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文博瑾  段高辉  温仲明 《草地学报》2023,31(4):1186-1197
生物多样性关系到生态系统的功能,而坡度和土壤因素是影响坡面产流产沙的重要因子。本研究基于黄土丘陵区生物多样性,并引入坡度、降雨前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容重,探究其与坡面产流产沙总量的耦合关系。通过野外人工降雨试验,记录草本、灌木和乔木群落下的产流时间和产流产沙总量,并开展土壤植被调查。结果表明,与草本和乔木群落相比,灌木群落在延长产流开始时间和降低产沙总量上表现更优;植被群落功能离散度指数(FDiv)对产沙总量影响最大,Simpson指数(D)对产流总量影响最大,坡度仍然是不可忽视的第二重要影响因素;产流总量与坡度、土壤容重、D和功能丰富度指数(FRic)的回归关系优于产流总量分别与其的回归关系;产沙总量与坡度和FDiv指数的回归关系优于产沙总量分别与其的回归关系。植被保护与坡度改善将是该区水土保持规划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在祁连山东段高寒草甸草原采用人工模拟降雨和模拟放牧测定其坡面产流产沙过程,旨在为高寒草甸的水源涵养功能评价及以防止水土流失为前提的草地合理利用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从未放牧到重度放牧径流出现的时间逐渐缩短;相较于未放牧,从轻度放牧到重度放牧的高寒草甸平均径流量分别增加150.00%,600.00%,2 200.00%,平均产沙量分别增加170.59%,535.29%,694.12%,且降雨强度对径流量的影响高于对产沙量的影响;相较于重度放牧,未放牧、轻度放牧和中度放牧3种放牧强度的平均保水效益分别为67.06%,46.04%,28.08%;固土效益分别为88.54%,70.23%,38.73%;高寒草甸的减水减沙效益与雨型具有密切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67和0.961,保水效益和固土效益间有极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95。从维持水源涵养功能的角度来说,中度以下的放牧强度是相对安全的。  相似文献   

3.
不同覆盖物对无芒隐子草建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覆盖物处理对无芒隐子草建植的影响因土壤干旱条件不同而异,在非干旱条件下(隔5 d灌溉),各处理对建植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但在干旱条件下(隔15 d灌溉),沙覆盖的建植率(40.7%)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地膜覆盖(23.6%)与对照(22.2%)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稻草覆盖(15.9%)。2种灌溉条件下,沙覆盖处理的株高、叶片数、分蘖数、叶面积和地上生物量等都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和对照。  相似文献   

4.
采用不同降雨梯度对群落总生物量以及主要种群羊草、南牡蒿和糙隐子草的地上生物量在不同刈割强度下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丰雨年(2006年)群落总生物量为191.1±28.0g/m2,高于少雨年(2005年)的159.8±19.1g/m2(P<0.05).降雨量的对照处理其总生物量和羊草相对生物量高于减少50%降雨量的处理,而降雨量增加50%时反而降低了羊草在群落中的相对生物量,增加了南牡蒿和糙隐子草在群落中的相对生物量,南牡蒿和糙隐子草2006年生物量显著高于2005年(P<0.05).  相似文献   

5.
我市现有果园面积 1 3万hm2 ,而果园中山地果园面积占 80 %以上 ,这些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低 ,肥力差 ,影响产量和果实质量。为了培肥地力 ,改善土壤结构 ,我市从 2 0 0 1~ 2 0 0 2年先后从华中农业大学等地引进百喜草种子 30 0kg ,进行桔园生草栽培示范。现将百喜草主要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简介如下。1 百喜草的主要特征特性百喜草属禾本科雀稗属植物 ,原产拉丁美洲的亚热带草种 ,适宜于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广大地区种植。作为果园生草、覆盖增肥效果最佳 ;作为牧草 ,营养丰富产量高 ;且是南方水土流失控制的首选品种 ;也可作为草坪草…  相似文献   

6.
黄土丘陵区草灌植被的减沙效益及其特征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利用人工模拟降雨,对白羊草和铁杆蒿草地,柠条和沙棘灌木林地以及对照区(油松林地、裸地和农地)的产沙及其特征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影响侵蚀产沙的主要因子有下垫面、坡度、雨强和植被盖度等。草灌植被具有良好的保持土壤功能。不同地类产沙量大小依次为乔木林地<灌木林地<草地<裸地<农地,其宏观产沙比为1:2:3:5 0:150,其产沙比视雨强和坡度而有变化。陡坡农地是侵蚀产沙的主要来源,退耕还林还草是保持水土和减少泥沙的有效措施。坡度和雨强对产沙有显著的影响,其中尤以雨强效应为甚。为有效保持水土,草地植被盖度通常应不低于50%-60%。对草地产沙过程的研究表明,通常降雨初期产沙量较大,以后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递减,其累积产沙量(R)随着时间(t)的变化符合幂函数方程:R=a+btc。  相似文献   

7.
以毛乌素沙地西南缘三种典型灌丛(羊柴、中间锦鸡儿和油蒿)为对象,研究其在不同降雨量下的截留特征,并分析了降雨特征与三种灌丛冠层截留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在试验期间,监测降雨21次,总降雨量为245.4mm,单次最大降雨量为41.7mm,单次最小降雨量为0.6mm,平均降雨量为11.6mm;(2)累计和最大截留量排序均为油蒿中间锦鸡儿羊柴,在雨量级5~10mm、10~20mm和20mm中,平均截流率变异性分别为中间锦鸡儿(28.91%,CV=54.31%)、羊柴(5.65%,CV=52.32%)和油蒿(6.28%,CV=53.01%);(3)在不同降雨量、降雨强度和降雨时长的影响下,灌丛冠层截留量、截留率均表现为油蒿中间锦鸡儿羊柴;(4)回归分析与曲线拟合显示,三种灌丛的冠层截留量、截留率与降雨量、降雨强度和降雨时长分别存在幂函数关系和指数函数关系。因此,在毛乌素沙地,羊柴、中间锦鸡儿和油蒿灌丛冠层降雨截留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并且三种灌丛冠层截留受降雨量、降雨强度和降雨时长的影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8.
洛湛铁路边坡稳定和绿化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选用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百喜草Paspalam notatum,猫尾草Phleum pratense,高羊茅Festuca elata草种以达到稳定和绿化铁路边坡的目的.3-7月播种的草种能在短期内形成有效覆盖,当年覆盖率可达95%以上,狗牙根 百喜草混播及狗牙根 猫尾草混播革种生长好,绿期长,密度大对边坡的稳定防冲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水土保持草种在重金属污染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中应用的可行性,以南方地区水土流失治理中广泛应用的草种百喜草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Pb浓度(150,250,500,1000,1500和2500 mg/kg)的室内土培模拟胁迫试验,定量测定不同Pb胁迫浓度、不同胁迫时间百喜草的叶绿素荧光、SPAD值、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MDA含量等指标,分析百喜草对Pb胁迫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在试验初期(8月),Pb胁迫对百喜草的叶绿素荧光特性具有一定抑制作用,但随胁迫时间的增加,在试验后期(9和10月)则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P<0.05);Pb胁迫对百喜草SPAD值和叶绿素含量有一定抑制作用,但作用并不显著(P>0.05);Pb胁迫对百喜草的POD和SOD活性均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对百喜草CAT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铅胁迫增大百喜草体内MDA含量,但高浓度Pb胁迫(1500和2500 mg/kg)条件下,百喜草体内MDA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Pb胁迫对百喜草生理特性有一定抑制作用,但抑制作用并不显著。百喜草可通过提高叶绿素荧光特性和抗氧化酶(POD和SOD)活性,减轻Pb胁迫的危害,以适应Pb胁迫逆境环境。  相似文献   

10.
试验以百喜草Paspalum notatum种质资源为材料,通过施用不同浓度的K肥,测定和分析K肥对百喜草种子生产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分2次施用7.5 g/m2K2O处理效果最佳,使生殖枝出现较集中,生殖枝数增加了22%,使花序长度、小穗数分别增加了4.36%和17%,提高了百喜草潜在种子产量;同时结实率增加了16%,种子的千粒重和生活力都有明显的增加,有效提高了百喜草种子产量与质量。  相似文献   

11.
草原植被利用强度对水土流失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1999年5-9月在锡盟东乌旗贺斯格乌拉牧场进行了草原植被不同利用强度对水土流失影响的研究,试验表明,草原植被的利用强度与水土流失密切相关,例如8月21日的降雨量为23.8mm,对照区的清水径流量为1925.93m^3/km^2,土壤侵蚀量为4.92t/km^2,轻度利用区分别为3014.10m^3/km^2和6.0k/km^2,中度利用区分别为3864.77m^3/km^2和8.12t/km^2,重度利用区分别为4709.34m^3/km^2和13.04t/km^2,除植被因素外,降雨强度,降雨量以及地形都影响水土流失的多少。  相似文献   

12.
Runoff and soil loss from veld treated in various ways was measured over a ten‐year period on a sandy soil with a 4 per cent slope in south‐western Rhodesia. The runoff as a percentage of the mean annual rainfall varied from 3.8, where the veld was left undisturbed, to 30.3, where the soil was kept bare artificially. The corresponding mean annual soil losses were 0.228 and 4.482 tons per acre (0.511 and 10.047 tonnes per hectare).

The data for certain treatments were used to derive regression equations which allow for the estimation of runoff from, records of the amount and intensity of rainfall.  相似文献   

13.
云南干热河谷旱坡地南洋樱植物篱水土保持效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云南元谋干热河谷旱坡地水土流失和土壤退化严重的地区,引进豆科速生树种南洋樱,以30 cm×40 cm株行距、品字形双行等高栽植快速形成植物围篱。结果表明,南洋樱植物篱在元谋干热河谷旱坡地生长良好,并且在种植3年间,治理区径流发生次数明显减少,年径流模数减少了29.13×104m3/km2,减少率76.90%;土壤年退化减少12 986.8 t/km2,减少率76.02%。研究区降水量与径流量间者的相关系数由建植篱前的显著相关变为不显著;有机质和钾流失减少量高达3 111.64 kg/hm2和3276.57 kg/hm2。南洋樱植物篱在控制旱坡地水土流失、减少土壤侵蚀和改善土壤养分等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4.
2000年6-9月在内蒙古多伦县草原工作站所属的一个牧场进行了草原植被利用强度对水土流失影响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草原植被利用强度与水土强度与水土流失密切相关。例如,8月27日的降雨量为21.72mm,对照区的清水径流量为934.19m^3/km2,土壤侵蚀量为1.84t/km^2;轻度利用区分别为1421.61m^3/km2和3.17t/km^2;中度利用区分别为1589.36m^3/km25和7.36t/hm^2,重度利用区分别为1827.78m^3/km2和9.95t/hm^2。除植被因素外,降雨量,降雨强度以及地形、土壤类型都影响水土流换多少。  相似文献   

15.
黄土高原侵蚀区生物结皮的人工培育及其水土保持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讨生物结皮的人工培育技术,并对其发育初期的水保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撒播粉碎后的自然生物结皮,培育1个雨季即可形成盖度高达30%-60%的人工生物结皮,其主成分不变;人工生物结皮具有较好的水保效应,其中室内培育的生物结皮在坡度5°、雨强46.8mm°h-1、历时1h的模拟降雨条件下可减少49%-64%的径流,消除土壤侵蚀;同条件下野外培育的生物结皮在无植被时对径流影响不明显,但全年可减少26%的土壤侵蚀,有柠条植被时全年可减少11%的径流和39%的土壤侵蚀;在黄土高原侵蚀区以人工生物结皮进行大规模的水保治理成本较低,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6.
2013年8月15—17日辽宁地区出现特大暴雨过程,对当地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利用探空资料、地面实测资料及ECWMF再分析资料,通过分析高低空天气形势、水汽条件以及垂直运动条件,对“8·16”暴雨在辽宁不同地区的雨强和持续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中尺度环流场为该次暴雨提供了十分有利的背景条件,高空急流和低空切变提供良好的动力抬升条件,地形和局地水汽量是不同地区雨强和雨量存在差别的重要因子,整个天气过程清原县总降水量最大、持续时间最长,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小时最大雨强出现在黑山县为108.2 mm。该次暴雨对辽宁地区的农牧业生产产生巨大损失,辽宁省农业受灾情况严重,其中,黑山县农牧渔业直接经济损失达到2.12亿元人民币;西丰县农牧渔业损失达2.745亿元人民币;抚顺市农作物受灾面积1 803.47 hm^2,对农业生产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2 366万元人民币;新宾县农作物受灾总面积5 244.3 hm^2、成灾面积4 387 hm^2、绝收面积1 341.5 hm^2、毁坏耕地面积890.3 hm^2,死亡大牲畜135头、羊50只。  相似文献   

17.
植被覆盖度对流域有机质和氮素径流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兴昌  邵明安 《草地学报》2000,8(3):198-203
以8.27km2纸坊沟流域1:400模型为对象,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模拟天然降雨(降雨强度2mm/min,历时30min),研究不同植被覆盖度对小流域土壤氮素随径流流失的规律。结果表明,当覆盖度为60%、40%、20%和0%时,土壤铵态氮流失量为87.08、44.31、25.16和13.71kg/km2,硝态氮流失量为85.50、74.05、63.95和56.23kg/km2,有机质流失量为15.67、24.02、44.68和164.87t/km2,全氮流失量为0.81、1.18、1.98和7.5t/km2。泥沙氮素含量随着产流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而流失累积量测呈逐渐增大趋势。植被覆盖虽能有效地减少土壤侵蚀和全氮的流失,却能增加土壤矿质氮的流失。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Run‐off and soil loss were monitored from a climax, subclimax and pioneer veld, each on a 5,9%, 4,1% and 2,1% slope, by means of a rainfall simulator on a Valsrivier soil form. With rainfall intensity, soil moisture content at the beginning of each rain storm, and soil texture the same for each treatment, plant cover and composition ha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P≤0,05) influence on the amount of soil loss and run‐off that occurred, as against the insignificant influence of the slope.

An average of 6,2 t/ha soil loss and 80,6% run‐off of the amount of water applied occurred from the pioneer veld (0,7% basal cover) on the steepest slope. In all the successional stages more run‐off and less soil loss occurred from wet soil than from dry soil. Significant (P≤0,01) relationships between basal and canopy cover were obtained with run‐off and soil loss.

The climax, subclimax and pioneer veld produced on average 0,57 g, 0,23 g and 0,07 g aboveground phytomass for each litre of water evapotranspira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