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张华 《油气储运》2007,(5):44-45
1.了解雏鸭的生理特点 雏鸭主要有三个生理特点:一是生长发育迅速。二是调节体温机能弱,难以适应外界环境。三是消化器官体积小,消化能力弱。[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一、雏鸭饲养 1.雏鸭的生理特点 雏鸭主要有三个生理特点.一是生长发育迅速,四周龄时比出生时体重增加24倍,七周龄时增加60倍;二是调节体温机能弱,难适应外界,刚出壳的雏鸭体小娇嫩,绒毛稀少,保温能力差,体温调节机能弱;三是消化器官容积小,消化能力弱,但生长快,饲料转化率高.  相似文献   

3.
一、雏鸭饲养 1.雏鸭的生理特点 雏鸭主要有三个生理特点。一是生长发育迅速,四周龄时比出生时体重增加24倍,七周龄时增加60倍;二是调节体温机能弱,难适应外界,刚出壳的雏鸭体小娇嫩,绒毛稀少,保温能力差,体温调节机能弱;三是消化器官容积小,消化能力弱,但生长快,饲料转化率高。  相似文献   

4.
1 雏鸭的生理特点雏鸭主要有三个生理特点。一是生长发育迅速 ,四周龄时比出生时体重增加24倍 ,七周龄时增加60倍 ;二是调节体温机能弱 ,难适应外界 ,刚出壳的雏鸭体小娇嫩 ,绒毛稀少 ,保温能力差 ,体温调节机能弱 ;三是消化器官容积小 ,消化能力弱 ,但生长快 ,饲料转化率  相似文献   

5.
<正>1.了解雏鸭的生理特点。雏鸭主要有三个生理特点:一是生长发育迅速。二是调节体温机能弱,难以适应外界环境。三是消化器官体积小,消化能力弱。2.做好育雏前的准备工作。首先要备足新鲜优质的全价饲料。其次,育雏室、饲养用具和必要设施要配备齐全,保证每羽雏鸭都能吃到  相似文献   

6.
1.雏鸭的生理特点。一是生长发育迅速,4周龄时比出生时体重增加 24倍,7周龄时增加60倍;二是调节体温机能弱,刚出壳的雏鸭体小娇嫩, 绒毛稀少;三是消化器官容积小,消化能力弱,但生长快,饲料转化率高。  相似文献   

7.
1.雏鸭的生理特点雏鸭主要有三个生理特点,一是生长发育快迅速,四周龄时比出生时体重增加24倍,七周龄时增加60倍;二是调节体温机能弱,难适应外界,刚出壳的雏鸭体小娇嫩,绒毛稀少,保温能力差,体温调节机能弱,三是消化器官体积小,消化能力弱,得生长快,饲料转化率高。2.育雏鸭的准备工作首先要备足新鲜优质的全价饲料和青料;其次,对育雏室,运动场,饲养用具和必要设施要配备齐全,保护每羽雏鸭都能吃到饲料和饮水;再次,育雏室,运动场和饲养用具等要用20%烧碱水或20%的石灰水进行消毒,干燥后用清洁水冲洗干净,最后,育雏室要有升降温调节设施。3.雏…  相似文献   

8.
鸭瘟鸭病毒性肝炎二联弱毒疫苗的研究:VI.二联疫苗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鸭瘟鸭病毒性肝炎二联弱毒疫苗对雏鸭进行早期免疫的试验结果。试验采用不含鸭瘟和鸭病毒性肝炎母源抗体和含不同滴度母源抗体水平的1日龄的四川麻鸭雏鸭,用鸭瘟鸭病毒性肝炎二联弱毒疫经皮下注射、饮水、滴鼻和喷雾进行免疫,探索不同免疫途径对鸭瘟和鸭病毒性肝炎的免疫效果及免疫持续期,选出最佳免疫途径。试验结果表明:1.对于没有母源抗体的1日龄雏鸭,用鸭瘟鸭病毒性肝炎二联弱毒疫苗进行免疫的最佳是皮下注射和  相似文献   

9.
在孵化生产和育雏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总会有一部分弱雏、发育不良和体质较差的弱雏,在加强饲养管理后,大部分是可以赶上健雏的。具体措施如下。1.隔离饲养弱雏常见行动迟滞,脐部吸收不良,腹大,个体小、瘦弱,手抓挣扎无力。由于弱雏体质差,反应迟钝,故应在开食前与健雏隔离分群,单独饲养。分群时,宜将挑出的弱雏鸭50-100只组成一群,在1.5-2m2的地面上垫料平养,以避免密度过大,鸭群采食拥挤,活动空间小,不利于雏鸭的生长发育。2.提高并相对稳定育雏温度弱雏多由胚胎发育落后、出壳晚和蛋黄吸收不良所造成,表现为个体小、绒毛稀、发育不全、体…  相似文献   

10.
张小军 《新农村》2009,(7):24-24
雏鸭是指0~28日龄的小鸭,由于雏鸭对环境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差、抗病能力弱,稍有不当,就容易患病死亡.所以,育雏阶段的培育工作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正>1雏鸭的选择和运输鸭的体质好坏,直接影响育雏效果。健雏鸭出壳时间一致,发育正常,毛色光亮,眼大有神,腹部收缩良好,抓在手里挣扎有力。弱雏鸭毛干燥,钉脐,大腹大脐,脚软无力,体重过大或过轻。雏鸭运输时,每个箩筐以装80~100只为宜,里面垫上稻草,也可用纸箱装雏鸭。天气寒冷应盖上薄布或较厚的覆盖物。发现雏鸭打堆现象,要及时拨开。运输途中要避免日晒雨淋。远途购买雏鸭,最好采用"嘌蛋"的办法。要  相似文献   

12.
鸭肝炎病毒A_(66)弱毒株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肝炎病毒I型A_(66)鸡胚化弱毒株,对雏鸭安全、稳定.鸡胚混合毒滴度为10~(7.36-8.09)CELD50/0.1毫升.以1.8万DLD50/0.1毫升的强毒攻击,其半数免疫量为10~(6.16)MID50/0.1毫升;皮下注射的免疫产生期为接种后48小时.免疫持续期测至45天,全部保护.用本弱毒苗免疫雏鸭,可预防I型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生.以该弱毒苗高度免疫成年鸭或猪血制备的抗血清,对雏鸭能产生坚强的被动免疫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鸭瘟鸭病毒性肝炎二联弱毒疫苗对雏鸭进行早期免疫的试验结果。试验采用不含鸭瘟和鸭病毒性肝炎母源抗体和含不同滴度母源抗体水平的1日龄的四川麻鸭雏鸭,用鸭瘟鸭病毒性肝炎二联弱毒疫苗经皮下注射、饮水、滴鼻和喷雾进行免疫,探索不同免疫途径对鸭瘟和鸭病毒性肝炎的免疫效果及免疫持续期,选出最佳免疫途径。试验结果表明:1.对于没有母源抗体的1日龄雏鸭,用鸭瘟鸭病毒性肝炎二联弱毒疫苗进行免疫的最佳途经是皮下注射和饮水免疫,其中皮下注射效果比饮水稍好:①到3日龄产生对鸭病毒性肝炎部分免疫力,4日龄产生坚强免疫力;②皮下注射到3日龄、饮水免疫到4日龄均产生对鸭瘟的坚强免疫力,保护期持续2个月以上。2.对有母源抗体的雏鸭进行免疫的最佳途经是饮水免疫:①到34日龄产生对鸭病毒性肝炎部分免疫力,5日龄产生坚强免疫力;②34日龄产生对鸭瘟部分免疫力,5日龄产生对鸭瘟的坚强免疫力,其免疫持续期2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14.
2008年下半年以来,福建省、浙江省、安徽省及江苏省等地部分鸭场或养鸭户的雏半番鸭和台湾白鸭出现低病死率,约于40日龄起脚易断、上喙变短占近30%,至出栏时残次鸭达60%;免疫接种了雏番鸭细小病毒弱毒活疫苗的雏番鸭依然发生类雏番鸭"三周病",除出现死亡外,幸存鸭的番鸭翅脚易断、上喙变短,83%感染鸭成为僵鸭,对我国养鸭业造成了较大的直接经济损失。经病原学检测、病毒分离鉴定和实验室感染试验,发现其病原为与原经典的雏番鸭细小病毒(MDPV)在基因组上、感染宿主范围和致病性存在较大差异的番鸭细小病毒,鉴于此,将之暂定名为新型番鸭细小病毒(NMDPV)。  相似文献   

15.
DHV对雏鸭肝组织中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不同毒力株鸭肝炎病毒人工感染雏鸭 ,分别于 1 ,3 ,5 ,7天测定雏鸭肝组织中丙二醛(MDA)的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活性 ,并研究MDA和SOD在鸭病毒性肝炎 (DVH)发病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 :雏鸭感染不同毒力株鸭肝炎病毒后 ,强毒株组雏鸭肝组织MDA含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 ,而弱毒株组和中毒株组的肝组织MDA含量只在感染的中后期即分别在 5天和 3天以后才显著高于对照组 ;中毒株组和强毒株组的肝组织SOD活性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 ,弱毒株组肝组织SOD活性在 3天以后才显著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在规模化养鸭中应用鸭瘟鸭病毒性肝炎二联弱毒疫苗防制鸭瘟和鸭病毒性肝炎的适用的免疫程序。试验采用了测定血清中相应抗体液度以及免疫鸭抵抗鸭瘟强毒攻击的能力和免疫鸭的下一代雏鸭抵抗鸭肝炎病毒强毒攻击的能力来进行判定。试验结果表明,种鸭鸭瘟鸭病毒性肝炎的免疫防制,使用鸭瘟鸭病毒性肝炎二联弱毒疫苗首次免疫的适宜时间为28-30日龄,二免时间为产蛋前即23-24周龄.这样在60周龄内可使种鸭不发生鸭瘟和下一代雏鸭不发生鸭病毒性肝炎。对于1-30日龄阶段的小鸭鸭瘟和鸭病毒性肝炎的防制主要是依靠母源抗体和环境的隔离、消毒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项丽华 《新农村》2008,(2):20-20
1.饲养品种 肉鸭的优良品种主要有樱桃谷鸭、瘤头鸭、狄高鸭等。雏鸭须活泼健康,绒毛整洁,体态匀称,脐部干燥,覆盖羽毛,腹部柔软,挣扎有力,叫声响亮。凡弯头、弯趾、跛足、顶脐、大肚者均属弱雏,不宜选养。  相似文献   

18.
取10倍免疫剂量的鸭肝炎弱毒活疫苗(A66株),分别经皮下注射和口服途径接种1日龄易感雏鸭20只,5d后每组取出接种鸭10只分别与20只1d龄易感雏鸭共同饲养进行第1代同居感染试验,5d后取第1代同居感染试验鸭10只再与20只1d龄易感雏鸭共同饲养进行第2代同居感染试验,如此进行5次同居感染试验.定时采集各代次同居感染...  相似文献   

19.
雏鸭饲养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雏鸭是指出壳到30日龄的小鸭。雏鸭饲养管理的好坏,不仅关系雏鸭的生长发育和成活率,还关系到以后成年的生产力。有经验的鸭农,雏鸭成活率可达95%以上,如管理不善的雏鸭成活率还不到50%。因此必须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高雏鸭成活率,保证雏鸭的正常生长发育,为其以后的生产潜力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0.
<正>三、雏鸭管理要点1.掌握适当温度。饲养雏鸭切忌给温时高时低,因为忽冷忽热的环境最容易导致疾病。育雏室的温度对雏鸭是否合适,只要观察一下鸭的动态、听一下鸭的叫声就会心中有数。如雏鸭散开来卧伏休息,睡得很香,没有怪叫声,这说明温度合适;如雏鸭缩颈耸翅,互相堆积,不断往鸭堆里边钻,或向上面爬,并发出吱吱的尖叫声,这说明温度太低,需要保温或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