌乳月奶牛酮病的发病率最高,可达50.43%;日粮种类和微量元素越少,奶牛酮病就越容易发生;奶牛发病后受胎率明显降低;发病后产乳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和乳干物质比发病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奶牛酮病发病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且可降低奶牛的繁殖性能、产奶量和乳品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讲述的是酮病是泌乳母牛在产后几天至几周内发生的一种代谢疾病,也被称为乳牛酮血症,能引起母牛糖和脂肪代谢紊乱.特征是酮血症、酮乳症和低血糖症.高产牛群中,临床性酮病发病率约为4%,亚临床酮病的发病率可达10~30%,甚至更高.该病在世界上许多国家流行,造成相当大的经济损失.有报道称,自从20世纪90年代起,酮病已成为影响美国奶牛场最重要的营养代谢病之一,其关注度要高于瘤胃酸中毒和产后瘫痪.在我国随着奶牛业的发展,尤其奶牛产奶量的提高,奶牛酮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应引起国内兽医界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13.
<正>奶牛酮病是以能量负平衡为基础,以低血糖、高酮体为主要血液生化特点的奶牛围产期的重要群发性多发性疾病[1]。由于高产品种的引进、培育,高能饲料的开发、利用等原因,使得该病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目前,奶牛酮病已成为世界各国危害奶牛业发展的主要疾病,据报道,我国奶牛酮病的发病率占  相似文献   

14.
奶牛酮病是一种常见的营养代谢性疾病,通过"基于DHI的奶牛酮病监测、预警及早期防控技术体系"的建立与应用,奶牛酮病发病率得到较好的控制,临床酮病发病率由2.49%下降到0.48%,亚临床酮病发病率由25.11%下降到12.46%,下降了50.4%,奶牛生产性能和生乳品质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据报道,奶牛临床型酮病的发病率为1.1%~9.2%,如果将隐性酮病(亚临床型酮病)也计算在内,奶牛酮病发生率将高达12.0%~34.0%[1]。奶牛酮病主要发生在围产后期和产奶高峰期,从而严重影响了最高产奶日的产奶量,也严重影响了泌乳高峰期的维持时间,严重制约了奶牛养殖效益提升。为了探索一种操作简单、实用、安全、有效的奶牛隐性酮病治疗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奶牛酮病和脂肪肝综合症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奶牛酮病(Ketosis)和脂肪肝综合症(Fatty liver syndrome)是奶牛重要的群发性常见多发病,多发于日产奶30kg以上的高产牛。由于高产品种的引进、培育,高能饲料的开发、利用,规模化饲养程度提高等原因,这2种疾病的发病率长期以来一直居高不下。我国奶牛酮病的发病率占泌乳牛的15.0%-30.0%,美国为5.0%,印度为14.7%,而日本却高达43.1%。我国奶牛脂肪肝的发病率超过30.0%,美国为35.0%,66.0%。  相似文献   

17.
试验选取内蒙古乌兰察布市489头泌乳奶牛,通过对尿中和乳中酮体采用酮粉法检测进行奶牛亚临床酮病的监测与分析。结果表明,乌兰察布市泌乳奶牛亚临床酮病发病率为10.63%;第1和第2个泌乳月亚临床酮病发病率明显高于第3个及以上泌乳月;各胎次亚临床酮病发病率以3~5胎最高;日产奶量在30kg以上亚临床酮病发病率显著高于日产奶量在30kg以下奶牛;养殖小区以及规模户饲养奶牛的亚临床酮病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奶牛酮病又称酮血症、酮尿病,也称为奶牛酮血症,是高产奶牛常见的的代谢紊乱性疾病。临床上以精神异常、产奶下降、体重减轻、消化功能障碍、血酮、尿酮及乳酮为主要特征,有时也不表现任何症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而且在实际生产中不易被发现。  相似文献   

19.
奶牛围产期几种常见代谢病的营养调控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奶牛由妊娠后期(产前2~3周)转变为泌乳初期(产后2~3周)这一阶段称之为过渡期,亦称围产期。此时期代谢性疾病发病率很高,期间最高的当属产乳热、酮病和脂肪肝。据调查在美国大约7.2%的高产成年奶牛患有产乳热,患此病的奶牛平均寿命缩短3~4岁。且易感染率比未得此病的牛高2~5倍。如酮病和脂肪肝也是常见群发性多发病。有资料报道,我国奶牛酮病的发病率占泌乳牛的15%~30%。  相似文献   

20.
<正>奶牛酮病也叫作奶牛醋酮血症,主要是由奶牛体内的碳水化合物和挥发性脂肪酸代谢紊乱而引起的疾病,高产奶牛的发病率更高,该病的主要症状是奶牛食欲减退,血酮、乳酮以及尿酮含量异常升高,产奶量明显下降,如果疾病非常严重,奶牛在呼吸时会呼出带有丙酮气味的气体,奶牛的血糖明显降低。1奶牛酮病发生的原因该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酮病主要是由饲喂环节不合理所致,例如饲喂的时间不规律、饲料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