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淅川县黄姜种植情况,按照黄姜的生产习性和栽培环境,分析了淅川县黄姜各生育期的光、热、水等农业气象条件及影响黄姜产量的常见的气象灾害,并提出防御对策,为淅川县黄姜稳产、高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邹会迪 《河南农业》2021,(10):15-16
淅川县九重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渠起点,淅川县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丹江口水库对区域性气象因子的调节作用,使淅川县形成冬不严寒、夏不酷暑的温湿气候,这与茶树生长要求的气候条件基本一致。淅川县大多数土壤pH在4.5~6.5,适宜茶树生长,属我国江北茶区。淅川县16.2万移民迁出后,留下的大量荒山荒坡亟待治理。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和核心水源区,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国家对淅川县林业生态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保护源头水质,淅川县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林业生态产业。基于此,通过对淅川县林业产业现状进行调查,找出存在的问题,为淅川县林业产业今后的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4.
淅川县柑橘种植气候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玉芬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24):124-124,148
根据柑橘生长发育的生物学特性,利用淅川县气象台站1976-2006年气候整编资料,分析了淅川县柑橘种植区光、热、水等农业气候资源,并分析了影响柑橘产量和品质的气象灾害,提出建立气象灾害防御机制等措施进行减灾抗灾,进一步达到柑橘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5.
正小麦条锈病是淅川县小麦的主要病害。淅川县小麦播种面积在3.3万hm~2,小麦条锈病除2008年发生较轻外,其余年份发生面积均在1.2万hm~2以上,其中,2017年和2019年发生面积均为3.3万hm~2,严重影响小麦生产。为了控制该病的发生和危害,笔者通过多年田间调查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应用、推广,特提出防治策略。一、重发原因(一)菌源量充足淅川县位于豫、鄂、陕3省交界处,与淅川县毗邻的湖北省、  相似文献   

6.
正淅川县地处秦岭余脉、伏牛山南麓山区,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延伸,长107.5km,平均宽26km,海拔在120~1 086m之间,西北高东南低。淅川县植物资源丰富,有香果树、青檀等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植物50余种。1植物种类通过调查,淅川县现有204科(野生176科)2 685种(野生2241种)植物,其中蕨类植物28科155种(野生154种),裸子植物9科(野生2科)28  相似文献   

7.
正大豆是淅川县传统的秋粮作物,也是一大优势作物,大豆具有高蛋白、污染小等特点。另外,大豆是直根系作物,与根瘤共生性强,是轮作倒茬、培肥地力的良好养地作物。近年,随着大豆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淅川县逐渐探索出大豆绿色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一、选择优良品种(一)科学选择良种选择适应性好、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优良大豆品种,适宜淅川县种植的大豆品种有郑豆1307、辛豆12、兆丰豆2号等。(二)种子处理去除杂质、  相似文献   

8.
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河南省淅川县为例,结合以往专家学者相关研究和实地考察,综合考虑了生态系统敏感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因子,运用空间分析等技术方法划定了淅川县整体的产业布局,将其分为生态红线区、生态黄线区和可开发利用区3个区域。淅川县生态红线区占整个区域的27.67%,该区域禁止工业化和城镇化开发;生态黄线区占整个区域的51.85%,(该区域要有目的和条件的限制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开发活动的进行);可开发利用区占整个区域的20.48%,是产业区选址首先考虑的区域。生态红线划定与产业布局研究是小区域范围内维护生态平衡稳定,正确引导产业布局的重要手段。本研究的生态红线是"禁区",禁止一切有损生态环境的开发活动,划分结果能较好地反映淅川县经济发展的自然环境制约,可以为淅川县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一、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与统计整理 2011—2016年淅川县小麦播种面积和产量由淅川县统计局提供, 1961—2016年的气象资料由淅川县气象局提供,数据统计整理应用由计算机处理, 10月至翌年5月为小麦生长期.  相似文献   

10.
随着淅川县农村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业面源污染不断加剧,农业生产中使用化肥、农药、农膜、农作物秸秆、畜禽养殖造成的污染,以及人粪尿、农村生活垃圾污水等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制约着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和可持续发展,影响了城乡饮用水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近年来,淅川县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县、源头县、库区环境优化及保护,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城乡环境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善,但淅川县是农业大县,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任重道远,仍需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淅川县暴雨的时间分布特征、降水特征以及该县暴雨发生的主要原因,以为淅川县暴雨灾害及由其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的防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构建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耦合发展系统有利于推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产业结构升级。依据产业耦合理论,以河南淅川县作为典型,从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发展潜力及产出效率等4个层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借用物理学的容量耦合系统模型,构建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测算结果表明,2006~2016年间淅川县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耦合协调度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  相似文献   

13.
在河南省淅川县有这样一家农业生物企业,2009年7月,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商品有机肥补贴重点企业,在河南省只有四家,南阳市唯一的一家就是淅川县源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07年5月,该企业董事长、总经理闫虎成跟随吴邦国委员长代表中国先进农业企业应邀参加"中非  相似文献   

14.
<正>在河南省淅川县有这样一家农业生物企业,2009年7月,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商品有机肥补贴重点企业,在河南省只有四家,南阳市唯一的一家就是淅川县源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07年5月,该企业董事长、总经理闫虎成跟随吴邦国委员长代表中国先进农业企业应邀参加"中非  相似文献   

15.
森林对于维护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森林固碳释氧功能是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一部分。运用国家林业局公布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对淅川县国家重点公益林固碳释氧价值进行了测算与分析。结果表明:淅川县国家重点公益林年固碳价值为47137.8万元,年释氧价值为88252.2万元,年固碳释氧总价值为135390.0万元;不同林分类型的年释氧价值均年固碳价值;单位面积固碳释氧价值顺序为针阔混交林竹林栎类林针叶林硬阔林灌木林。为增大淅川县国家重点公益林的固碳释氧价值,在淅川县丹江口库区应大力营造针阔混交林和竹林。  相似文献   

16.
淅川县国家级公益林净化大气环境功能价值测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步意识到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决定性作用。本研究利用国家林业局发布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对淅川县国家级公益林净化大气环境功能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淅川县国家级公益林生态系统净化大气环境价值约为31 056.6万元,远超过淅川县每年的造林投入和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并通过不同林分类型的净化大气环境的功能价值比较,提出在淅川丹江库区应加大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的营造,以求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生态系统净化大气环境的功能价值。  相似文献   

17.
赵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4837-14838,14863
通过对南水北调源头——淅川县国家公益林涵养水源功能的研究,得出淅川县国家公益林每年可调节水量达到35 932 192 t,经济价值31.6亿元,其中以针叶林、硬阔和栎类3种森林类型贡献最大;单位面积调节水量功能最强的依次是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硬阔林。  相似文献   

18.
气象条件对小辣椒种植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玉芬 《现代农业科技》2010,(10):297-297,303
分析淅川县小辣椒大田生长期对光、热、水等气象条件的需求及气象灾害对其生长期的影响,并提出防御对策,为今后充分利用当地气候资源,合理种植小辣椒确保增产增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淅川县国家级公益林固土保肥效益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源头,做好源头水源地的水土保持工作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长期顺利实施的保证。本文通过对淅川县国家级公益林固土保肥效益的计算,提出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林分质量,防止水土流失的方案。  相似文献   

20.
淅川县完成夏玉米3414试验播种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会  孙会东 《河南农业》2008,(15):23-23
淅川县农技中心根据省夏玉米试验方案要求,专门编写了《淅川县夏玉米试验示范方案》,并组织召开了2次技术人员培训会。同时组织16名业务骨干,深入乡村摸底调查,从2008年4月1日到5月10日,经过1个多月的实地考察,在上集、金河、厚坡、九重四镇选出10个3414小区试验田和10个肥料效应示范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